朱元璋是怎样一个皇帝?你认为朱元璋是怎样一个皇帝?请简要回答.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
朱元璋是怎样一个皇帝?
你认为朱元璋是怎样一个皇帝?请简要回答.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扩展资料:
允许民间百姓上访。明朝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
对于封建时代而言,完全打破了一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惯例。赋予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权力,是中国几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创举。上访,在明朝受到了朝廷的保护,不仅如此,对于应当接访而没有接访处理的上级官员,亦要依法论处。
朱元璋以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未减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四气
志气:朱元璋在贫苦交加的窘迫中被迫加入刘福通在豪州领导的红巾军。因立战功而接管了这支队伍,后谋士李善长投靠朱元璋,并建议朱元璋效仿汉高祖成起帝业。朱元璋听后十分受感动,立誓要推翻元朝坐上龙椅。有了远大的目标,朱元璋的眼光也放得更长远,起义也不仅限于豪州地区。后通过刘福通结识了白练教教主韩山童,并任用徐达、常遇春等将才攻入元朝大都逼走元顺帝,建立帝业。
人若无志,必是只重视眼前利益的昏庸之辈。常听普通人告戒:志比天高,命比纸薄。可要成就一翻大事业遭受的打击承受的痛苦又何尝艰辛。自己的路自己走莫管旁人议论是非,麻雀安知鸿雁志向。
义气:朱元璋领导起义军均为普通百姓,自己又无优越的条件笼络四方豪杰。只是朱元璋为人丈义,信守承诺。从在豪州街头指挥一群乞丐、小混混到后来的军中首领做事光明磊落,舍生取义。手下兄弟无一不服。常遇春曾经当强盗时误打朱元璋险让他丧命。朱元璋为了蓄积反元力量不记前嫌高升常遇春为副帅更加深受众人尊敬。
在利益当头的现代社会又会有多少人想到“义”不少人把讲义气当做犯傻,试想这样的人何以服众,谁又会为“有奶便是娘”的人卖命。当年张作霖为救其手下深受官兵严刑烤打竟不吐半句手下信息。舍命就人。才会有众多侠义之人为张作霖的霸业忘死拼杀。
才气:古往今来大人物得天下不可不才。而才并非仅靠一己之力。事业之大非借助群体智慧不可。朱元璋自然是没有读过书。但他重用人才,手下刘伯温,李善长、朱升等人逢起军前出谋划策。朱元璋虚心听取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实力不断强大。朱元璋靠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他人的广博知识相互融合智慧不可限量。
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阅历、知识总是有限的。借助他人的智慧何其重要。大军阀张作霖人生阅历虽丰富但少于读书,因重用谋士孙烈臣等有才华之人才能在关键时刻逢凶化吉。
勇气:朱元璋作战勇猛,很多时候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屡建战功。原豪州起义军头目郭子兴器重朱元璋招为女婿,破格提拔才有朱元璋当上军中领袖之事。后与白莲教在黄河起义调动民愤,一鼓作气,勇闯大元终于结束了元朝在华夏民族中的统治。
两军相遇勇者胜。成大事者定是勇气过人,胆大心细的人。对人不坑不卑,虽然尊敬领导是我们的职责,但权利再大的人也是人。不必在高官面前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更无需在险境,困难面前丧失勇气,一旦丧失满盘皆输。
此外即使获得成功也不能学朱元璋成帝后独断专行、自私自利。另善恶到头终有报,敬人一尺还你一丈。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开国后不到几年,就以种种理由(最多的是谋反罪)残杀了一大批功臣,而且还杀了很多无辜的人。这点证明他是个暴君。
惩贪三大案诛杀了一大批贪官(也有一部门是冤枉的),还有他独创的“人皮稻草”更是让贪官们不寒而栗。总之,在朱元璋执政时期,吏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文化都在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些为后来的永乐盛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从这一点看朱元璋是个明君。
说他是暴君、是坏皇帝,那是从朱元璋的性格和那些官员的角度来看的。朱元璋是很残暴,我并不否认朱元璋是暴君,但暴君也可以是明君的。秦始皇、汉武帝不都是暴君吗,他们不都成为千古一帝了吗!
更者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朱元璋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我觉得评价一个皇帝的好坏,还是应该看他当政时期整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而不是根据个人的性格好坏来评价一个皇帝的好坏,如果整个社会在进步,那么他就是个好皇帝。
所以我认为,朱元璋是个暴君,但更是个明君!!
只要是开国皇帝,都可以说是好皇帝,至少,他平定了战争!
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元璋为了生活当了和尚,后来参加了起义军。在战斗中打败了所有的对手,自立为皇帝。
1、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2、1351年,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3、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
4、1355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病逝,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左副元帅。由于滁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5、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
6、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同年十一月,大败张士诚。
7、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扩展资料
朱元璋轶事:
相传朱元璋小时候放牛,经常躲着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睡觉,别的小伙伴们,都找不到他,唯有马秀英找到朱元璋睡在哪里。
有一次,朱元璋疑或地问马秀英 ,“我睡在哪里,别人都找不到,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我的”?马秀英:”你睡在哪里,哪里就有一朵云在你睡地上方,为你遮阴,太阳晒不到你,我看云就能找到你。”
朱元璋听过马秀英的话后,脱口而出的说:“如果我真有九五之尊时,就封你为皇后,后来朱元璋坐了江山,真的封马秀英为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历史人物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的故事(要短)
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不要那么长,简单最好。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扩展资料:
朱元璋登基之后,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朝政,探讨为什么强盛的元朝会灭亡,大明王朝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大明政权长治久安。
群臣各抒己见,朱元璋最后总结大家意见说:“元朝统一海内,建国之初,政治还算清明,后来贵戚擅权,奸邪得宠,任用亲旧,结为朋党,内外官吏贪婪无耻,于是法度松弛,纪纲日坏,最终土崩瓦解,不可救药。
现在大明创立之初,必须严肃法度,法度就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朱元璋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颁布新法,在封建的政权机构、官吏制度、治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朱元璋首先从改革政权机构、官吏制度着手。登基之初,朱元璋基本上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军政事务。这是当时稳定社会的权宜之计。在政权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筹划重建一套新的政权机构。
最初的一段实践,也充分证明元制必改,否则遗患无穷。朱元璋经过认真的谋划后,决定采取先地方后中央的策略,对政权机构进行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公历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朱元璋本是八月初八日生人,故取名重八,后 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
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封建皇朝。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二、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率军攻占滁州,在滁州市招兵买马,军队招张到两万人。这时郭子兴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让出兵权;由郭子兴为元帅。
郭子兴不久战死,儿子郭天叙成为元帅,朱元璋为副帅。郭天叙率军攻集庆(今南京市),被元军包围,无奈下自杀,朱元璋带领八千红巾军攻占集庆,把集庆改为应天府。
朱元璋自称元帅,这时韩林儿成为小明王,统领各路红巾军;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南方地区义军统帅,管辖陈友谅、张士城、方国珍的军队。
陈友谅称帝,建立大汉政权;陈友谅原先是渔民,后来起义成为义军领袖,张士城原先是盐贩。
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攻打朱元璋,攻打洪城数百天也没攻下,朱元璋率军于1363年消灭陈友谅,六十万汉军归附朱元璋,朱元璋称吴王,1367年(羊年)朱元璋消灭张士城,1368年正月(猴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庙号明太祖,年号“洪武”。
朱元璋的历史经历
朱元璋历史经历如下: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扩展资料:
朱元璋轶事典故
政治:圣谕六言、大明诏旨碑、洪武正韵、月饼起义(八月十五杀鞑子)、五更吹号、畏法度者最快乐、治隆唐宋、御制大诰、教民榜文、新官堕落定律、逆臣录、无为而治、白话圣旨、重典治国、红座船、藁城人、宝源局、宋濂诚实、洪武大移民、夷狄腥膻、装傻计
美食:养生油、洪武宴、开花馍、何故四菜一汤、岁寒三友抹尖脆、常州牛塘谷、黄氏肚包鸡、八宝稀饭、濮阳壮馍、得胜饼、凤阳酿豆腐(洪武豆腐)、费县山楂、南京盐水鸭、
文化:赠四仙、情侣椅、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绝海中津、跳竹马、庐山诗、朱元璋梦游西岳、清溪流泉、朱元璋画像、铁姓、狄姓、朱氏世德碑记、武当归隐
建筑:五土庙、梅大井、皇帝井、游武庙、六镇七十二口井、断头马、百猫坊、通天寨玉盂禅寺、常氏先祠、楚望台、抹山寺、胜棋楼、朱元璋品蟹亭、瑞安寺、阳山碑材、官店、复翁堂、明去封号碑、青龙洞古建筑群、明功臣墓、南京老城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扩展资料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简介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大
年轻时候的朱元璋像(30张)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汉族,原名朱重八(也称朱八八、朱兴宗),后取名朱国瑞(1328年-1398年),《明太祖实录卷一》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历1328年10月21日)丁未时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因其友汤和(疑似)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蒙元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大脚”马皇后。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 朱元璋
至正二十七(1367)十月甲子日,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蒙古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 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蒙酋妥欢贴睦尔率酋妃、酋子和酋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军进入大都,蒙古至此北迁,蒙古在南方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
成功秘诀
1.对孔孟王道的尊崇、对百姓苍生的仁爱以及领导汉族(以及其他被蒙元压迫的民族)复国的信念和决心。 2.网罗天下名士。如:刘基、章溢、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 3.恪守“九字方针”。“九字方针”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方针是开国谋臣朱升提出的。 4.打造“铁军”,重用同乡。 5.打好关键战役。如灭了在武昌称汉王的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6.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治国
1、发展生产,阜民之财 2、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3、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4、宣传教化,加强法治 5、打击贪官,澄清吏治宫廷成员
名来源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入征后改名为朱元璋,所谓璋,原是利器
宰相
李善长 胡惟庸
功臣
01.追封王 徐达 常茂(因常遇春在柳河川病死,故封其子常茂代父 受封) 邓愈 冯胜 李文忠李善长 02.封公 蓝玉 傅友德 康茂才 金朝兴 郭英 丁德兴 冯国用 耿再成 胡大海 廖永安 茅成俞 廷玉 俞通海 张德胜 赵德胜 顾时 陈德 郭兴 王志 吴良 吴祯 华高 杨璟 吴复 汤和 曹良臣 薛显仇 成张赫 濮英 韩政 周武 丁普郎 03.封侯 孟善 耿炳文 陆仲亨 唐胜宗 周德兴 华云龙 郑遇春 陈桓 谢成 李新费 聚俞 通源俞 通渊 廖永忠 曹震 胡海 叶升张龙 张铨朱亮祖 张翼 王弼 赵庸 陈文 韩成 花云 桑世杰 孙兴祖 汪兴祖 王胜 何真 梅思祖 黄彬 胡美 曹兴 陆聚 纳哈出 张温 朱寿 蔡仙 张子明 04.其他 文豫章何文辉花茂 缪大亨 武德 宁正 王铭叶 旺袁兴袁义郑用 刘成郭云栾凤 徐司马 丁玉
参谋
刘基 朱升 叶琛 叶兑 章溢 陈遇 孔克仁 范常 郭景祥 毛骐乐 韶凤 陶安王 濂单 安仁 钱用壬
家族
父亲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祖父 朱初一母亲淳皇后陈氏 兄弟朱兴隆(南昌王) 姊妹 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 侄子朱文正 皇后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安徽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生懿文太子标、秦愍王樉、晋恭王棡、太宗棣(后改为成祖,即明成祖朱棣)、周定王橚 妃嫔 孙贵妃,陈州人。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 李淑妃,寿州人,父李杰 胡充妃,生楚王朱桢 郭宁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生鲁王朱檀 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 胡顺妃,生湘王朱柏。 赵贵妃,生沈王朱模。 李贤妃,生唐王朱桱。 刘惠妃,生郢王朱楝。 达定妃,生齐王朱榑、潭王朱梓。 葛丽妃,生伊王朱彝。郑安妃,生福清公主。 韩妃,生辽王朱植。 余妃,生庆王朱栴。 杨妃,生宁王朱权。 周妃,生岷王朱楩、韩王朱松。 皇子 朱标,(1355~1392)长子,懿文太子(后被建文帝追尊为兴宗康皇帝) 朱樉,次子,秦愍王 朱棡,(1358年-1398年)三子,晋恭王 朱棣,(1360年-1424年)四子,燕王,靖难之役后为明成祖,其改国都为北平(今北京),建紫禁城,派郑和下西洋 朱橚,(1361年-1425年)五子,周定王(建文朝被废,永乐朝复封)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建文朝自焚死)(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楧,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1378年—1448年),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彝,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早夭。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宣国公李善长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 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後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侄女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後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儿媳 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又名:扩廓贴木儿,安徽临泉人)为正妃,邓愈女为次妃 晋王朱棡娶谢成女 成祖朱棣娶徐达女 潭王朱梓娶于显女; 鲁王朱檀娶汤和女; 代王朱桂娶徐达次女; 安王朱楹娶徐达幼女; 郢王朱栋娶郭英女 蜀王朱椿娶蓝玉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