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能统一天下 (图见问题描述)

发布时间: 2021-11-10 05:02: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阅读下面《孟子》选段...

请问谁能统一天下 (图见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⑤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⑥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⑦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⑧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①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②语:动词,告诉。 ③卒然:突然。卒同“猝”。④与:从,跟。⑤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⑥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⑦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⑧由:同“犹”,好像,如同。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记录的是孟子见了梁襄王后的感受和他的自述的谈话内容。
B.“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两句著名的话描绘一个国君不成器的样子,真是形象生动而入木三分。
C.孟子给梁襄王谈的其实是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天下统一才能够安定。第二层,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得非常简单:不喜欢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
D.孟子在这里用了两个举例论证,表面上分别写的是百姓“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和百姓归顺犹如水往低处流的不可阻挡。 实际上更指实行仁义之后的天下统一。
小题2:就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定天下”主张的理解。

小题1:D
小题1:因为当时战火纷飞,征伐不断,各国的老百姓都吃够了战争的苦头,就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样,痛苦不堪。如果这时候有哪个国君公然树起和平的旗帜,不再让他的老百姓去打仗卖命,而营造出一派社会稳定和发展生产的局面,那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闻风而至,诚心归服了。

春秋战国提出一统天下问题的是谁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从伏羲到周朝,所有中央政权的开创者,只想做天下的共主,没有统一天下的理念,远古时代,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夏启、商汤、周武王,他们的梦想只是想做天下共主,统一天下的理念并没有在他们的时代形成。所谓天下共主,就是天下各国诸侯,依据他人的品质和德行,推选出有威望的人来当盟主,号令天下诸侯,并享有讨伐不听话的诸侯的权力,但没有剥夺诸侯世袭地位的权力,这样的体制,从而导致,从伏羲到周天子,都要通过征讨那些不听话的诸侯,来树立威信,与分裂割据时代的战争没有任何区别。

周朝晚期,孟子说∶"天下定于一。"孟子的话其实就是要天下诸侯重新尊周天子为共主,并非统一天下之意。后来儒家宗师荀子、法家宗师韩非,先后提出统一天下的理念,但天下人都觉得这些不切实际,触犯了自己祖国的利益,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当楚国人听到荀子和韩非的话,第一个站出来说:“哼,不切实际,当初先祖楚庄王问鼎中原之后,楚国尚且等了600年,不能取代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怎么能一统天下呢!现在我们连灭亡周朝的威信都没有,如何统一!”

齐国人说:南有楚国,北有燕国,西有三晋和秦国,统一天下难哪!

韩国、赵国、魏国:“唉,幸亏楚国和齐国,都不想消灭我们!”

燕国:“啊,统一天下,真是痴人说梦!”

秦国当时的秦王,秦昭襄王说:“昔商朝始祖契有功于尧舜禹,享国400年后,商朝开国天子商汤,取代了夏朝,周朝始祖弃有功于尧舜禹汤,享国1000后,周武王灭商,成为天子。现在我也要效仿他们,灭周朝,废周天子,迁九鼎,向天下宣誓一统天下之志!”几年之后,秦昭王果真命人消灭了周朝,废掉了周天子,迁九鼎于咸阳,之后九鼎便下落不明。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项羽说:“迟早有一天,我要证明,秦始皇一统天下,是不切实际的理论,是错误的做法。”

熊氏王族说:“我熊氏楚王一脉,已经没有人能光复楚国了,只能依靠外姓族人,帮我们复国了。”项羽消灭秦朝几年后,熊氏最后一个楚王被外姓族人项羽杀害。

刘邦消灭项羽,一统天下后,说:“谁敢说,一统天下是不切实际的理论,必诛之。”

此时,天下人才发现一统天下是对的,只做天下共主,天下还会战乱不断,从伏羲到周天子,哪位国君登基,不去讨伐那些不听话的诸侯,这与战乱有什么区别,

不过刘邦还是施行郡藩制,导致了后来的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后,中华真正有了统一的气象。

三国演义中最后谁统一了天下?

是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

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扩展资料: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统一中国,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 ,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 。

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 ,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司马昭胜利后称晋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

晋武帝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叛,次年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

272年司马炎又派何桢招降李恪平定刘猛叛乱。274年陆抗去世,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平定鲜卑 。

为了防御吴国,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

276年羊祜提议伐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277年树机能复叛,司马骏帅文鸯等败树机能,降鲜卑二十万。

沙漠汗被鲜卑旧贵族杀害,卫瓘平定拓跋部内乱。278年羊祜病故,临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此时司马炎派马隆前往凉州平叛,秃发部众杀树机能降。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的时候了,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30] 。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胄军多路并进。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汉人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晋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晋武帝不用。290年晋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与无法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最后谁统一了天下?

是司马炎最后统一了三国,东吴由孙亮继承家业,而蜀国自诸葛亮死后,由姜维来担任大将军,经常讨伐魏军。但还是失败。
曹丕
本文标题: 请问谁能统一天下 (图见问题描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21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现在的家庭适合用什么漆器陪嫁中国历史七十二大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