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东吴才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都说是魏国最强

发布时间: 2021-11-01 02:02: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三国里哪个国最强?吴国.魏国.蜀国是怎么灭的,魏国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是魏蜀吴3国最强的。,魏,曹睿(魏烈祖...

明明东吴才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都说是魏国最强

三国里哪个国最强?吴国.魏国.蜀国是怎么灭的

  魏国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是魏蜀吴3国最强的。
  魏
  曹睿(魏烈祖明皇帝)为抵抗蜀汉诸葛亮的入侵,重用司马懿。在曹睿在世期间,司马懿兢兢业业为魏国效劳,挡住了蜀汉的进攻。曹睿死后,由于继任者年少,加上曹氏成员不满司马懿大权独揽,开始排挤司马懿。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司马懿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曹氏政权。其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握曹氏政权。在邓艾等人灭蜀汉后,司马昭病死,265年,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魏国灭亡。
  蜀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吴
  晋泰始五年(269),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咸宁五年(279)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道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
当然是魏国啊,人才层出不穷,其次是吴国,还能传几代,蜀国最弱,到后期人才凋零,只传了两代。
首先是魏国司马家族篡位,灭了曹氏家族,夺了魏国大权,263年魏将邓艾用奇技进攻蜀国,后主刘禅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蜀国灭了。265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晋朝,魏国算是灭了。最后晋兵进攻东吴,势如破竹,吴国防线快速崩溃,太康元年孙皓投降,东吴灭在晋国手上。
魏最强蜀最弱,
263年,魏灭蜀,
265年,司马氏 晋代魏
269年,晋灭吴
历史还是游戏哦?历史上魏国最强,英才辈出。蜀吴两国战后,先是蜀被魏灭,接着是吴国归顺。但是魏国最后剩下个小皇帝,被司马氏篡位。

三国志我耍过,个人觉得蜀国好用些。能攻能守,几个大将也很好用。
蜀国前期厉害后期垃圾

真实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中哪国最强?哪国最弱?

魏国!中和实力最强,虽然猛将不多,但是打仗靠一人之勇有毛用,会用计。会带兵才靠谱。魏将基本上中和实力都具备!五子良将,魏国五谋士以为还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在内政,陈群,满宠,杨修等等。
蜀国!可以算是最弱,诸葛亮只适合固政,不适合打仗,因为诸葛亮太求稳不善长出奇谋。蜀国猛将虽然多,能带兵打仗的能拿出手的就庞统,法正,魏延,马良·刘备后期基本都把法正,马良,庞统他们带在身边有没有发现?人家会出奇谋和魏国郭嘉,程昱差不多。后期蜀国丞相费祎。没有费祎估计蜀国早就崩了。
吴国!人才多,但是兵力最少,而且都是短命鬼,后期陆逊死后,除了诸葛恪,丁奉。也就那样。
您好,是魏国最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领土,魏国都占据了绝大优势,甚至都比蜀吴俩国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同时,魏国也是将领最多的国家,您可以看下魏国的版图,魏国防御蜀国跟吴国的侵略都很成功,对西北跟东北的扩张都不会失败。蜀国是三国中国力最弱的,九州只占领了益州。人口才80万人,低于魏国的600万人,吴国的200万人。军队甚至才10万人。远低于魏吴俩国。因为当时的四川很难攻击,所以魏国一直防御,而不是进攻。
魏强蜀弱
魏强蜀差
蜀国最弱,魏国最强

三国中魏国最强,为何魏国很少主动进攻,反而大多数时候是在防守?

首先要区分一下三国的定义。广义三国时期的开始时间,泛指董卓篡权之后,跟着18路诸侯伐董卓等。而狭义三国时期的开始时间,则是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为开始。

而题主的这个问题,显然是针对狭义三国来言。也就是说,自公元220年后,为何曹魏很少主动进攻,大多数时间处于防守状态。笔者认为需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

其一:三国疲劳期

所谓三国疲劳期,是笔者自己的定义。公元219至220年的年初,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这才结束。这次大战之前,是公元217年至公元219年,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

这两次大战,极大消耗的曹魏的实力,以至于在襄樊之战时,造成了曹操无兵可派,不得不组成一对新兵,让徐晃带领去解救曹仁。

同时,东吴偷袭关羽,也参与了这次大战。孙权担心刘备报复,认了曹丕当大哥。而蜀汉此刻,也打不动了,毕竟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对他们的消耗也非常大。

所以进入了三国疲劳期,谁也打不动了。开始各自发展,与民修养。也就是说都在积累力量!

其二:曹丕攻势

经过疲劳期的修养后,刘备率先发动了夷陵之战。这时的曹魏,重新占据了主动。最终选择了观望。等刘备战败后,曹丕就有了两个选择,攻蜀和伐吴。最终曹丕选择了伐吴。这段时期曹魏处于攻势,曹丕几次伐吴,找孙权算账。

而蜀汉随着刘备病逝,诸葛亮闭关锁国,开始调理内伤,并重新着手跟结盟东吴。而东吴也意识到了曹魏凶猛,跟蜀汉结盟了。

也就是说,曹丕时期,曹魏是主动出击的一方,只不过把矛头对准了东吴,可惜却未取得战果罢了。

其三:曹叡守势

曹丕一死,诸葛亮就开启了五伐中原之战。东吴也开始进入反攻阶段。一则曹叡刚登基,权力交接时,从来都是最脆弱的时期。二则这是曹魏两面作战。故而曹叡时期,曹魏进入到了守势。

司马懿就是在这一时期冒头,开始执掌军权。不过,曹魏也并未仅仅固守,曹真也曾功蜀,只不过由于大雨等原因,无功而返罢了。

不论怎样,总体来言曹叡时期,曹魏处于守势,皆因诸葛亮太猛,他们必须死死防范诸葛亮。对比蜀汉和东吴,显然蜀汉的攻势最骇人。同时曹叡也明白,只要防守住了蜀汉,这波攻势就能化解。

随着诸葛亮五丈原星落,曹叡守势终于换来了平静。对于曹魏、蜀汉来言,频频战争再一次使得国内经济状况堪忧。因而诸葛亮一死,双方不约而同地罢兵,又开始了休养生息。

其中尤其是曹叡,诸葛亮的死让他如释重负。自当皇帝后就天天防范诸葛亮,没过上好日子,如今可算去了心头之患,他就开始“玩命造”,如大兴土木、充斥后宫美女等等。结果年纪轻轻的就给“挂”了!

其四,三马啃槽

曹叡死后,推出了幼主曹芳,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可惜,曹爽却开启了内斗模式,排挤司马懿。由此引发了司马懿的“影帝级别”表扬和最终的反扑。虽在此期间,曹爽为了增加威望也曾伐蜀,却败了!

就这样,曹魏处于火药桶之上了,司马懿一个高平陵之变,曹魏变天。司马家篡夺了曹魏大权。这下引发了忠心曹魏势力的反扑,比如汝南三叛。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父子三人不得不“攘外必先安内”。由于曹操活着时,曾做过一个三马啃槽的梦,因此这一时期,曹魏处于“三马啃槽时期”。

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曹魏的主要矛盾,是司马家和曹家的内斗。故而他还如何能腾出手来,去攻击蜀汉和东吴?自己就打成一锅粥了。

所以,蜀汉方又出现了姜维九伐中原,好在曹魏实力太强,并未构成严重威胁。

这段三马啃槽时期,直至司马昭弑君曹髦,才宣告结束!为了转移内度矛盾,司马昭命钟会和邓艾,开启了伐蜀之战, 从此彻底转入战略总攻。

既,不是曹魏没实力提前进行战略总攻,而是司马三父子,需要先解决好曹魏内部,巩固好自己的权力。

总论:通过梳理三国(狭义)时期的曹魏状况,显得能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不是魏国不想主动攻击,而是出了一个诸葛亮!竟然压迫的曹魏不得不防守。

其二:不是魏国不想主动攻击,而是又出了一个司马懿,三马啃槽,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无暇顾及外部导致。




曹操在三足鼎立之前没少主动出击,要不然曹魏也没这么大的地盘啊。但是在赤壁之战以后,曹魏确实很少主动进攻了。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在其他大诸侯眼里就是个小老弟,为什么最后是曹操成为东汉末年北方的头号大佬?除了带兵作战能力优秀之外,就是他曹操最先发现汉献帝是一块很有利用价值的金字招牌,于是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之后很多事情干起来就方便了。曹操手下不少人实际上是忠于汉室而非忠于曹操,荀彧就是其中之一。

赤壁之战是曹操主动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孙权阵营,当时曹操带出来的十几万兵基本上算是倾巢出动了,十几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可是这一战曹操基本上一败涂地带出来的十几万兵外加荆州三万降兵都损失殆尽。后来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这么大手笔的主动进攻了,赤壁一战对曹操来说是伤筋动骨被打疼了。

一个团队里面的大哥如果没有持续分红的能力,就别怪下面小老弟有了别的心思。曹操在赤壁战场大败也影响到下面的心态,曹操除了不能打败仗之外还要把自己团队以及阵营内各方势力要平衡好,要不然不等出去打仗自己家就得乱起来。

张鲁、马腾、刘璋、荆州刘表家族这些原本实力不俗的诸侯出局,剩下的就是魏蜀吴三足鼎立。赤壁之战后的曹魏认识到孙权和刘备的厉害之处。曹魏的实力明显强于孙刘两家,但是曹魏的地盘实在太大,不可能每一处都设置重兵把守。而孙吴依靠长江天险,蜀汉核心势力又缩在四川盆地,曹魏主动攻击他们的成本很高,而且攻打这两方任意一方都容易把另一方也给吸引来,这也是三足鼎立为什么能维持几十年的原因之一。

曹操也不能总是亲自出马率军攻击孙刘两家,若是年年在外征战容易让后方空心,倒不是很怕被被人带兵偷家,而是怕自己的权被别人夺了。

不论是曹操还是曹操的儿子,他们都只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他们并不具备无条件使唤文臣武将的能力,古时候的战时动员能力绝对不强。人员、钱粮都需要时间,不是游戏里点几下鼠标就能出来的,贸然主动率大军出击一旦惨败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别说东吴和蜀汉乘胜追击了,光是自己内部就要生乱子。曹魏地盘大人口多,他们休养生息时间越长则会越强大,而东吴和蜀汉越是拖时间跟曹魏之间的差距就会越大。

曹魏方面体量比东吴和蜀汉都大,只要自己不乱,打下东吴和蜀汉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曹魏不用冒险主动出击,在拥有压倒性优势之前都没有主动出击的必要。

曹魏最后还是自己乱了,高平陵司马懿偷家成功,全盘接手曹魏势力。后来的司马家并不见得有多少绝顶妙招,可就是三国归晋了,司马家能统一三国与曹魏几十年不主动出击积攒能量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如果从公元220年曹丕正式建立魏朝取代汉朝开始算起,到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魏朝建立晋朝为止,曹魏政权总共存在了45年时间,在这45年中,曹丕有三次主动攻打东吴,两次都没有正式开战,只是对峙,曹丕去世之后,在曹睿当政期间,主动进攻仅有一次,就是司马懿平定辽东的战役,为何三国之中最强大的曹魏政权,一直在执行防守的战略。

相对于曹魏而言,孙权主动进攻曹魏的次数,都比曹魏进攻孙权的次数多,孙权在世时主动进攻曹魏的次数一共有四次,分别是:

226年,曹丕去世后,孙权趁乱攻打曹魏。

228年,石亭之战中,孙权主动进攻曹魏。

234年,诸葛亮去世的同年,孙权主动攻打合肥。

241年,孙权三路大军分别攻打淮南、六安、樊城。

而在曹丕称帝前,孙权主动进攻曹魏的战争就更多了,蜀汉政权也是如此,诸葛亮就有6年5次北伐,次次压着曹魏打,司马懿只能保守地防守,不敢主动出击,就连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准备率军主动攻打蜀汉 ,也被曹睿阻止,为什么曹魏的战略如此保守?

事实上,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曹魏的政权的战略就开始变得保守了,当曹操在公元215年拿下汉中张鲁后,居然放弃了继续率军南下攻打益州的建议,反而还说出“得陇岂能望蜀”这样的话来,让人感叹雄心壮志的曹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统一北方、敢于冒险远征乌桓的曹操了。

曹操的晚年更是在一系列的战争中,穷于防守,从公元217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时,曹操一直是被动应战,刘备用了2年时间击杀了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中打败了刘备,之后,刘备派出刘封、孟达攻打上庸三郡,并成功占领,派出关羽北伐襄樊,关羽一时之间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擒于禁、斩庞德、俘虏三万精锐曹军,曹操差一点就要迁都以避关羽锋芒了。

曹魏的实力明明强于东吴+蜀汉的总和,为什么如此被动,而且被动的战略一直延续到了曹睿时代?

虽然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领导人的战略有些不同的,但是他们所面临问题是大同小异的,也就是这些问题导致实力最强大的曹魏反而一直采取保守的战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政权内部原因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就把优先统一天下的战略,更改为政治夺权+军事攻伐的双重手段,以政治夺权为主,以军事攻伐为辅,主要目的就是世袭权力和改朝换代,曹操从丞相的官职一路升为魏公、魏王,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政权班子、宗庙社稷、独立王国,这明摆就是要改朝换代,几百年的大汉政权,谁都明白要结束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曹魏的内部也存在了相当多忠于汉朝的人,这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副作用,只要大汉天子存在一天,就会有人忠于汉朝,就连荀彧这样跟随曹操十几年的人,也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在政治上分道扬镳,更何况其他人了。

所以曹操在外征战,不能长时间远离政治中枢,他担心朝中有人反对他,但这些反对他的人,也没有在脸上表露出来,更何况明枪易碰,暗箭难防,就连法正都看出来曹操必有内患,这就是曹操的内患,所以曹操晚年不断有内部的叛乱事件发生,比如魏讽谋反案、太医令吉本谋反案等等,这些事情让曹操变得保守。

而曹丕时代的保守则与曹操时代有些不一样,从两汉到魏晋时期,是中国士族发展的黄金期,从地方到中央士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掌控经济、人口、舆论、政治、用人权等等,曹操时代对士族是既打压又任用,因为曹操有手腕和能力,但是曹丕比不上曹操,对于崛起的士族,只能采取与之合作的手段,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双方的妥协,曹丕时代尚能控制大局。

但是曹丕总共在位只有6年时间,大多数时间用来处理内部政权改朝换代的问题,能用来征伐的时间太少了,也无法成事,再加上夷陵之战期间,曹丕选择了观望,没有听取刘晔正确的意思,导致错失统一的大好时机。

到了曹睿时代,曹魏内部的人才开始凋零,曹操时期的人才陆续去世,曹睿一即位,孙权就趁曹魏政权交接之际北伐,但被挫败,紧接着就是诸葛亮开始北伐,诸葛亮前后北伐五次,用时6年,等到诸葛亮去世,曹睿就开始大兴土木,曹睿从公元226年即位,到诸葛亮去世前,一直疲于应付来自孙权和诸葛亮的军事进攻,等到诸葛亮去世,曹睿就开始放松享乐。

还拒绝了司马懿攻蜀的建议,也是浪费了一次机会,虽然不敢说灭蜀,但是主动进攻也能占一点便宜,只能说司马懿与曹睿的出发点不一样,或者说后期的曹睿缺少进取之心。

曹操、曹丕、曹睿三人都持保守的战略,与他们政权内部及个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外敌太多

曹魏政权是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正因为他强,所以他是所有势力眼中最大的敌人,南方的蜀汉与东吴联合起来对抗曹魏,这是曹魏两个最强大的敌人,曹魏用来防备蜀汉与东吴的兵力超过了曹魏总兵力的一半以上。

曹魏与东吴有着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从中部的襄阳一直到东部的扬州入海口都是双方的战线,双方都需要投入极多的军事力量来维持边境安全,就是一个东吴,就消耗了曹魏40%的国防力量,而蜀汉政权至少也消耗了曹魏20%的国防力量。

曹操时代,曹魏的敌人有东吴、蜀汉、西北边境的乌桓、鲜卑、匈奴,再加上时叛时降的辽东公孙氏割据政权,218年,乌桓造反,曹操命令曹彰率军讨伐,当时刘备正在汉中与夏侯渊对战,孙权因为出于夺取荆州的目的暂时与曹魏联姻,即使如此,曹操也是腹背受敌,在与刘备的战争中屡次落于下风,就是因为外敌太多的原因。

孙权虽然暂时与曹操联姻,但在政治人物眼中,那不过就是个权宜之计,仍然是需要防备的,曹操也不可能把防备孙权的兵力调走,仍然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直到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被杀,曹操才解救了政权晚年的危机,可这个时候曹操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曹丕时代,解除了政权内部半独立势力臧霸,但面临的各方压力并不比曹操时代小多少,曹魏虽强,但同时也要避免两线作战,曹丕在位期间,主要把东吴作为对手,蜀汉根本没有放在眼中,因为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之后,蜀汉逐渐衰弱了,而诸葛亮这个时候并不出名,不像后来北伐一样,名震天下,曹丕当了6年皇帝也去世了。

曹睿时代,先是孙权北伐,接着诸葛亮北伐,一直维持了8年时间,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曹睿才松了一口气,事实上,曹睿时代是曹魏外敌最弱的时期,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暂时没有北伐,孙权北伐也显得孤掌难鸣,再加上曹魏又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阻止了鲜卑势力的统一,让鲜卑再次陷入混乱,暂时解除威胁。

曹睿还命令司马懿北征辽东,消灭了割据辽东几十年的公孙氏政权,解除了北方威胁,南北方威胁都不足以让曹魏感受威胁,所以曹睿开始大兴土木享乐起来,结果没几年就去世了,外敌太多是曹魏一直持保守战略的原因之一。

三、地理因素

曹魏在南方的两大敌人蜀汉与东吴,都存在天险,导致讨伐的难度很大,东吴的天险是长江,曹魏是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想要灭亡东吴,必须训练、培养水军,同时还要建造足够多的战船,这需要很长时间,就是后来晋灭吴,也是准备了十几年才灭亡东吴。

同样的道理,蜀汉有秦岭天险,当年曹操在汉中之战败过刘备的主要原因就是秦岭非常难运输物资,导致曹操粮食不足,是不方便运输,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曹魏想要攻打蜀汉,既然担心东吴的反扑,还要设法解决越过秦岭的运输,难度也比较大。

所以曹魏必须发展实力,因为曹魏与东吴和蜀汉的量级是不一样的,曹魏实力大于东吴+蜀汉的总和,如果三方都休养生息,曹魏将来的实力差距将与东吴、蜀汉越来越大,时间是站在曹魏这一边的,不打仗对曹魏有利,所以曹魏不愿意主动进攻,风险太大。

蜀汉之所以一直不断地主动进攻曹魏,这是因为蜀汉的国号是汉,他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法理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蜀汉只有不断地进攻曹魏,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或者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当初的理想,刘备和诸葛亮统一天下的理想,也仅仅是理想而已。

从三国的地理位置上来看,曹魏政权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一方面掌握的土地大多都是平原,盛产粮食不说,地形平坦也更加利于大军团作战。另一方面,曹魏政权统治下的人口也比其他两个政权更多,说不好听,三国中最弱小的应该是蜀国了。但是曹魏不急于进攻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地形因素。

我们都知道,想要领兵打仗,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地形。和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不同,三国时期的战斗中,将领不会先去阵前单挑,而是要在中军的位置指挥阵型。如果一支军队阵型没乱,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一定不会弱。但是如果一方的阵型被另一方冲垮了,那么这支军队的伤亡一定会非常惨重。曹魏军队兵精粮足,而且大多数都是北方人,所以在宽阔战场上正面对战,曹魏是不害怕的。

但是我们看看蜀国和吴国的地形,蜀国的地区主要是现在的四川、陕西等地。陕西方面和魏军还能打两下子。而到了群山之中,大兵团施展不开,同时人也不熟悉四川的道路,再加上山地作战从古到今都是最难处理的战斗之一。所以蜀国可以肆无忌惮地对魏国发起进攻。成功了能收获一堆粮食和城池,失败了大不了退守山区。而魏国和吴国之间存在着长江天堑,关羽占着荆州,孙权还在不断地向河对岸渗透和进攻。所以魏国看似实力最强,但是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守平原需要大量的兵力,不然是无法守住的。而蜀国和吴国虽然看起来实力较弱,但是却拥有足够的力量去进攻,因为地形很容易防守么。

第二个原因:赤壁之战。

可以说赤壁大战把曹操打出了阴影,在三国演义中号称是83万大军,诈称百万。一场战争下来输得干干净净。这场战斗不敢说将曹操的底子掏空了,但是也掏得差不多了。所以从赤壁大战之后,曹操一直就在养精蓄锐。主要的战斗都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后方。而不是为了向前推进。所以从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就定下了一个以发展为主的持久战策略。反正随着时间推移,拥有平原地带的自己和刘备集团、孙权集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毕竟平原地带粮食多,粮食多人就多,人多兵员就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国演义的后期,诸葛亮带领蜀国开始不断的进攻曹魏。都说数次北伐劳民伤财,其实诸葛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进行北伐,那么曹魏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所以急得是蜀国和吴国。魏国只需要稳扎稳打,拖到最后肯定还是自己赢。

第三个原因:政权内斗。

虽然政权内斗是肯定的,不过曹操老婆孩子是最多的。这些孩子和这些老婆为了争太子的位置,造成了很多权力的内斗消耗。比如杨修,杨修是个有才干的人,但是因为权力的内斗,最终还是被曹操斩首示众。但是反观吴国和蜀国,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刘备老婆也不少,但是他本身不是一个顾老婆的人,所以自己的儿子只有一个阿斗。刘封是认的干儿子,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皇位肯定不能传给他。吴国方面也不存在权力内斗这个问题。

三国的历史和三国演义还是有很大出入的,毕竟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对于三国时期的作战来说,能打的大将定不了乾坤,真正能够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还是士兵的数量和精锐程度。而且三国时期的作战,绝对不是那种兵对兵将对将的决斗。

我认为这是因为魏国想要休养生息,而且也想要保存实力,所以大部分时候都在防守。

三国中魏国最强,为什么最先亡国?

在三国时期,魏国是最强大的,同时,它也是一个隐患最大的国家,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大了以后管理起来确实也是相当的困难的。

虽然蜀国跟吴国并不是非常的强大,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管理,他们一直都在居安思危当中,会导致他们总是考虑这个危机的到来,提前做好这个各种的防范。

而当时的魏国,他们就是不一样了,他们总是想着去攻打别人,想去统一天下,想去打蜀国跟吴国。而忘记了思考自身国家等一些不安全因素。

虽然魏国的军事力量确实也是相当的强大,但是它的权力分布是非常的不均匀的。一个国家的元首,也就是魏国的皇帝,他掌握的兵力并不多,就会导致了这个权力的倾向,给自己的灭亡埋下了很大的祸根。

以及另外一个因素,就是魏国在用人方面上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他不应该用这个司马懿的人,这个错误才会导致了魏国的灭亡。

瞪着眼说瞎话呢吧?三国鼎立之时,蜀汉和东吴,最终都为曹魏所灭,怎么能说曹魏最先亡国呢?

三圆时候,曹魏最强大,因为一代枭雄曹操手里握着汉献帝这个宝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更大的政治势能,积聚更多的人才、城池、兵卒、粮草。

但曹操迫于压力,终究没有登基称帝。

曹操的野心很大,多次对东吴和蜀汉用兵,意欲打败东吴和蜀汉,一统天下。

连年的征战,消耗掉了曹魏的大量的国力,虽然依旧很富足,但家大业大也架不住不断地折腾,曹操去世后,曹魏的国力已一衰落的迹象。

曹操虽没有登基称帝,但曹操的儿子曹坯,却开动脑筋,搞出个虚假的禅让来,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窃取了汉的社稷,让曹魏的土地和城池,明里面上都是他老曹家的。

曹操死后,曹氏家族这时己经不是曹操在世的光景,心腹可用的能争善战的己经没有,司马家族兴起,司马懿现在是走曹操的道路,控制朝政,一切内外都是司马懿的心腹,曹氏的皇帝只是个傀儡。

这就加剧了魏国走向灭亡,看古今历朝历代.,都是争权守势,抢地封疆。只是苦了黎明百姓,有几个为民众着想的君主呢?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与亡,不过是坐在龙椅上的人换了个面孔而已,百姓还是在做奴隶而不可得和终于坐稳了努力中徘徊而已。

假如三国在今天,吴国会不会是最强大的?为什么?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平分天下,这三个国家各有千秋。魏国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蜀国占据西南的地区,地盘虽然不大,但是四川地区比较富裕。吴国占据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水军占据优势。在三国时期魏国势力强大,始终压着其他两国。如果三国割据是在今天,吴国会不会成为最强的国家?我个人认为吴国哪怕放在今天也不是最强的国家,因为现在国家实力不仅要看经济还要看军事力量。

一、吴国虽然占据东南大部分富庶之地,但是魏国的经济也不逊色。

吴国的领地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个地区目前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魏国占领地区比较大,占据今天山东河北东北三省,蜀国占据四川和云贵地区。这三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蜀国最差,吴国和魏国平分秋色,经济实力差不多。从经济实力看,吴国对其他两国尤其是魏国没有更大优势。

二、魏国占据大部分重工业产区,东吴都是以服务业和轻工业为主。

魏国的国内有很多重工业区,东北三省和河北地区都是重工业产区。东吴的虽然经济发达,但是都以高科技工业和轻工业还有服务业为主。如果没有重工业支持,这些产业都没有办法生产,服务业也会萧条。从这点看东吴哪怕在今天也无法战胜魏国。

三、陆地战争还是要看陆军实力,魏国的陆军实力要强于吴国。

魏蜀吴三国地盘互相交接,蜀国因为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也少,军队实力可以忽略不计。东吴虽然有很强大的水军,但是最后如果发生战争还是要靠陆军,魏国有强大的人口支持,陆军实力要强于东吴。魏国和吴国在现代发生战争,魏国的陆军可以长驱直入东吴地区,东吴无法战胜魏国。

吴国不一定会是最强大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军事、政治、经济、人口、科技等。
如果在今天东吴会是最富裕的,兵力也就随之强盛,因为三国时期的东吴所处地方是现在的江浙沪地区,我国目前的江浙沪的地区是非常富裕的,相对北魏所处的北方就相对贫穷一点,蜀汉所处的四川地区也没有现在的江浙沪富裕,经济富裕兵力也就随之强盛。
我认为吴国会是最强大,因为现在的江浙地区是非常有钱的,经济实力也是全国第一的。
不会的,因为历史上向来都是北方军队比较发达,再加上曹操的知人善任,还应该是魏国最强大
本文标题: 明明东吴才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都说是魏国最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11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宋元明清朝代,中国女性地位真的高么遭遇强奸。。如何自救 (男女通用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