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室血统研究文集(5)

发布时间: 2021-10-27 15:40: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唐國的創立者李氏,本有胡族傳統。李虎在西魏是八個柱國大將軍之一。陳寅恪先生的開創性研究指出,李唐先世本為漢族,或為趙郡李氏徙居柏...

唐朝皇室血统研究文集(5)

唐國的創立者李氏,本有胡族傳統。李虎在西魏是八個柱國大將軍之一。陳寅恪先生的開創性研究指出,李唐先世本為漢族,或為趙郡李氏徙居柏仁之「破落戶」,或為鄰邑廣阿庶姓李氏之「假冒牌」,即非華盛之宗門,故漸染胡俗,名不雅馴,迨李虎入關,東西分立之局既定,始改趙郡之姓望而為隴西,偽稱西涼嫡裔。又因宇文氏之故,復詭言家於武川。唐代帝繫雖出於北朝文化高門之趙郡李氏,但李虎、李淵之先世,則為趙郡李氏中,偏於武勇,文化不深之一支。李虎之妻梁氏有出自胡族之嫌疑,李昞之妻獨孤氏、李淵之妻竇氏、李世民之妻長孫氏則決然是胡族。後人重新審察這一問題,認為李唐先世可考之始祖是北魏李熙,李熙之孫遺元參預元愉之逆,其子受宮刑,其家逃竄北鎮得免,始偽冒隴西李氏。李氏入居北鎮後,遂與當地胡族社會融為一體。後因形勢變遷、子孫顯達之故,為避祖先宮刑之恥而受世人之譏,使其改托隴西更進一步,而偽稱西涼君主李歆之嫡裔。

大唐統治者因為漢姓是「李」,相傳道教世祖老子也姓李,名耳。因此大唐自認是老子的後代,刻意推崇道教,引起佛教徒的不滿。和尚法琳著《辯正論》,譏刺皇帝的祖先老子,甚至當面告訴唐太宗,陛下不是柱下、隴西李氏之後,李氏本姓「拓跋達闍」。柱下指老子,老子是史官,在春秋時代當過周王室的柱下史,孔子還要虛心向老子請教。法琳等於說李氏是鮮卑人,也就是胡人,等於挖皇室的祖墳,惹得唐太宗「大怒豎目」,將法琳流放。

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是確定的鮮卑族,母親竇氏也為鮮卑族(竇氏,本姓紇豆陵)。唐高宗李治的母親長孫皇后也是鮮卑族。李唐有胡人血統是毫無疑問的。李世民立的太子李承乾雖然從小聰明過人,卻是個突厥迷,喜歡突厥語和突厥服裝,甚至樹起突厥民族的狼圖騰大旗,設帳篷,自己住在裡面;還裝死,讓手下安排突厥風格的葬禮。唐太宗惱羞成怒,將他廢黜。李唐家族的胡族文化傳統真是深入骨髓了。

唐太宗因為說了一句「夷狄也是人」,在中國歷史上已算鳳毛麟角。可見歷朝歷代將四夷當人看待的是少而又少。而唐太宗這種「開明」,可能與家族出身有關。陳寅恪先生指出:「李唐皇室,唐代三百年統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創業至高宗統禦之前期,其將相文武大臣大抵西魏、北周、及隋以來之世業,即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下所結集團體之後裔也。」現在講到「漢文化」(或中華文化 、華夏文化),均以漢、唐兩個王朝為正宗,從李唐的關中本位傳統,可以說明唐國絕非「漢文化」的正宗。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六《歷代三》載朱熹語:「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朱熹所謂禮義當然是指士族之禮,乃是華夏文化的象徵。例如兒子妻後母,是胡族風俗,但在中國則是亂倫。駱賓王就在其討伐武則天的檄文中攻擊武則天「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出身卑微、排擠皇后還關係不大,唐高宗(吾君)把父親唐太宗的女人(武則天)拿來享用,就犯了大忌。《禮記.曲禮上》:「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麀是母鹿,幾頭公鹿共享一頭母鹿(或反之,一頭母鹿享受幾頭公鹿,端看你如何解釋)是自然界常有的事,但人類不能這樣,父子之親尤其不可以。

唐國的長孫無忌領銜撰文的《律疏》(後稱《唐律疏議》),永徽四年(653)頒行。其中卷三《名例》的「中華」一詞解釋如下:「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中華=中國,自古皆然(見本書第三章)。著眼於文化方面界定中華,也是古意。 正是在與「蠻夷」的爭鬥中,即使有胡族血統的李氏王室,此時作為「中夏」的政朔代表(也即政權代表),也勢必強化「中夏」意識。我們可以想像,當唐國委曲求全地與吐蕃和親,仍然未能阻擋吐蕃攻破自己的首都長安,給「中夏」唐國的刺激是多麼強烈!唐國修《晉書》,就把中原士族建立的西晉、東晉列入「本紀」;而把四夷各族建立的政權,如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慕容鮮卑)、前秦(氐)等列為「載記」。這可以作為唐國向「漢文化」靠攏的標誌,目的是獲取自己的政權合法性。唐太宗命孔穎達等五儒臣撰《五經正義》,大量吸收了南北朝現成的經學成果,經修訂,於唐高宗永徽四年(653)頒布於天下,但不是獨尊儒家。唐國皇帝大多信仰佛教,又因為道教始祖老子又叫李耳,與皇室同姓,唐國也重視道教,對老子的封號高於孔子。「唐人」聲名遠播,現在已經作為「華人」的同義詞,但不能等同為漢族。否則外國的「唐人街」豈不等於「漢族的街」?

北魏不僅奠定了北朝的歷史,也為隋唐開基。關於北魏的巨大影響,正如羅新先生指出:柔然人在北魏滅亡之後還是用「Tabghatch」(拓跋)來稱呼他們的南方。直到唐,北邊的遊牧民族還用「Tabghatch」來稱呼南方。這個稱呼還傳給了突厥人。突厥人稱唐為「Tabghatch」。因此,後來中亞人也用「Tabghatch」來稱呼中國人。元帝國的長春道人丘處機帶著他的幾個弟子跑到中亞,發現當地人管中國人叫「桃花石」,而這個「桃花石」其實就是「Tabghatch」。不過,後來隨著波斯語對突厥語的影響,波斯語中稱呼中國的Cin(和China同源)慢慢把突厥語裡面的「Tabghatch」淘汰掉了。

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開始的安史之亂是唐國走向衰落的標誌。安史之亂的發動者安祿山、史思明都是胡人,起家的營州(今遼寧省東部朝陽市)一帶,在開元年間就已成為粟特人的新家園。經過安祿山的經營,河北地區成為粟特商胡的嚮往之地,加上突厥部落內的胡人南下,在天寶末年以前,河北已成為胡化之區。安史之亂後,唐國出現排斥胡人的情緒,許多粟特人蒙受打擊,紛紛向河北三鎮轉移(安祿山、史思明在當地仍然享有「二聖」的美名),尋求新的生存之地。大量粟特胡人遷居河北,進一步加強了河北的胡化傾向,也增加了河北藩鎮的力量。最後,加入到晚唐強勁的北方民族沙陀部的粟特人,又成為五代王朝的中堅,甚至像石敬瑭那樣當上了皇帝。

出身底層的朱溫,滅唐國而自己稱帝(907),是為梁太祖。「與其臣事異種之華盛頓,無寧臣事同種之朱溫」,是清末排滿運動中的流行語。也就是說,我們漢族只接受漢族的統治,哪怕統治者是像朱溫那樣的壞蛋。即使有華盛頓那樣的英明領袖,因為他是異族,絕不接受。除朱溫的梁國之外,北朝的其餘四國均出自沙陀部李克用一系,而趙宋王朝就其統治者的「底盤」而言,亦與之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

在唐國滅亡之後,中原有一個五代十國時期。五代(907–960)指梁(907–923)、唐(923–936)、晉(936–946)、漢(947–950)、周(951–960),梁、唐、晉、漢、周都是古已有之的國名。後世為了避免混淆,通稱它們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後唐、後晉、後漢都是沙陀族建立的國家。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九五一年取代後漢建立後周,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享國十年,被趙匡胤以同樣的方式取代。

經過五代的掃蕩,徹底摧毀了唐帝國的貴族,正好比戰國摧毀春秋的貴族一樣。

本文标题: 唐朝皇室血统研究文集(5)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077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五牛图的古与今(一)叶剑英9位女伴:最后一位比他小近60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