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是由于天气变化而导致战争发生根本性扭转的战役?急!!!雾:刘邦在“白登之围”时,利用大雾天气得以成功逃跑,这一战让刘...
历史上,那些是由于天气变化而导致战争发生根本性扭转的战役?
急!!!雾:刘邦在“白登之围”时,利用大雾天气得以成功逃跑,这一战让刘邦意识到匈奴战力强大,于是对匈奴的外交政策由战改和,开启了汉朝公主“和亲”的历史。
雨天:三国时期魏蜀在樊城大战,樊城两面临河靠岗,关羽发现魏军尽数驻扎在低洼之地,便利用该地区秋雨连绵、汉水秋汛的时机,率军攻打魏军。最后魏军不战而降,是为“水淹七军”。
低温天气:公元986年发生的一场宋辽战争,则是宋军栽在了弓箭上,但这一次问题不是出在雨,是低温。当时正值隆冬,宋辽在河北一带交战,宋军士兵由于天寒无法操控弓弩,被辽军大败。
寒冬:1812年5月9日,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的拿破仑离开巴黎,率领6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远征俄罗斯。法军凭借先进的战法、猛烈的炮火长驱直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直捣莫斯科。
几周后,寒冷的空气给拿破仑大军带来了致命的诅咒。在饥寒交迫下,1812年冬天拿破仑大军被迫从莫斯科撤退,沿途数十万士兵被活活冻死。到12月初,60万拿破仑大军只剩下了不到1万人。这次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帝国衰落的开始,也使得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强国的地位逐渐树立起来。
在战争中,如何利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克敌利胜,是军事家们十分重视的问题。现代战争中利用大雨、台风、酷暑、严寒、风向、云雾、潮夕等条件,加速或减缓战争的进程,最终获胜的战例俯拾皆见。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因地制宜。历史上的军事家们无一不擅长利用外界因素来最大限度得扩大己方得优势,并且凭借这样的优势最终战胜敌人。
1、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受益于风向的变化,火烧曹操战船,大获全胜。
2、元朝征日战争中,日本凭借台风,两次击败元军舰队。
3、1279年,崖山海战,元军凭借季风,击溃宋军,宋朝最终灭亡。
4、1588年,英格兰海军消灭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凭借风向的变化,英国海军一举击溃无敌舰队,奠定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5、1944年诺曼底战役中,凭借恶劣的天气,盟军登陆部队躲过纳粹的侦察,成功登陆。
扩展资料:
天气对战争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曾将兵败莫斯科城归咎于俄罗斯的严冬。他说,如果不是严寒的阻遏,德国人11月份就在克宫里饮酒庆功了。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深陷雪地、大炮也因燃油被冻无法开动,攻击力大打折扣。
但事实情况究竟如何呢。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度(此前10月份还多次下过雨,造成道路泥泞),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
虽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这样的天气很难被称之为“严寒”。
真正严寒(零下40度)的降临是在1941年12月5日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在那时,德军士兵只能围在篝火旁,燃烧宝贵的汽油。
博罗季诺之战中的德军溃败
博罗季诺之战是莫斯科战役中一场关键战斗。一些著作将这场战斗描述得非常惨烈。事实情况却是,驻守博罗季诺的德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之下很快便败下阵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诺曼底战役
百度百科-莫斯科保卫战
这才叫由于天气扭转战局
其他的还真没有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风向突然转为东风 为孙刘联军火攻提供了必要条件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零下四十度的酷寒 使德军极为不适应 甚至枪都冻上了 而苏军适应自家的气候 奋力反击 取得了伟大胜利 打破了德军不战胜的神话 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历史上有哪些重大战役
“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现代人依据史载的天象,甚至推算出了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106年2月4日.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汇集各部落的兵力,大破商军的共约17万人于牧野.
NO.2 城濮之战
面对锋芒必露的楚军,晋文公选择“退避三舍”,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对于楚军3路兵马实行各个击破,最后战斗以晋文公在践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结束.
NO.3 长平之战
秦赵为了上党的归属展开了3年的拉锯战.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出现了百万战的局面.赵王"临阵换将",派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相对应的秦派上了战神级人物白起.白起创造了一个兵力接近而围杀对手的奇迹,45W赵军全军覆没.
NO.4 巨鹿之战
项羽破釜沉舟,以三万之众带三天的口粮打败秦将章酣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此一役消灭了秦主力军队,为汉朝的统一奠定基本,也成就了“霸王”之赫赫威名.
NO.5 韩信破赵之背水一战
韩信率领3万汉军,面对号称20万的赵军,以"背水一战,致之死地而后生",开创了中国历史战争的一场新典型.
NO.6官渡之战
曹操以两万之众击败原绍十万大军,奠定了曹操同意整个北方的基本.
NO.7赤壁之战
没什么好说了,人人皆知,只是兵力大概为3万:20万,没有演义说的那么多.
NO.8淝水之战
什么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投鞭断江”,皆来源于此.东晋谢玄以8万对前秦苻坚80万.
NO.9朱仙镇大捷
狄雷、岳云、严成方、何元庆4员小将主动请缨攻打金军重镇朱仙镇.金银铜铁8柄大锤左挥右抡,上挡下砸,骁勇无比,直杀得金兵鬼哭狼嚎.岳家军大获全胜.“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在河南取得顺昌、郾城大捷,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
NO.10 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历史以来在中原大地上最光辉巨大的战斗,堪称大兵团运动战的教科书,勉强凑足的60万人马战胜了万精锐部队并歼灭了其中的55万.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有哪些,哪一个打的最刺激?
我国历史悠长,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当中也是有着不少的著名的战役。就比如往远古说是有着阪泉之战、牧野之战,再之后又有着长平之战、赤壁之战等诸多的战役。但是其中最为激烈的战役无疑就是长平之战了。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其前后大概是延续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此战之后赵国几乎是全军覆没。就此一战之后,山东六国之中最后一个强国,赵国也是元气大伤,秦国统一中国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的了。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之间,其主要地点是在赵国长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晋城。在长平之战的一开始,赵国方面的守将其实是廉颇,但是秦国人却是使用离间计,使赵王觉得廉颇老矣,已经是没有什么进取心的了。所以廉颇他才会一直守在城中不肯出城,因此赵王便是将廉颇换了下来而去用了赵括。但赵括却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他不知道真正的实际战场操作。因此在赵括成为赵国守将之后,秦国就偷偷的将名将白起换上了前线。而白起针对着赵括他的急于求胜的性格,用诈败来骗赵括出城。果不其然,赵括被骗出了城,秦国对赵军进行分割包围,最终打胜了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历史的最后转折点,在长平之战之后,秦国统一从空间问题转变成了时间问题。此战之后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彻底的一次歼灭战。不过长平之战说到底也是赵国战术上面使用的不当。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