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什么最怕许世友?,粟裕为什么最怕许世友,粟裕为何要枪毙许世友?-----(一家之言),济南战役后许世友将军的被“撤”了...
粟裕为什么最怕许世友?
济南战役后许世友将军的被“撤”了,他没有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京沪杭战役等等一系列的两军大决战。这是许世友将军没有战略眼光的后果,也是许世友将军和粟裕大将的恩怨的所在。
1946年的一天,许世友将军率华野九纵于行军途中,接华野司令部电话:命令部队返回原地。将军夺电话曰:“你们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言罢怒摔话筒。对方者谁?大将粟裕。
许世友将军是我军的一员猛将,他性格的刚烈程度,在我军55年授衔的1600多位开国将帅中,绝对是位列三甲。他暴烈的性格使他不轻易服人,别说是十大元帅十大将他不服,当年在延安时,他连毛都要杀掉。张国焘得势时他服从张国焘。他要杀掉毛,毛取得斗争胜利后他效忠毛周。
纵观许世友一生的战斗历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战斗指挥员而不是战役指挥员。
许世友将军经历的每一场战斗,是毫无战略谋划的,没有从全局战略上去考虑,与友军的战斗协同意识很差,他戎马一生,当过十一次敢死队队长。面对敌人杀得性起,就不计后果袖子一卷扬起大刀就冲,或光起膀子端起枪就上,他自己的命都不当回事了,他还管其他战士的命?他这种身先士卒的行动在战场上能够起到振奋斗志的表率作用。
有人对许世友将军在孟良固战役中的抗命和率电话大加赞赏。这恰恰说明许世友将军是一个毫无战略眼光的人,他的战役意识和战斗协同意识很差。他在孟良固战役中的抗命表现,已经与一名高级将领的战略意识相去甚远。高层对其提出了警告,但许世友将军的性格使然,他根本不把警告当一回事。
正是许世友将军在孟良固战役中的抗命,使战区领导人有了看法。
孟良固战役后,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拉开了攻克大城市和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将军再次耍“宝”。以攻城总指挥自居,不服从整个战役的战略指挥,不服从命令,毫无战斗协同意识,搞什么“助攻”变“主攻”,预备队变主力等等不计后果、不顾及全军的配合协调。不考虑战区指挥员的作战意图,搞得前线将领不知道谁指挥谁。
虽然济南战役最后我军取得了胜利,但战区指挥员决定要将许“撤职查办”了。因为象许世友将军这种只逞个人英雄主义,不顾及全军的配合协调,自以为是的前线将领如果不把他撤职了,今后的大兵团作战中,全军覆没的将是我军。为此,济南战役后,许世友将军被“撤”了。许世友将军的部队(也就是有人大谈特谈的不受粟裕指挥的山东兵团)编入了宋时轮将军的部队。许世友将军离开了作战指挥位置,从此没有出现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大决战中。
济南战役后许世友将军的被“撤”了,他没有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京沪杭战役等等一系列的两军大决战。这是许世友将军没有战略眼光的后果,也是许世友将军和粟裕大将的恩怨的所在。
红军时期,许世友将军的级别甚至比粟裕还高,可济南战役后,粟裕把许世友“撤职”了,把许世友的老部队编给了别人,几乎终结了许世友将军的军事生涯。以老许的性格,如此的结局老许怎能不恨粟裕?
当然,撤了老资格的自以为是且性格暴烈的许世友,杀一警百,从此华野众将谁敢对粟裕抗命?从此,华野在往后的战役中仗越打越顺,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1979年、许世友参加中越边境作战,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这么说,并不是粟裕怕许世友,而是粟裕这个的性格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就是太祖爷的态度
粟裕这个人比较淡泊,对这种东西看得比较淡,不会主动立威或者和下属打成一片,和林彪比较相似,但他又没有林彪的资格
另一方面,华野的组成比较杂,大致可以分成三块:1、粟裕率领的新四军部队1师系统(后变为1、4、6纵)和其他新四军部队(主要是韦国清的2师系统和成钧的7师系统);这部分比较稳定,比较听指挥
第二部分是原115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东八路军部队,主要是3、8纵
第三部分是以胶东为代表的八路军部队,如9、10、13纵
山头比较多,而且各个山头的老大都是有资格的主,许世友就属于其中之一,土皇上当惯了,又自恃太祖撑腰,自然一开始比较傲,不听指挥
实际上不光是许世友,陈士渠(井冈山上下来的,115师参谋长)也一直不服气,淮海之后才彻底服气
孟良崮以后,粟裕可以说到了第一个高峰,可惜之后的南麻、临朐两战没打好,随后又在太祖命令下进行了7月分兵,大家伙又散开了,威望没有得到巩固
等到粟裕在中原打开局面,回头准备打济南的时候,太祖爷实际或多或少有安抚许世友的考虑,主要支持他的方案,打下济南后,许和尚尾巴上天了
可随后马上要进行淮海这个战略大决战,为了获得胜利,太祖爷无条件支持粟裕,在华野的第二次曲阜会议上,猛批了许和尚一个礼拜,接着许和尚靠边站,呆在山东
山东兵团打散,粟裕直接指挥下属纵队,包括后来的渡江战役,许和尚也没参加。一直呆在山东训练民兵
所以说,所谓的粟裕害怕许世友纯属地摊文学的说法
应该这么说,并不是粟裕怕许世友,而是粟裕这个的性格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就是太祖爷的态度
粟裕这个人比较淡泊,对这种东西看得比较淡,不会主动立威或者和下属打成一片,和林彪比较相似,但他又没有林彪的资格
另一方面,华野的组成比较杂,大致可以分成三块:1、粟裕率领的新四军部队1师系统(后变为1、4、6纵)和其他新四军部队(主要是韦国清的2师系统和成钧的7师系统);这部分比较稳定,比较听指挥
第二部分是原115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东八路军部队,主要是3、8纵
第三部分是以胶东为代表的八路军部队,如9、10、13纵
山头比较多,而且各个山头的老大都是有资格的主,许世友就属于其中之一,土皇上当惯了,又自恃太祖撑腰,自然一开始比较傲,不听指挥
实际上不光是许世友,陈士渠(井冈山上下来的,115师参谋长)也一直不服气,淮海之后才彻底服气
孟良崮以后,粟裕可以说到了第一个高峰,可惜之后的南麻、临朐两战没打好,随后又在太祖命令下进行了7月分兵,大家伙又散开了,威望没有得到巩固
等到粟裕在中原打开局面,回头准备打济南的时候,太祖爷实际或多或少有安抚许世友的考虑,主要支持他的方案,打下济南后,许和尚尾巴上天了
可随后马上要进行淮海这个战略大决战,为了获得胜利,太祖爷无条件支持粟裕,许和尚靠边站,呆在山东
粟裕直接指挥下属纵队,包括后来的渡江战役,许和尚也没参加
所以说,所谓的粟裕害怕许世友纯属地摊文学的说法
粟裕,被历史遗忘的名将有多少人了解他?
1948年8月10日,军委指示粟裕,陈士渠,唐亮,张震就济南战役提出计划,8月15日至19日,华野在曲阜召集师以上干部会议,统一思想,形成三个方案,最后确定攻济打援的济徐作战方案,全军分为四个集团,1,攻城集团:由山东兵团9纵,13纵共计24个团为东集团担任助攻,外线兵团3纵,10纵共计19个团为西集团担任主攻。山东兵团司令部担任攻城总指挥,由王建安,谭震林负责。2,打援集团:外线兵团,陈唐兵团,苏北兵团各一部加山东兵团7纵共计52个团,由野司直接指挥。3,阻援集团共计20个团,由陈士渠指挥。4,扫荡集团:两广纵队,野司警卫团(后来直接加入攻城)。整个战役由华野前委代书记,华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指挥。此方案报军委后太祖发现没有许和尚什么事儿,随以王建安不熟悉情况为由,建议许和尚担任攻城集团总指挥,电报结尾是:当否,酌办。见此电报粟裕尽管100个不情愿也不能不给太祖这个面子,于是致电许和尚归队。没成想狂妄自大,愚蠢透顶的许和尚丝毫不理解太祖对他的拳拳关爱之心,倚仗太祖的宠信,把太祖千方百计为他争取的立功机会当成傲上的资本,他于9月8日赶到华东局驻地,看到了济南战役的方案,立即开始指手画脚,致电粟裕指责攻城兵力部署没有突出重点,应该从西集团抽调一个纵队加强东集团,并大言不惭的致电军委声称自己有决心打下济南,应命令打援集团切实阻止援军,保障攻城集团的顺利,从这两封电报可以看出,许和尚直到此时还把自己当成跟粟平起平坐的友军,把粟裕当成配合他打援的部队,根本没有认为粟裕是华野此时的最高领导,直到太祖回电告诉他战役的指挥系统设置,明确指出粟裕是战役的总指挥才不情不愿的就任。而粟裕和谭震林在分头视察了攻城集团(后来许和尚虚构的陈毅视察前线的片段)后,回复了许和尚对攻城兵力部署的质疑,否决了许和尚加强东集团的提议,并且决定从东集团抽调一部分兵力加强主攻方向的西集团,抢占济南飞机场。战役开始后许和尚又纵容9纵搞什么“助攻”变“主攻”,并且9月22日跟野司的电报往来中狂妄的称野司为西兵团,要知道西兵团是野司直辖的外线兵团的俗称,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式的编制,如此狂妄自大的部下相信谁都不会容忍的,所以济南城区解放当天(城外还有两处残敌没有肃清),许和尚又灰溜溜的回去“养病”了。而且他赖以叫板野司的山东兵团战后立即被改组,其嫡系9纵被调出山东兵团由野司直辖,山东兵团司令被王建安取代,之后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宁沪杭战役,闽浙战役等等一系列重大战役,许和尚就只有看热闹的份儿了。
豫东战役长期被人诟病,甚至成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压粟裕的理由,其实这一战打的很有水平,虽然最后的战果不尽如人意,但是粟裕组织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得到体现,经此一战,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再也没有能力对解放军发动进攻,只能在几个城市龟缩据守,太祖为此战专门发来贺电,明确指出解放战争就像爬坡,豫东战役就像翻过了山拗。豫东战役的起因是因为粟裕斗胆直陈暂不过江,留在江北打几个大仗,太祖采纳了粟裕的意见并于1948年5月7日调陈毅去中野任职,其在华野的职务由粟裕担任,同时要求华野在4到8个月歼敌6到12个旅,夏季作战目标以歼灭邱清全兵团为主。于是粟裕率华野1,4,6纵,特纵,两广纵队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同时命令陈唐兵团归建,此时国民党军邱兵团,区寿年兵团,胡链兵团等迅速向鲁西南合围,粟裕鉴于鲁西南地区战场狭小,敌军机械化兵团云集,不利于我军机动,随放弃在鲁西南作战的想法,改为进攻开封围点打援,此时华野共有粟裕亲率的外线兵团,谭震林,许世友,王建安的山东兵团,韦国清,吉洛的苏北兵团,陈士渠,唐亮的陈唐兵团。苏北兵团在海州,涟水吸引徐州之敌,山东兵团进攻兖州吸引济南之敌并阻击徐州可能增援之敌,陈唐兵团负责攻打开封,粟裕率外线兵团作为突击集团随时准备分割包围邱兵团,战役于6月17日发起迅速扫清外围,18日晚开始攻城,22日晨解放开封,歼敌整编66师师部及一个旅,开封保安一,二旅及三个保安团,共计4万人。26日陈唐兵团放弃开封,吸引邱兵团,豫东战役进入敌二阶段,此时区兵团因为行动迟缓跟邱兵团形成40公里的间隙,粟裕立即抓住战机迅速把区兵团分割包围于龙王店,铁佛寺两处进行围歼。此时配合华野作战的中野9纵在中牟阻击郑州援敌,陈唐兵团,中野11纵阻击邱兵团,胡链兵团。战役进行到此时非常顺利如无意外应该可以全歼区兵团,但是此时发生的一个意外情况打乱了整个战役部署,山东兵团6月20日发起攻击兖州的战役,一天时间就扫清外围,兖州之敌只有一个整编师不到3万人,而山东兵团7,9,13纵加地方部队超过10万,此战的目的一是攻克兖州切断徐州之敌和济南之敌的联系,孤立济南之敌,同时吸引济南之敌不敢向豫东增援,并阻击可能 从徐州增援的敌人,但是山东兵团6月20日就扫清兖州外围,到25日一直没有进攻兖州,济南之敌自顾不暇,仅仅只能派出吴化文的整84师增援兖州,吴化文惧怕被歼,徘徊不前,而徐州出来的黄伯涛兵团(含整25师,第一快速纵队,交警二总队_)迅速驰援兖州,山东兵团根本就没有做好防范徐州之敌的准备,看到黄兵团来援居然撤围而走,连铁路都不破坏,黄兵团到达兖州附近见山东兵团闻风而逃,随即乘火车驰援豫东战场,沿途迅速击溃中野11纵的阻击,两天就赶到帝丘店,于7月一日威胁粟裕的侧背,此时粟豫以全歼区兵团整75师和兵团部,俘虏区寿年和75师师长沈澄年。整72师在包围中已经岌岌可危,但是黄兵团的意外到来,彻底打乱了粟裕的战役部署,此时全歼区兵团以无可能,马上退兵的话,锐气正盛的黄兵团肯定会追着屁股打,粟裕当机立断以一部分兵力继续包围区兵团残部,主力迅速包围帝丘店对黄兵团发动猛烈的进攻,这一下把国民党各路援军都看傻了,他们想不到粟裕在这种绝境之下不但没有溃逃,反而主动攻击齐装满员,士气正盛的黄兵团,等他们醒悟过来加紧进攻的时候,粟裕已经把黄伯涛打的四处冒烟,损兵折将,不得已亲自上阵,开坦克冲锋了,激战到7月6日,敌各路援军都已突破阻击,黄兵团也拼死抵抗,粟裕见吃掉黄兵团已无可能,加上部队连续作战一个月非常疲惫,粮食,弹药都已告罄,作战区域天旱少雨,河干井枯,新区作战后勤保障都跟不上。粟裕决定结束战役退回解放区,至此豫东战役结束,华野以2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25万人,取得了歼敌9万多人的战果,虽然没有成建制的歼灭敌人兵团级作战单位,但是经此一战,国民党再无能力对解放军发动进攻,解放战争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兵团兖州撤围,坐视黄兵团进入豫东战场,使粟裕无法达成战役目的,在豫东战役结束后,山东兵团于7月16日又包围兖州,并在一天内拿下兖州,使济南成为山东境内的孤城,具有如此战斗力的山东兵团,在战役中打滑头仗,坐视黄兵团驰援豫东,让粟豫陷入绝境,所以许和尚很快军因病修养了。
粟裕在军事上崭露头角是黄桥战役,7千对3万,打的及其漂亮,但是因为职务的原因,此战被陈胖子掠美,但是他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被刘二看在眼里,这是粟裕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因为他不是太祖发现的,所以他没有像林副总一样沐浴到更多的天恩,说起来粟也是双一出身,根正苗红,曾经还当过太祖的侍卫官,红一军团的参谋长,如果不是过早的离开主力,离开太祖的视线,他一定会得到机会展露才华的,无论如何也不会等到苏中战役之后才进入太祖的视线,但是,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粟裕在进入太祖视线后的3年多时间里,凭借自己骄人的战绩从一个统帅3万人马的中层指挥员,成为统领80万大军的方面军统帅。而且在1950年粟裕又成为统帅解放台湾的60万人马的统帅。解放军有史以来统帅过40万以上部队的只有林,刘,粟三人。粟裕在三年多时间里跨越式的直追平江起义的领导人彭德怀,南昌起义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太祖的爱将林彪,黄埔教官聂荣臻成为解放军五大方面军的统帅之一,应该说他是幸运的,但是与幸运同时而来的是数十年挥之不去的厄运,他致死也没有搞明白自己不争权,不争功,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到头来被所有的人嫉恨,猜忌,以致到死1都没有平反,
纵观粟裕一生,一直是在敌人的重兵集团的重围中求生存,所以他一生都在以少胜多,有些黑粟的人说他在豫东战役中拆东墙补西墙,把部队调来调去,其实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粟裕一生都是打这样的夹生饭仗,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没有一个不是以弱势兵力在万军之中分割,围歼强敌,孟良崮战役让林彪都感慨万千,淮海战役太祖说粟裕吃了一锅夹生饭,这句话其实是一语双关,太祖感慨的不仅仅是粟裕带着华野的40几万人就敢于挑战徐州国民党的70万重兵集团,而且及其大胆的提出要抑留徐州之敌逐次歼灭的战略目标,更让太祖感慨的是粟裕不仅要盘算如何歼灭敌人,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平衡内部关系,调动友军的积极性,粟裕自忖资历,威望不足以统帅中野那三个中央委员,所以建议让穷困潦倒的中野领导担任战役总负责,让中野从远程战略协同变成战役配合,调动中野的积极性,以达到两军协同打好淮海战役,粟裕这种不计较个人名位,得失,一心把仗打好的节操,比起那个为贪淮海战役之功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小矮个不知道要高尚多少倍,
粟裕怎么从皖南事变中突围
粟裕并没有参与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
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扩展资料: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
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中共中央军委还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得到了各界人士、民主党派的同情和支持。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形势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
1941年2月,蒋介石公开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们,孤立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粟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皖南事变
粟裕并没有参与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
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扩展资料:
皖南事变的时候粟裕在江南: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4月28日,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
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日军,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皖南事变
百度百科——粟裕
皖南事变是在安徽茂名一带被围,此时粟裕在苏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