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但不是中华文化的根源,这三家学说是对于中华文化的诠释和延续。接下来我们将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儒释道...
儒释道三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但不是中华文化的根源,这三家学说是对于中华文化的诠释和延续。
接下来我们将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开始,来解答这个问题。
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什么?
中华文明也被称为华夏文明,最初起源于远古时期,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追根溯源,中华文化的根应该是在黄帝时期便出现了,大约有5000年前左右,也有人说约7000年前左右。
而儒释道三家文化则出现在春秋时期,虽然说本身具有很深的智慧,但是他们只能称得上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据《史记》记载,中华文明最早出现于三皇五帝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了解的伏羲,女娲,尧舜禹那个年代。
《易经》的起源也是在这个时期,所以如果用某一种学说来形容中华文化的源头,那么《易经》可以称得上文化的根源。
《易经》最初的雏形,也就是八卦,据说是在原始时代,从人民的生活中演变出来的智慧。
也有这样一种传说,说在伏羲时期,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就根据这种图和书,画成了八卦。
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当时,人们生病的时候,就去求助于叫“巫”的人,巫就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后来发现祈祷没用,就改用食疗的方法,就采一些植物之类的给病人吃,有的人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于是就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什么草治什么病,后来变成了《神农本草经》,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龙尝百草的故事。
生活中也会牵扯到和气象有关的故事,巫也会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当这些事情发展到伏羲时期时,伏羲就把这些智慧整理成了64个答案,所以,我们所看见的八卦也是出自于伏羲之手,形成了《易经》的前身。
最初的《易经》没有文字,因为当时只能结绳记事,所以就用一些和结绳有关的符号记录,后来当文字出现的时候,便改成了平面的符号。
再后来,经过逐渐流传和演变,到了周文王时期,周文王被纣王迫害,关在狱中时,对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读和易经有关的事,并且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
而孔子则是对于《易经》发扬最有力的一个人,孔子68岁的时候获得《易经》八卦,解开了自己心中的一切疑问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阐述了《易经》的理论,写出了《周易》,所以有人说《易经》有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伏羲,第2个阶段是周文王,第3个阶段就是孔子。
孔子的《周易》也就是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这也是儒家学说的开始。
儒释道三家的开始
后来发展到先秦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诸子百家大放异彩,而汉代之后,道家和儒家才逐渐在诸子百家之中脱颖而出。
道家的智慧本源和《易经》的许多智慧是相通的,所以有人猜测道家的思想也是起源于《易经》。
道家思想的起源是老子的《道德经》,其次就是庄周的《庄子》,被人称为“老庄学说”,后来由此发展出了道教。
道教是我们古老的原生宗教,后来在唐朝时,太宗皇帝也推崇老子为李氏唐朝的祖先,在那个时候,唐朝也将道家奉为国教。
而在这个时间,外来的佛教也在中华文化中站立了脚跟,这也是2000多年前发生的事件,这三家学说就成了我们现在看见的儒释道。
(目前,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有争议,有人说是春秋时期,也有人说是汉朝,但可以确定的是,佛教是在汉朝时开始盛行的,所以据推测应该也是在汉朝之前,也就是春秋时期传入的)
在这里需要纠正一点,儒释道三家文化,儒家和道家起源于《易经》,而释家则是外来的智慧,是在古印度时期发展到中华大地上的。
佛教也称为释教,提倡的就是修心的智慧,断绝烦恼,超越生死,最初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古印度,后来在西汉末,东汉初盛行于我国。
在我国,佛教也经历了沉浮起落,直到宋明时期,才逐渐的完成在我国本土化世俗化的盛行局面。
从这两个方面,我们便可以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儒释道三家学说,并不是中华文化的根源,而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