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要联合蒙古灭金,按到他不知道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吗?南宋在蒙古攻打金国初期,国内实际上对于对金国的态度争议极大。而且当时...
南宋为什么要联合蒙古灭金,按到他不知道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吗?
南宋看的比较透彻 金朝思想太僵化
南宋与蒙古拉锯半个世纪的战争,元军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蒙古铁定要灭南宋的话,南宋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元军最终获胜的根本原因是就是在于军事力量的强大,南宋能够坚持近百年,已经是实数不易。南宋后来称臣纳贡都不可以,应该是铁了心灭宋,南宋应该感慨,我想活下去就这么难吗。
宋蒙战争就是死棋,死局,蒙古是铁了心肯定要灭宋的,蒙古根本不愿意和南宋”和平”相处,也不愿意按宋辽,和宋金关系,所以南宋说除了抵挡到底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到宋蒙战争持续五十多年。蒙古武力之强,野战能力之高,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与大辽和大金有些着本质不同,而且后期蒙古建立起来了强大水师,两淮与长剑已经不是天险,南宋所辖之地,是当时华夏最富庶之地,同样也是文化巅峰阶段。
军事科技是十分发达,火器已经装备军队,人心士气也具备,十分自信,南宋也当时也没有内耗。基本上可以一致对外,比崇祯时期强百倍,十分自信的,也确实是自信的。而被蒙古占领 北方地区。士绅阶层和和精英士子在心理上还时候向着南宋的。也就是说虽然南宋面对是当时世界上,最最强大的蒙古蒙古军团,南宋的作为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南宋即丢失蜀口和川西之后仍然坚持抵抗,但南宋军事力量毕竟太弱,以一隅之力抵抗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蒙古灭宋已是大势所趋。南宋也算虽败犹荣。
再就是蒙古作为新兴政权,有着巨大的新兴力量,而南宋实际上已经十分衰败、蒙古的综合实力远远大于辽金,而南宋还不如北宋。南宋的军制依旧是以文制武,防止武将造反还是放在首位,南宋没有一个完善的军事体制,长期的以文制武导致无法发挥最大优势、文人掌军问题积重难返,能苦苦支撑五十余年,已经是很难不错了。
而长期的战事,使得南宋经济疲敝,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两宋不限制土地兼并)浩繁巨大的军费开支,压的南宋喘不过气来,南宋根本没有机会“整顿经济”南宋末期税入日益减少,宋朝的养兵费用和蒙古不一样,不能以劫掠为主,军费开支居历代之最。
南宋也和蒙古三次和谈,大致可以分为三次,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和谈、割地、称臣、纳贡,可以说南宋除了彻底投降之外,啥都做了。但蒙元说翻脸就翻脸,因为压根但就没有想留下南宋,1127年灭西夏。迂回攻宋。南宋想不亡国都难。从各个方面来说,南宋根本不存在抵抗蒙古的本钱。没有胜利的可能。
南宋1257年至1276年详细史实和这段时期南宋与元的对峙地图
注意!我只要1257年(蒙古南下攻宋)到1276年(南宋灭亡)的史实,不要长篇大段的粘贴没用的,请精简一下。rnrn重点讲一下元三路大军攻宋的战役,鄂州战役一定要详细讲清楚。再讲一下贾似道,李庭芝的个人经历,评价就不用了,只要客观的史实。蒙哥,忽必烈的家谱,后人(男女都算上)都有哪些?最好引一下《元史》的记载,谢了~rnrn关于对峙的地图,只要南宋与元对峙时期的地图!地图上不应该有吐番,大理,金,西夏这些政权。图片分辨率尽可能要高!rnrn回答的好的我追加100分,决不食言!第一次宋蒙战争结束后,抗蒙名将孟珙、杜杲相继病逝,实乃南宋一大损失。而蒙古在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围后,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宋蒙战争。蒙古大军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灭亡南宋。
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力,开始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一举攻克了成都,此后宋军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失守,蒙军顺嘉陵江南下,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抗蒙名将孟珙曾在这里经营过,并在合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以加强合州的防御能力。孟珙死后,其部将王坚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守,因此,当1259年蒙哥率领的蒙古军来到合州后,马上就遇上了挫折,此后,双方在合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相持了几个月,蒙古军一直不能前进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气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必烈又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廷前来议和,正中忽必烈下怀,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率蒙古军撤退争汗位去了。至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全部撤退,第二次宋蒙战争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蒙古内乱与南宋奸臣当道
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合州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可是南宋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奸臣贾似道本是市井一混混,凭借外戚身份,竟位极人臣,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而贾似道竟私自与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回临安后,其又编造打败忽必烈的谎言,更博得皇帝的信任。贾似道此人外强中干,表面嚣张,内心非常惧怕蒙古人。其残害正直的大臣,尤其是一些抗蒙将领都被他关进了监狱,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更是被贾似道害死在狱中。而在迫害忠良的同时,贾似道又大肆提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所谓心腹,用这些庸才来代替被害忠良的位置,从而完成了对南宋军政各界一次致命的大换血。
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平气氛,杭州的君臣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岂料大难即将来临,南宋之亡,始于贾似道。
襄樊保卫战
忽必烈平定李檀叛乱后,于1264年又彻底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4年的内乱。而反观南宋,在贾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将被杀,军政日趋腐朽,于是,忽必烈将灭亡南宋作为头等大事。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宋四川守将刘整见其他将领被害,为求自保,率所部向蒙古投降。刘整本为孟珙部将,深得孟珙所传,而其所部水师更是精悍,也因此,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以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樊保卫战拉开序幕。 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复以来,一直被南宋苦心经营,城防坚固,兵多粮足。蒙古军开始进攻重点是樊城,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破城。
1271年,忽必烈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粮食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依然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率3000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联系,双方约好共同夹击元军。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卖了这条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反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了樊城,守将范天顺、牛富自杀与城共存亡。襄阳已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向元朝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彻底打开。
临安失陷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到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而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今属河南),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为了使宋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首先在军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并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精兵收归京城禁军管辖,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后来,北宋经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之时,由于外族的进攻及统治者的无能,使得社会千疮百孔。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佑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由于北宋官吏的腐败,迫使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北宋前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就曾经对其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北宋末年,又出现了方腊、宋江等人的起义。与此同时,北方的强国辽已经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所消灭,金灭辽后,既而把矛头直指北宋的统治。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坏与其定下的共同对辽的协议为名,大举出兵侵宋,此时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侵,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公元1127年,金军又一次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北宋年间,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使得有一些地区相对安宁一些,故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此外,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宋朝时火药被首次应用于军事。西方各国的现代战争武器正是由于北宋年间经由西亚各国传播的火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科学,宋在文学艺术方面,更是名人辈出。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人,而宋朝的词作品也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与唐诗并成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在绘画、书法艺术上,当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
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分裂局面的结束。自此之后,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便没有再发生过。前后历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最终被金灭亡,这同时也开启了外族统治中国的先河。
南宋(1127~1279年)
南宋历史
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临安,史称南宋,赵构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宗。
南宋与金国沿淮水——大散关为界。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
宋高宗赵构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宁宗以后,国势日衰。
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所面临更强大的敌人——蒙元。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崖山海战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
堂堂男子汉,岂会把你那区区100分放在眼里。
宋蒙战争是死局么,南宋有没有出路呢?
公元1125年,金国联合北宋消灭辽国,随后不久一路南下征服北宋战争,1127年的“靖康之耻”,北宋皇帝宋微宗、宋饮宗和一大批皇族成员被劫掠到北方,北宋灭亡。只有宋微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运逃出来,同年他在南京登基称帝,继承大宋政权,后建都临安,开启偏安一隅南宋朝廷。
公元1204年,蒙古诸部在领袖成吉思汉带领下快速强大,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
公元1230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三路大军进攻金朝,宋蒙结盟,蒙军借道南宋,势如破竹,金军节节败退,1234年,金国覆火。至此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及西北,南宋岌岌可危。
此时宋蒙可以通过和谈,或做属国,避开战争吗?
一、直接消灭南宋,可以获取源源不断战略物质,丝绸布匹、食盐、大米、铜铁矿、金钱、人等,受蒙古中央集中调配,更好支援前线战争。
二、南宋曾是金国属国,年年上岁币,蒙古发动灭金,南宋却从旁辅助,联合蒙古消灭自己宗主国。蒙古也有此担忧,直接消除隐患,免得腹背受敌,背后一刀,不利蒙古霸业。
三、宋蒙联合灭金,蒙古发现宋朝的军队战斗力极弱,集全国之力征战南宋,消灭南宋轻而易举,征战南宋提上日程。
四、蒙古消灭西夏、吐番、大理、金国,获益颇丰,激发士军、将领、蒙古皇帝消灭他国行动,南宋就在眼前,而且经济发达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垂涎欲滴,岂会放过。
五、蒙古想要建立庞大帝国版图,南宋已在版图之列。之前在中原建立帝国,都是统一全国,消灭南方政权,蒙古国也不例外。消灭南宋后,蒙古南下征战安南,因安南瘴气、疫情,蒙古军不适应后放弃,向东出海攻占日本,蒙古军不善海战失败而归。
蒙古征战是野蛮式,能消灭不和谈,宋蒙战争,南宋要么投降,要么战死国灭,此时已阻止不了蒙古帝国在中国土地上诞生。北宋与南宋都犯一次致命失误,北宋联合金国灭辽,辽覆灭,随后北宋亡;南宋联蒙灭金,金被灭,南宋独木难支亡。两虎相争,坐山观虎斗,本该坐收鱼翁之利,反被灭,北宋、南宋只贪眼前之利、眼前之快,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最终身死国灭!
宋朝选择和蒙古夹击金国,是不是最大的败笔呢?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朝代。大宋朝除了军务,做得很好。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民主开放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人民最幸福的朝代。然而最后还是落在了北方蒙古人手里,让中国倒退了几百年。它跟不上世界潮流,以百年国耻告终。
“联蒙古灭金”,南宋最大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319年,宋朝经历了北宋和南宋。公元936年,后唐使石敬堂割十六郡归契丹,即后来的辽国,失去十六郡的天然屏障。中原农耕文明区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下开始裸露。此后,宋朝从建国到亡国,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先后经历了辽国、徐进国和蒙古
公元1126年,统治者攻破开封,攻占宋徽宗和宋钦宗。次年,北宋灭亡。当时宋朝最大的敌人是统治者,他们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之后是衰落,最后也没能逃脱“盛世危亡”的历史结论。
在统治者衰落的同时,蒙古高原斗南河畔的蒙古人悄然崛起,不断进攻城市,统一蒙古高原。当时南宋和统治者没有看到蒙古人的恐怖,没有把蒙古人当回事。宋朝仍然以统治者为主要敌人,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女真人身上。
蒙古人灭西夏后,军队开始东征金朝。1230年,窝阔台汗开始以三种方式削金,敌之敌为友。宋朝开始看到复仇和复仇的希望,开始与蒙古人目光接触。蒙古人攻打金朝,南宋给了它一笔贷款。蒙古军围攻汴京,逼金爱宗求和。
1232年,蒙古人领导了孟珙和江海对宋朝的联合围攻。金爱宗不想当亡国之君,把王位传给了统帅万艳·程琳。是后金时期的。1234年,蒙古人攻破金朝都城蔡州,金爱宗自杀。末代皇帝死于乱局,金朝覆灭。
众所周知,蒙古人消灭了统治者之后,立刻南下攻打宋朝。当时的南宋并没有看到蒙古人才是最大的敌人,他们也加入了蒙古人的行列来消灭统治者。这就等于失去了一个战略缓冲区,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直接灭亡。如果当时的统治者不那么早灭亡,南宋也不会那么惨的整合兵力对抗蒙古人,蒙古人也不会那么顺利的进入中原。
说起宋朝,尤其是南宋,大多数人很容易就能想出三个理解:宋朝军队真的很弱;宋军的大部分将军仍然不好;关键是法院也腐败无能。特别是宋朝联合蒙古灭徐金国的历史,多年来屡被提及,是众所周知的违反军事家禁忌的典型例子。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历史,你会发现,其实统一蒙古灭金的策略并没有被南宋统治者所混淆,这个决定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
“南宋灭金是战略失误”纯属神话,背后的真相是如此复杂
1211年,蒙古军南下。此前,当徐金国强大时,他曾多次击败蒙古人。按照游牧民族的性格,蒙古强盛的时候,必然要和徐金国算账。果然,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蒙古军队胜利了。此时,徐金国国力衰退之快,无法放弃黄河以北的土地,迁都河南开封。徐金国把主力集中在黄河到潼关的线上,试图阻止蒙古战士南下的步伐。
这时又有一个大国让晋人不得不特殊对待,那就是南宋。要知道北宋灭亡于晋人之手,徐金国还欠着南宋“靖康之耻”的债。民族仇恨是痛苦的,现在徐金国被蒙古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南宋人还是很向上的。这时蒙古人也及时向南宋发出邀请,试图说服南宋和蒙古一举攻灭徐金国。
但南宋统治阶级此时依然保留着充分的理性。虽然战争主派同意出兵收复北宋的呼声很高,但和平主派敏锐地发现了“掉牙”的隐患。大多数人认为此时蒙古的威胁绝不在之下,但宋和蒙古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一旦徐金国的肉盾崩溃,南宋末年也不会比现在更好。
就在两派意见不合的时候,徐金国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1217年,金军发动精锐部队进攻宋朝。由于领土的缩小和经济、粮食的压力,金国人不得不寻找新的物资来源。与蒙古相比,南方的南宋显然是个软柿子。但是,金国人低估了民族矛盾和仇恨的力量。在南宋军民的激烈抵抗中,金军陷入七年战乱。不仅没有达到破南宋的目的,反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力更加衰弱。
经过这场战斗,南宋朝廷统一蒙古的呼声开始占上风,但1224年,随着金爱宗的登基,金爱宗主动停止战争,与南宋朝廷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开始在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合作。另一方面,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主力西征归来。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南宋统治者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目前最稳妥的就是联合黄金抵抗蒙古。在西征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成吉思汗,视徐金国和南宋为弱国,认为蒙古铁骑可以征服他们。但在宋金结合的情况下,成吉思汗一直在黄河以北至潼关一带被抵抗,直到去世都没能突围。
因此,成吉思汗在弥留之际口述了攻金计划(成吉思汗三大著名遗诏之一),即借南宋之力,从徐金国背后击败8金军。然而,成吉思汗并没有料到南宋与徐金国结盟的决心。公元1230年和1231年,蒙古两次向南宋借,被南宋拒绝。1231年,蒙古改变战略思想,首先进攻南宋,强行从南宋突围到晋国境内,与晋军三圣大战,从而粉碎了晋军。三圣之战也决定了徐金国的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与蒙古发生冲突的南宋,立即考虑改变策略,开始灭金。
这时,徐金国的失败是固定的,他不能再承担“肉盾”的角色。经过几次战斗,南宋也考验了蒙古铁骑不可阻挡的战斗力。南宋统治者很清楚,以蒙古人的野心,将来肯定会把矛头指向自己。与其眼睁睁看着徐金国灭亡,让蒙古占领其全部领土,不如趁此机会占领一些土地甚至天险,以抵御蒙古军队日后南下,或者作为战略缓冲。
1232年初,蒙古发生矛盾,军队用于除金的物资供应出现问题。这也为南宋灭金提供了机会。事实上,当南宋出兵攻打徐金国时,垂死的徐金国仍然给南宋增添了许多麻烦。这也让蒙古人充分认识到了南宋的弱点,并下定决心要在以后消灭它。1233年,宋蒙联军入侵蔡州,金国覆灭。
由此可见,南宋的战略决策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出的。在复杂多变的形式中,南宋一直在积极调整策略。但是国力太弱,军队没有力量对抗蒙古铁骑,所以南宋只能被动挨打,从蒙古和金手中拿走较轻的一个。虽然这样做很不光彩,但是把联赛淘金记的策略看成是违反“掉牙掉牙”禁忌的鲁莽决定,肯定是不公平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