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图画书读后感(读懂图画书这样做 《图画书这样读》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4-10 08:27: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

说说图画书读后感(读懂图画书这样做 《图画书这样读》读后感)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范文篇1

  图书是幼儿接触语言的重要途径,3—6岁又是幼儿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本《我的图画书论》由日本作家松居直先生著。这本书可以说是有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图画书的知识与观念、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图画书的意向与语言、图画书的历史与传统、图画书的欣赏与细读以及图画书的编辑与出版。这六个部分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以及图画书的欣赏。

  松居直先生他在书中这样写到“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中所写的内容“。而我认为:幼儿期的阅读,刚开始也并不是读懂书中的内容,而是能够在阅读中找到阅读快乐,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喜爱阅读。即使幼儿很小,由大人带领孩子阅读,让孩子体会书中的内容,着也算是幼儿在阅读,作为成年人,不能够把图画书当做孩子识字的工具,而应该把图画书当做是孩子阅读的起点,现在多数的农村的幼儿家长,还不能够真正的带领孩子阅读,对于幼儿阅读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让幼儿自己看图画,或者教会幼儿认识图画书上的字,读了这本书,着给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来向家长说明,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带领孩子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玩具”。

  这本书中提到的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亲子阅读时的交流。这个交流不仅仅的父母读故事给孩子听,而是要要求在哪亲子阅读的时候,父母适时地提问与一定的动作表示。来增加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语言的交流可以促使孩子的对故事的理解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交流则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促进幼儿阅读的兴趣,从而孩子提高对阅读的兴趣。亲子间的有效交流这对幼儿的发张尤其重要,父母温柔的阅读可以提高幼儿对书的认识,可以提高幼儿对文字、图画的理解,可以促进幼儿多感官的发展,能够使幼儿的亲子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与知识,从而为今后的阅读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画书本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如果父母读给孩子听,那么这样的一件礼物就会发挥出她最大的价值,亲子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超乎我们想象的,通过有效的亲子阅读,孩子们会很快的领悟出书中的道理,这些道理久而久之的存储,就会是孩子快乐的成长。兴趣是幼儿期一切游戏的源泉,有了兴趣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亲子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满足的过程,父母看到孩子快乐,自己也会活得快乐,带领孩子读书,不仅是帮助幼儿理解书中的内容,也体现出了父母对他们的深深爱,那孩子在听得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这种爱,从而获得由这种爱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范文篇2

  上周六值夜班,特向赵老师借了《我的图画书论》一书,看了看挺有感触的。

  本来,图画书就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而非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越是让幼儿独自阅读图画书,孩子就越会讨厌读书。

  孩子读书是孩子的快乐,而非父母的门面。父母要把有趣的书,而非一定是有益的书放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自由地感受读书的快乐。

  对孩子来说,读书不是教养,不是学习,也不是图什么利,要有什么用。读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有趣和快乐。书是让人快乐的,这点就是将孩子引入阅读的世界的力量。

  家长往往望子成龙成凤心切,更希望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很快的记住并领悟出道理,可是如果这一切不是出于孩子在一种自愿并充满乐趣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论,往往只会变成孩子在为我而阅读,他失去了兴趣也就迷失了自我,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绘本读后感

   绘本读后感 (一): 《三个强盗》

  翻开书本,三个黑漆漆的黑影映入眼帘,随着芬妮被强盗抓住,我们的心都揪了起来之后的故事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三个强盗居然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了可怜孩子们的养父,并且化身为三座高塔被人们永远的铭记!

  合上书本,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带给强盗们如此大的转变?是可爱的小女孩芬妮?只是为了回答财宝是做什么用的这个问题?不是,是奉献的快乐改变了他们,当他们看到流浪孩子们的.笑容,当他们被人们爱戴,当他们被人们铭记,强盗们的心在改变,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从此他们有了人生的目标,不再迷惘。

  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奉献本身就是快乐的,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们不要做披着斗篷的强盗,那会迷失自己,我们要做那三座高塔,在奉献中快乐的生活!

   绘本读后感 (二): 《苹果树》

  今天第一节课,我们去五楼听绘本,绘本的名字叫:《苹果树》。

  这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还有一棵苹果树。那个男孩好爱苹果树,非常爱。有时他在大树上拽着树枝荡秋千,有时摘苹果吃,有时爬到树干上玩耍。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长大了,因为每天要干其他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到过苹果树的身边,苹果树好孤独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来了,苹果树好开心啊。它说:来吧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住我的树枝荡秋千吧。小男孩说:不,我已经长大了,我不要玩耍和荡秋千了,我要买点东西,你能给我一点钱吗?苹果树说:抱歉,我没有钱,我只有苹果和树枝,你把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那个小男孩把苹果树上的苹果统统都拿去卖了。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小男孩一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最后小男孩又回来了,大树高兴地说不出话来了。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树干和树枝砍下来扛走了。又过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来了。这时他已经很老了。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送给你了。那个男孩说: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树桩上休息一下。大树好快乐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奉献的同时也就享受了快乐。

   绘本读后感 (三) : 《最美味的蛋糕》

  首先很感谢喆妈和乐科为大家提供了这次试读机会。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的试读体验,感觉很美妙。

  前天晚上临下班时,终于收到了传说中的乐科绘本《最美味的蛋糕》。

  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与宝宝进行了分享,刚拿出来,盼盼看到封面第一眼说,妈妈,巧虎。

  我说宝宝你看清楚,他是巧虎吗。他摇摇头说,大猫,呵呵,看出来是猫咪了。我说这是乐乐猫,乐乐猫这个词盼盼是第一次听说,所以跟着我重复了好几次。封面看起来很是亲切,既有熟悉的貌似巧虎的摸样,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内容上,乐科的产品比巧虎多了更多的互动,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更丰富。此外,绘本中,讲到的感恩的故事也非常的好。里面的小动物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乐乐猫进行分享。而乐乐猫则将这些东西,做成了一个大大的蛋糕送给了妈妈和爸爸。看到最后一页,妈妈陶醉的样子,爸爸的表情很是温馨。她教会了宝宝懂得感恩,懂得与别人分享好的东西。

  《最美味的蛋糕》这本书,不仅让宝宝认识了动物,知道了他们的特长,还进行了互动。画面精美,感情细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绘本。

蹦蹦和跳跳图画书之红萝卜味的蝇读后感

蹦蹦和跳跳图画书之红萝卜味的蝇读后感
《蹦蹦和跳跳图画书:胡萝卜味的苍蝇》主要讲的是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吃好吃的……不过,蹦蹦和跳跳也会因为想法不同而吵架、拌嘴……可是,从不吵架、拌嘴就是好朋友吗?想法不同、看法不同可不可以成为好朋友呢?读者在分享快乐故事的同时,会了解交友的奥秘、友谊的真谛,“了解自我,理解朋友,学会相处”。

图画书的认识和思考

星星点灯群2021 2月17日分享。

突然觉得排到最后来分享,不知道要分享什么了,前面好多老师都分享过刘颖老师的图画书课程学习心得。那么详尽的笔记让我看了特别汗颜,我是最不会做笔记的人。
其实接触图画书,从时间上来说并不算短,但感觉并没有真正走入图画书内心。虽然也断断续续零零散的看了一些相关的理论书。但感觉一直徘徊在门外,不得要领。听了刘颖老师的图画书课程,结合所看的一些书籍,我就说说我对图画书的感悟和理解吧,以及一些思考。

一对图画书的认识。

图画书一词对应的是英文picture book,从这方面来说,它应该是和欧美国家有关。应该是起源于并成熟于西方国家。仅仅从名称上来说,既然叫图画书,图画作为这个概念的一个关键是可见他在图画书构成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看到的,我们都知道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1658年,他出版的《世界图绘》,被公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带插图的儿童书,这本书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图画书。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的《图画中见到的世界》就是这本书的中国版本。
对于文字格外少的图画书,图画就显得尤为重要。松居直说图画书是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特别是幼儿,他们不识字,在我们大人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他们的耳朵在听声音,但他们的关注力却全聚集在图画上。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的读图能力会比我们大人读图能力强。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文字,而孩子关注的是图画。

作为为幼儿创作的一类图书,也许最开始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有插图的故事书。伴随着它的发展和繁荣,图画不仅仅是插图,它承担着更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所说的图画书。

图画书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它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图画书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不同于一般的“小人书”、卡通图书或其他有图有字的儿童读物,它对语言、绘画和二者的构成形式均有很高的要求。 

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对图画书判定的标准是这样说的,“把图画只是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和说明,或是为了加上图画让孩子看了高兴,这类的书都不能称之为图画书。什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文章说画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个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他提出来的那个公式:图×文=图画书。

它是以简炼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这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不过也有许多的是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当然同样可以让成人看的不亦乐乎,越看越想看,其中的许多含义对我们成人同样有启发的作用。

图画书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我真的是比较好奇,是先有文字再配图呢?还是有了图画配文字呢?

日本图画书研究者鸟越信说图画书的图文关系有三种类型。文章先导型,绘画先导型,同时进行型。比如说小狐狸买手套,先有了这个有名的故事,然后才把它做成了图画书。这应该是文章先导型。

这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同时进行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典图画书,有很多是搭档,还有一些是图文一人。在以前我很少关注作者,除了很有名的,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一定是要关注的到的。

但不管怎么说,图画书都绕不开图画和文字,还有就是图文所构成的叙事。

图画书也有人称绘本。“绘本”这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则是源自日文。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为绘本的泱泱大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国内的绘本目前仅为起始阶段。对于绘本并没有一个特别严格与统一的理论概念。

图画书与绘本亦常常被混用。

我个人更愿意说绘本。主要是我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是说的绘本。

二图画书的解读

不管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使用图画书,最重要的还是个人对图画书的解读。

1是图画书的叙事方式。

从封面到环衬到扉页正文等等。

2.重要的是图画。细节就不用说了,除此之外还有它的色彩,线条,构图,使用的画图方式等。我不是学美术的,我最多能看出来一些地方的不一样,冷暖色调,其他我真的看不出来,比如说是选用水彩画还是油画?蜡笔画?还是布贴画?是不是也跟他所要表达的题有关联性呢?还有它的构图方式,是远景还是近景呢?还是突出细节呢,是俯视,还是仰视呢?与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说能够理解图画的含义,它比理解文字更生动,更直接。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不能忽视图画书的文字作者和绘画作者。

比如说文字作者,他的学习经历,家庭背景,他创作的相关作品等,绘画作者的画风等等。

比如说绘本迟到大王。图文是约翰,柏林罕,其实他很多绘本都是以儿童本位的立场来创作,是因为他是在奉行自由教育的夏山学校度过的童年。也就能解释,我看这本迟到大王的时候怎么看怎么觉得老师是个反面形象呢。

三课堂教学

这块儿更多的是我的一个想法吧。

1.教学中的运用。除了刘颖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范例之外,还有哪些模式呢?

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会怎么运用呢?是作为课文的补充还是作为读写训练呢?或者是德育教育呢?

2.怎么把它更好的适用于班级管理当中呢?

3.群书阅读。这里面一方面是怎么样进行主题的阅读,另外一方面是进行同作者的作品。

4.网络授课如何做呢?
本文标题: 说说图画书读后感(读懂图画书这样做 《图画书这样读》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43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天堂里的妈妈儿童文学读后感(妈妈走了读后感450\字以上)鹿桥未央歌读后感500字(鹿桥的《未央歌》读书笔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