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为了让荀彧不说话,还是真心让他死?荀彧可谓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曹操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曹操送给荀彧一...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为了让荀彧不说话,还是真心让他死?
荀彧可谓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曹操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就是告诉荀彧自己已经不需要他了,一个空盒子不装东西,意思就是无用,而一个无用之人曹操何必留着呢?荀彧追随曹操多年,怎不知他心中所想,荀彧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荀彧在谋略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曹操规划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曹操把这些方案应用在作战中,并且多次取得了胜利,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奇袭荆州。荀彧还向曹操引荐了很多人才,为当时的魏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曹操也是经常夸赞荀彧,更是称他为“吾之子房”,可见当时的荀彧有多得曹操的心了。然而曹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需要的时候荀彧就是“吾之子房”,利用完荀彧之后,荀彧就是一个无用的空盒子。
关于空盒子有好几种说法。其一就是空盒子代表了空棺材,这个棺材的主人就是荀彧,荀彧知道自己不得不死,只能自尽了。其二,空盒应该有东西,如今没有,意思就是东西尽无,说明曹操想要让荀彧自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荀彧就自尽了。第三,荀彧联想到之前曹操想要拉拢太史慈,里面是装了东西的,而且装的东西有很好的寓意。而这次曹操送了一个空盒子,无跟亡有时候是一个意思,荀彧知道自己的死亡即将到来,于是选择自尽。
曹操过河拆桥的行为让人很不齿,但是荀彧是否也太过愚忠了点,他完全可以选择逃命,凭借他的才能去到哪个国家都会得到重用。
新三国中为什么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就是代表让他自杀?
曹操送给荀彧空盒子的时候,他是真的想杀荀彧吗?
《三国演义》中,曹操送荀彧一个“空盒子”,荀彧见后直接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与荀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在决定生死之际,一切说法都是多余,一个空盒就足以代表。
早年荀彧初见曹操时,当时曹操大喜,直呼荀彧“吾之子房”。荀彧在曹操身边确实起到了张良的作用。首先在汉献帝遭劫难之时力劝曹操奉迎皇帝,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使曹操身价倍增,直接号令天下。曹操灭群雄无一不是挟天子之威而行事。曹操与袁绍相争时,荀彧为曹操谋划,打消曹操及部下的顾虑,破除了袁绍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整个平定北方的进程中,荀彧基本上是在首席战略家的位置“居中持中”。每次重大战役荀彧都掌握各种军情,制定作战大政方针和细节谋划。荀彧并不随军,每当曹操亲征,荀彧居中调停。每处战争危难之急,他都能拿出最合适的主张送达前线。曹操虽谋士众多,但在统一北方整个进程中,荀彧应算头一功臣。
那么这么优秀的谋士为何让曹操所不容呢?原因很简单,荀彧是汉王朝忠实的卫道者,他跟随曹操是他认为自己与曹操志同道合,共同平定天下,结束汉朝战乱纷争的局面,还大汉一片宁静。但作为汉相,曹操则日益野心膨胀,忠心日减,汉王朝都只能仰他鼻息生存。在曹操要加九锡,进位魏公时,终于荀彧提出了反对意见,于是曹操视荀彧为自己的政治障碍,在几度变更荀彧的职务和削减权力后,荀彧自行退出权力圈子,休病疗养。
此时就是荀彧生命的尽头。曹操命人送来了一盒点心,荀彧打开一看居然是个空盒,马上明白了曹操之用意。荀彧知道自己的使用价值没有了,政治前途完全断送,一切空空如也。以荀彧之才干和气节,如此活着如同行尸走肉,岂不是生不如死?曹操深知这一点,荀彧更是心知肚明,此招其实就是取他性命,所以自尽而亡。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真想让他死吗?还是另有深意?
曹操虽出身豪门,但系宦官之后,在时人眼中仍为"寒族"。这种社会地位激励着曹操积极进取。青少年时期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爱读军事著作,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具,几可与名家媲美,武艺也十分高强。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 。
由此可见,曹操内心的奸猾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曹操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盒子,其深层含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你在我这里已经没有前途了,你的前景是看空的,你不能为我所用,我也不可能再给你提供食禄了,我不养无用之人。
其二。我对你非常失望,我们这么多年的友情,你不能理解我,不能支持我,我的内心是空落落的,我不知对你如何说。
其三。鉴于我们多年的交情,你给我留点面子,不要逼我动手,留下杀仕的坏名声,如果你自裁了,既成全了你,也成全了我。
其四。如果你自裁了,对你和你的家族来说,实际上的损失是最小的,而且影响面儿也很小,无论是对你的家族,还是对曹氏集团都是有益处的。
其五。曹操和荀彧,相知相识几十年,他们双方都把对方摸得门儿清,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荀彧就把他的灵魂放到了这个盒子中,去成全曹操的伟大。
司马光曾经这样评价曹操:“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当年曹操送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什么意思?
1、“食”代表“俸禄”,空食盒意味着汉朝的气数已尽,世上已经没有汉禄可食。这对忠于汉室的荀彧来说,是个无法接受的事实。绝望的荀彧不愿改食魏禄,只好选择自杀。
2、没有食物的食盒,毫无用处。曹操的意思是说荀彧此时已经没有利用价值,是无用之人,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也就是只能去死了。
3、食盒中没有食物,意思是“盒中无食,君当自采(裁)”。曹操是在暗示荀彧自杀。
4、古代食盒多用木胎漆器,又称为“椟”,与“毒”同音。曹操不仅要求荀彧自杀,而且指定了自杀的方式是服毒。
扩展资料: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即将南征孙权之时,曹操上表请求派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大概不会想到,他这次出差,再也不会回到许都的朝廷了。
因为这是一个阴谋。荀彧刚离开许都,就被免掉担任了十七年之久的尚书令一职,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留在军中效力。这对荀彧打击很大,他马上就病倒了。曹操进军至濡须口,荀彧因病留在寿春。
《三国志·荀彧传》载:“(荀)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后汉书·荀彧传》则描述得更具体:“(荀)彧病留寿春,(曹)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两书记载虽有不同,但不矛盾。荀彧在此前就因为反对曹操进位魏公,与曹操关系紧张,被免职留军之后,更是忧郁成疾,曹操送来空食盒,进一步加重了荀彧的忧虑,他无法再忍受这种精神折磨,遂饮药服毒身亡。
其实不难看出荀彧的政治追求是辅佐东汉朝廷,延续汉祚。荀彧在反对曹操进位魏公时就自陈,他当初的打算是让曹操“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没有打算让曹操篡汉自立。刚开始,在曹操势力尚弱的时候,曹操的想法也许和荀彧是一致的。但随着曹操势力的增长,曹操的个人野心也在与日俱增,与荀彧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彧
曹操送给荀彧个空盒,荀彧打开后,看过便自杀了,究竟是因为什么?
【正解1:】
古代无“盒”字,只有“合”字。“合”中是空的,从拆字来看,就是无口,意思是:请你闭嘴。——我曹操一定上位(做魏王),你(荀彧)不要劝阻,妨碍我的大事!
【正解2:】
《后汉书·荀彧传》: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古称食禄,无食就是无禄,按《礼记》,士死曰不禄,你说荀彧该如何?所以《通鉴考异》说得很明白,这叫隐诛。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