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和李世民比谁伟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世民与赵匡胤虽然并称,不过这就跟北乔峰、南慕容一样,后者比前者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首...
赵匡胤和李世民比谁伟大?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世民与赵匡胤虽然并称,不过这就跟北乔峰、南慕容一样,后者比前者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肯定赵匡胤的最核心功绩-基本统一全国,扭转了五代混乱局面,解决了藩镇割据
物极必反,自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顶峰的大唐就陷入了百余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帝王为了抗衡军阀,重用宦官,结果目的没实现,反正造成了宦官专权。虽然其中偶有帝王意图奋发图强,但最终都无法扭转颓势。
唐末黄巢起义后,苟延残喘一百多年的大唐终于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公元906年,曾经的起义军将领、后来转为朝廷效力的朱温(被皇帝赐名朱全忠)建立后梁,五代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是藩镇割据发展到顶峰的终极体现:除了中原的主体政权外,各地军阀拥兵自用,自立王国;中原的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接力灭掉后梁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替,无一不是大将趁机夺权造成。
赵匡胤建立大宋的方式也未能免俗,作为后周禁军统帅,他在柴荣去世后迫不及待地黄袍加身。如果他未能在制度上实现创新、消除武将拥兵自重的威胁,也许五代十国要变成六/七代十国。
在后周世宗柴荣打下的基础上,赵匡胤终于统一全国后,与他的弟弟赵光义在位期间在还是实现了“创新”。他们的主要手段是重内轻外、重文轻武。
将全国的核心兵力(禁军)置于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下,各地的驻军也被刻意压制;而且即使对外出征,武将也不得专权,要收朝廷文官的节制;
在压低军人地位收入的同时,文人的身份、待遇则被提升到空前的水准,甚至还留下了“誓不杀文官”的家训。
根据上述一压一提的举措,宋王朝把士大夫、地主阶级变成了自己的盟友,军人纯粹成为了王朝的走狗,两宋300多年间,赵家政权从来没有面临被内部颠覆的危险。
这算是赵匡胤的最“杰出”功绩。
而李世民作为大唐的实际开创者,靠着自己的实力在马上打下了天下,这一点上已经碾压了身负托孤重任却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人才方面
唐太宗时期,可谓人才济济,文臣与武将并重,赫赫有名的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垂千古。
而宋太祖这方面远不如唐太宗,而且重文轻武国策渐渐形成,在人才方面武将注定是悲剧。
其他的我就不说,唐太宗早生宋太祖三百余年,一生功绩宋太祖难以企及。
单论刘秀、李世民、赵匡胤这几个皇帝的战绩,能否算得上名将呢?
名将,俗语就是著名的将领,即作为将军必须在其中某个方面领先同时代其他将领,也就是将军之中的佼佼者。譬如太史公在《史记》中称呼王离“秦之名将也”。
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是马上征战天下的英雄,谓之名将毫不为过也。
汉光武帝刘秀的战绩
汉光武帝刘秀,作为大汉王朝的延续者,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自跟随其兄长兄刘演于南阳郡起兵,刘秀也深谋远虑,经常亲率军队,身先士卒。
在昆阳之战中,刘秀曾率13名骑兵星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赴援昆阳,更是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最终取得昆阳大胜,让号称有百万大军的王莽新朝折翼与昆阳城下,从此新莽政权土崩瓦解。
在兄长大司马刘縯被更始帝无故所杀后,刘秀更是表现益发谦逊,韬光养晦、隐忍负重,取得更始帝的信任从而出抚河内。北渡黄河后,刘秀采取一边联合地方势力派,一边强化武装加强对弱小武装的打击吸收,很快统一的河北地区,最终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称帝。
唐太宗李世民的战绩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但无疑更是大唐帝国的缔造者。被后世誉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的军旅生涯开始可以说很早。在隋朝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杨广在北巡长城时,被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关;李世民当初就在左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军队之中,参与了营救隋炀帝的军事行动。后来其父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李渊多次出征,参与平叛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李渊晋阳起兵,李世民就是最初的支持者之一,被封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紧跟着又被拜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更是东征西战,为唐帝国扩充版图,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中原两大割据势力,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正是由于李世民的功勋,李渊不得不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并特诏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使秦王府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宋太祖赵匡胤的战绩
宋太祖赵匡胤,大宋帝国的开创者,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
赵匡胤早年投军出身,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东征西讨,屡立战功。郭威称帝,赵匡胤出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之后转任开封府马直军使;柴荣即位,擢升赵匡胤执掌禁军。
在高平之战中,赵匡胤作为禁军将领跟随柴荣迎战北汉、契丹联军入侵,面对前军溃败的情况,赵匡胤能够临危不乱,组织有效抵抗,最终反败为胜。在此战中,赵匡胤身先士卒,左臂被流箭射中,之后被拜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赵匡胤在跟随周世宗柴荣参与了攻南唐之战,都是因为军功历次升任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忠武军节度使,深得柴荣信任,就在柴荣病逝前,命赵匡胤接替张永德出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成为托孤之臣。
李世民和赵匡胤从政治与军事上谁更厉害些
政治经济上,李世民比赵匡胤厉害,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在对大臣的博弈上游刃有余,遮住了他曾经的污点,为他博得了千秋好名声。反观赵匡胤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表现。
总之,这两人都是难得一遇的英才。
李世民和赵匡胤谁的武功强
民间也传说赵匡胤武力是最强的。“赵匡胤赤手空拳打下四百座军州”这段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假如把赵匡胤、李世民、康熙、嬴政、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能胜出呢?
毫无疑问,第一个先被弄死的是康熙皇帝。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别的不说,就这爱新觉罗.玄烨这个名字和他那剃光了半个脑袋留着长辫子的发型,估计就能成众矢之的。
当然了,本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咱们不要对康熙这么残忍,毕竟这些人谁也不认识他一个差了几百上千年的后辈。只要康熙猥琐一点,便不会在一开始就被针对。
在这个隔绝了时间概念的密室里,凭的还是心计和拳脚。
首先,作为帝王,玩弄心计可谓是看家本领,其实谈不上孰强孰弱。秦始皇嬴政,从小就是合众连横教育,而且还扳倒了吕不韦这样一座大山,肯定不傻。汉武帝当然也不差,一道推恩令就足以说明他有多腹黑。
至于曹操,那简直就是个演员,熟悉三国的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作为非太子身份上位的皇帝,个中心计,那也不会差。宋太祖赵匡胤似乎要和善一点儿,但其心计可不差,杯酒释兵权这一招,可不是一般人玩儿得出来的。
至于最后的康熙,经过了中央集权的洗礼,估计要比大家差点儿。
但弱者有弱者的好处,只要康熙老实点儿,大家便不会首先攻击他。
所以,最先挂掉的反而是那些强者,比如赵匡胤。
赵匡胤应该是所有帝王里武功最强的,就算没有盘龙棍,那一手太祖长拳也足以将里面这群人给打趴下。
但强劲的实力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大家如果想活得久一点,必须先要联合起来搞定这个最强者,接下里大家才有玩下去的可能性,否则游戏就直接结束了。所以,最强的赵匡胤应该是第一个死的。
赵匡胤死后,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个人觉得,从生存角度来想,大家应该会选择互相抱团结盟,而不是乱战。
那么怎么个结盟法呢?
秦始皇应该会和李世民结盟,因为二人都算是西北大地的汉子,当秦始皇说“额滴、额滴,都是额滴”的时候,李世民估计会倍感亲切。有人会说了,那这么说来,刘彻也应该是他们一伙儿咯?
当然不会,刘彻可是刘邦的后人,而刘邦在历史上可是灭了秦国的,所以秦始皇和刘彻有世仇。刘彻其实应该会和曹操结盟,因为曹操虽然曾挟天子以令诸侯,还被尊为魏武帝,但其终其一生,都还是汉臣,改朝换代那是他儿子曹丕干的。所以二人有一个臣属关系。
那么这时候会单出来一个康熙,这个怪异打扮并且满嘴京味儿的麻子脸,估计双方谁都想争取过来。但很明显,他们更不愿意看到康熙加入对方的阵营。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康熙被优先除掉。
所以,康熙应该是第二个死的。
接下来则是二对二的双打局。
基本上就属于两个战士带着两个拖油瓶在打。因为曹操和李世民都是驰骋疆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而嬴政和刘彻,那就属于从小生在帝王家,虽然会有武学教导,但毕竟没有经历过杀伐。
咋一看,似乎双方势均力敌。
但其实我更看好李世民。
毕竟是连亲哥哥都敢亲手射杀的狠人,其狠辣果决可见一般。在这种生死战斗中,往往像李世民这种人,会更容易活下来。
所以,最后活下来的应该是李世民。有人会问,秦始皇呢?
嘿嘿,以李世民的性格,秦始皇估计早就在最开始的战斗中当了炮灰了。除非密室里面有柱子,能让嬴政上演一波秦王绕柱走的风骚走位,否则他休想实现反杀。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