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说“碑不如经、经不如帖、帖不如稿”

发布时间: 2021-09-13 01:58: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文是?全部原文好像还有交万人友什么的,记不清了,哪位好心的知道麻烦告诉我一下,谢谢原句:“读万卷书,行...

可不可以说“碑不如经、经不如帖、帖不如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文是?

全部原文好像还有交万人友什么的,记不清了,哪位好心的知道麻烦告诉我一下,谢谢

原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文出处:

1、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扩展资料

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句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自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也有人认为是刘彝在《画旨》中写的至于是哪个刘彝,哪本《画旨》不得而知。)

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扩展资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

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 可以看到,教师群体已经脱离实践太久了,多数的教师已经被隔离在社会之外(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这个职业也自然被“神圣”到无以理解的地步。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 “行万里路”互相补助,综合运用。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文出处:

1、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扩展资料
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
明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自己去悟又不如读万卷书)
实际上说到底还是知行合一,知行相长,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实处,实处有问题再回过头去学。这样反复打捞,好像螺旋上升一样,人成长的就很快。
所以说实际上古人只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面应该是后人加的。
但是话糙理不糙!行万里路不是坐动车出去跑一跑,看看风景就结束了,是要与人打交道,在为人处世之中磨练自己的心智,读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话,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叫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后面又说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这话也很精辟。古人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有很多的社会经验,但是还会有很多苦恼,人生遇到了瓶颈。然而过来人或者说明师,他的一句话就把你的困惑点破了,正所谓豁然开朗,而如果你不读书,不出来拜见比你有智慧的人的话,恐怕没有这个“开悟”的机缘。
最后明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这话就更深了,有些人就不明白了,觉得这句话摆在这没意义,纯熟混稿费的。其实不然。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高人,只是我们自己执迷不悟,不去向人家请教,说白了,没有上进心,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大家都读过《论语》吧?老师很远吗?孔子是不是明师啊?“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几个人没看过啊,又有几个人真的去悟了呢?回去看书吧!
1、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扩展资料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查看全部13个回答
现在做丰胸的人越来越多?费用多少,免费在线咨询!

新星靓京广医美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原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原著作者刘彝(《画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话到底是谁说的,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很多说法:
一种说是杜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这样的句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说是明末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个人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古训,历史应古,不应出自明董其昌。)
三说是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四说是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
还有一种说法宋朝的刘彝,但出自何处没有查到。
不管出自何处,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之于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69 浏览14033 2021-09-12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文是?
原文有好几个,如下所示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原著作者刘彝(《画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杜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这样的句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明末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个人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古训,历史应古,不应出自明董其昌。) 4.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5.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 6.宋朝的刘彝,但出自何处没有查到。 不管它出自何处,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之于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
3 浏览78 2021-04-29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全文谁知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知行合一”。在早期哲学思想里,主张“吾日三省吾身”,以思为主,也以读书为主。但是慢慢地人们发现光读书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咒”(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
82 浏览8770 2021-11-23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后面还有三句话是什么
民间白话原句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民间的白话说法,并非原文。 原文: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 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此文出自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画禅室随笔》共分十五门: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评诗、评文、纪事、纪游、杂言、楚中随笔、禅说。其言书画之旨,皆深造微妙,其要领归纳为“运笔”和“用墨”。 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卷一包括论用笔 、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古画等节。 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 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 畅 ”,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 、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131 浏览157040 2021-07-0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出自哪里
原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文出处: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译:以前有人评价大年的画,说他胸中有万卷书。更神奇的是,大年因为宗室不能出游,都要回来。才能写出心中丘壑,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想做画能画得出来吗? 扩展资料 原因: 因为在古代,交通、通讯、语言、食物、医疗、住宿等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困难,所以迫使这些人不得不在“行万里路”的这个过程中去逼迫自己解决更多问题,人的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锻炼起来,而挑战陌生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通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建立起来了。 如果能做到一件事,人会很本能地采用更容易的方式,现在这个社会大量工具和手段的产生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捷,也把人分为了两类,一种人逐渐在这种便捷中成为弱智和低能,每当想起自己的梦想只能遥望星空。 而另一种人却因为这种便捷感到恐慌,因为工具和手段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同时成为一种习惯绑架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一座囚笼把我们关起来,让我们在习惯和熟悉这些工具和手段的过程中,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永远只做着自己熟悉的事,见自己熟悉的人。
18 浏览5343 2021-08-05
20条评论
gzh17719793015
17
2021-10-07 18:13
我就想知道作者是谁,你跟我说这些炉头对不住马尾的话,做神魔
回复Ta
ペ弑戮战将:呵呵
热心网友:......
查看全部3条回复
wjallen3
14
2021-10-26 09:46
现在回答问题不写个千八百的字,很难得到最佳答案的。
回复Ta
横刀向天笑我自
4
2021-12-14 18:01
你的回答,我比较认可的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金碑,银碑,不如人的口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金碑,银碑,不如人的口碑。”也做“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意思】:口碑就是多数人对你的评价,大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金碑,银碑都是死物,口碑去能流传千古。

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人的口碑” 的意思

一、“金碑,银碑,不如人的口碑。”也做“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二、【意思】:口碑就是多数人对你的评价,大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金碑,银碑都是死物,口碑去能流传千古。

三、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来形容政府部门的政绩再多,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同,那也是不行的。只有老百姓认同了的,才是真正的政绩。

扩展资料

口碑,汉语词汇。

拼音:kǒu bēi

释义:指众人口头的颂扬;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相当于一种大众嘴边经常提起的事情或组织。

引证解释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 "永州太平安禅师,上堂:'有利无利,莫离行市。镇州萝卜极贵,庐陵米价甚贱。争似太平这里,时丰道泰,商贾骈阗。白米四文一升,萝卜一文一束。不用北头买贱,西头卖贵。自然物及四生,自然利资王化。又怎生说个佛法道理?'良久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明朝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君子万年,口碑载路。”

清朝赵翼《喜晤嵇兰谷话旧》诗:“往事俄成泥爪幻,均徭犹颂口碑长。”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绅士、商人於统领的口碑都有限,如今要他们送万民伞,就是贴了钱也万万不会成功的。”

近代董必武《武昌东湖九女墩》诗:“羣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2、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清朝昭连 《啸亭杂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那知道未及一个时辰,已经结案,沿路口碑啧啧称赞。”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近世之学术》:“以口碑所述,梨洲绝擅技击。”

3、特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红楼梦》第四回:“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句是说贾宝玉家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洪波曲》第十章一:“住在后方时,有‘前方吃紧,后方尽吃’的口碑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碑

 

就是说,大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口碑就是别人对你的评价。多数情况下是指群众称赞。
你在有钱有金银,但还不如你自己的名声
  “金碑,银碑,不如人的口碑。”也做“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意思】:口碑就是多数人对你的评价,大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金碑,银碑都是死物,口碑去能流传千古。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来形容政府部门的政绩再多,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同,那也是不行的。只有老百姓认同了的,才是真正的政绩。

  【来源】:“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永州太平安禅师》
  “往事俄成泥爪幻,均徭犹颂口碑长。”——赵翼 《喜晤嵇兰谷话旧》

“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 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口碑,其实就是人心,或在心中的位置,它当然是最珍贵的,哪怕是金杯银杯岂能和它相较.
本文标题: 可不可以说“碑不如经、经不如帖、帖不如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61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让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单打独斗谁更厉害这个怎么突然长出一片纯白色的叶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