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先秦时期七八十岁被认为只是中寿,唐后七十岁就被认为是古稀了呢

发布时间: 2021-09-09 13:57: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人活七十为古稀之年,八十为什么哪?耄耋老人是指八九十岁耄耋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

为什么在先秦时期七八十岁被认为只是中寿,唐后七十岁就被认为是古稀了呢

人活七十为古稀之年,八十为什么哪?

耄耋老人是指八九十岁
耄耋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耄耋
人到八十叫耄耋

人到八十叫耄耋

古人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是什么意思?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古至今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原句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从此之后人们就把七十岁的年纪成为古稀之年,人们感慨衰老来的太快,死亡如影随形,所以才会把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杜甫诗作成名之前,并没有古稀的说法。

其实古稀并不代表着七十岁的人数量很低,我国古代平均寿命并不高,现代人根据古籍推测古人平均寿命大约在30岁左右,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但是这却并不能反应古代人民的真实寿命水平,活到七十岁的人比例不高,但是全国来看数量并不少。因为古代医疗水平不高,所以孩子早夭的概率就比较大,这一部分也是计算到平均寿命之中的,另外一个影响平均寿命的因素就是自然灾害和战争,这会导致人口数量锐减,老年人对于这些灾害的抵抗力是最弱的,所以死亡率更高,也给人一种老年人不常见的错觉。

古人的实际寿命其实并没有多短,七十岁以前被称作致政之年,就是到了退休的年纪,孟子中也有“七十者衣帛食肉”的说法,可见只要不是意外死亡,普通老百姓也是大概率能活到七十岁的。我国古代医学书籍《黄帝内经》中认为上古之民寿命一百四十岁为节点,上古之后人寿命以一百二十岁为节点,再后来就是以百岁为节点了,虽然今天看来数字有些夸张,但也可以看出古人中长寿的人数不会太少。

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比较严重,民间生活水平不高,老年人的死亡率大大增加,杜甫经历的波折比较多,能活到七十岁绝对是邀天之幸,说成古稀更能显出存活不易,所以才会在诗中多有感慨,算是对自己潦倒生活的自嘲,不过这种情绪很容易感染他人,人总是容易陷入伤春悲秋的情绪之中,古稀这一说法更触动老年人的内心,所以这句诗才会广泛流传,成了为一个年纪的代名词。

“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能活到七十岁的人从古至今就很少,这句诗出自杜甫的诗《曲江》,是告诉人们人生的岁月很短,要及时行乐,不应该被功名所累。
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很稀少,稀就是稀少,说的意思就是高寿比较难,人们普遍很少能活到那么大岁数。
古代生活条件艰苦,生存不易,医学方面也不先进,在现在看来的一点小毛病在古代都是大病。年纪大了,身体疾病会更多,活到五六十岁的都属于高龄,七八十的少之又少,“稀”既是稀奇又是稀少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以前到现在,活到70岁的人比较少。从唐朝杜甫诗开始,70岁的年纪也被称作古稀之年。

古代称呼七十岁左右为什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古代,每个年龄阶段都对应一个称呼。从刚生下来“赤子”、不满周岁的“襁褓”、两三岁的“孩提”、七八岁的“垂髫”、八九岁的“总角”,到《论语》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再到八九十的“耄耋”、一百岁的“期颐”,每个年龄阶段都能找到自己的称呼。那么,七十岁老人是如何称呼的呢?

七十岁在古代有四个称呼,第一个在上文《论语》中提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由此而来从心之年这个称呼。

第二个是古稀之年,杜甫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钱,那都是寻常的小事了,能活到七十岁,古来都是很少的了。由杜甫这句话便有了七十岁古稀之年这个称呼。

第三是悬车之年,这出自晋刘毅的典故,“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悬车就是把车子挂起来不再用,比喻居家辞官,古人用悬车之年来借指致仕的年龄,这个年龄一般为七十岁,因此七十岁又称悬车之年。

第四个是杖国之年,出自《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于是就有了这第四个称呼。

古代称呼七十岁男子的称呼就是上文说的这几个,这些都有不同的出处,然后被人们引用过来代指七十岁。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文中可能会因为知识不足或者经验缺乏而有不足,希望大家可以批评指正。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称呼七十岁老人为辞官居家的悬车、年纪较大的耄耋、上中下分百年的中寿、杖围、从心,更有以人生七十古来稀诗句的古稀寿。
称70岁的老人为古稀之年。古代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能活到70岁的人很少很少,因此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一说。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从这个诗句里不难看出古代称呼七十岁老人都是用‘古稀’来称呼的。人到老年健康最重要
本文标题: 为什么在先秦时期七八十岁被认为只是中寿,唐后七十岁就被认为是古稀了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57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哪些人毫无黑点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幕府时代一位日本大儒曾和一名西洋传教士辩论,使得西洋传教士改信儒教,请问儒者姓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