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和洪承畴,哪个更加可耻

发布时间: 2021-08-25 17:57: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范文程是清朝第一汉臣,历经四朝为什么却被称为汉奸?范文程出生于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期的朝廷是宦官把持,奸臣当道,朝里朝外一团糟...

钱谦益和洪承畴,哪个更加可耻

范文程是清朝第一汉臣,历经四朝为什么却被称为汉奸?

范文程出生于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期的朝廷是宦官把持,奸臣当道,朝里朝外一团糟。没有好的统领者,地方官员称霸一方,把老百姓压迫地揭竿起义。老百姓吃不暖,睡不好,更别说能够一展抱负,出人头地了。范文程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在看到老百姓有家不能回,有学不能上,有理想却没有实现的可能之后,明白了这样的王朝不会有太长的寿命,跟随这样的朝廷混日子,自己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而当时,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给了范文程一心希望,因为无论是从整治军队很严明,还是国家治理和谐,都要比明朝棒。范文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可以让自己一展拳脚的希望,于是他投靠后金。虽然努尔哈赤为外族人,但是,在这里,他能够得到重用,努尔哈赤看重他,这叫知遇之恩!


他的政治理想和才华得以施展,英雄如若能有用武之地,那么他将为之放下一切。这应该是他忠于清朝,效力四代君主的主要原因吧。还有人说对于放弃自己的国家而为其他国家效力,这并不是范文程所想看到的,不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能够不顾自己被后代骂,也要为了广大的老百姓谋平安,谋幸福;宁愿担着一个卖国贼的名义,这样的气节,这样的度量,这样的谋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个也比较过了,不能因为他范文程是范仲淹的的后代,就给他带上一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帽子啊!作为一个秀才,忠君爱国乃是其必备的本质,显然范文程没有,所以这个汉奸的帽子是摘不掉了!后来漂亮媳妇儿被抢,戴绿帽子想必也是报应,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铎抢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绿帽还遭受了侮辱。当然了,相比于钱谦益,洪承畴这样拿着国家俸禄优待的朝廷官员,范文程的投降倒还没那么不可接受,毕竟他当时只是一个穷酸秀才,没有受到明朝什么恩惠。再者他身处辽东,其对于女真人的接受度本来就比关内要高,投降倒也情有可原。


其实说得更直接一点,古代只有忠君,没有爱过一说,就是一臣不事二主。范文程以布衣身份投靠清朝,并终身事清,不是贰臣。清入关时,范文程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既有利于清取得政权,客观上也保护了中原百姓,范文程做的也没有错。说他是汉奸,着实有些过分了。 只能说,他没那么伟大,但也没那么可耻!总得从历史来看,范文程能够投靠清朝,成为大清王朝的肱股之臣,应该说这一举动是弃暗投明,奔向光明,至少对于他个人来说是这样,他的抱负至少是实现了。不过讽刺的是,他一心忠于清朝,最后却被乾隆这个大猪蹄子给放进了《贰臣传》。

范文诚他是在满清入关前都已经投靠了清朝。因为他是范仲淹的后人。所以在清朝为官,被我们汉人称为汉奸。
在古代人的眼睛里没有爱国,只有忠君。若想做到忠君必须是一臣不侍二主,而范文程经历四朝,实现了自己的人价值,却被称作汉奸。
范文程身为范仲淹后代,又是生于明朝的汉人。但在清军入关之时,他却成为清朝重要的肱骨之臣,这是让汉民无法接受的事情,他被称为汉奸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因为他背叛明朝,投靠清朝,成为大清王朝的肱股之臣,应该说这一举动是弃暗投明,奔向光明,至少对于他个人来说是这样,他的抱负至少是实现了。

史可法和钱谦益的做法,到底谁更加高明呢?

史可法,崇祯时期明朝在南京的兵部尚书,崇祯自尽后,史可法在南京组建了南明弘光政权。

可惜马士英和四镇军阀有拥立之功,为了避祸,史可法前往江北督战,结果在扬州殉国。清军攻打扬州城的时候,史可法誓死不投降,最终清军入扬州,百姓一个不留。

钱谦益,崇祯时期礼部侍郎,东林党人领袖之一,明末文坛领袖之一。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钱谦益任礼部尚书。

清军南下后,钱谦益和媳妇儿柳如是打算投水自尽,可惜钱谦益觉得水太冷,所以放弃了。后来开城投降了多铎,保住了南京全城百姓。

那么问题来了,结局我们都看得到,史可法不投降,导致扬州城破一个不留,钱谦益投降了,保住了南京城内的所有百姓。难道说钱谦益的投降还对了不成?


史可法:抗争才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史可法督师江北的时候,手里是没有多少兵马的。他虽然是兵部尚书,可是他本人手里并没有兵权,兵权都在四镇军阀手里。

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这四个人每个人手里拥兵至少四万之多。完全有能力跟清军一较高下。

可惜高杰早就在河南被人杀了,他的手下李成栋带兵投降了满清,刘良佐和刘泽清果断投降了清军,只有黄得功需要保卫京师南京,没有北上。

旧城西门险要,可法自守之。作书寄母妻,且曰:“死葬我高皇帝陵侧。”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扬州知府任民育,同知曲从直、王缵爵,江都知县周志畏、罗伏龙,两淮盐运使杨振熙,监饷知县吴道正,江都县丞王志端,赏功副将汪思诚,幕客卢渭等皆死。---《明史》

所以说史可法所镇守的扬州城,看似包裹在四镇军阀的保护之中,其实任何保护都没有,史可法所镇守的是一座孤城,而且他手里没有兵马。


当清军南下以后,史可法坚守不出,城内唯一的有生力量忠贯营兵力实在是太弱小,根本就挡不住清军的围攻。

可是史可法作为一个文人,从来没有提到过投降这两个字。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直到城破后,他打算自刎殉国,却被众人给拦住了。

史可法被抓后,不愿投降所以被杀了。多铎对史可法和扬州城内的百姓十分愤怒,所以在城内展开了大屠杀,足足10天,扬州城少了80万人。

扬州城破后,南京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防守的地方了。为此史可法其实是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明朝的气节所在。

如果敌人一来,你就选择投降,那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还有存在下去的机会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候,你活不活,岂不都是人家一句话的事儿?


钱谦益:水太凉了,要不咱们别跳了?

钱谦益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南明时期的礼部尚书,那也是非常高的官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

明朝末年东林党是一股相当庞大的势力,这帮人在不同时期,的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天启时期的东林党在抗击阉党的时候,的确还发挥了一些作用。可是到了明朝末年,东林党却成了明朝亡国的因素之一。

南明依旧存在东林党,钱谦益作为他们的领袖之一,手下的门生故吏自然是数不胜数。

钱谦益这个人人品不怎么样,命却很好。


他不顾众人反对,娶了名妓柳如是为妻,并且为柳如是修建了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在里面鸳鸯戏水,一起读书享受,好不快活。

等到满清大军到来以后,柳如是拉着钱谦益一起去跳河自尽,以此表达自己的忠心。

钱谦益把脚往水里放了放,立刻就缩了回来,他表示这水太凉了,下不去啊!

柳如是眉头一皱,纵身一跃就要跳下去,结果被钱谦益给拦住了。

此后钱谦益完全丧失了殉国的念头,带着百官打开了城门,选择投降了满清。

多铎下令要剃发后,不少投降的官员誓死都不愿意这么干,不乏为此自尽的。

可是钱谦益有一天摸了摸脑袋,说头皮有点痒,就出去了一会儿,再回来的时候,钱谦益已经把头发剃了,背后还挂了个猪尾巴辫子。

钱谦益虽然投降了满清,可是满清皇帝也瞧不起这种卖主求荣的人,所以到了乾隆时期,钱谦益的大量作品都被乾隆给删掉了,因为这些东西不利于宣传子民们的爱国思想。


投降派,永远没有好下场。

秦桧是投降派,虽然生前没有得到处罚,可是在他死后,他们家里人都恨不得把姓氏改了

,谁都觉得姓秦是耻辱的事情,至今秦桧夫妇都还跪在岳飞跟前呢!

吴三桂是投降派,虽然清军给了他平西王的称号,让他永镇云南。

可是康熙一上台,就要把这份权力给剥夺了,结果他起兵造反,失败后,满门被诛。

汪精卫也是投降派,他的名声我就不用多说了

,到现在我们都可以知道,他所谓的曲线救国,那就是一种卖国的行为。

如果这些人都能够登堂入室的话,那么这世上还真的没有什么天理可言了。任何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留存下来,那就是因为他们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不管你此前做什么工作,干什么活,在民族大义跟前,都必须要有一种抗争精神。就算是为子孙后代谋福报,也必须要这么干了。


扬州城的百姓和史可法,都值得我们后人所铭记。有些人会说不值得,如果史可法投降,至少扬州城的百姓能活下来。可是这么活下来,扬州城的百姓和史可法也会被后人所瞧不起。

至今我们提到史可法,那都是敬佩万分的。这个名字不光让我们记住了史可法一个人,而且还让我们记住了当年扬州城的80万父老。

至于钱谦益,我们只记住了水太凉的故事,只记住了他连自己的老婆柳如是都不如的事情,只记住了他偷偷把头发剃了的故事。

投湖殉国却嫌水凉,乾隆帝为何坚决将其列入《贰臣传》之首?

乾隆帝为何坚决将其列入《贰臣传》之首?

投湖殉国却嫌弃水凉,乾隆帝坚决将其列入《贰臣传》之首,这个人就是钱谦益。钱谦益是历史上一个文学家和历史家,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的诗风还有很深的影响。

《贰臣传》从字面的意思上就可以看出说的就是不忠心的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卖国贼,而钱谦益对于进入这个书的首位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他两次成了我们所说的汉奸。


当初八旗军队攻进南京城下,南京城内可以说战火纷飞、一片混乱,当时也是民不聊生,当时因为爱慕钱谦益才能而嫁给他的柳如是劝说钱谦益以身殉国,而钱谦益并没有表态。可是当第二天,钱谦益自己从早晨纠结到了晚上,可以说考虑了一天的时间,才鼓起勇气向水边走去,可是令人惊讶的是,他走向水里后说了一句:“水太凉了”,便又返回来。这让抱着以身殉国的柳如是差点喷饭,但是柳如是还是毅然决然的跳河了,最后被钱谦益拦了下来。


后来钱谦益的行为更加令人不耻,他竟然开城门,带着众多大臣向清军投降,这时候他贰臣的名字就已经坐实了,更让人不耻的是,他为了表示自己对清军的忠心,自己主动把头发剃掉了。

可是清廷还是没放过钱谦益,借故将他打牢中,在监狱里的他饱受折磨,这时候才开始了反清活动,但是为时已晚。后来病死。

提到钱谦益,我就会想到“忠君爱国洪承畴”。


两人都是怕死,但是钱只是一时糊涂,他降清之后又迅速脱离了满清,并没有为满清做过什么好事,反而推荐了阮大钺这种烂货去祸害满清,之后钱的一生也在暗地中支援反清势力,为自己当年的一时糊涂赎罪,而他对反清事业的贡献也足以赎罪(毕竟当时的他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吃瓜群众,降清也不是他决定的),并重新赢得他的弟子瞿式耜顾炎武朱成功等的接受和尊重(而且能教出这些以品德正直高尚闻名的弟子,也说明了钱除了那一次老糊涂外,本身德行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而且我们并不是钱,我们并不知道他是真的怕死还是只是为了脱身,毕竟他在东南抗清的时候,无论言行都是比较勇敢的),另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的经历十分接近钱谦益,那就是有民族英雄之誉的东北抗战名将马占山。

但是洪呢,他在降清之后不仅没有对故国故主表现出任何的愧疚和同情,相反是十分卖力的当带路党,在决定满清国运的山海关之战、平定因为剃发易服而群情汹涌的江南、平定有强兵悍将坐镇的福建、遏制名将李定国摧枯拉朽的大反击等等重要事件中,洪承畴都是其中极其关键的存在,我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洪承畴的出谋献策,满清入关的成功率会少掉至少8成。

更何况,洪承畴并不是目不识丁的武将,而是正正经经的科班出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才是一个人的正确价值观,但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他选择了放弃当一个人,以至于他的亲生母亲都鄙视他的恶劣行径与之绝交。



还有听到钱谦益,就会使人想到“水太凉”这个典故早就被辟谣了。语在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至若《蘼芜纪闻》引《扫轨闲谈》云:“乙酉王师东下,南都旋亡。柳如是劝宗伯死,宗伯佯应之。于是载酒尚湖,遍语亲知,谓将效屈子沉渊之高节。及日暮,彷徨凝睇西山风景,探手水中曰:冷极奈何!遂不死。”则尚湖西山皆在常熟,当南都倾覆时钱柳二人皆在白下,时间地域实相冲突,此妄人耳食之谈不待详解。










这个人本来说要投湖殉国,但是试了水温之后觉得水太凉,相反是他的妻子主动投湖询了国,但是他为清朝做出了很多贡献。
钱谦益对文化方面的贡献很大,与周作人是同一类型的人物。
主要是因为他的作为得到了乾隆的肯定,乾隆觉得他有实力被列入《贰臣传》。

钱谦益的问题

钱谦益在自家门前挂副对联;"黄恩深似海,臣节凛如霜."意思是说皇帝对我的恩情像海一样深,我做臣子的节操像霜一样洁白.可是清兵入官以后,钱谦益却很快投降了清朝.在他门上仍然挂着这幅对联,成了效忠清朝的标志.当时的爱国志士很看不起他的为人.一天夜里有人悄悄在这幅对联上,下两联的句末各加上了一个语气词,于是这幅自我标榜的对联就变成了绝妙的讽刺.rn帮我想想这幅对联被加上了什么字吗? 万分感谢!!!!
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以忠节自命,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曰:

皇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后松山一战,洪兵败被俘,屈膝降清。时人鄙之,在其自撰联后加了两个字,遂成新联:

皇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加上两字,即变自命为讽刺,堪称妙笔。
“皇恩深似海嗌,臣节凛如霜兮?”
应该是洪承畴 不过钱谦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怜了柳如是
啊!
皇恩深似海嗌,臣节凛如霜兮?
应该是洪承畴吧?
本文标题: 钱谦益和洪承畴,哪个更加可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42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流寇只有明末时期才有吗如果朱瞻基提出帮助法国打赢百年战争,但要求贞德嫁给明朝当皇后,法王和贞德会放弃信仰答应婚事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