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说明朝是被流寇灭的,还是清朝都有,两者互相拉扯.每次明朝快要把流寇剿灭,满清就开始发兵打明朝,逼得明朝把兵马拉去北边,让流...
严格的说明朝是被流寇灭的,还是清朝
每次明朝快要把流寇剿灭,满清就开始发兵打明朝,逼得明朝把兵马拉去北边,让流寇喘息.
推翻明朝的李自成为什么被现在人称为流寇?
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在崇祯年间发起了农民起义,从百姓的角度他们自然是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而从统治阶级来看,他们就是扰乱秩序的“乱臣贼子”,所以无论明朝统治者还是后世的清朝统治者,都称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为“流寇”、“闯贼”、“献贼”。关于“流寇”或者“流贼”这样的字眼在明末的官方文件或者民间书籍中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从此以后一些明朝大臣们对李自成的称呼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一些人的口中,李自成甚至能够和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
唐太宗李世民
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决定对在京的原明朝官员进行甄别录用,这些明朝大臣们争先恐后地赶赴大顺朝所指定的地点报名,场面十分壮观,一度人满为患。而为了能够在新朝中占得一席之地,原明朝大臣们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不顾廉耻地鼓吹李自成和新建的大顺朝。明朝詹事府少詹事项煜曾经在众人面前宣称:“大丈夫名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 项煜认为,投降已经是既成事实,名节已经不保了,那么就应该像投降齐桓公的管仲、投降唐太宗的魏征那样建立一番功业。项煜说得比较委婉,虽然没有说出唐太宗,但是他在自比管仲、魏征的时候,无疑将李自成比作了齐桓公和唐太宗。
而另外一位明朝降官则说得更为露骨,一天,担任清朝都给事中的龚鼎孳和另一位明朝降官、清朝内院大学士冯铨吵架,龚鼎孳指责冯铨是明朝阉党余孽,而冯铨则指责龚鼎孳曾经投降过李自成。多尔衮追问龚鼎孳是否确有此事,龚鼎孳答道:“实。岂止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征亦曾归顺唐太宗。” 龚鼎孳情急之下拉了很多人下水,希望能够法不责众,这原本是没错的,但是他却将李自成比作了唐太宗,自然引起了多尔衮的不快,因此受到了多尔衮的斥责。
李自成本来是明朝小驿站的一个衙役,说好听点算是个公务员,说难听点就是朝廷最基层的合同工,在驿站当差的日子,虽然不是太愉快,但是起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有一天朝廷突然传下命令,说要裁剪驿站,于是李自成和他的穷哥们们就下了岗,李自成虽然心中愤愤不平,但是也无可奈何,当时天灾人祸连连发生,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只有等死的份,于是李自成一狠心就去投了闯王,希望找一条生路。
没想到李自成在闯王的阵营中很快就发挥出来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智谋还是军事能力都比其他那些泥腿子高出一大截,于是李自成被闯王高迎祥提拔为闯将,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号,此后李自成这个名字在起义军队伍中广为流传,而明朝政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冲动竟然为自己树立了如此可怕的敌人,李自成在南征北战中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对于招兵买马也很有一套,于是李自成的实力逐渐雄厚起来。
李自成进入北京不过四十二天的时间,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李自成军队进入北京之后急速腐化,导致最终的败退,但实际上事实恰恰与之相反,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之后,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仍然只知道维护本阶层的利益,而对于地主阶层却十分残酷,追粮逼饷成为大顺军对地主阶级的主要手段,甚至还出台了这样一条规定,那就是按照明朝官员的品级来追缴粮饷,否则就要被处以非常残酷的刑法。
这条政令导致很多对大顺政权抱迟疑观望态度的地主阶级要么投降清军,要么参加到南明集团中去,于是李自成就在这种残酷的斗争中逐渐的孤立了自己,最终导致了自己全面的失败,而李自成被赶出京城之后,各地区的大顺政权也纷纷被地主阶级推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地主当时骂李自成非成就霸业之主,而是一流寇的原因了。
假如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明朝能不能和满清长期对峙下去?
假如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明朝能不能和满清长期对峙下去?为什么明末剿流寇不学汉末杀黄巾军号召天下
明末各地也剿,但是打不过。黄巾军造反是教徒造反,且分布于全国各地三十六方。明末的造反,一开始是因为自然灾害活不下去了。单纯有人造反官府是可以镇压的,但是自然灾害的话,集中于一个地区,造反的是所有的受灾饥民了,而且天灾严重,官兵怕是也都活不下去了,地方镇压不住的。
没遭灾的地方不用号召也没事,遭灾的地方,所有人都是难民,也号召不了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