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忠王李秀成

发布时间: 2021-08-07 02:02: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如何评价李秀成,他守城时泼热水是为了御敌吗?话说清末某年某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站在城墙上往四下一看,咦,那里青草颜色不太对劲?...

如何评价忠王李秀成

如何评价李秀成,他守城时泼热水是为了御敌吗?

话说清末某年某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站在城墙上往四下一看,咦,那里青草颜色不太对劲?嗯,分明是有人在下面挖地道啊!来人,开水浓烟伺候!

开水浇下去,浓烟灌进去,惨叫响起来,地道里清军仓皇而逃。

为什么李秀成一看就知道这是有人在挖地道呢?因为他自己也很会挖地道,曾凭"地道战"打了多次胜战!所以也知道怎么去反击。

看到这里,是不是以为李秀成粉碎了清军的阴谋,取得了胜利?并没有,这一战,他还是败了。



此战发生在1864年,太平天国终结前夕,是一个典型的围城战役。城,就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也就是南京),守城的自然是李秀成,围城的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所率领的湘军。

那时洪秀全已死,龙椅上坐的是幼主洪天贵福。双方兵力本就悬殊,而且湘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兵,李秀成几近绝望,因为他知道这城是守不住的,跑也是跑不了的,投降?那也没活路!

其实本来还有机会弃城逃跑,以图他日东山再起,可洪天王一根筋的坚信上帝会救自己,说什么也不跑,结果吃野草中毒身亡了,他死了倒是一了百了,留下这个烂摊子让别人收拾。

此时的太平天国,杨秀清、石达开等元老以及同期袍泽陈玉成都已经亡故,唯一能用的将领就只有李秀成了,他不得不挑起这副担子。



可兵力实在不足,他虽发现了湘军正在挖地道,却实在无法清理全部,只是清理了一小部分。

而曾国荃也很倔,他知道这个战术有用,那么哪怕被发现了他也不管,一直挖一直挖!总有你发现不了的!

这是战场上很少见的一幕,一方想出了个计谋,被另一方得知了,但就算得知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实施。这已非战之罪,是"势"不可挡!

等到曾国荃挖出了足够的地洞,就放上炸药,然后点火!

"轰"的一声,天京城破,湘军如狼似虎的冲入城中!城中残余的一万多太平军与之展开殊死搏杀,但无力回天,败!

李秀成被活捉,大约是心里早有了预料,毫不惊慌,坦然自若,后被杀害,时年42岁。



太平天国中有很多奇葩事奇葩人,但李秀成不同,他很正常而且非常优秀出色,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不但打清军,还曾抗击侵略者。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有他和陈玉成,光靠洪秀全根本不可能和清军展开这么多大战,太平天国早亡了!

李秀成是农民出身,英勇机智,还具有军事指挥能力,凭本事一步步升到高位,和其他将领不同的是,他很注意民生,每到一地都安抚百姓,关心农业,鼓励商业。

苏南一带的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流传着纪念他的歌谣。

他本是英雄,可惜生错了时代。

地道内空间狭窄,还有炸药和照明的烛火,一旦被发现,工兵乱作一团互相踩踏奔命,从而引发炸药爆炸也是常有的事。
我觉着李秀成泼热水不是为了御敌,完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命。
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作战能力非常的强,非常的会说服人,是为了御敌,更是为了让战争获得胜利。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忠诚吗?

  虽有变节行为,但仍不失为忠诚。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核心人物之一,他和洪仁�\、陈玉成维持天国的残局达七、八年之久,而且在1862年以后,主要是李秀成在独撑危局。虽然他在很多问题上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变节的事情为后人所诟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太平天国乃至整个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农民政治家的地位。


总体上是一个忠臣,一直为太平天国奋战,屡立奇功。被封为忠王,但是自古艰难唯一死,李秀成晚节不保,被俘投降,最终被处死。死时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此后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无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谓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据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考证,曾国藩为了邀功曾夸大和扭曲了很多史实,因害怕清政府的审讯而不等指示,擅自将李秀成杀害。李秀成的自述也在上报朝廷时,经过了曾国藩的删减,原稿被曾国藩送至家乡秘藏。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江宁就义,终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李鸿章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曾表示在阅览完《李秀成自述》后,也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他的投降和他的思想、价值观变化有很大关系,在李秀成经营苏杭地区期间,任用了不少清朝的官僚、豪绅、团练头子在太平军中当官。一些地方原有的地主政权甚至照旧执政,不仅允许地主收租,而且还设局催租,保护地主的封建剥削。他意识到太平天国的政策不是长久之计,但身在天国阵营,只能奋战不息
南京城破,李秀成将他的好马让与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敌人擒获。他在敌人的囚笼中写了数万言的自供状,提出“收齐章程”,向曾国藩乞降。但是,他的变节并没有换取曾国藩饶他一死。8月7日在天京被杀害。
你应该在提问中加上一个定语,就是对“谁谁”忠诚吗?
忠王不忠,最后投降了。

看过李秀成自述的人请评价一下忠王的文采

李秀成(1823年-1864年),原名李以文,洪秀全赐名秀成,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重要将领,被封忠王。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击破清军设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营。天京失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不久被杀。

早年
李秀成汉族、客家人。父李世高,弟李明成。自幼家境贫寒,曾随舅父读过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当时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十岁后便要工作帮补家计,到了廿六至廿七岁间,才听过洪秀全传教的事,李秀成也信了教。

军事生涯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路过李秀成家乡时,李秀成一家烧了自己的房屋,加入太平军。

1853年,李秀成被升为军帅,同年改任监军,其后屡次升职,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设五军主将,李秀成被封为后军主将,1859年洪秀全封他为忠王。

1860年,李秀成在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攻下江苏南部多个地方。同年下半年,在援救安庆的军事行动中,李秀成率军西进,次年上半年进至湖北东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万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军吃败仗后,放弃进攻武汉三镇,改向东进军。这次退兵可以说是一个重大错误,错失了安庆解围的良机。后来李秀成被清军囚禁时,曾国藩的幕僚曾就退兵一事问李秀成,并说李如果进攻武昌,安庆之围便可解除了,李初时答兵力不足,最后说希望攻占杭州以巩固后方。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

1862年李秀成率军攻上海,在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下,太平军虽然有些进展,兵至现今上海思南路一带,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领上海。此时清军开始包围天京,李在下半年时奉命调集大军回救天京,猛攻四十多天仍未能击退清军,被迫撤退。1863年上半年,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军攻安徽,企图以进攻清军后方迫使包围天京的清军撤退,但不成功,太平军损失惨重。年底时李秀成建议洪秀全放弃天京,转向内陆发展,被拒绝。自此时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留守天京。

死亡
1864年天京失守,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走到一座山上,因财物露眼而被人发现,最后被人捉拿送到曾国荃的清军那里。曾国荃动用割其臂股肉的残酷刑罚,未能使李秀成降服。后在曾国藩的劝说下,李秀成写下了“供词”即留传后世的《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没有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谓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不成功。1864年8月7日他被曾国藩杀害南京江宁,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后继
曾国藩之所以要撕毁原稿第74页以后的内容,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李秀成深知曾国藩与清廷之间的矛盾,而劝其在手握重兵之时效仿三国时代的钟会,取清廷而代之。这在曾国藩后人所讲述的曾家口碑中表述得一清二楚,即“李秀成‘劝文正公(曾国藩)当皇帝,文正公不敢”。这不是一条孤证,1936年,清史专家孟森为北京大学影印曾国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曾经谈到这个传说。1944年,前广西通志馆就是要追寻这个传说而去湘乡曾家抄录《李秀成自述原稿》的。在晚清的一些笔记中,也记载了许多曾国藩部下在湘军称霸东南之时,如何劝曾国藩举兵称帝,以恢复汉家天下的故事。如湘军攻陷天京后,曾国荃萌异志,曾向其兄劝进。曾国藩闻而彷徨无措,踯躅徘徊于室中者通宵达旦。第二天早晨,答复曾国荃说:“人家待我们还好,何忍出此?”事乃寝。又据载,湘军攻陷安庆,广东按察使彭玉麟授安徽巡抚,迎曾国藩东下,船未抵岸,即遣亲弁以密函呈曾氏,内言:“东南半壁无主,老帅岂有意乎?”曾国藩阅而变色,急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字)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把信团之,吞下肚去。

以上这些史料足以说明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及其心腹幕僚为什么不肯把李秀成献俘进京,不侯圣旨即在南京匆匆把李秀成杀害的真正原因,目的是怕李秀成说出种种不利于曾氏兄弟的话语。从而离间曾氏兄弟与清廷之间的关系。最终慷慨赴死。

姜维式悲剧英雄
曾国藩的曾外孙女,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俞大缜向罗尔纲提供了这样一条重要的口碑:

我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外孙女。……(一九四六年)有一天,她在卧室内和家中少数几个人聊天,有人提起母亲出生的地方,说两江总督衙门就是现在的国民政府,过去是天王府。大概因为提到天王府,就提到了李秀成。大家随便闲谈。我没有注意具体内容,我已记不起了。事后母亲亲口对我说:‘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当时我没有认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没有追问,现在万分后悔。几年后,我读了罗尔纲老先生所著《李秀成笺证》,才知道曾国藩把一部分李秀成的材料毁掉,再把母亲对我所讲的那句话联系起来,就恍然大悟李秀成的确是想学三国中的姜维(伪降)。

俞教授还强调说,“我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决不说谎话的。”

罗尔纲认为,曾广珊是有学问的妇女,不是一般的妇女,是不会作无稽之谈的。而且,她们是在自己家里谈自己家的事,决无任何的目的在内,所以是极为可信的。因此,这个口碑正是一条千真万确地证明李秀成想学三国时的姜维伪降曾国藩的铁证。

“自述”的意义
现在看来,李秀成对曾氏兄弟的真实态度还可继续探讨。曾氏兄弟在攻陷太平天国的首都之后,其在清王朝的处境,开始有了微妙的甚至可以说是充满凶险的变化。而从《李秀成自述》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他确是想借曾氏兄弟之手而有所为。尽管曾国藩兄弟是战争的胜利者,对李秀成操着生杀予夺的主动权;而身陷囚笼的李秀成却也绝非甘心就戮的等闲之辈——曾氏兄弟和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等人也从未小看过他们的这位敌手。仅从对太平天国“尽忠”的角度来看,李秀成的自述自然属于“多余的话”,但是很显然,倘若我们不在道德、气节等是非问题上作过多的纠缠,应该可以看出,李秀成在《自述》中实际上已经在考虑太平天国之后的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的问题,并已有所谋划了。他在《自述》的最后部分,就极为郑重地提出了“要防鬼反为先”的见解,并相当深刻地指出:“众匪发何防〈何妨〉。为今虑者,洋鬼定变动之为。”

李秀成最终还是被曾国藩杀害了,但他毕竟留下了这篇足以警醒世人的自述,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太平天国那场惊天动地的事业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李秀成英雄豪杰,莫说太平天国,就算是当时的清政府,也莫有在个人的风采上能与之抗衡的人物。若李秀成处洪秀全位,天下谁主尚未可知(梁启超语变)。李秀成风采绝伦,纵李鸿章不能及也(常胜军英国统帅戈登)。
文章的文才不好,但是人很NB
  楼主不妨自己看看。
  我贴上一段。
  连基本的文字都掌握不好,满篇别字,何谈文采?

  ————————————————————

  时逢甲子六月,国破被拿,[e1]落在清营,承德宽刑,中承〈丞〉大人量广,日食资云。又蒙老中堂驾至,讯问来情,是日逐一大概情形回禀,未得十分明实,是以再用愁心,一一清白写明。自我主应立开塞〈基〉之情节,衣〈依〉天王诏书明教传下,将其出身起义之由,[诏书因京城失破,未及带随,]可记在心之大略,写呈老中堂玉鉴。我一片虔心写就,并未瞒隐半分。</P>
  <P> 一将天王出身之首,载书明白。其在家时,兄弟叁人,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天王名洪秀全,同父各母,[其父□名不知]。长次兄是其前母所生,洪秀全是后母所生。〔此之话是天王载在诏书教下,屡屡讲讲道理,教人人可知。〕长、次兄在家种田。洪秀全在家读书,同冯云山二人同窗书友。有一日,天王忽病,此是丁酉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之病,死去七日还魂。自还魂之后,俱讲天话,凡间之话少言,劝世人敬拜上帝,劝人修善,云若世人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敬上帝者不得拜别神,拜别神者有罪。故世人拜过上帝之后,具<俱>不敢拜别神。为世民者,具<俱>是怕死之人,云蛇虎咬人,何人不怕?故而从之。</P>
  <P> 天王是广东花县人氏。花县上到广西寻〈浔〉州、桂平、武宣、象洲〈州〉、腾〈藤〉县、陆川、博白,具<俱>星罗数千里。天王常在深山内藏,密教世人敬拜上帝,将此之蛇虎咬人除灾病惑教世人。是以一人传十,以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数县之人,亦有从之者,亦有不从,每村或百家,或数十家之中,或有叁
  五家肯从,或十家八家肯从,亦有读书明白之士子不从,从者具<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积多结成聚众。所知事者,欲立国者,深远图为者,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丞相秦日昌(即秦日纲)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并未有人知到〈道〉[e2]天王欲立江山之事, 
  其各不知,各实因食而随,此是真言也。</P>
  <P> 欲查问前各王出身之来由,特将前各王前后分别再清。至东王杨秀清,住在桂平
  县,往<住>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实不知。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交于他,军令严整,赏罚分明。西王萧朝贵是武宣县卢陆筒〈峒〉[e3]人氏,在家种田种山为业。天王妹子嫁其为妻,故其重用,勇敢纲〈刚〉强,冲锋第一。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北王韦昌辉,桂平县金田人氏,此人在家是出入衙门办事,是监生出身,见机灵变之急才足有。翼王石达开亦是桂平县白沙人氏,家富读书,文武备足。天官丞相秦日昌亦是桂平白沙人氏,在家与人做工,并无是乜才情,忠勇信义可有,故天王重信。起事教人拜上帝者,皆是六人劝化。在家之时,并未悉有天王之事,每村每处,皆悉有洪先生而已。到处人人恭敬,是以数县之人, 
  多有敬拜上帝者此也。</P>
  <P> 自教人拜上帝之时,数年未见动静。自道光廿七、八年(1847-1848年)之上下,广西贼盗四起,扰乱城镇,各居户多有团练。团练与拜上帝之人两有分别。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和〈伙〉,团练与团练一和〈伙〉,各争自气,各逞自强,因而逼起。起事之时,团练与拜上帝之人同村亦有,一村逼一村,故而聚集。</P>
  <P> 道光卅年(1850年)十月,金田、花洲、六<陆>川、博白、白沙不约同日起义。此之天机变化多端,实不详周,是以拜上帝之人格而深信了。起义之时,天王在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内密藏,并无一人得悉。那时东王、北王、翼王、天官丞相具<俱>在金田。山人村是平南县所管,与腾〈藤〉县相连。起义之处,与我家两隔七八十里,〔金田至大黎叁百余里,花州〈洲〉山人(村)起义处所隔大黎我家中七八十里。〕具<俱>是山路难行。此时我在家,知到〈道〉金田起义之信,有拜上帝人传到家中。后未前去,仍言〈然〉在家。所知未久,金田之东王发人马来花州〈洲〉,接天王到金田会集矣。〔此时上〈尚〉在家,入营之后,罗大纲谈可〈及〉底细,故而写入。〕[e4]到金田,有大头杨〈羊〉(张钊外号)、大里<鲤>鱼(田芳外号)、罗大纲叁人在大黄〈湟〉江口为贼,即入金田投军。该大头杨〈羊〉到金田见拜上帝之人不甚强庄〈壮〉,非是立事之人,故未投也,后投清朝向提台(即向荣)。至罗大纲与大头杨〈羊〉两不相和,后罗大纲投之。天王到金田之后,移营上武宣东乡叁里,招齐拜上帝之人,招齐武宣之人,又上象洲〈州〉招齐拜上帝人马,招齐仍返金田、新圩。〔自武宣移营上象州,破庙王清营之战,到象州中平马安〈鞍〉山战。马安〈鞍〉之战,清军死亦不少,天朝死亦不少。自金田移营过武宣,双界<髻>顶之战,两家死人不少。[e5]那在新圩之困,清将向提台及张敬修之困我也。〕屯扎数月,当被清朝之兵四困。后偷由山小路而出隘关,出到思旺、思回,逢着清朝向提台官军扎营数十座,经西王、南王打破,然后出关,由八筒〈峒〉水而到大旺圩,分水旱上永安州。此时我上〈尚〉在家中,得悉旱路兵皆由我家中经过,是<自>梧州腾〈藤〉县五十七都大黎里而上永安。在家贫寒,父母养我兄弟二人,弟李明成,家堂兄堂弟堂叔多名,未便细写,将大概来由写呈。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种山帮工就食。自八岁九、十岁,随舅父读书。十岁之上,具<俱>自与我父母寻食度日而已。是〈至〉廿六、七岁,方知有洪先生教人敬拜上帝。自拜上(帝)之后,秋毫不敢有犯,一味虔信,总怕蛇虎伤人。至天王由思旺到,到大黄〈旺〉圩,分水、旱两路行营上永安州,路经大黎经过。大黎处所,四面高山,平地周围数百里,西王带旱路兵由大黎经过,是西王、北王、天官承〈丞〉相及罗大纲带。水路兵是东王、南王所带。西王、北王带旱兵在大黎里屯扎五日,将里内之粮谷依〈衣〉食等,逢村即取,民家将粮谷盘入深山,亦被拿去。西王在我家近村乡居驻,传令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同家食饭,何必逃乎!我家寒苦,有食不逃。临行营之时,凡是拜过上帝之人,房屋具<俱>要放火烧之。家寒无食之故,而随他也。乡下之人,不知远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头,家<加>后又有追兵,
  而何不畏?</P>
  <P> 一路由大黎上永安,打破永安,即在州城屯扎数月。后载〈赛〉中堂及乌、向大军四方围困,内外不通。后有姑稣〈苏〉[e6]冲一条小路而过招〈昭〉平。而姑稣〈苏〉冲是清朝寿春兵在此把守,经罗大纲带领人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关,得火药十余担,方有军资,不然上〈尚〉不能得出此关。困在永安,并未有斤两之火药,实得姑稣〈苏〉冲寿春兵火药十余担之助,方可出关。至永安水斗〈窦〉[e7]军营,是天官丞相秦日昌守把,清朝之军是张敬修为将困打。后移过仙回〈迥〉,被乌帅大军追赶,杀死天朝官兵男女二千余人。众见势甚太逼,大众次日齐心与乌军死战,复杀死乌军四五千。乌帅被伤,在六塘圩身故。</P>
  <P> 自杀胜之后,东王传令,不行招〈昭〉平、平乐,由小路过牛角□<瑶>山,出马岭,上六塘、高田,围困桂林。一月有余,攻打未下,退军由象鼻山渡河,由兴安县到全州。攻破全州之后,南王在全州阵亡,计议即下道州,打永明,破江华县,招得湖南道州、江华、永明之众,足有二万之敷〈数〉。此时追军,即向、张两军。后移师到柳〈郴〉州。入柳〈郴〉州亦招二、叁万众,荼〈茶〉凌〈陵〉州亦得数千。后移营,西王萧朝贵带李开芳、林凤祥等来打长沙。此时我为兵,上〈尚〉未任事。西王到长沙攻打,那时天王同东王上〈尚〉在柳〈郴〉州。西王在长沙南门外中炮身死,后李开芳具本回柳〈郴〉,王天同东王移营而来长沙,实力攻打,数十日未成功,连开地道数处,放倒长沙大城,官兵不能勇<踊>进,外面清朝向、张大军围困,在长沙对面沙洲杀胜一仗,杀死清朝官兵数千。
  以后破城,仍然未下,天朝官兵有粮,无有油盐可食,官兵心庄〈壮〉,而力不登,是以攻城未就。</P>
  <P> 天王在长沙南门制造玉玺,呼称万岁,妻称娘娘,封东、西、南、北、翼王,封王在前,天王呼万岁在后。制造玺成,攻城未下,计及移营,欲由益阳县欲靠洞廷〈庭〉湖边而到常德,欲取河南为家。到益阳,忽抢得民舟数千,后而改作〈顺〉流而下,过林子口(当作临资口)而出洞廷〈庭〉,到岳州,分水旱而下湖北。破岳州,得吴叁桂之器械,盘运下舟,直下湖北,一攻破汉阳,得汉口,困武昌,然后开道破城。此时东王掌令,李开芳、林凤祥、罗大纲掌兵,攻打廿余日而破武昌。后而未守,直到阳罗〈逻〉,破黄州,取池〈蕲〉水、池〈蕲〉州、九江,破安省,(即安庆)具<俱>是水旱并行。那时胡以晃、李开芳、林凤祥带陆路之兵,东王、北王、翼王、天官丞相以及罗大纲、赖汉英等带领水军。克得安省未守,赶下江南,将江南(即南京)四面围困。七日,破由仪凤门开道破城而进。水面舟只万余,各尽满载粮食等件。</P>
  <P> 此时天王与东王上〈尚〉是计及分军镇守江南,天王心欲结〈急〉[e8]往河南,欲取得河南为业。后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殓〈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上〈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虽是中洲〈州〉之地,足备稳殓〈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知〈之〉!"后东王复想,见这老水手之言,固〈故〉而未往。此水手是{木架}〈驾〉东王坐〈座〉舟之人。被该水手说白,故而改从,后即未往,移天王驾入南京。后改为天京,开立军伍,整齐营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将南京城内男女分别男行女行,百工归亦是归行,愿随营者随营,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出城门去者准手力拿,不准担挑。[e9]妇女亦由〈同〉。男与女不得谈及,子母不得并言。严严整整,民心佩服。安民者出一严令,凡安民家,安民之地,何官何兵,无令敢入民房者,斩不赦,左脚沓〈踏〉入民家门口,即斩左脚,右脚沓〈踏〉[入]民家门口者,斩右脚。法律严,故癸丑年(太平天国叁年,咸丰叁年,1853年)间,上下战功利,民心服。</P>
  <P> 东王令严,军民畏。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韦昌辉与石达开、秦日昌是大齐一心,在家计议起首共事之人,后东王威逼太过,此叁人积怒于心,口顺而心不息。少怒积多,聚成患害,积怒仇深,东、北、翼叁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王]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议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叁人,原清、辅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后北王杀东王之后,尽将东王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净,是以翼王义怒之。后翼王在湖北红〈洪〉山,知到京城害杀许多之人,在湖北红〈洪〉山营中,带同曾锦兼〈谦〉、张瑞〈遂〉谋狼{北早}〈狈〉赶回京都,计及免杀之事。不意北王顿起他心,又要将翼王所杀。后翼王得悉此事,吊城由小南门而出,走上安省,计议报仇。此时北王将翼王全家杀了。后移红〈洪〉山之军下救宁国。〔困宁国清朝帅将姓周,不知名字。此人后与侍王李世贤二人战,死在芜湖湾趾〈沚〉。〕北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甚,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可<乃>定。后将北王首级解至宁国,翼王亲看视果是不差。后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说。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安王即是王长兄洪仁发,福王即王次兄洪仁达。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说。此人又无才情,又无算计,一味古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样之意见不差,押制翼王,是以翼王与安、福王叁人结怒<怨>,被忌押制出京,今而远征未肯回者,
  因此之由也。</P>
  <P>[e1]罗本此处断句为:时逢甲子,六月国破被拿我以为不如此本通顺。</P>
  <P>[e2]罗本此处注明:“知到”是广西浔州一带方言,意同“知道”,故可以不改,下文亦同。[e3]罗本此处作“岗”,涉及地名,不知何者为确。</P>
  <P>[e4]罗本[ ]内此句插在“后罗大纲投之”之后,我以为罗本为确。</P>
  <P>[e5]罗本此处用][将前后两句分开,并注明:此两句话虽同写于簿眉上,但疏密大小不同,当系分别书写,故因分开插入。[e6]字典中“稣”字条注:同“苏”
  ,故而不必更改,下文亦同。</P>
  <P>[e7]罗本此处未改。</P>
  <P>[e8]罗本此处未改。(罗老在此处为何竟不改,也不注明原由,奇怪?!)</P>
  <P>[e9]此处罗本断句为:愿随营者随营,不愿随营者各民家出城门去者准手力拿,不准担挑。(无须家一“归”字)我以为此本断句虽然较通顺,但意思有别,尤其是“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与事实不符,故而此句当以罗本为准。

怎么评价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从普通圣兵到一代忠王?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中的著名将领,后封忠王,是太平天国后期撑起局势的重要大将,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人物档案

姓名:李秀成别名:李以文、李寿成出生地: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出生时间:公元1823年时间:公元1864年信仰:拜上帝教职业:太平天国将领、忠王:殿前吏部又副天僚,开朝真忠军师爵位:忠王荣千岁代表作品:《李秀成自述》主要成就: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

公元1823年,李秀成在广西藤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出生,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也促使他产生了对当朝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是他后来选择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关键所在。

参加起义之后,李秀成很快因为作战勇猛,履立战功,从一个普通的起义军成长为一位非常勇猛的将领。1856年,因在破江南大营时立功,任地官副丞相。第二年,就被封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1858年,任后军主将。1859年,封忠王,号称荣千岁。

李秀成真正成长起来,要算的上是在天京事变之后。天京事变,作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在天京事变中,接连损失了太平天国前期好几位大将。特别是在杀死杨秀清的同时,不仅仅只斩杀他一人,而是将他的部族全部杀害。

李秀成和陈玉成都是天平田国后期非常勇猛的战将。在太平天国已经趋向衰弱的时候,李秀成仍然能带领太平军获取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诸多战役的胜利。可惜的是,太平天国衰亡的基调已经奠定,以其一人之力无法扭转。

公元1864年,在围攻太平天国京都天京很长一段时间后,湘军终于在七月攻破天京。在城破的当夜,李秀成率领千名将士,护卫幼天王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不幸的是,在突破封锁圈的时候,与大队人马走散。在天明之时,人困马乏的李秀成在城郊方山破庙暂避之时,因为所带财物暴露身份,最终被两个普通民众扭送入清营。

我觉得李秀成能变成这样也算是他的本事,只不过最终还是落入了曾国藩的手里,令人唏嘘
因为他十分尊重洪秀全的决定,而且还很听洪秀全的话,能用自己的一身武艺为洪秀全扫清障碍,所以能成为一代忠王。
我认为他这个人非常的吃苦耐劳,而且有自己的远见和不怕苦的精神,我觉得他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人,我个人非常崇拜他。

李秀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李秀成

梁启超极力推崇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并为之作传。《李鸿章》这本传记里有不少章节言及李秀成,一提及时即是一连串的好评:“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论及当时李秀成的功绩则说:“故洪氏未叶,得以扬余烬簸浩劫,使官军疲于奔命,越六七载而后定者,皆秀成与陈玉成二人之力也。玉成纵横长江上游,起台飓于豫、皖、湘、鄂;秀成出没长江下口,激涛浪于苏、杭、常、扬。及玉成既死,而洪秀全所倚为柱石者,秀成一人而已。秀成既智勇绝人,且有大度,仁爱驭下,能得士心,故安庆虽克复,而下游糜烂滋甚。自曾军合围雨花台之后,而于江苏地方及金陵方面之各战。使李鸿章、曾国答费尽心力,以非常之巨价,仅购得战胜之荣誉者,惟李秀成之故。故语李鸿章者不可不知李秀成。”

写到李鸿章建功立勋,却在克复天京一节之末,以大篇幅对李秀成的诸多事迹赞不绝口:“李秀成真豪杰哉。当存亡危急之顷,满城上下,命在旦夕,犹能驱役健儿千数百,突围决战,几歼敌师。……及城已破,复能以爱马救幼主,而慷慨决死,有国亡与亡之志,推古之大臣儒将,何以过之,项羽之乌骓不逝,文山之漆室无灵,天耶,人耶?吾闻李秀成之去苏州也,苏州之民,男女老幼,莫不流涕。至其礼葬王有龄,优恤败将降卒,俨然有文明国战时公法之意焉。……使以秀成而处洪秀全之地位,则今日之域中,安知为谁家之天下耶!”

梁启超对忠王给予极高评价,这些评价甚至高于传记主角李鸿章本身:“李鸿章与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故吾求诸近世,欲以两人合传而毫无遗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除此之外,梁启超言及《李秀成自述》,又直言感慨:“虽经官军删节,不能各传,而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焉。呜呼!刘兴骂项,成败论人,今日复谁肯为李秀成、扬伟业发幽光者?百年而后,自有定评,后之良史,岂有所私。”

“试观忠王就地正法,中外尚哗然……(《洪福异闻》)”

“假仁假义,慈爱军民”(汤氏辑《鳅闻日记》)

中方敌对人士及媒体对李秀成及其自述观感态度摘录:

曾国藩

前期-狡诈百端

后期-反复重沓,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

死后-甚怜之

曾国荃

阱虎乞怜,虽狗鼠之不若,殊不嗤也。

左宗棠

意在庇纵逆党,亦可概见。

李鸿章

伪忠王李秀成为诸贼之冠,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狡狯异常、诡谲多谋、谋狡而稳……既深佩其狡猾,更积恨其忠勇。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忠王李秀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24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朱元璋是不是《倚天》的一大败笔如何评价希腊国王君士坦丁一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