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占领的中国领土不仅是藏南,还有哪些地区?在历史上,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总共占领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
印度占领的中国领土不仅是藏南,还有哪些地区?
在历史上,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总共占领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还制造了蒙古的独立事件。而目前占领中国土地第二多的国家,竟然是在二战后才获得独立的印度。目前印度总共占领了中国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什么印度在独立后要向中国扩张呢?我们通过历史了解下。
一,英国殖民印度时期的扩张
印度在历史上基本没有实现过大的统一,就算是最强大孔雀王朝和莫卧儿帝国期间,其疆域都没有包括德干高原之南的一角,更没有到达孟加拉以西的地方。1600年,英国殖民势力开始到达印度。由于当时的印度已经四分五裂,因而被英国殖民者分化利用,使得英国在印度取得越来越多的土地和特权。最终到1857年,印度正式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东印度公司
印度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富有的财富,被称为“英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因而得到了英国特别的重视。为了防卫英属印度的安全,英国企图在印度附近建立三个缓冲区。第一个缓冲区是西藏,英国试图将西藏控制在手中,使得英属印度不受中国的威胁;第二个缓冲区是印度洋,英国企图将印度洋沿岸的国家至于英国控制之下,这其中包括缅甸、安科曼群岛与尼科巴群岛;第三个缓冲区是阿富汗,试图控制阿富汗来阻挡俄罗斯的扩张。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
以英国的目标,将这些缓冲区全部拿下以后,会在印度周边层层两个同心圆。内圆是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邦;外圆是阿拉伯—波斯—阿富汗—西藏—泰国。同时将印度洋变成英国的“内湖”。根据这一个战略,英国开始了四面扩张。1835年,英国强制租借了锡金大吉岭地方,在喜马拉雅山获得了据点。在西北地区,英国入侵到了克什米尔地区,占领了原本属于清朝的达拉克地区。1860年,英国进攻锡金和尼泊尔,开始将两国沦为殖民地。1864年,英军进攻不丹,强制不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在西北地区,英国殖民者在1846年吞并了克什米尔地区后,声称拉达克应归英印政府统治,并且派兵占领了拉达克地区。1865年,英国人在约翰逊潜进入阿克赛钦,通过“勘察”绘制地图将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附属英国的印度克什米尔版图,将中国和印度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即所谓“约翰逊线”。而清政府和后来的中国政府以从承认。
拉达克
二,藏南问题的来源
在锡金、尼泊尔,不丹都全部被英国控制之后,西藏就全部暴露在了英国殖民势力之下。此后,英国在锡金境内修建公路,步步北上,企图实现“英国管理下的西藏”的战略意图。 1888年,英军发动了第一次侵藏战争,藏军最终失败,清朝被迫在1890年和英印总督兰斯顿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其条约规定清朝放弃对锡金的宗主权,承认英国的控制。
亚东
清朝末年,清政府对西藏的控制逐渐薄弱起来,英国看准机会又试图制造西藏独立。为此,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于1899年、1900年和1901年三次直接致函十三世达赖喇嘛,促其遵行1890年和1893年两条约,但均被达赖喇嘛拒收退回。其目的没有达到,英国又开始武力入侵。1904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西藏军队再一次失败,西藏地方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了《拉萨条约》,将西藏纳入了英国的势力范围。远在北京的清政府拒绝承认该条约,但是由于国力衰落也武力改变现状。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英国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来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西藏独立”,不过清朝和北洋军阀始终没有松口,因此英国的计谋没有得以实现。
喜马拉雅山
1913年,英国人主持召开了西姆拉会议,会议上英国将中印边境东段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给英国,制造了“麦克马洪线”。此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依此线划定后的英属印度东北边界,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处(即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管理权的地区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当这份文件传到北京后,遭到原始卡的否决。陈贻范当场发表外交部声明:该约未得中国同意,英、藏方面签字画押,中国万不能承认。长达10个月的西姆拉会议至此以破产告终。1934年,英国再次提出所谓的西姆拉协议,同样遭到南京国名政府拒绝。
麦克马洪线
三,印度洋继承了霸权主义
1947年,印度从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了出来。英国人来的时候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印度,而英国人走的时候却给了一个统一的大印度。还将印度从未统治国的科摩林角、安达曼群岛、孟加拉湾以西的地区划给了印度。当然,英国也没有完全为印度考虑,英国将英属印度划分成为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两部分,并在克什米尔埋下了一颗炸弹。
而印度在独立了之后就完全继承了英国的三个缓冲区、2个同心圆战略,试图将印度洋纳入自己的“内海”,还试图完成英国人都未能完成的野心——占领西藏。1948年,中国还处于内战,印度就已经出兵藏南,并且试图建立一个“东北边境特区”,并坚持中印边界就是“麦克马洪线”。1962年,印度发动了对西藏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但是很快被中国击败。中方获胜后,却撤退20公里,最终导致印度实际占领了藏南地区。1972年,印度将“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而中方一再宣称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阿邦”。
藏南地区
印度还在1975年吞并了锡金,继续着英国人的路线。在西北,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了三次印巴战争,扩大了实际上的控制范围,并且导致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而出。在争夺克什米尔的同时,印度也加强对拉达克地区的入侵。1947年印巴分治,多格拉土邦王公受列强胁迫无法回归中国,亦不能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1948年巴基斯坦攻入该地区,并且占领了卡吉尔和臧斯噶,随后印度又派遣军队进入。1962年,中国修建了的新藏公路穿越阿克塞钦地区,使得阿克塞钦地区重新回到中国,但是拉达克的还有3.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被印度占领。
印度公然宣布成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企图制造第二个“阿鲁纳恰尔邦”。印度的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没有排碳的不丹,犹如世外桃源,去不丹哪些地方不容错过?
去不丹哪些地方不容错过?不丹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因此它去的时候必须要带保暖的衣服。在不丹这样的城市,它可以非常温暖,所以你也可以穿上夏装。参观不丹的山谷,是在不丹必须要做一些事情。
如果你在不丹的帕洛市度过一整天,那么你可以参观很多的热门景点,大多是人们冒险去不丹一定要去看的地方。当你访问这个国家时,这个地方没有一个可以错过的景点。虽然在每个人的印象中不丹和西藏应该有相似的风景,但不丹给人的感觉是“温柔而小的碧玉”,而不是西藏的巨大的宽宏大量和震撼。
也许是因为不丹位于一个山谷中,一切都更加温柔和温柔,属于那种默默地滋润着东西的东西。我们在淡季去,降雨少,天气干燥。当我们在旺季去不丹时,风景会更加迷人。不丹有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便是虎洞寺。
它建于海拔3100米处,据说,为了保护寺庙,政府规定汽车不能上山,但你可以骑一匹马,花费约25美元。除了虎穴寺外,我还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地方是帕洛阿尔托,刘嘉玲和梁朝伟在那里结婚。
除了美丽的风景,这个地方具有不丹的特殊地方特色。如果我有机会下次去不丹,我也想去不丹中部的Bamutang,那里有一位名叫dzongsar khyentse仁波切的大师,他也是王菲等明星的大师。
中印边界问题由来
近年来中印谈判不断,有没有实质性进展?和分裂势力有何联系?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处于混乱的局面,英国殖民主义者认为这是向中印边界东段——从阿萨姆平原的边缘向喜马拉雅山进行侵略扩张的大好机会。于是,英印政府除了派遣“讨伐队”向中国这部分地区的部落种族进行武力镇压、金钱引诱以及所谓订立契约外,还派大批测量探险队,化装成僧人、商人、探险旅行者,窜入西藏东南部中印边境地区,偷偷地进行大量的侦察、测绘(偷测)等活动,为英印政府外务大臣麦克马洪画一条侵占中国西藏大片领土的所谓印藏边界线作技术上的准备。
1914年3月,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施展阴谋手段,趁“西姆拉会议”之机和辛亥革命之际,策划中、英、藏三方会议,于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西姆拉召开,企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由于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英国阴谋未能得逞。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及其助手贝尔诱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进行私下秘密交易。麦克马洪等人以赠给西藏5000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帮助西藏赶走汉军等条件为诱饵,胁迫夏扎在秘密换文上签字,骗夺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914年3月24日,麦克马洪在德里交给夏扎秘密换文,换文的附件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要求夏扎在上面签字盖印。麦克马洪在换文中,对此图既没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没有说明是依据什么原则,条件画出的,而仅划在比例页为1英寸等于8英里的地图上。当夏扎在签字时,表现推诿、迟疑不决,贝尔马上变了脸色,发脾气,夏扎在威胁利诱之下,在“麦线”图上签字。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内维尔 •马克斯韦尔曾指出:所谓“麦克马洪线”是一九一四年西藏一个代表团与印度政府外交秘书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在德里所作的一桩未经授权的秘密交易的产物,麦克马洪以威逼利诱(表示愿意支持西藏反对中国中央政府)的手段,说服西藏人同意了一种边界线的划法——把边界线向北推移了大约一百公里。1987年5月英国《南方》月刊,载《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麦克马洪划的这条粗略红线,西起不丹边境,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围包括西藏在南之门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区,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有着丰富的矿物、生物和水利资源)划归英属印度。划定后的印度东北边界,就从喜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嵴。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后来,英国给西藏提出的两个承诺并未能实现,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对“麦线”也不承认。英国知道炮制这条“麦线”的非法性,所以英国政府长期对此保密,不敢公开。然而,英国侵略者既做贼心虚,又贪婪成性,在时隔20多年后,于1938年又故态复萌,干起偷偷模模的不光彩勾当来,采取伪造证据、偷梁换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篡改该卷中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原始记录,伪造有关“麦线”内容,塞进该卷的西姆拉公议内容之中,重新出版该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期。这样,1938年印刷的标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伪本中,出现了“麦线”秘密的非法文件。伪版本出版后,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销毁了。与此同时,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相同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样,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就炮制出来了。由此可见,“麦线”是非法的,失效的,但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
笔者是地图收藏的爱好者,正值中印重开边界谈判之际,把多年间收罗的有关中印边界的地图翻检一遍,既为检索历史,更为展望未来。以地图作为叙述历史的纽带,以丰富我们对中印边界问题的认知,寻找破解历史症结的智慧,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历史上存在一条因地理、文化、商务和宗教因素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已为历史上的一系列地理文献所标明。这条边界西起喀喇昆仑山口,东至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从亚洲腹地的帕米尔高原东南而下,经过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的接壤,直至中缅边境。这条边界大体上与美国和墨西哥的边界一样长,那是一条在美洲大陆上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与拉丁文化的分界线;中印边界则应该算是一条在亚洲大陆上区分了汉藏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地理界限。在这条线的北端是克什米尔地区,在中国境外,大体上喀喇昆仑山口以北为巴基斯坦控制区域,以南为印度控制区。因此,中印边界的西段从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至西藏与新疆相邻的巴里加斯地区,传统习惯线长600公里;从巴里加斯地区到中尼边境的普兰为中段,传统习惯线长450公里;从不丹中国边境沿喜马拉雅山南麓至中缅边境为西段,传统习惯线长650公里。在西段和中段,中印双方有争议的领土面积大约3·5万平方公里;在东段,争议领土有9万平方公里。
在过去50年里,中印边界的领土争议直接反映在两国正式印刷制作的地图里。实际上,中印边界问题的具体提出,就是由地图引起的:
1958年12月14日,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出版的几幅地图"的问题,认为"这些地图上粗略划出的边界是同实际边界不符的,""它在好几处直接穿越了印度的领土";信中尼赫鲁还提出《人民画报》杂志发表的一幅标出中印边界的地图把"我国东北边境特区的一大部分和其他若干土地被标明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特别指出"东北边境特区的一部分明明是处在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的印度一侧"。
次年的1月23日,周恩来在复信中则指出:"中印边界是从未经过正式划定的。"因而"双方地图对边境的画法不可避免的会有出入。我国现行出版的地图对四邻边界的画法是几十年来(如果不是更久的话)中国地图的一贯画法。"这个时候,中印关系还在十分密切的时候,西藏平叛也还没有发生,所以周恩来十分委婉但又明确地向尼赫鲁表示:"我们并不认为这种画法的每一部分都有充分的根据,但是我们在没有进行勘察,也没有同有关各国商量,就加以更改,也是不适当的。而且,这样的更改也是有困难的,因为这会引起全国人民的迷惑和对我国政府的责难。事实上,我国人民对印度出版的地图所画的中印边界,特别是对其中关于中印边界西段的画法,也感到惊奇。"
对中印边界的不同表达一直反映在两国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地图中。我国对领土的表达读者们应该是很熟悉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大公鸡"尾巴下面的部分同后面的印度地图加以对比。图为2001年印度出版的地图,其中"查谟克什米尔"和"东北边境特区"两行政区域中,把大片有争议领土划入印度版图。
中印两国的边界争议也反映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版的世界地图中。一些国家的地图与我国一致;还有一些与印度地图一致,更多的是以"有争议领土"标出两条不同的界限
中印两国的争议领土共涉及12·5万平方公里,其中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一直为我控制,而东段的9万平方公里自5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1959年的达赖集团叛乱之后为印度进占。
2,西段:阿克塞钦
(图三,西段图)中印边界问题在根源上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造成的。18世纪下半叶,当时英属印度的英国殖民统治者一面阴谋扩张领土,分离西藏与中国中央政府的关系,一面积极与沙俄的南下扩张向对抗,以分隔势力范围,先后于1865年"勘察"了"约翰逊线";1897年提出"约翰·阿尔达线";1899年提出"马继业-窦纳乐线",这些仅在少数人头脑里存在的地理界限的核心,是想把中印传统习惯线内的阿克塞钦高原置于英属印度及克什米尔控制之下。正如周恩来总理所指出:"英国企图抹煞中印之间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线,用割裂中国领土,扩大英属印度领土的办法,来达到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尽管这样,这也只是英国战略家们理论上的方案,英国从未在阿克塞钦行使权利或建立行政机构,所谓阿克塞钦问题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然而,继"地图问题"之后,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在给周恩来的信中又提出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达拉克区"边界问题,他在信中说:"现在中国主张属他的地区,在官方的图上一向被描述为印度的一部分",并试图证明这段边界是1847年被中国政府承认了的。周恩来则在回信中强调:"1842年,以中国的西藏当局为一方和克什米尔当局为另一方,的确订立过一个合约。但是,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并没有派人参加过这个合约的签订,事后也没有批准过这个条约。而且这个条约也只是泛泛地提到达拉克和西藏将恪守各自的疆界,并没有具体规定和说明这段边界的位置。""至于1847年中国政府官员向英国代表表示这段边界是明确的,这也只能说明当时的中国政府对于这段边界有它自己的明确的看法,而并不能作为双方边界已经正式划定的证明。"
近代地图完全可以证实周恩来的观点。
1854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地理学家约翰·瓦克奉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之命所画的"旁遮普,喜马拉雅山西部以及同西藏接壤部分"图,图中对中印边界西部边界的标法与现行的中国地图十分接近,而与印度现行的地图大相径庭。
1905年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行政区划图"中,其西段边界没有完整标出,其中"克什米尔"字样并未超出印度河和东经78度。
同样是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地图,在1950年版中,在西段还是没有标出边界线,只是用颜色笔一挥,涂抹到东经80度线以东,远远超出印度河,但还是注明"未定界"字样。但是到1956年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政地图"中,中印边界西段变成了已定界,而且"边界"大大超出印度河及东经80度线
3,东段:麦克马洪线
关于"麦克马洪线"的实物文本,据我所知,国内的正式出版物仅见于地图出版社60年代初(原书的版权中未标明出版时间)出版的一本《中印边界问题参考地图》中。尽管这件照片制版的文本辩读起来比较吃力,但它的大体走向依然是十分清晰的。
1914年出笼的"麦克马洪线"以及历时8个月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殖民者进行的一次极其诡异,阴险和无耻的分离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的一次勾当。连西方学者都认为:"西姆拉会议本身就是一篇故事,其外交手腕,强权政治和间谍活动,都是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表演"。
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召开的"西姆拉会议"是以中国代表陈贻范为一方,西藏代表司伦夏扎为一方,英印政府外务大臣麦克马洪以"调停人"为幌子进行的。会议开始的议题以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为中心,最后划定内外藏分界,外藏为金沙江以西地区,境内由西藏地方政府管理。约文规定,中英政府承认西藏在中国宗主权之下,并承认外藏的自治权。1914年4月27日,英藏代表在草约上先行签字后强迫中央政府代表签字。陈贻范迫于压力在草约和交换文书及所附地图上签字,但在草签前他声明,草签与正式签字是两回事,正式签字"必须奉有训令然后可行","如政府不认,尚可作废",这一点英方亦表示接受。28日,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部即复电"政府不能承认,应即声明取消"。在7月3日的正式签字会议上,陈贻范拒绝签约,7月3日、7日,中国驻英公使两次照会英国政府,"并不能承认未经中国政府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的文牍。"
1913年5月至11月,英国情报军官F·M贝利上尉受命于麦克马洪,伪装成探险旅行者,秘密潜入西藏进行勘测调查。贝利回到印度时,西姆拉会议正在进行,麦克马洪发电要他"尽快到西姆拉来",在一个英国上尉偷窥的基础上,再加上麦克马洪的精心炮制,"麦克马洪线"在西姆拉会议中秘密出笼了。
在包括印度地图在内的上世纪上半叶的各种地图中,中印之间的边界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在这条传统习惯线北侧地区长期以来归中国行政管辖。1905年出版的"印度行政区划图"中,中印边界东段的画法与中国的图一致。1929年大英百科全书()中中国全图的中印边界东段部分与中国出版的图一致。)而麦克马洪线把"边界"向北推移了大约100公里,大体沿喜马拉雅山脊线走向,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英属印度。这条线因为没有正式签约,既不具有国际法的效力,也理所当然的被中国政府所拒绝。
尽管尼赫鲁1958年据此向中国提出了领土要求,但是就在尼赫鲁自己著作的附图中,对这段边界的表示也并未支持这种要求。在尼赫鲁所著《印度的发现》1951年第三版插图中,有"1945年的英属印度领土及各土邦"一图,图中所示不丹以东的中印边界同中国地图完全一致!
1950年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地图"中,在中印边界东段出现了以"未定界"表示的麦克马洪线。到1956年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政治地图"中,"未定界"却变成已定界了!
这种在没有双边约定的情况下,单方面更改边界并提出领土要求的作法,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是十分罕见的。有鉴于此,在1962年中印边界军事冲突发生的同时(11月15日),周恩来写信给亚非各国领导人,信中就中印边界问题附有11张参考地图,其中就包括"麦克马洪线"原图,根据原图,引起1962年冲突的东段扯冬地区明确地位于麦线以北,这说明挑起当时冲突的责任完全在印度一方。
4,1962年战争的缘起
众所周知,1962年10月至11月,在中印边界全线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场战争中方命名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四十年来,有关这场战争的文献历历可数,从地图收藏的角度,笔者亦通过各种途径,收有一些描述战场态势的地图。
总体上看,这场战争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政治仗,在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兵锋所指之处,严格地以我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为界。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证中印边界十年稳定。
战前,印军根据其"前进战略",在全线蚕食和进占了边界线上大片中国领土。战争中,西线的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彻底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线,西藏边防部队在歼灭了入侵麦线以北的印军之后,乘胜追击,进占到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和萨木维尔与金古底,在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的位置直望印度平原,迫使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军全线溃逃。此后,在战场全胜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单方面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我方20公里以内地区,证明中方依然希望通过谈判,而并不以军事占领来达到自己的领土要求。
中印边界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段靠近不丹边境的达旺—申隔宗—德让宗—邦迪拉地域展开的。在这一地区的两个阶段战斗中,中方以四个师的兵力,全歼印军三个旅,重创三个旅,另歼印军五个旅的一部共8700余人。战前,印军第四师第七旅已经把据点建立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一线,(图十三)即使按照麦克马洪线,这一地区也无可争议的是在中国境内。尽管我们见到的麦线地图(见图八)在细节上辩读有些吃力,但在这条线最西端的走向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最西端(图左的第一个箭头),麦线在东北—西南走出一个小弧线之后,向西大体平行地通向不丹边境,而此时印军的占领地域按图上表达则已经从这个小弧线的下端向西北方向走出一条45度线,深入中国领土约20公里。
当时的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在他战后撰写的专著中(印度巴立特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THE FALL OF TOWANG》,中文版名《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世界知识出版社版)也认为:"麦克马洪只是凭他对地理的猜测,就从兼则马尼到东部的不丹—西藏—印度三方交界点画了一条蓝色粗线,至少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画法,就使塔格拉山脊的位置模糊不清了。"作为一个印军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普拉沙德用"至少可以这样说"的字眼表述了他对克节朗地区归属问题的看法。而且,他在战争打响之前,曾多次向上级反映明确地理边界的要求,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清醒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因此他认为:"尤其奇怪的是,甚至到1962年,印度政府从未纠正过这一明显的错误。显然,外交部的某人一直没有作好他的专业工作。这一疏忽是不能轻易加以原谅或者辩解过去的;主要由于这一错误,造成了关键性的争执,后来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战争。"
从后来的材料看,印方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很难归咎于某个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9月在印度议会上曾经公开表示:我们坚持麦克马洪线,"我们认为这条线在某些地方划的并不好,随后我们,也就是印度政府就把它作了变动。"一条本来非法的地理界线,再由单方面一意孤行地作出变动,边境冲突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5,正视历史是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40多年前的中印边界军事冲突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中国方面一直提出就边界问题举行谈判,但当时的尼赫鲁政府坚持中印边界既定,拒不承认中印之间存在着边界问题,因而实际上长时间拒绝和阻挠了谈判的进行。
中印边界争端的解决不会是一个死结。实际上,中国政府早在五十年代就在认真考虑边界问题的解决。1959年1月23日,周恩来总理在给尼赫鲁总理的信中就曾经表示:"‘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对中国西藏地方执行侵略政策的产物,曾经引起过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从法律上讲它也不能被认为是合法的。"但周恩来认为,在看到"一些令人鼓舞的重大变化"即:"这条线所关系到的印度、缅甸已经相继独立,成为同中国友好相处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一方面感到有必要对‘麦克马洪线''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不谨慎从事"。周恩来所表示的"比较现实的态度"是针对"麦克马洪线"而言的,尽管微言大意,但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这里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在同一封信中,周恩来回应尼赫鲁对中国出版地图的指责,提出对印度出版地图的"惊奇",仅指"对其中关于中印边界西段的画法",这也不能被看作是一种疏忽。
实际上,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成功地解决了同缅甸的边界问题,其中部分经两国确认的边界走向即是与"麦克马洪线"相关的。
以今天的眼光看,在五十年代后期,中国在解决边界问题中,更多地考虑的是当时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考虑同西部邻国保持友好关系的现实利益;而没有在历史上的法理依据,在资源和国土面积上的双方妥协上过于纠缠。正如1959年5月16日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交给印方的一份文件所坦诚表示的:"中国人民的敌人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军事基地,都是真对中国的。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的一切国家。"这份实际上是由毛泽东撰写的文稿更明确的表示:"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尽管这样的话会为今天的中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学者所研究甚至诟病;但是,话已经说得不能再明白了。遗憾的是,当时的印度政府以及以尼赫鲁为代表的政治家以一种僵硬、蹒顸的态度忽视了中国政府的这种诚意,直至使中国忍无可忍,发起了自卫反击的军事行动。
尽管中国进行的自卫反击取得了全面的军事胜利,而且中方在军事上严格把行动限制在自己所主张的领土范围(即"传统习惯线")内,但是,这场战争对印度的影响是沉重和深远的。这是印度独立以来惟一的、而且是最惨重的军事失败。由于接触不到全面的历史文献和中方的认知,在许多印度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被"侵略"的印象。
时至今日,许多印度学者越来越愿意谈到解决边界问题的"给与拿"的原则,即"拿"东段的"阿鲁纳恰尔邦","给"西段的阿克赛钦,但正如印度媒体指出的,让印度公众接受一种被认为是有所妥协的立场,对印度政治家而言,仍然无异于一场政治赌博。同样,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方面而言,同意将所谓"麦克马洪线"(大体上为东段实际控制线)作为最终的东段边界,也是有困难的。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拒绝承认的由帝国主义炮制的非法界线如果被正式承认,也是难于为中国人民认可的。(详见2004年1月16日《国际先驱导报》)
解决这块复杂的历史拼图,需要双方政治家的极大智慧、耐性和诚意;更需要两国人民对亚洲和平和稳定大局的高远认知和胸怀。历史告诉人类,正视历史是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妥协有时比战斗需要更大的勇气!所幸的是,199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签订了在边境实际控制线保持和平与安宁以及建立信任的两个协议。2003年又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其中专门指出,"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成立至今,以及先后举行了十几轮会谈,并于2000年相互交换了中段边界地区的地图。对两国人民而言,发展稳定、务实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人民之大幸!对于地图收藏和爱好者而言,中国和印度两大国之间的一条和平、安宁、稳定、公认的边界,也是世界和平和历史发展的象征。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除了汉字外你还知道哪些文字?
1、藏文
藏文指的是藏族使用的藏语文。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除了中国境内的藏族外,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境内也有一部分人使用藏语。藏语主要分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尽管方言各异,读音不同,但藏文仍然是统一的,书面语通用于整个藏族地区。
2、蒙古文字
蒙古文字是用来书写蒙古语的文字,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族通用的回鹘(古维吾尔)式蒙古文;以及蒙古国主要使用的西里尔蒙古文。蒙古文字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语言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在过去蒙古语还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记录蒙古语就要采用其他友好邻族的语言文字。传统蒙文是在回鹘(古维吾尔)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
3、维吾尔族文字
现在维吾尔语共有八个元音,二十四个辅音,在形态结构上属于黏着语类型。维吾尔语的词汇十分丰富。维吾尔语的词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突厥语同源词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扩大,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从有关民族的语言中吸收大量的借词。维吾尔语的借词主要来自汉语、波斯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其中汉语借词借入的时间最早,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数量较多。另外,历史上也曾吸收过一些蒙古语、藏语和梵语的借词。
4、彝文
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人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根据民间传说,彝文的历史非常悠久,彝文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其中持万年说的学者主要依据是近年湖南澧县彭头山,河南舞阳贾湖等地出土的一批刻划符号也可以用古彝文释读。
5、苗文
苗文是苗族人所使用的文字。建国后,国家用拉丁字母为苗族制定了四套拼音文字,加上国外苗族的国际苗文,现代一共有五套拼音苗文通行。苗族传说和苗族古歌里都说苗族有文字,但是现代存世的只有在湖南城步发现有些苗文碑,只是零零散散,已经无法作为系统的语言文字。
1、藏文
藏文(བོད་ཡིག),指藏族使用的藏语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适用地区主要有:中国境内的藏族人,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境内的一部分人。
2、彝文
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人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
根据民间传说,彝文的历史非常悠久,彝文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其中持万年说的学者主要依据是近年湖南澧县彭头山,河南舞阳贾湖等地出土的一批刻划符号也可以用古彝文释读。
3、满文
满文(满语:ᠮᠠᠨᠵᡠ ᡥᡝᡵᡤᡝᠨ,转写:manju hergen;英语:Manchu script)是用来拼写满语的文字。满文主要借鉴了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符合满族本民族语言表达要求的新满文。
4、蒙文
蒙古语(西里尔蒙古文:Монгол хэл;传统蒙文: ᠮᠤᠩᠭᠤᠯ ᠬᠡᠯᠡ;英语:Mongolian language)属阿尔泰语系或蒙古语族,主要使用者在中国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
蒙古国使用的蒙古语因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影响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被视为蒙古语的方言,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还在使用传统蒙古文。
5、朝鲜文
谚文指韩国语与朝鲜语的表音文字。谚文是一种参考借鉴汉字方体形态的方块拼音文字,与拉丁文、汉语拼音体系、日本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等一样是表音文字。
藏文,彝文,满文,蒙文,朝鲜文……等等文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