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名臣名将有哪些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李广,张骞,司马迁等。1、卫青卫青(?—前106年),字...
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李广,张骞,司马迁等。
1、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2、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3、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4、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
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5、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父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去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青
托孤重臣霍光
第一个大臣叫做汲黯,这是一个奇葩的大臣,众所周知汉武帝时期很多的高官其实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稍有不顺就会被汉武帝免职杀害,所以很多大臣都使劲地拍马屁,即使如此还是经常有着无妄之灾,然而这货,他从来不拍汉武帝的马屁,甚至有时候都不听汉武帝的话,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一直没有什么大事,最后能够寿终正寝。据说有一次河内有一个地方发生火灾,死了1000多人,汉武帝就派汲黯去了,结果汲黯只是去了看看就回来了,反倒是在路上看到了河南闹水灾,就假借令牌下令开仓放粮,回来还理直气壮的求降罪,汉武帝还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第二个要介绍的就是霍光,他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也是武帝之后十多年间大汉的主心骨,汉武帝的眼光不差,霍光确实是一个贤臣,汉武帝的儿子登基的时候只有8岁,在霍光的辅助下就汉昭帝时期也算是国泰民安,之后因为刘贺荒淫无度就和一群大臣一起奏请皇太后废刘贺,另立刘询为帝,霍光辅政十多年的时间,始终坚持着武帝末期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方针,使得国家的国力得到了提升,维护了大汉的安定,对于天下社稷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其他著名的大臣还有很多,比如桑弘羊、窦婴等等。
汉武帝的大将
一般来说农耕文明面对游牧文明总是很难占据上风的,因为古代打仗骑兵总是要远远强于步兵,而游牧文明兵强马壮,来去如风,农耕文明很难和他们打阵地战,因此很难胜利,后来的蒙古、女真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西汉时期,这个惯例却被打破了,面对着兵强马壮的匈奴,汉武帝和他手下的一干名将顽强的击败了匈奴,使得从此胜利的天平向着大汉倾斜。
封狼居胥霍去病
提到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最有名的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少年封侯,18岁的时候就一战成名,威震四方,后来连年征战杀得匈奴闻风丧胆,以一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魄在边疆上奋勇杀敌,多次大败匈奴,但是或许就是因为实在太过耀眼了,所以才会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一瞬即逝,年仅24岁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不朽的传说。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卫青,和豪气万丈的霍去病不同,他从小吃过很多苦,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都保持着恭谨温和的态度,他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将军,对待皇上恭敬无怨,对待手下温和仁善,虽然生涯的后期因为受到了武帝的猜忌不得重用,但是卫青依旧是平淡的过完了一生,也算得上是圆满了。
第三个将领李广就带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但是也是一个不行的将军,早年的时候碰上了景帝,正是休养生息,无仗可打,好不容易等到积极出兵的汉武帝上位了,汉武帝还喜欢任用年轻的将军,而他已经老去,几次带兵打仗运气都不太好,不由得让后人感叹“李广难封。”
三个人,三种风格,三种人生,但是都在大汉的边疆挥洒热血,为大汉镇守一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奋勇作战才有了大汉的天朝威名。
名将:卫青、霍去病、程不识、赵充国、李广、李陵
汉武一朝有哪些文臣武将比较有名,稍微介绍一下/
看错题目了。我以为是整个汉朝的 ,原来是汉武时期的。帮忙删掉! 吐血一个!继续回答
霍去病
卫青
东方溯
李陵
张骞
主父偃
李广
董仲舒
程不识
赵破奴
司马迁
蒯通
贾谊
陈汤
苏武
韩说
陈须 (陈阿娇的哥哥)
赵绾
赵食其
张次公
张汤
汲黯
韩嫣
给分 给分,不给分踹死你。累死我了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周亚夫、卫青、程不识、李广、李陵。
1、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2、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3、程不识
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别称“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与李广齐名。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4、李广
(?-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5、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将领、文学家,飞将军李广长孙。
擅长骑射,爱护士卒。初以祖勋,授予侍中、建章宫监,迁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年),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得知汉武帝夷灭三族,将太史令司马迁处以腐刑的消息,心灰意冷,投降匈奴鞮侯单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不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亚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青
汉武帝时大臣.一说生于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终武帝之世, 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宠信.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此赐爵左庶长.武帝后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会议盐铁等国家大事.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由于桑弘羊的坚持和封建国家财政方面的需要,当时除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外,盐铁官营等各项重要政策仍沿袭不变.次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结果被处死.
主父偃(?~公元前126)
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到中年,听汉武帝重视儒术,改学《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因此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拜见卫青,虽卫青多次向武帝说了多次但无结果,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因主父偃上书《推恩令》,尊立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不法行为,很讨汉武帝的欢心,不久后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卫青简介
卫青(?~公元前105年),汉族.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卫青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七人都冒姓卫.
在姐姐怀孕之后,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嫉妒,派人抓到卫青,想杀死他.卫青被好友公孙敖救出,汉武帝听说后,召见了卫青,并封他为建章宫监加侍中官衔.后来姐姐做了皇后,卫青也升为大中大夫.
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从此,经学研究在汉代盛行.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名将有哪些人
文臣:司马迁 、张骞、董仲舒 、韩安国、东方朔 、桑弘羊、主父偃 、张汤、苏武 、 司马相如
武将: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李敢、李陵、 公孙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