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阁文化,专注文化、历史、读书,欢迎关注。“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
作者:飞阁文化,专注文化、历史、读书,欢迎关注。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将军告将士书
1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日军一等兵藤冈端着刺刀冲到张自忠面前,却迟迟不下手——对方冰冷的眼神和气势,让他愣在了原地。
究竟是怎样的意志力,才能让身中4弹和2处炮伤的张自忠,依旧能有如此气势?
藤冈背后响起了枪声,张自忠身上立即多了第5处枪伤。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立即倾全身之力,狠狠地一刀刺向张自忠。
据一位在场日军的日记所记载,“这个高大的身躯,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出于对张自忠的敬佩和敬重,日军跪着帮他整理仪容,认真清洗,用柏木做了棺材厚葬,墓前上书:支那大将军张自忠之墓。
全体日军向张自忠墓敬礼,给予他最大的尊重。
同时,日军也用电台播放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
“我39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勇将,奉上最虔诚的默祷。”
得知张自忠死讯当晚,国军38师和179师的官兵立即组织敢死队,不顾一切地向日军39师团发起拼死攻击,目的只有一个: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那一夜,中国士兵疯狂地向张自忠墓地发起进攻,据日军记载“当夜,张自忠遗体被数百名中国士兵采取夜袭的方式取走。”
2
1891年8月11日,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一个宦官家庭。童年的张自忠没什么别的爱好,却对古典名著有浓厚的兴趣,其中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说岳精忠传》、《说唐》等书。
一个人小时候读的书和学到的知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一个人的性格。而书中关羽、秦琼、文天祥、岳飞等人物的浩然正气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影响了张自忠的一生。
1911年,20岁的张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张自忠第一次接触到了进步思想。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深深影响了他的成长轨迹,以至于到了年底,他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亲身投入革命。
1916年,张自忠被同乡好友推荐给了冯玉祥。冯玉祥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见他高大威武,且有“沉毅之气”,便收下了他。不久后,张自忠即被提拔为排长。
到了1930年,张自忠已成长为冯玉祥手下的一名师长,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猛将。据张自忠的参谋长张克侠评价,张自忠“其决心坚强,临危振奋。每当情况急迫之时,辄镇静自持,神色夷然。”
1930年9月18日,少帅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拥护蒋介石,中国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31年6月,南京开始整编全国陆军,张自忠成了29军38师的师长。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张自忠是不会像今天这样有名的。
张自忠的名字第一次被全国熟知,是在6年后。不是美名,是恶名——汉奸。
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扑进北平和天津,而驻扎在平津的正是39军,而主要负责人正是军长宋哲元和师长张自忠。
宋、二人看错了形势,认为日军并没有下定决心全面侵华,此次入侵,大概只是为了拿一些“好处”。所以,只需跟日本谈谈条件,给点好处,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地盘。
此外,虽然二人被改编进了国军统一战斗序列,但二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军阀割据时代,他们认为:平津是我们的地盘,中央军别来,我们自己能搞定日军!
事实证明,他们搞不定日军。
日军兵临城下时,宋哲元以“保留一点底子”为由,带着39军大部队先撤了,把烂摊子丢给了张自忠——当时张自忠除了是师长,还是天津市的市长。
宋哲元走后,张自忠仰天长叹:
“我怕是要当了汉奸了!”
果然,宋哲元带走了大部队后,孱弱了北平防守力量根本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张自忠最终决定:张贴安民告示,放日军进城。
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兵不血刃地进入北平。
第二天,北平的百姓发现城里到处都是日军,到处都是安民告示,他们瞬间就明白了——张自忠向日本投降了!
张自忠不想当汉奸,也不可能当汉奸。
8月6日,张自忠躲进一家德国医院,同时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职务。9月3日,张自忠成功逃出北平。
虽然没当汉奸,但不战而逃,“送”掉北平,这个责任张自忠是躲不掉的。全国的报纸开始铺天盖地的羞辱张自忠,人送评语:
“自以为忠!”
一个月后,南京迫于舆论压力,以“放弃责任,迭失守地”的名义将张自忠撤职查办,风头过后,南京只给了他一个养老的闲差。
4
张自忠彻底“觉醒”了。
他写了一封血书给蒋介石,要求回到战场,但石沉大海。直到李宗仁、程潜等人力荐,正当用人之际的蒋介石才找个台阶下来,让张自忠回到自己的老部队,代理59军(原38师扩编)军长。
从这一刻起,张自忠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血洒沙场,用生命洗刷自己的耻辱。
1938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张自忠带领59军与日军血战七天七夜,击溃号称日军“铁军”的第五师团(板垣师团),粉碎了日军增援台儿庄的企图,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此一战之后,全国重新认识了张自忠:他不是汉奸,他是抗日的!
张自忠的所有处分都被取消,并因此升任第27军团长。
但这还不够。
之后的徐州会战里,张自忠出了名的不要命,哪里最苦最危险,哪些战斗最关键,他就带着部队去哪里。每次战斗前,张自忠都要写好遗书,活着就回来销毁,死了就一了百了。
徐州会战后,所有日军都记住了张自忠的名字。
但这还不够。至少在张自忠看来,还不足以洗刷自己的耻辱。
1939年,所到之处无一败绩的张自忠被授予上将军衔,此时,他已经是第33集团军的总司令了。
第33集团军隶属于第五战区,战区司令是李宗仁。
李宗仁曾数次关照张自忠说:“你是集团军总司令,就不要去一线战斗了!”
张自忠不置可否,依然我行我素。
是的,我还没有迎来我的归宿。
5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奉命迎战日军。而当时的第33集团军只有2个团在附近。
作为集团军司令,他本应坐镇后方指挥大局,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下令由副司令留守指挥,自己则亲自带着2个团出击迎战。
渡河迎战日军之前,张自忠给副司令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么几句:
“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你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
写罢,张自忠率2个团共2000人过河,迎战数倍于己的日军。
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各部队、将领写了一封昭告书: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由于张自忠率领的部队频繁使用无线电通信,日军通信部队成功察觉并侦测到了张自忠的位置。日军大喜过望:对面居然是第33集团军的总司令!
5月16日,日军第39师团调集了5000多人扑向张自忠的位置,这个兵力,是张自忠的3倍。
如果尽快组织突围,其实是有机会撤走的,但张自忠拒绝了,他决定死守待援,战至最后一刻。
清晨,日军发起总攻。阵地上的中国士兵心知总司令就在身后,血战不退,但因人数和火力均弱于日军,阵地很快相继丢失。
张自忠早就把卫队派上前线作战,此时他的身边空无一人。
很快,日军攻破了所有阵地,围住了张自忠。
至此,张自忠的部队自他以下,无一被俘,无一投降,全部战死。
6
那一夜,38师和179师的官兵发疯一般冲向日军39师团司令部,抢回了张自忠的遗体。日军战机在头顶盘旋,但未投下一弹,以免伤害张自忠遗体。
遗体运回后方后,中国官兵将他重新清洗干净,换上整洁的内衣和崭新的军装,装入楠木棺材,运往战时首都重庆。
途径宜昌时,十万军民出门恭送灵柩,期间日军战机再次飞到头顶,防空警报响彻天地,但十万军民无一退散,日机盘旋多时,也一弹未投而离去。
此后,张自忠灵柩先后经过巴东、巫山、涪陵等多地,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出门恭送,很多百姓在长江两岸跪地哭送。
1940年5月28日清晨,张自忠灵柩到达重庆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高官亲自到码头相迎,蒋介石甚至“抚棺大恸”,在场无不动容。
然后,蒋介石亲自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当天下午,蒋介石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
张自忠的遗孀李敏慧女士闻听恶耗,悲痛万分,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逃兵”和“汉奸”了。
从张自忠将军后来的经历来看,1937年的“送”北平事件必然在他心上留了一块巨大的伤疤,以至于他宁愿用生命来洗刷自己。
事实证明,他不仅成功洗刷了自己的耻辱,他的勇气、决心和悲壮,为日军铁蹄下的中国军民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阵亡的最高将领,张自忠给中国人民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周总理语)。”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无需过多的赞誉,只需四字即可:
国家脊梁。
作者:飞阁文化,专注文化,历史,读书,欢迎关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