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时,贾谊指出当时的重大问题是什么?很明显这是指汉武帝时候推行的“推恩令”。,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
汉文帝时,贾谊指出当时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注意这个“允许”的含义,不是说你可以自己决定分不分,而是你不分,皇帝帮你分。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大诸侯国被分为多个小诸侯国,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这样就能巩固中央集权了。
元朔二年( 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满意的话还请采纳。
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谋反,贾谊打过预防针,汉文帝不听吗?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当时的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等把大臣们关于如何处理淮南王刘安的讨论内容上奏汉武帝,汉武帝便派人去审判刘安。使者还未到淮南国,刘安便自刎而死了。他的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处决。
早在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淮南王就想掺和一下,当时吴国的使者到淮南国联络,刘安想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并且不听刘安的命令。朝廷也派军队援救淮南,淮南国得以保全。
为什么淮南王喜欢谋反呢?还得从刘邦的时候说起,刘邦当年平叛回朝的时候,路过张敖家,张敖给了刘邦一个女子过夜,这个女子史书称为赵姬。刘邦的生育能力很强,汉文帝的妈妈和刘邦过了一夜就生下了汉文帝。赵姬受到刘邦的宠幸,怀了身孕。张敖不让她住在宫内,让她另外居住。
高祖九年(前198年),赵相贯高等人曾经谋弑刘邦的事情被朝廷发觉,张敖和亲戚也一并被捕获罪,当然赵姬也在内。赵姬对狱吏说:“我曾受到陛下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刘邦正因张敖的事生气,没有理会赵姬申诉。
赵姬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对于刘邦的花心向来不满,不肯向刘邦进言求情,审食其也不再请求了。赵姬生下了个儿子叫做刘长,心中怨恨便自杀了。狱吏抱着刘长送到刘邦面前,刘邦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然后安葬了赵姬。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被消灭后,刘邦立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英布领属的四郡封地,于是刘长登上淮南王位。
刘长自幼丧母,由吕后抚养长大,在汉惠帝和吕后当政时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他心中一直怨恨审食其。等到汉文帝即位后,刘长与汉文帝关系亲密,骄横不逊,文帝念及手足亲情,不去管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年),刘长入朝,把审食其给杀了。然后说出三条理由,汉文帝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刘长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另搞一套文法,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年),刘长让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刘长入京,他来到了长安。
一代大才子又如何!汉文帝刘桓为何就容不下贾谊?
汉代的文帝是一代明君,但是,是人就有不完美的地方,例如说在任用人员的时候,就是有个人的兴趣爱好,没有重用贾谊,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贾谊这个人是过于理想化了。贾谊是一个人才不假,他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正确的就一定可以实行的,或者说,不是正确的就是对的。居家过日子的两口子因为某个事情吵架,你说谁是正确的?没有正确或者错误,只有可做可不做,只有是不是应该做的的认识,注意的重点不是事情,而是认识。
第二个就是贾谊被提拔的主张被周勃、灌婴等朝廷重臣的极力反对,那就只能是作罢。因为汉文帝不会因为一个贾谊而得罪那么多的朝堂重臣,不会因为一个人而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地位,所以,贾谊就不会获得重用的。很多的时候,是需要进行平衡的,不是说你好,你有才,就非要重用你,这个不是处理国家大事的规则。
第三个可能是贾谊只是汉文帝鼓励年轻人的一个砝码,更是他检测朝堂上哪位大臣忠诚于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就将这个人提出来了,不是说没本事,就是因为有本事,才提的。这样,就可以给其他人一个很好的示范,还有看到哪些大臣反对自己,这个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呢?最起码,汉文帝觉得是!
你觉得这个是不是一个皇上应该具备的权术呢?你觉得汉文帝是不是比较适合当一个皇上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