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诗人,为何大家相对于王安石更喜欢苏轼?王安石真的有在朝堂之上迫害苏轼吗?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唐朝很出名的诗人,学问那都是不在...
同样都是诗人,为何大家相对于王安石更喜欢苏轼?
王安石真的有在朝堂之上迫害苏轼吗?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唐朝很出名的诗人,学问那都是不在话下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佼佼者。我想大家更喜欢苏轼的原因可能是苏轼除了文学上有造诣之外,更是一个全面发展型人才,而且还是样样精通,不是浅尝辄止。更重要的是苏轼的性格很有趣,不像王安石那么古板沉闷。
王安石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刁钻古怪,虽然他很有才华,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因为他的性格执拗,经常毫无顾忌地怼其他大臣,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只要是他看不惯的,他都一点情面不给人家留,得罪了不少人。
无论是欧阳修、文彦博这样当初引荐他的老前辈,还是司马光、范镇等这些朋友,统统得罪尽了,司马光这样好脾气的人,也和他不和,司马光还曾经写奏章说他俩就跟水和火一样,不能相容,好像不共戴天似的。
而苏轼就不一样了,他风趣幽默,平易近人,而且也同样学识广博,为人做事更会变通,这方面他比王安石好太多了。
也有人说是因为他们的政见不同,才让很多大臣不喜欢王安石的,但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王安石的脾气。本来他被罢官之后是属于半隐退的状态,手下就留了一位老仆人照顾他,这位老仆人也算是做事比较面面俱到的,比较得王安石满意,可是有一次,这位老仆人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灯台,被王安石发现后,大发雷霆,就把老仆人辞退了。可见王安石脾气有多差。
而且王安石很喜欢下棋,但是他每次输棋就会把棋子全部打掉,也能看出他脾气有多暴躁。
而苏轼性格就好多了,即使是给他的学生上课,他也是有说有笑的,从来不会一板一眼。有一次他的学生黄庭坚取笑他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他都没有生气。还有他的妻妾也会经常反驳他,打趣他,可见苏轼的性格有多好。就算是对妓女,苏轼也是很尊重的。有一个叫马盼的妓女在苏轼的纸上写了“山川开合”四个大字,苏轼看到都没有发怒,还保留了下来。
性格决定命运,最终苏轼的结局也比王安石好很多,身边的朋友也更多。
还是读到苏轼的诗更多吧,苏轼更洒脱自由,王安石有政治抱负,各有千秋,文学造诣无法比较,喜欢苏轼还是因为苏轼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的魅力
苏东坡和王安石
二人谁的成就更高?但在当时的政治上,王安石更高,偶记得他当过丞相的.他还出台过变法,在当时很轰动...
但就政治而言,王安石的成就则更高一些,不仅仅是因为他曾权高至丞相,还因为他的政治洞察力 他曾力主变法(苏东坡便是反对变法的人中的一个)
苏轼和王安石,谁比较有才?!
谁能评价一下王安石和苏东坡
在我们作业本上有篇阅读理解,题目是菊前露丑,里面的主人公是苏东坡和王安石,它有道题是评价一下苏东坡和王安石,谁会的?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现为 抚州 东乡县 上池自然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说是王安石写了首菊花花瓣满凋零的试、苏东坡不信菊花花瓣能一片片凋零 。
就写诗讽刺王安石、后来有人说苏东坡被贬黄洲就是因为王安石(当是王是宰
相)弹劾苏、苏到黄洲后真的见到菊花的花瓣能片片凋零。当然这可能是杜撰
的。
那你就可想而知了 。
呵呵
苏东坡和王安石都才华横益。只不过政见不同、矛盾偏激的就很多 。可惜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