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雄中,为什么有人说刘备是伪君子,曹操反倒是真性情?刘备,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自称汉室宗亲,表面仁义,实际城府极深,是一...
三国群雄中,为什么有人说刘备是伪君子,曹操反倒是真性情?
刘备,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自称汉室宗亲,表面仁义,实际城府极深,是一个伪君子。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说的就是刘备这种人,刘备一直以振兴汉室为借口去招揽人才,最后自己却含泪称帝了。
这个伪君子最会的就是收买人心,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备军势力弱小,不足以抵抗,往江陵败逃,慌乱中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丢了,赵云为了救出幼主,七进七出,成功的把阿斗救回刘备身边,刘备却把阿斗狠狠的甩在地上:“为了此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个举动,完美的征服了赵云,还把阿斗摔傻了,肯定是刘备的报应。
刘备还是一个狠人,吕布被俘后,曹操问刘备,吕布该不该杀?刘备似答非答的回答:”如果丞相想变成丁原董卓之辈就留着吕布吧。“这个时候刘备的仁慈呢?他以前的以德报怨行径已经荡然无存了,肯定是不想曹操再得到吕布相助才会这样说的,城府颇深。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这句话听说大家都听过,虽然说历史上不存在借的事实,却是刘备趁孙曹打架的时候趁机夺取的,而且夺取后,一直不肯归还,有点儿趁火打劫的嫌疑,刘备这些行径充分的把自己的假仁义表露无遗了。以前陶谦三让徐州,他也是假惺惺的不接受,最后还是欣然接受了,留着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曹操是一代奸雄,人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的就是曹操。他是真性情,从来不做假事,都是用霸气去征服他想得到的每一分土地,想做到的每一件事。曹操早年刺董失败,逃难到吕伯奢的家中,半夜听到磨刀声,他以为吕伯奢要把他杀了,于是先下手为强把吕伯奢一家全都杀了,还喊出了,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口号。
“此城中可有妓女否?”这是最真性情的一句话,曹操好色世人皆知。这一年他南征张绣,张绣不战而降,这么高兴的时刻,怎么能不找几个美女唱个歌、跳个舞呢?
曹操还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奸雄,乌巢之战中,许攸来投,帮助曹操一举攻破袁绍,但许攸居功自傲,天天辱骂曹操,曹操早就想把他杀死,所以故意让许褚与许攸相遇,许褚对曹操甚是忠心,听见许攸辱骂主公,直接就把他拔刀杀了。群臣都能猜出这是曹操做的,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曹操做得很极致,他的梦中杀人、多疑杀华佗等正正反应出他不怕天下人怎样看待他,曹操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曹操是真的敢作敢当。
最后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把真性情提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把真性情提现的淋漓尽致。
刘备为什么是假仁义
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
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建汉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四川与汉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
扩展资料:
刘备的相关内容:
1、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叛归袁绍。袁绍使刘备领兵与刘辟寇略许都以南,关羽得知后从曹操处亡归至刘备处助
2、之。曹操派遣曹仁来攻击刘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回到袁绍处,想要离开袁绍,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复到汝南,联合黄巾余党龚都,众有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所杀。
3、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荆州豪杰都前往归附刘备,引起刘表的猜疑,刘表暗里提防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刘备逃跑带着10万百姓逃跑,当时刘备命都快不保了,还能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带这百姓,谁可以?
这都是三国志的记载,刘备是伪君子,怎么看出来的?是不是君子全部都是伪君子?一个人在快饿死的时候把自己的干粮送给人,中国人也会说这个人在作秀,是伪君子
这么讲吧 你说这世上有真君子吗 我觉得能做到刘备那个地步已经算了很大的成功了 首先刘备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 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 就不说别人了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赵云 那都是何许人也啊 可以死心塌地的为他效劳 这说明什么啊
刘备也算是 一国之君 所以他要治理好他的天下就必须有头脑 诸葛亮隆中对也是这么跟他讲的 曹操占天时 孙权占地利 刘备你就必须拥有人和 方可与之抗衡 所以刘备要收买人心 这是他完成他大业的必要手段 每个人对待政治都有他自己的策略 刘备选择了用哭来表达他的正义 大义 尽管他的哭有时候很假 是装出来的 但他必须这么做 否则就难以在那样的乱世取得一席之地
谁又敢说自己是真君子呢 没有虚伪过呢 生逢乱世 身不由己 刘邦那样的流氓都可以统一天下建立汉王朝 那可是刘备的老祖宗啊 刘备做的不过分 论伪君子的话还离他很远呢
在三国的人物中,真正的奸雄不是曹操, 而是刘备。由于三国一书的作者从内心深处的抑曹仰刘观点,自然就把曹操描写成奸雄。 但三国读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刘备才是真正的奸雄。 曹操本来也够奸雄的资格了, 但有刘备在, 他实在不应该 ’荣膺’ 奸雄这一称号. 看看刘备的一生: 吞刘璋, 迫刘表, 坑吕布, 骗曹操, 懵袁绍, 伐孙权, 摔阿斗, 嘱孔明, 迎张松, 欺袁术. 无不体现其奸雄的性格.
刘备每逢遇到生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 都不忘说一句, “我乃汉室宗亲”. 要知道, 在那时侯, 人们的头脑中正统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 外姓都可以纷纷割地称王, 拥兵自重. “汉室宗亲” 当然应该得到承认和更多人的支持了. 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善于自我包装. 还别说, 这种包装有时还真管用, 当初刘备在第一次见到张飞的时候, 只这一句就把张飞给镇得服服帖帖, 张飞一说, 关羽也老老实实跟着干起了革命事业. 后来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和进一步升为蜀汉皇帝时, 这一条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三让徐州. 徐州的陶谦本想巴结一下曹操, 让手下保护路过的曹操的家属, 护送一程, 谁知手下不配合, 半路上杀了曹操的老爹和全家, 你想曹操能就此罢休? 发誓杀尽徐州所有的百姓. 这时候接手徐州, 曹操岂不迁怒于他? 那不是代人当靶子? 以刘备当时的千把人手, 他绝对不想也不敢和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作对. 再说了, 徐州乃四面受敌之地, 对于急于找块根据地壮大力量的刘备来说, 徐州并不是理想之地. 于是就发生了陶公祖三让徐州的故事.
刘备受到吕布的攻击, 投靠曹操. 刘备胸怀大志, 又怕曹操看出来, 就每天在后园浇水种菜, 以为韬晦之计. 可曹操还是看出了他的 ”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 有一次同刘备煮酒论英雄, 曹操竟说出天下英雄 ”唯使君与曹耳” 的话来. 以曹操的英雄, 尚不敢居刘备之先, 野心一下被识破, 刘备竟吓得筷子都脱手掉到了地上, 就在这时, 外面正好响了个炸雷, 好一个刘备, 从容地拾起掉在地上的筷子, 并说: “一震之威, 乃至于此”. 曹操听了, 一笑了之, 竟再不疑刘备. 诗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 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 随机应变信如神”. 发生了这件事后, 刘备就整天寻机脱身.
曹操擒了吕布, 是用是杀, 还在犹豫. 这时候最着急的是刘备, 刘备深知, 以曹操驾驭手下的本领, 完全可以控制住吕布, 如果二人联手, 他的野心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了.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吕布被绑缚在地, 趁曹操出去的一会功夫, 吕布向当时曹操的座上客刘备求情, 刘备点头答应. 一会儿, 曹操回来, 问刘备吕布怎么处理, 是用还是杀? 刘备说: “公不见丁建阳, 董卓之事乎?” 这二人都是吕布先认作干爹而后又亲手杀之, 曹操当然知道. 那吕布听了刘备的回答, 气得破口大骂: “是儿最无信者”. 而曹操上了一当, 还以为刘备是为他好呢.
刘备和曹操打仗, 赵云在长坂坡于百万军中舍命救得阿斗, 血染征袍, 精疲力尽的赵云将正在怀中熟睡的阿斗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阿斗, 却一下摔在了地上, 并说: “为汝这孺子, 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一见, 忙跪在了地上, 哭着说: “云虽肝脑涂地, 不能报也”. 刘备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抚慰赵云呢? 实在是没有办法, 当时的刘备不像曹操, 他没权没势也没钱, 除了摔阿斗, 还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对赵云进行感激和奖励. 其实, 刘备这一着的用意, 就是后来的普通百姓也都瞧出来了, 不是有句歇后语叫做 ”刘备摔孩子 ------买人心” 的吗?
刘备被曹操击溃后, 要到荆州依附刘表, 刘表不顾手下将领的极力反对, 接纳了刘备.刘备初到刘表处时, 还规规矩矩, 小心翼翼, 刘表也一度认为刘备是个至诚君子. 后来有一次刘表请刘备喝酒, 刘备喝得差不多的时候, 失口说出了刘表的碌碌无能, 言外之意, 他要是有刘表的荆州九郡之地, 将会大展雄才. 根本就没把刘表放在眼里. 刘表听了, 不仅非常不满, 而且也开始提防刘备了. 最后只得把刘备派到外地去驻守
正当刘备栖身袁绍处时, 关羽却在袁绍的对头曹操处大开杀戒, 杀的不是别人, 正是袁绍以为资本的爱将颜良和文丑. 颜良在战场上被杀, 败军回报说是被一个赤面长须大汉杀的, 这时袁绍的谋士沮授说是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杀的, 袁绍急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 刘备忙说:”天下同貌者不少, 你怎么知道赤面长须的人就是关某呢?”. 袁绍一听, 马上放了刘备, 还责备沮授说: “误听汝言, 险杀好人”. 于是袁绍又派大将文丑进攻曹操, 文丑又被关羽斩了, 这一次, 已经弄清了, 杀人者就是关羽. 袁绍又令把刘备推出斩之, 刘备不慌不忙, 又说: “曹操素忌备, 今知备在明公处, 恐备助公, 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 知公必怒, 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 袁绍一听, 有理. 反而责怪部下几乎使他受害贤之名. 刘备又说要写封信给云长让他来投袁绍, 袁绍听了, 心里很高兴, 说: “吾得云长, 胜颜良文丑十倍也”. 其实刘备此时最想做的就是自己如何从袁绍处脱身, 怎会还把关羽往这里拉呢. 可怜的袁绍.
脱身的技巧. 刘备脱身的技巧就是能看准要害, 一说就准. 刘备胸怀大志, 自然不肯久居人下. 先是曹操, 后是袁绍, 都一一上了他的当. 刘备自从被曹操说破雄心之后, 一直惴惴不安, 寻机脱身. 正好袁术在淮南混不下去了, 想投袁绍, 曹操最怕的就是二袁联合, 刘备当然也清楚这一点. 于是, 刘备就对曹操说: “术若投绍, 必从徐州过, 备请一军就半路截击, 术可擒矣”. 曹操正愁这件事呢, 一听马上同意. 刘备急急忙忙带军离开了许都, 关羽和张飞还不明白刘备为什么这么匆忙, 刘备告诉他们, 他现在是笼中鸟, 网中鱼, 如何不急? 刘备走后, 曹操听了谋士的话反应过来, 马上派人追回刘备, 刘备对派去的人说, 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何况我已和皇帝说过了. 就这样轻松地逃离了樊笼. 刘备在袁绍处时, 对关羽杀颜良文丑的事算是蒙过去了. 下一步就是如何脱身, 刘备看准袁绍败于曹操以后, 正想的是天下有谁能和他联合抗曹, 于是就对袁绍说: “刘景升镇守荆襄九郡, 兵精粮足, 宜与相约, 共攻曹操”. 袁绍说派人去过, 但他不同意. 刘备忙说: “此人是备同宗, 备往说之, 必无推阻”. “绍大喜从之”. 就这样轻易地蒙过袁绍脱身了.
刘备在迎张松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他的奸雄性格. 张松何许人也? 乃蜀中刘璋手下一谋士, 是个卖主求荣的主. 却说那张松看透刘璋的暗懦无能, 决定将西蜀出卖, 他的首选是当时势力最大的曹操, 可惜张松去的时机不好, 那时曹操刚刚打败了几个劲敌, 正在踌躇满志, 目中无人的时候, 根本没把张松当回事. 于是乎, 张松的热脸贴在了曹操的冷屁股上, 偏偏这买主求荣的张松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 双方闹僵, 曹操要杀张松, 多亏众谋士相劝才没有被杀, 弄得张松灰头土脸地逃回. 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张松受辱于曹操, 因为出发前说了大话, 没法回川交待, 听说刘备在荆州, 便想取道荆州看看刘备的为人. 刚到郢州界口, 就见刘备派大将赵云带五百来人的队伍迎接他来了, 用现在的话说, 就到外省的地界去迎接. 来到荆州界首, 关羽又领人马来迎接, 上马前行了三五里, 刘备领着诸葛亮和庞统, 亲自来迎接 (量一张松在刘备眼里真的那么重要吗? 意在西川也. 在曹操处刘备岂无细作?). 和曹操一对比, 张松好不感动! 张松在荆州, 一连三天, 全是宴请, 刘备绝口不提川中之事, 张松临走, 刘备依依不舍, 甚至潸然泪下, 张松终于被感动得不行了, 亲口将西川交给了刘备并答应做内应. 事后的局势发展证明, 这是刘备后来能够成功取得西川的重要开端. 这也说明, 刘备早在荆州时, 就已把在西川的 ”宗亲” 刘璋视为猎物了. 入川后满口的 ”宗亲” 自然也是欺骗路人的了.
益州的刘璋受到张鲁的进攻, 请刘备进川帮助对付张鲁, 哪知引狼入室, 刘备比张鲁还很, 干脆夺了刘璋的全部基业, 把 ”宗亲” 刘璋发配到荆州. 刘备刚一进川的时候, 左右的谋臣武将们都劝刘备在刘璋迎接他的时候除掉刘璋, 刘备坚决不同意, 说刘璋是他的宗亲, 怎么忍心杀刘璋呢. 后来在宴会上庞统等不听刘备的命令, 硬是想杀掉刘璋, 这下刘备让庞统等逼极了, 才说了真话: “初到蜀中, 恩信未立; 若行此事, 上天不容, 下民亦怨.” 庞统等这时候才明白, 刘备不是不想杀掉刘璋, 而是时机未到, 杀掉以后也很可能失去人心, 很难站得住脚. 可谓深谋远虑, 连 ”凤雏” 庞通也甘拜下风.
刘备当上了蜀汉的皇帝不久, 镇守荆州的关羽被东吴的吕蒙用计杀害并夺回了荆州. 刘备失去了荆州和关羽, 要起倾国之兵讨伐东吴, 以诸葛亮为首的大臣极力劝谏, 都认为两个小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曹魏. 一生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这一次却没有听诸葛亮的, 盖因他认为当时以他的力量有能力先灭东吴, 灭了东吴, 自然增加了与曹操抗衡的本钱. 最终还是亲自带领七十五万大军征讨东吴, 刘备的这一行动, 当然不排除他为关羽报仇的原因,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动机是他想先统一南方, 再与曹操抗衡. 否则, 在东吴同意交出所有仇人和交还荆州之后, 他就该收兵了.
袁术的皇帝瘾太大, 有了点人马和地盘, 再加上那块惹祸的石头 ------玉玺, 就迫不及待地称起帝来, 引来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袁术大败, 成了过街老鼠. 正在袁术外攻内叛不堪一击的时候, 刘备这时候趁火打劫, 名利双收. 刘备打败了袁术, 赶紧写表申奏朝廷, 更成了天下仰慕的英雄.
刘备被东吴的陆逊一把火烧得逃回白帝城, 七十万大军尽数化为灰烬, 又气又急又羞, 得了重病, 自知不起, 于是把诸葛亮叫到塌前, 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邦定国, 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 则辅之; 如其不才, 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了, 当时就把头磕得流出血来了. 其实, 阿斗可辅不可辅, 刘备自己最清楚, 俗话说, “知子莫如父”, 诸葛亮也清楚. 正因为知其不可辅, 才有了这一番遗嘱, 意思是要诸葛亮明知其不可辅也 ”硬要辅”. 完了, 又命令几个儿子拜诸葛亮为义父. 你想, 经过这一番折腾, 诸葛亮不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才怪呢. 刘备死后, 诸葛亮一直扶着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直到病逝于五丈原.
刘备是不是奸雄啊?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上,刘备是仁义的代名词,可实际上,刘备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刘备靠的绝对不止是仁义道德
刘备算是假仁假义之人吗?为什么我觉得刘备的仁义是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
一个人假仁假义久了,人们总会发觉的,况且,张飞关羽能够对刘备这样肝脑涂地应该可以证明他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的,又怎么能被说成是假仁假义呢?2、刘备投靠过多个主子最终未忠于一人,以“相助宗亲”为由入驻益州而夺季玉土地,很难讲他真的仁义。就算他的仁义真的“从骨子里流露出来”,在这份仁义之上也是他的野心。
3、有人格魅力和仁义与否毫无关系,奸雄不也一样有个忠心耿耿的统治团队?
其次,从《三国志》上看也是尊曹贬刘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在三国时期是蜀国人,后归于晋,在晋朝完成《三国志》,陈寿其人十分严谨和认真,其所著被史学家广泛认可。从陈寿的表述就可得知,刘备所建立的并非是蜀国,而是汉,更准确的说刘备举的是复兴汉室的大旗,是延续不是建立,刘备的庙号也是汉昭烈帝,而蜀是魏对刘备集团的蔑称。一个蔑称如何流传如此广泛呢?也是由于其先前的群众基础。
综上,贬刘还是褒刘都有社会基础,从这个大趋势去找刘备的证据,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个就是鲁迅从贬刘的角度找的一个证据,但刘备是不是真是这样呢?时间太久远,历史真相已经搞不清楚了。但是您提的这个观点并不能直接说明刘备有人格魅力,只能说可能有。因为在三国时期,讲究门阀世族,所谓四世三公,不重才能只重出身,袁绍为何能当十八路诸侯的领袖?就是因为袁家三世皆位列三公,即司马司徒司空,或称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论才能,袁绍岂能比曹操孙坚刘备,但曹操被笑为阉人之后,孙坚只是地方大员,刘备就更没名了。所以关羽张飞跟从刘备,也是因为刘备有个汉室宗亲的金子招牌。那么他们为何不转投别处呢?你要是有印象的话,那个时期对忠诚的看重比个人才能更重要,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即使有吕布之勇,诸葛之谋,也很难得到重用,甚至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要是稍微有点了解的话,其实刘关张这个兄弟关系更像是政治联盟性质的,三个人一起打天下,名为兄弟实为君臣,要知道关羽这个二弟其实要比刘备岁数大,一个年长之人叫别人大哥是个什么概念呢?你在生活当中如果见到一个老点的人对年轻点人叫大哥,估计会认为这人低他一头或者有求于他。这也应了当时门阀等级社会的现状。关羽张飞这两个草民出身的人,没有任何背景和名望,在那个时期根本不被人重视,突然间被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看重,并结为兄弟,这是对关羽和张飞多么大的器重,那么设身处地的想想,谁能不效死力呢,如果没有刘备,那么关羽和张飞就只能卖一辈子绿豆和猪肉了。这也是关张二人如此肝脑涂地的原因之一。
另外说刘备都是虚情假意也未免过于贬低,客观上讲刘备这人需要收买人心对抗曹魏,毕竟他从各方面实力上都不及曹操,但刘备能打下蜀汉一片江山也是证明其有一定政治魅力最有力的证据。但我们都明白一件事,搞政治都要作秀的,个中真假就要靠俊杰英才慧眼识英雄了。
正史中的刘备,不仁义,也没度量,他有个谋士,满脸胡须,他讥笑人家像猪,那个谋士也讥笑他没须。刘备表面上没事一般可是没过几天就找个借口,把人家杀了。
还有蜀国有个大臣叫张裕,一没犯法,二没得罪他,可是刘备就是看张裕不顺眼,把他关起来,要杀掉,诸葛亮去问刘备什么原因。刘备说“兰庭艾草,不除不行”意思是说,长在路中间的杂草,不除掉不行。做为一个仁君是不可能轻易杀人的,所以刘备一点也不仁义。
为什么很多人说刘备假仁假义,说他是个伪君子。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他有什么本事可以自立为王?
如果说刘备假义,那对待关羽张飞又是如何,关羽张飞自从跟了刘备,就跟了一辈子,一直到死。 你们说如果刘备真的是伪君子,那关羽何必为了刘备还来了个千里走单骑。 关羽张飞就是知道刘备重义,才会一直跟随刘备,还有关羽被孙权杀害之后,刘备亲自点兵攻孙权,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没有听。那为什么还要说刘备假义,至于仁 刘备为了逃命 把老百姓都一起迁城带走了,这种品德难道能否认。 还有诸葛亮,他放弃孙权与曹操,跟随了刘备 你说如果刘备是个伪君子,诸葛亮会那么笨么。 刘备还是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的,你说他虚伪? 还有我真不知道刘备本人到底有没有本事? 如果有本事,他的本事在哪里 ,如果没本事 他怎么会自立为王的? 我一直不懂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是虚伪还是君子? 最后他有资格当君主么。又比如: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为什么讲那番话是虚伪吗?不是?而是试探。试探诸葛亮是否忠心。如果诸葛亮说:臣领旨。诸葛亮立马被刘备咔嚓。国家重器如果托付给野心家。刘备的江山也就完了。所以试探是极其必要的。
刘备不虚伪表现在他与关羽、张飞的结拜上。刘备如果虚伪。关羽张飞死了。刘备不会兴倾国之师讨伐吴国。这里正好表现出刘备对关羽张飞的结拜是真心实意的。但是也表现出刘备的轻率与莽撞。用国之重器与国家命运去为义气为兄弟报仇。不分国仇(蜀国的敌人是魏国不是吴国)与家恨,不分敌友。但也不能完全说刘备错了。如果刘备借此真的灭了吴国统一江南也未尝不可。
刘备不虚伪最大的表现:三顾茅庐。
人家说他虚伪,就是因为他做了那麼多,哭啊,废话很多啊,爱宣扬自己的义气啊,这是他被觉得做作的原因,有些人的角度,一个仁义的人,必定是以诚待人的,觉得一个诚实的人,不会懂得一直宣扬这些,来换取名声,关羽和张飞皆是武将,心思没有那麼细腻,而且都很骄傲,喜欢听好听的话,刘备老是说这些,他们自然而然容易被洗脑,诸葛亮其实多少应该也感觉的到,白帝城托孤,刘备说刘禅若不行,诸葛亮可取而代之,你看诸葛亮吓得,说这些话,再笨的人都会联想到「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至於刘备以报仇之名,攻打孙权,可以说只是想赶快拿回荆州而已,自立为王,也是他身边的文臣武将的功劳。
为什么有人说刘备是伪君子呢?
一部三国演义,几百年流传下来,基本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情怀和人设,小编小时候,看那套蓝框边的三国演义联欢会,由于年纪还小,就是莫名喜欢曹操,结果跟人一交流,无论到哪,都显得非常另类,小伙伴还好说,还能平等争论,大人就有用巴掌来辩论了。还有几个老头,直接说我也是个奸臣胚子。后来有了电子游戏,日本出的三国游戏很多,最好的自然是是光荣公司出的《三国》,他们也出了些有关日本战国的游戏,不得不说,日本人立场更客观,无论中国的三国还是日本的战国,他们都没有预设立场,这一点就很好。
不过无论小说还是史书,三国三分天下,东吴是应时而起,有点自立为王的意思。曹操和刘备则都有匡扶天下之志,之所以说刘备是伪君子,问题就在于他第一个称帝,曹操再怎么嚣张跋扈,怎么随心所欲,但他自己确实没有称帝,是他儿子取代汉朝后,追封为帝的。刘备却实实在在自己称帝了,所以我也闹不明白为何后世却有刘备忠曹操奸的人设。不过说曹操真性情到真没错,后世对曹操还有个文学家的头衔,有钱有势还有兵的文科生嘛,有自己的世界观,长于表达,自视颇高,也不在乎别人评价,想到什么就去做了,懒得伪饰,可不就是真性情?
曹操没军费就派部下去挖坟掘墓,谁惹他不痛快了,就打过去。你还要他再怎么真?刘备这边,说三兄弟都起于草根,这话别信,那个时代知识是由世家豪门所垄断,三兄弟都识字,能是一般人吗?甚至能是一般有钱人吗?
刘备,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自称汉室宗亲,表面仁义,实际上城府极深,心机男一枚,绝对是一个伪君子。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说的就是刘备这种人,刘备一直以振兴汉室为借口招揽人才,最后自己却称帝了。这个伪君子最会的就是收买人心,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备势力弱小,不足以抵抗,往江陵败逃,慌乱中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丢了,赵云为了救出幼主,在曹操百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成功的把阿斗救出来。当赵云把阿斗交给刘备,刘备却把阿斗狠狠甩在地上:“为了此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个举动,完美的征服了赵云。从此就有了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句歇后语了。
刘备还是一个狠人,吕布被俘后,曹操问刘备,吕布该不该杀?刘备回答:“丞相想记得丁原和董卓吗?”
这话绝对是杀人不见血,这个时候刘备的仁慈呢?他以前的以德报怨也已经荡然无存了,肯定是不想曹操再得到吕布这员猛将才会这样说的。
还有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这句话大家想必都听说过,虽然说历史上不存在借的事实,却是刘备趁孙曹打架的时候趁机夺取的,而且夺取荆州后,一直不肯归还,有点儿趁火打劫的嫌疑。刘备这些行径充分的把自己的假仁义表露无遗了。以前陶谦三让徐州,他也是假惺惺的不接受,最后还是欣然接受了,所以刘备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曹操是一代奸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的就是曹操。他是真性情,从来不做假事,都是用霸气去征服他想得到的每一分土地,想做到的每一件事。曹操早年刺杀董卓失败,逃难到吕伯奢的家中,半夜听到磨刀声,他以为吕伯奢要把他杀了,于是先下手为强把吕伯奢一家全都杀了,还喊出了,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口号。
张绣投降后,曹操率军进入宛城。“此城中可有妓女否?”这是最真性情的一句话,曹操好色世人皆知。他南征张绣,张绣不战而降,这么高兴的时刻,怎么能不找几个美女唱个歌、跳个舞呢?
曹操还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奸雄,乌巢之战中,许攸来投,帮助曹操一举攻破袁绍,但许攸居功自傲,天天辱骂曹操,曹操早就想把他杀死,所以故意让许褚与许攸相遇,许褚对曹操很忠心,听见许攸辱骂主公,直接就把他拔刀杀了。群臣都猜出这其实是曹操安排的。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曹操做得很极致,他的梦中杀人、多疑杀华佗等正正反应出他不怕天下人怎样看待他,曹操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曹操是真的敢作敢当。
而他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把真性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国一直是很多人喜欢的时代,刘备,曹操也是议论最多的话题。现在社会有很多人都更加喜欢曹操而讨厌刘备。其实不止是刘备和曹操,现代人非常热衷于喜欢替史书上那些名声不好的人洗白和黑化那些史书上名声不错的人。比如说替隋炀帝洗白的,黑化唐太宗的,这样的现象太多了。那刘备是伪君子吗?
从三国演义来看,总感觉刘备比曹操差太多,曹操的霸气和才气刘备都没有。曹操会打仗,会作诗,会治国。而刘备相比来说感觉就没法比,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刘备垃圾,从根本就看不上刘备,就会靠假仁假义骗取信任。刘备是汉皇后裔,在乱世他想招兵买马,没有其他办法,因为他没钱,没地位,所以他只能借着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去创业。而曹操就不一样了,有家室,亲戚又多,所以创业比刘备快,而且曹操不用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也有很多人帮他,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曹操是真性情,干就干了。
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说,小时候喜欢刘备,长大了喜欢曹操。小时候不懂,总以为刘备是正面的,曹操是反派。后来才明白哪有什么好坏之分。但后来年龄很大了,又喜欢刘备了,觉得刘备从一个做鞋子的到当了皇帝,是个很励志的故事,刘备很强,没两把刷子不可能做到,但做到这点,绝不是靠假仁假义。因为刘备也招募了很多奇才和很多誓死跟随的将军,如果刘备假仁假义,那些这人都还会跟随刘备那么久吗?
其实想要在乱世分一杯羹,好人是分不到的,所以,在战乱本身就不存在好坏,想要有立足之地,每个人都是尔虞我诈,说刘备是伪君子也对,曹操是真小人也对,老老实实的最后都不是赢家。所以我认为刘备不算是伪君子,至少他自己不愿意当伪君子,他就算想当皇帝,也想像曹操那样做事,所以是每个人的能力方法不同而已。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