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光小房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称自己是历史盲。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的历史这么差,自身兴趣和动力是有一部分原因,跟...
文/阳光小房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称自己是历史盲。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的历史这么差,自身兴趣和动力是有一部分原因,跟老师的授课方式也是有关的。
最近遇见了《这个历史太有趣》这套书,我才知道原来看一件文物的方式原来是这样的,根本不是只记它的出土年份,以及在哪儿出土,更重要的是挖掘它背后的时代故事,以及它本身的用途,以及跟这文物相关的别的知识。
我给孩子讲《这个历史太有趣》这套绘本的时候,不仅他听得津津有味,我自己看得也很是入迷。不得不说,只有真正的专家,才能把知识讲得让孩子都听得懂。
这套绘本的作者是齐吉祥先生,他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第一代讲解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几十年,他曾经说过类似的话,给孩子讲文物,要尊重他们。他会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弯下身体,看着孩子的眼睛,用他们想听的方式去传授跟文物有关的知识。
在看这套绘本的后记时,看到这套书写作的过程也甚至感动,齐吉祥先生为了写这套书,他去社区里看小朋友玩,跟小朋友交流,给他们讲文物故事,看孩子们能不能接受。虽然这样做很浪费时间,但他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
这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下面我就拿这套书的第一本中的内容为例,大家一起来体会下齐吉祥老师讲文物有多有趣:
01、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半坡遗址告诉你答案
在1953年考古人员在陕西西安的东郊,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村子,是距离现在大概有6000多年的人们生活的村子,面积非常大,在这里ta们发现了10000多件物品。
这些文物中非常有代表意义的是一个尖底陶瓷瓶,现在收藏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里,这个瓶子底部很尖,明显不是花瓶,因为它站不住。瓶身两侧还有两个小鼻儿,看起来非常奇怪。如果放在现在,只能认为是个玩具了。
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小陶瓶在古人的手里可是非常重要的,是用来打水的。
既然小陶瓶是人们用来去河边打水的,那么它底部尖的构造,以及瓶身两侧的小鼻儿就能理解是什么用途了。
当时的人们会在瓶子上系上绳子,把在手里,然后把瓶子放进河里,小口用来灌水,等到水灌到一半左右,瓶子重心下移,瓶子立起来之后就可以继续灌水,直到灌满为止。
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在半坡发现的东西证明了6000多年前,是母系社会,也就是这一片居民有一个领袖,就是一位年龄大一些的老奶奶,她每天早起会给大家分配任务,男人出去打猎,女人在家搞种植业和养殖业,捎带着照顾孩子和做饭。
一天工作结束后,大家都把收获的东西交给老奶奶,由她来分配。
另外,6000多年前半坡人的房子也很有意思,房子的形状有圆形还有方形的,每间房子差不多都是20平,有40多个这样房子中间有一座160平的房子,小房子的门都是对着这座大房子的。
没错,大房子是大家的“会议室”,每天大家都会去里面集合 ,在老奶奶的主持下商议一些大小事。
以前总怀疑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终于在这绘本里找到了答案。而孩子更关心的是那时候的人吃什么,在书里看到了鱼钩和鱼叉,他已经能够猜到除了打猎所获的肉类,人们还会去钓鱼或是叉鱼。
孩子,果然是对吃和玩最感兴趣,不过那也又有什么关系,毕竟只有孩子才有资本。
02、会讲故事的乌龟,难道古代就有故事机
当孩子看到目录的时候,就对这个乌龟非常感兴趣了,他以为每天自己用手机听故事已经够先进了,没想到古时候就有讲故事的东西了,还是乌龟。
本以为这次他又会有穿越的想法的,谁知看了这节的原委,他才悻悻地说,这字我都不认识,还是不去那个时代了,还需要重新认字,太难了。
原来这乌龟不是会讲故事的故事机,而是人们会把当时的发生的各种事情,记录在乌龟壳或是牛骨头上。
这些乌龟壳最早是在河南的安阳被发现的,人们把这些当药材了,要么自己用了,要么卖给药店了。有时候一次性能挖出1000多块,他们发现上面有一些标记,有人说,这会不会是以前的文字啊。
人们把这些带字的乌龟壳卖到了全国各地,引起了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员的注意,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才发现,这些文字是3000多年前商朝人刻下的。
因为这些字都被刻在乌龟壳或是牛骨上,所以被称为是甲骨文。
甲骨文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是根据事物真实的样子为依据,再经过简化而成,毕竟在坚硬的乌龟壳或是骨头上写字太不容易了,简单点才可能实现。
那时候人要把一件事记录下来,要经过三个步骤:
比如说,甲骨文的人字,从字,以及牛字,就像我们所谓的象形字,还真挺好玩的。
有时候想想古人真有智慧,他们在物质那么贫瘠的情况下,从零开始创造汉字,并且他们打下的汉字基础一直沿用到现在,甲骨文就是以方块和长方为主的,到现在它们也是汉字的特点。并且有不少汉字,也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虽然说这个乌龟壳不像故事机那么高级,但它可是记载了悠久的历史资料的,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宝贝。
03、险些被抢走的青铜器,背后隐藏着哪些故事
在1937年的11月份,日本人侵占了苏州,先在这里放了三天三夜的火,烧杀抢夺,做了很多的坏事。他们还重点抢夺了一个姓潘的人家,前后去了七次这户人家,还在人家家里挖了很多坑。没错,他们就是在找宝贝。
日本人要找到是两个大铜鼎,分别叫做大盂鼎和大克鼎,是西周时期铸造的。大盂鼎是当时的一个大臣铸造的,现存的大盂鼎只是其中一个,另一个早就找不到了。
大盂鼎内部有很多的铭文,是非常重要的史料,这是大盂鼎的特别之处。
它记录了周康王和盂的一次谈话,就是告诫盂不要沉浸在美酒美人中,要好好为自己的王做事。为了鼓励盂,周康王赏赐了他1709个奴仆。
大盂鼎出土之后,被很多人收藏过,在1867年流转到了潘祖荫手里,他是清朝的官员,因为比较有学问,他看懂了大盂鼎内的铭文的意思,认为这个东西非常珍贵,所以从来不拿出来给别人看。
在他辞世之前,反复交代自己的家人,一定要保护好大盂鼎。之后潘达于老奶奶把两个大鼎藏在了潘家的某个房间里,他们挖了很大的坑,把两个鼎用木箱装好,又把房间的砖块摆好,从表面完全看不出来。
所以,这宝贝才得以保存下来,日本人才没能发现它们。
后来这个老奶奶听说国家要在上海建博物馆,就把两件宝贝交给了国家。
这位奶奶真的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在潘奶奶百岁华诞,也就是2004年3月14日,上海博物馆专门举办了“百岁寿星潘达于捐献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潘奶奶在展览会上还跟两个铜鼎拍了合影。
看到这里真的觉得很骄傲,身在这样的国家,拥有这样的老奶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如齐吉祥先生说的那样:文物中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可 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跟孩子一起读完这套书,孩子说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原来历史这么有趣。这套历史也让我这个曾经对历史不“感冒”的人,对历史有了兴趣。
不想学,学不会,记不住,根本不存在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