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君子比德于玉”“古之君子必佩玉”,中国光辉灿烂的玉文明史,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南阳黄山,仅高出周围地表约2...
人们常说“君子比德于玉”“古之君子必佩玉”,中国光辉灿烂的玉文明史,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
南阳黄山,仅高出周围地表约25米,看上去就是一处普通的小山丘,不过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这里很有可能是我国玉文化的摇篮。
去年11月,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的考古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史前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在随后12月14号举行的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黄山遗址又有新发现公布:在遗址汉墓下发现了仰韶文化早期的玉石工匠墓,一同发现的还有独山玉玉石原料。这一重要发现可将我国制玉年代追溯到近7000年之前。
史前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
这里都发现了什么?
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史前图景?
就让我们到黄山遗址探索一番吧~
黄山遗址地处南阳城北,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东与蜿蜒流淌的白河相依,北与盛产石灰岩的蒲山和丰山相望,西南方距离产玉名山独山大约3公里。
1959年,黄山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整个山顶与周边坡地都是遗址分布区。1963年,黄山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黄山遗址“升级”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5月以来,黄山遗址迎来第二次考古发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经过两年多的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目前遗址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经专家分析确认,黄山遗址是一处居葬合一并且统一规划的新石器时代重要中心聚落遗址,进一步来说,应该是一处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性质的聚落遗址,保存较好,遗存丰富。
仰韶文化时期房屋遗存
——“前坊后居”是啥?
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3座仰韶文化晚期“前坊后居”式大型复杂房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所谓的“前坊后居”就是指前面是制玉作坊,后面是居住的地方。F2、F1房子周围,都有半地穴式作坊,作坊发现的活动面、砺石、石钻头以及丰富的玉石器等,为我们再现了先民制造玉石器的原始场景。
F2、F1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体量之大、结构之复杂、保存完好程度等,皆为国内罕见,为研究江汉地区仰韶文化大型复杂建筑地面以上结构、建筑技法、功能分区等提供了直接参照标本。
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
——“黄山首富”在此?
黄山遗址发现了目前在豫西南乃至汉水中游地区最高等级的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群,距今近5000年。这些墓葬方向一致、排列有序、等级森严。
其中的两座酋长级大墓M18、M77格外引人关注,出土了梯形独木棺、双玉钺、单弓、成捆骨簇、少量陶器、大量猪下颌骨等重要遗物。上古时期,钺作为一种礼仪用器,用来象征军事统帅权;猪是祭祀重品,猪下颌骨就是财富的象征。M18墓主人,左手持武力象征的弓箭,右手执权力象征的玉钺,足部放置18个象征财富的猪下颌骨。M77随葬的猪下颌骨数量更是惊人,约在400个以上,墓主人堪称“黄山首富”了。
黄山遗址包含着不同阶段的文化遗存,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遗址时代跨度漫长,序列完整。其中发现的有打制、切割、琢磨痕迹的独山玉制品,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先民已经初步掌握玉器加工制作技术,也确立了中原地区南部、江汉平原北部、汉水上游白河流域独特的崇玉方式与治玉方法。这一发现弥补了中原地区早期玉文化缺失的不足,改变了或正在逐步改变此前中原地区“玉器并不发达”的结论,对于研究同时期玉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文博在线平台微信公众号,未标注图片源自“考古中国”项目办)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