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没有人去抢孔圣人的至圣之名,也没有人去抢释迦牟尼的佛祖之尊,因为挨不着啊!日本天皇这种存在,就跟庙里的神像一样,供奉的好好的...
自古没有人去抢孔圣人的至圣之名,也没有人去抢释迦牟尼的佛祖之尊,因为挨不着啊!
日本天皇这种存在,就跟庙里的神像一样,供奉的好好的,谁会去找他的不痛快呢,完全没有利益冲突嘛。
这种情况,与王朝更替不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即使没有沙丘之变,秦始皇能够顺利传位给扶苏,想要延缓秦朝灭亡的速度都费劲,更不要说保住秦朝的长盛不衰。
王朝兴衰交替,自有规律,因人而变,不在于一两代人的强盛,而在于延续的继承人和政局平衡,打击豪强欺压百姓。
拿汉朝来举例子,从汉高祖到汉宣帝,六代帝王精明强干,开创盛世,遇到庸主汉元帝盛世止步,经历汉成帝、汉平帝两代荒淫,王朝就被人夺走了。
纵使扶苏继位,秦朝又能如何呢,一代贤明,难以保证世代都贤明,在我国的历史环境下,王朝逃不过遇明主而强,遇庸主而衰,遇昏君而亡的规律。
日本天皇的“神圣”,在我国古代是很难营造出来的
日本的天皇为什么可以万世一系,主要是因为天皇没什么权力,天皇在日本更像是“神权”的象征。
“大化革新”之后,日本很快进入了封建社会,从645年日本开始改革进入封建时代,到857年,日本天皇大权旁落,藤原良房开始摄政,日本进入幕府时代,天皇成为象征。
其实到这个时候,天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日本整体政治格局,一直是在营造天皇的“神圣”存在,当时的摄政大臣并没有冒险把天皇从神坛上踹下来,这和我国古代的情况区别很大。
在我国古代这种皇室神圣的象征,是很难营造出来的,因为在汉朝之前,所有的王室,都是黄帝的后人,谁也没比谁神圣,大家都是一个祖先,要是神都是神。
夏禹是黄帝玄孙,颛顼之后。商汤也是黄帝玄孙,帝喾之子契的后人。周文王姬昌与商汤出于同源,是帝喾之子后稷的后人。秦国的祖先是商朝大将飞廉,飞廉同样是颛顼的后人。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把人民心底的欲望喊了出来,从此推翻统治者成为人民群众发泄不满的手段。
即便如此,后来统一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家里祖宗往上数,也是黄帝的后代,刘邦家里虽然只是沛县的小地主,但是先祖是晋国大夫士会,其祖为最后一代杜国国君杜伯,乃是尧帝第九子的后裔,尧帝是帝喾之子。
看看这,感情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朝代更替,都在一家人里面倒腾,皇室怎么建立自己的神圣地位,都是一家子出来的,咋你就成神圣了,我就不能是。这怪谁了?只能怪黄帝的后人太能生了吧!
利益的分配不均衡,是造成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是贵族时代的结束,新兴的地主阶层成为国家的主要力量。君主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大幅度削弱卿士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就是农民社会地位的提高,在社会发展中农民和地主之间并没有天然的分界,农民随时可能因为一些机遇变成地主,地主也可能因为不善经营,变成贫民。
在王朝建立的初期,朝廷会根据户口,重新分配土地,使耕者有其田,奉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让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到了王朝晚期,寄生在王朝身上的既得利益者越来越多,多到足以压垮整个王朝,此时农民的土地被大肆侵占,数十万上百万的农民食不果腹、流离失所,最终爆发大规模起义,将王朝吞噬。
究其原因,本质上还是利益分配由最初的基本均衡,到后期贪婪占据理智,底层弱势群体的利益被侵吞,利益平衡被打破,造成了王朝的更替。
秦朝的建立,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秦国在统一天下前,已经有了数百年的传承,其中央朝廷有一套完善的治理和法律体系。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秦国的法度和体系推向了全国,虽然史书没有记载秦朝统一后重新分配土地的记载,但是按照商鞅新法的传统,秦始皇应该是落实了这一“耕战”举措的。
但是秦朝问题是虽然给农民分配了土地,但是并没有给农民好好耕作、养家糊口的机会。从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一直都在“办大事”,大兴土木,营建宫室、皇陵,连年对外用兵。
这完全违背了农业社会的生产规律,我国自古以来的农业生产,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律,即三年劳作,可以积攒一年的口粮,但是三年丰年,必有一年灾年,所以老百姓的存粮一直都维持在刚刚可以维持生活的水平线上。
而秦始皇统一之后,连年征发民力,用做修建长城、驰道、宫室、皇陵以及战争,有多少家庭失去了生产的支柱,有多少家庭虽有土地,却无耕作的劳力。
用现在的话说,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野心、欲望,过度占有和使用国家的资源,广大人民群众只能获得少得可怜的资源,自然是要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
扶苏未必就是帝位合适的继承者,他也很难真正挽救秦朝
首先来说,扶苏绝对算不上秦帝国合格的继承者,可以说他是个孝子贤孙,但是历史上有为的皇帝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孝子呢!
胡亥的一道伪诏就让他授首,这样的人一点志气都没有,能成就什么大业呢,经不起一点波澜的皇子,凭什么能够成为帝国的继承者呢?
秦始皇病逝的时候,扶苏也三十多岁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皇长子,在那杵了三十年,秦始皇为何迟迟不愿意立他为太子,因为他没出息啊,一个皇子,一点血气都没有,作为帝国继承人,他配吗?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也是一个性格柔弱的皇子,当了几十年的太子,汉武帝也多有不满意,认为性格不像自己。但是就是这样的刘据,做皇子,做帝国的继承人,也甩扶苏几条街。
面对李广利、江充等人的陷害和步步紧逼,刘据展现了皇子不容侵犯的威严和男儿的血气,以皇后诏书和太子手令,起兵自保,诛杀奸臣江充等人,虽然最终兵败身死,但他无愧于刘彻的儿子。
如果扶苏继位的话,他肯定会施行相对较为柔和的政策来治理国家,安抚天下的百姓,再进一步,停止大兴土木和南北征伐,放百姓回归乡里,从事耕作生产。
但是扶苏继位,指望他能够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会出现秦国本土和山东六国的差异政策,秦国本土已经适应了商鞅的耕战之策,用耕地交粮换爵位和土地。
但是天下人并不适应,因为连年征战和征发徭役,百姓流离失所,劝民归田,休养生息成为亟待要解决的问题,轻徭薄赋成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但是怎么解决关中老秦人和六国百姓的赋税问题,是扶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秦朝将顷刻之间轰然倒塌。这就好比你之前100万买的房子,现在房子降价了,50万就能买到,你还不得闹翻天了!
秦二世元年,天下就群起反秦,这恐怕不全是胡亥的功劳吧,胡亥就是一堆屎,臭起来也且得一阵子才能传出咸阳城去,他继位不到一年,秦朝就眼看活不了了,他恐怕也是接盘侠吧!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秦朝就已经积重难返了,出现了百姓流离失所,“群盗满山”的情况,天下之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叛乱起义,是因为秦始皇威压还在,天下人震慑于秦国名将的威名。
扶苏继位之后,肯定不会处死蒙恬、冯去疾、冯劫等人,所以天下出现叛乱后,可以第一时间抽调精锐兵力和名将进行镇压,这样就可以基本保持天下的稳定。
但是恐怕要让天下归心,还很难,或者说终秦一朝也难以做到,扶苏的作用恐怕更多像杨广一样,等到名将凋零,无力镇压天下之后,秦朝也走向尽头。这种现象就像炒股,统治者失掉了民心,你想再涨回来,就难上加难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