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被改动700多处

发布时间: 2021-04-14 10:59: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道德经》被篡改700多处,看看汉墓出土的原版,才知老子有多牛。《道德经》,又称《老子》和《五千言》,是春秋时期思想大拿李耳...

道德经被改动700多处

《道德经》被篡改700多处, 看看汉墓出土的原版, 才知老子有多牛。

《道德经》,又称《老子》和《五千言》,是春秋时期思想大拿李耳的哲学著作,包含治国、修身、用兵、养生等多项论述,自诞生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万经之王”,堪称中古历史上最伟大的典籍之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道德经》是全球被翻译成外国文字第二多的文化名著,而第一名是《圣经》。《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结凝华,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哲学骄傲,其开篇之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更是人尽皆知的千古名句。然而你是否知道,这第一句就被后世修改过了,这根本不是老子的原句。

1973年,长沙马王堆大型汉墓出土了几十部帛书,不乏失传已久的古文典籍,其中就有与传世《道德经》极为相似的帛书被发现,专家收集整理成为帛书《老子》。马王堆汉墓距今两千多年,也就是说,帛书《老子》已经与世界隔绝了两千多年,所以它与传世版《道德经》存在大量不一致的地方。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是上层阶级统治国家的强有力工具,而传承思想的载体便是书籍。历朝历代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利益和统治需要而对书籍进行修改,《道德经》作为万经王自然首当其冲。据帛书《老子》与传世《道德经》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间竟有700多处差异,导致160多句含义发生重大改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四句话非常有名,几乎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界,但是如何来理解它的意思,却至今仍存争议。第一个“道”是名词,是指生成宇宙的本原和实质;第二个“道”是动词,意为言说、解读。

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解版本:一,道若可以言说,那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二,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的道;三,道可以言说,但并非恒久不变的道。

被篡改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来看原版帛书《老子》是如何诉说这件事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恒与常虽然意义相同,但“恒道”比“常道”容易理解的多,“非恒道”应当是第三种解读方式,意为不是恒定不变的道。

传世《道德经》第十六章载:“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意思是尽力使心灵达到虚寂之境,尽力使生活清静笃定,这样当万物一齐蓬勃时,我就可以观察到它们往复循环的道理。人往往会被欲望控制,导致视物不明、视理不正,而老子要求宁心静气,也就是通过表面看到本质。

这几句话蕴含的哲理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这其中有一字被篡改了,那就是“守静笃”的“静”,它本应是“情”,原句为“守情笃”。这一字之差,却有千差万别,真正的大道就是守情,即成功的本质就是对一件事动情且专一,它强调的更多是人性和热爱,而并非始终如一的安静、宁静,道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而不是死寂。

这一个“情”字就体现出了老子思想的先进性。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好像一切与他无关;也不是高冷而不可接近的修道者,如同退居江湖的隐士。恰恰相反,老子追求的是大情大爱。

《道德经》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执守自古以来的道,去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事,就能够掌握历史的规律。然而在帛书《老子》中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适应时代的方式去理解现在,也就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这一字之差也蕴含云泥之别啊。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老子之所以为老子,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思想在任何时代都适用,且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瑰魅。

本文标题: 道德经被改动700多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60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代妃子们是如何上厕所的?高中生必看的历史资料方法及公式!学习不能考死记硬背,方法和技巧才是关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