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新注》是一本由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9-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人间词话新注》精选点评:●这个版本优点在于注释详实,比一般版本的《人间词话》要到位很多。另外附
《人间词话新注》是一本由王国维 著 / 滕咸惠 校注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9-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词话新注》精选点评:
●这个版本优点在于注释详实,比一般版本的《人间词话》要到位很多。另外附录详细介绍王国维其他文献中的词论,和针对王国维出入叔本华美学思想的介绍,都是对理解《人间词话》很重要的补充。
●这个版本超不好读,感觉门槛非常高。不过信息量非常大,基本满足了一般人对《人间词话》的各种需要。 必须静下心来,一句一句读。适合买下来慢慢读。
●此书是原稿本,其中有部分内容是定本中没有的。注释很详细,有助于理解正文。缺点是仍有个别内容仍然遵循王氏旧说,实已被证实为低级错误。此书下卷人间词话附录及编者的文章值得一看,这部分内容是一般版本中不见的,对于我们理解《人间词话》十分有用。
●哼哼唧唧叽叽歪歪。读古文的时候完全无感。 4/7 现在觉得这本书有点好玩。境界说较为实用。版本导致读起来有点麻烦。与《歌德谈话录》配合食用最佳。 #最近是拾人牙慧的小豆豆 4/14词人数量和词评家数量成反比。把旧词用自己的理论解释一遍,以判断好和不好,有趣又怪没意义的。 大部分内容都挺喜欢的。
《人间词话新注》读后感(一):王国维的跳跃
有人说,王国维主要成就在史学,可他却以一本100多词条的《人间词话》著称。
王国维算不得夭折,更算不得长寿的一生,经历了从哲学、美学到史学的变动。我们想到他,首先想到的词,大概就是境界。这种驱动他完成境界之间跳跃的力,大概也驱动了他的自杀。
这种穿透时空表象的孤独,出现在了他23岁时的诗歌中:“几看昆池累劫灰,俄惊沧海又楼台。早知世界由心造,无奈悲欢触绪来。”心头无端地涌起“四海一身原偶寄”的凄凉,需要安顿。当时的安顿之处,就在叔本华哲学。30岁之前,王国维的主要精力,在介绍和钻研西方哲学美学上。客观说,他对西方哲学史并没有精深的研究。原著读的少,主要是康德和叔本华。而对于康德的《纯粹理想批判》,1903年,26岁的王国维初读,“几全不可解,更辍不读”,继而读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和表象》,而“大好之”。实际上,略过康德而学习叔本华,就像“弯道超车”。他对叔本华的吸收,大部分是佛教部分的契合。我记得,有一个患抑郁症的作家曾这样写过,“在难过的时候读叔本华,就好像感到冷的时候脱下衣服”。
日本留学归来后,这种安顿转向美学。留下的作品,就是这本《人间词话》。31岁的王国维,用了两年时间写完《人间词话》。表面上看,它与传统的《沧浪诗话》等,在体例和格式没有显著差别。这种箴言式的评论,自古至今中国历来不缺,国外也不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有理论自觉性,提出了境界说。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文本生产的原则,也把它当作读者消费的标准。于是,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他把艺术境界概括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境界一词,原属佛教用语,《人间词话》把它改造成美学概念。美感的背后,仍离不开个体存在的挣扎和跳跃。类似于克尔凯戈尔跳跃理论,境界的改变是一种信仰危机。最高的境界背后,也是承担着最大的痛苦。在境界的开拓上,《人间词话》以众多诗词为例分析。其实,王国维的词作更有代表性。
王国维的词作,一扫传统离情别绪、宠辱得失的俗套,重在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在苍茫宇宙中的悲剧命运。他的词表达的就是一种哲学境界,而超越了伦理的境界。他的这种孤独,更接近于“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蒙田怀疑的乐趣,到帕斯卡尔这里,终于变成了恐惧。而中国传统阴郁审美,在王国维这里,变成了恐惧不安。最后以王国维28岁时写下的《采桑子》结尾: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间词话新注》读后感(二):“大家”是这样来为《人间词话》作注的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此外还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别称,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一般谈论“唐诗宋词”,词当然并非在宋代才产生,宋之前宋之后都有词之大家,但词在有宋一代达到如唐诗般的巅峰却是公认的。事实上。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词在发展初期,“敦煌曲子词”也好、唐中后期的文人词也罢,大抵题材范围较窄。白居易、刘禹锡以及南唐后主李煜较为有成就。进入宋代,词达到了全盛时期。
历史上词学著作不少,民国时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然只是其中之一,却似乎最为时人所津津乐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所以美不胜收,大概就是因为他早年追求美学,并且能够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傅雷先生当时就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山东大学教授滕咸惠的《人间词话新注》,从美学的观点着手,挖掘深受哲学家叔本华美学思想影响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以及其他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影响甚大。
《人间词话新注》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是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国维零星论词言论而成,包括《论词语辑录》和《人间词话选》。此外还附录了《略论王国维的美学和文学思想》——虽然只是一个附录,价值和意义却不小。想要更好地学习、体会《人间词话》,就不能错过这篇文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词,多是只言片语,并无长篇大论。虽然简洁,却有时难免不甚了了。所以,历史上为《人间词话》作注者也有很多。
所谓“境界说”,即“造境”和“写境”,前者亦称“有我之境”,后者亦称“无我之境”。王国维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就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自鸟悠悠下”,这就是“无我之境”。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些说法,《人间词话》中都有。
与之相关的还有“三重境界”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个大前提还真是不小。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淍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有时也举例子。比如北宋章质夫有一首诗名为《水龙吟·咏杨花》,作为章的好友,苏东坡和了一首词,即《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卷之“三十七”中评价认为,苏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词“原唱而似和韵”,并为之感叹道:“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作为词学的爱好者,熟读《人间词话》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途径;如果有效利用滕咸惠的这本《人间词话新注》,那就更能够受益匪浅。
《人间词话新注》读后感(三):《人间词话》: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
词话是古人评论词作、词人、词派有和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作,肇始于南宋杨浞的《古今词话》(已佚)。词起于唐五代,兴盛于两宋,之后元明成衰落之势,到了清代词的成绩虽然比不上两宋,却也蔚然可观。由于词的风起,词话大量涌现。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很大的三大词话都出现在清朝,即清末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陈廷焯论词的标准是“沉郁”、“雅正”,况周颐则强调“性灵流露”、“书卷酝酿”,到了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一下子抓住了词的精髓。王国维熟读前人词作和词话,能够博采众长,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加以融合,成一家之言。《人间词话》在历来众多的词话中,是最为人们欣赏的一部著作。美学大家朱光潜称许《人间词话》: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今天市面上可供挑选的《人间词话》版本多之又多,让人无从下手。其实,虽然《人间词话》版本众多,却大同小异,即是在定本的基础上加以注释和校正的。这些版本鲜有新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间词话》帮助不大。
《人间词话新注》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册,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个版本与众不同之处是舍弃定本,采用原稿本。原稿与定稿顺序有所不同,原稿本与定稿本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原稿本多出十三条,系尚未公开发表过的。通读原稿对于看清王国维的思路、准确理解他的文艺思想,是有帮助的。
新注上溯王氏的批评思想,征引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说法来说明王氏论点的来历,并注引各家的说法作为参证。新注第33条(定本第3条)中,“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注中引用叔本华《世界是意志和表象》的“在抒情诗和抒情的心境中,……主观的心情,意志的影响,把它的色彩染上所见的环境。”我们再去细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句时,就能够理解得更透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意境”说,“有我无我”、“隔与不隔”、“人生三境”等精彩观点。就其中的“有我无我”和“隔与不隔”常常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不得要领。
朱光潜在《诗论》指出,“隔与不隔的分别就从情趣和意象的关系上面见出。情趣与意象恰相熨帖,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现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不隔。”并进而说,“比如‘谢家池上’是用“池塘生春草”的典,“江淹浦畔”是用《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典。谢诗江赋原来都不隔,何以入欧词便隔呢?因为‘池塘生春草‘和’春草碧色‘数句都是很具体的意象,都有很新颖的情趣。欧词因春草的联想,就把这些名句硬拉来凑成典故,‘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二句,意象既不明晰,情趣又不真切,所以隔。”
同样地,朱光潜指出王氏“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就是“移情作用”,“泪眼问花花不语”一例可证。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忘我之境)。”他的“无我之境”的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
《人间词话新注》除上述与其他版本不同之处,还附有人间词话附录,内容是论词辑录和人间词话选,对于理解正文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全书最后《略论王国维护的美学和文学思想》一文,对于王氏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加以概括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大有裨益。
综观全书,《人间词话新注》是众多版本中非常值得一读的优秀版本。它为我们理解《人间词话》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人间词话新注》读后感(四):吐槽大会:诗词评论欢乐多
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已成公版,因而版本众多,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当然首推徐调孚先生注、王幼安(王国维次子)先生校订的版本。然而今日读滕咸惠先生的《人间词话新著》,另有一番乐趣。
蕙風詞話 人間詞話9.1[清] 況周頤 王國維 / 1960 / 人民文學出版社《人间词话新著》和人文本的不同之处在于,以静安先生的手稿为底本校对,条目顺序不同,并保留了通行本中删去的诸条目和字句。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既注出了往事论点的根据,又引各家说法来作参证。中国历史上有诸多诗词评论,如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况周颐的《蕙风词话》、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等,各家观点不一。能在同一本书中读到相关的评论,既省去了读者查阅词话的时间,又拓展了阅读。
王国维对于南宋姜夔以下的格律派词人都不大瞧得上,说史达祖、张炎、王沂孙、周密、陈允平等人才分有限,词太肤浅;周邦彦和晏几道、秦观的词相比,是娼妓与贵妇人的区别。真是毒舌啊。
毒舌的绝对不只王国维一人。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将打击面扩大:“白石词如明七子诗,看诗高格响调,不耐人细思。”明七子不幸躺枪。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里吐槽北宋的贺铸:“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
王氏推崇苏轼、辛弃疾、李煜等。第十一条夸稼轩:“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能和北宋诸词家比肩的只有辛弃疾,“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梦窗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的号,人称“词中李商隐”,词以哀艳动人著称。王氏又说:“梦窗之词,吾得去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
第二十七条夸苏轼和章质夫昌河的《水龙吟》似原唱,比章质夫的高出不知多少倍。注释中引用北宋江西派诗人晁叔用的话:“东坡如毛墙、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耶?”几乎可见晁冲之的傲娇形象:哼!我家苏轼才是Number 1!
将词比作绝世美人的还有周济,他评价南唐后主李煜:“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已、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也。”王氏更是认为李煜的排名应该在温庭筠和韦庄之上。
阅读这些诗词评论家的毒舌真是乐趣无穷,这本书简直就是诗词评论家们的吐槽大会。然,又不得不佩服古人对词语的精确把握,吐槽吐得那叫一个精准,远非我辈所能企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