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灯琐忆》是一本由(清)蒋坦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秋灯琐忆》读后感(一):译注者勘误第102页注释小字,最后三行,“挂裈”典注释有误。当时因受诗的上联影响,脑海里萦绕的都是与夫妻贫贱
《秋灯琐忆》是一本由(清)蒋坦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灯琐忆》读后感(一):译注者勘误
第102页注释小字,最后三行,“挂裈”典注释有误。当时因受诗的上联影响,脑海里萦绕的都是与夫妻贫贱时之情有关的典故,居然忘记了“挂裈”这样常典的正确出处,很惭愧。
特此修正——
挂裈(短裤,一说围裙)出自《世说新语·任诞》——阮咸和他的叔叔阮籍都住在道路南边,其他的阮氏族人住在道路北边,“北阮”都很富,“南阮”却很穷,当时的七月七日有晾衣习俗,“北阮”搬出的都是绫罗锦绣,阮咸则用竹竿挂着粗布做的裈,晒在庭院里。
加印版本自当据此修正。译文不具体解释诗句而径引之,故译文无需修订。
译注者:朱隐山
《秋灯琐忆》读后感(二):非复吴下阿蒙
“即使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
明日为如来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
《世界秩序》里说中国对佛教的接纳非常本土化,加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元素,看到封面上这句话我就觉得了。
它读起来很好听。而且人类本身就对永远性有与身俱来的向往。
跟《浮生六记》一起被提起一点毛病没有。阿芸和秋芙我没分出个区别,感觉看了两遍我娶了两个。可能阿芸胆子更大一些,更机灵些。
“秋芙诗作里常见的毛病完全找不到了,我不禁说她是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
说实话看到这句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觉得『古代两性关系也不是全糟粕嘛。』然后回想起来他们家很富。很富。结果还是归结到生产力的问题,我很是惆怅。
跟《浮生》比这里面“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意味更浓吧。
『剪灯相见,方知颊上双涡,非复旧时丰满矣。』
这句白话更温柔。
《秋灯琐忆》读后感(三):是谁多事种芭蕉?
秋芙,秋芙,再穿一次那件绘满绿萼梅的衣服,可好?
读蒋坦的《秋灯琐忆》,先是被推荐的那句“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明日为如来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一下击中。再细细品读,那般闲趣、诗意的夫妻生活,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有时候担心这是某种假象。正如译者朱隐山在前言中所言的,“现实生活里种种的不和谐,在回忆中都被过滤掉了,只有美好的部分被留了下来”。但他们天性中的浪漫情怀,把生活过成诗,却不得不让人向往与羡慕。哪怕只是一场梦, 十年如一梦,也愿意跟随作者的回忆钻进这场梦里。
秋芙喜欢画牡丹。秋芙爱好围棋。秋芙喜欢洁净。秋芙诗情了得。秋芙向来不擅长书法。秋芙向来不擅长填词。秋芙的琴技,大半由夫君传授。秋芙,秋芙,那个把蜀葵叶子捣烂成汁,将云母矿石磨粉掺入,制成银光闪闪的蔚绿之色的女人;那个亲手种下芭蕉,叶子盖过附近房帘和帷幕的女人。如此惹人怜爱,又叫人如何不爱呢?
《秋灯琐忆》读后感(四):相得,未益彰
清朝末年文人蒋坦所著的回忆文集,记录了他与妻子关瑛生活中的一些片段。
从这些片段中,可以看到二人琴瑟和鸣,珠联璧合,真如一对神仙眷侣。蒋坦是富家子弟,自己没有功名事业,家计靠父亲接济。他终日与友人饮酒畅游,赋诗为乐。他年少时与表妹关瑛定亲,成年后成婚。关瑛是一位才女,书后附了夫妇二人的诗词作品,可以看出她的才华不输蒋坦。她能够在诗文、美学上与丈夫交流、探讨,获得精神上的共鸣。这是蒋坦爱她、敬她,在她死后还撰文怀念她的原因。
很难不拿这本书与名气更大的《浮生六记》做比较。两本书都是文人记录夫妻生活的回忆录,也都是夫妻和谐,充满情趣。《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被人批评说家中生活贫苦,却仍然事不关己,每日只知玩乐,太没担当。蒋坦也有同样的问题。而且回忆录中透露他与关瑛曾有重大感情危机,译者考据出可能与蒋坦移情别恋有关。
关瑛也罢,沈复的妻子陈芸也罢,生活未必不幸福,但可能并没有她们丈夫笔下那样美满。人总是忍不住粉饰自身的缺点,旧文人更是如此。他们欣赏妻子的角度终归脱不了三纲五常的尺度,看重的是她为家庭、为自己付出多少。与传统社会的大多数夫妻相比,蒋坦与关瑛,沈复与陈芸这两对夫妇或许颇为相得,但并未益彰。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秋灯琐忆》读后感(五):秋灯琐忆读书笔记
古代文人似乎都喜欢把已经发生的事和过去的事相联系,沈复也是这样: “乃知猝断之弦,其谶不远,况五,火数也” “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因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说服自己,为什么情深不寿。所以,把一切归为天意,是他们逃避痛苦最好的方法。 为什么芸和秋芙所代表的女子形象都被文人骚客所喜欢?我想大概有三点原因: 1.诗书礼艺都很出彩。有这些,还怕和这些文人说不上话吗?有交流,才有沟通和发展。逐渐从身体的相伴过渡到灵魂的相守。 2.柔弱多病。柔弱才能激起那些大男子的保护心里。 3.娇羞,可爱。 关于芭蕉在文言诗词当中的引用: 芭蕉在古代一般指孤单忧愁,离情别绪。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些句子: 1.秋芙每谓余云: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 2.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3.姻缘离合,不可定论。 4.他日九莲台上,当不更结离恨缘。 5.余归,必趋人召余,比至,仍无一语。侣琼问之,秋芙曰:余命如悬丝,自分难续,仓猝恐无以与诀,彼来,余可撒手行耳。 6.数年而后,当与秋芙结庐坞河渚间,夕梵晨钟,忏除慧业。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明日为如来潘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
《秋灯琐忆》读后感(六):是谁多事种芭蕉?
算是在西湖翻书结下的缘分。本书行文不及浮生六记,文字艰深,若没有古文和用典基础,以及部分佛家道家感悟,是难看懂的。建议看不懂的直接看白话文,翻译的也是极好的。
看之前,先读初版序,不然了解不了很多背景。
有几段个人觉得很好,摘录如下:
“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阴,荫蔽帘幕。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然余于此,悟入正复不浅。”
“开户见月,霜天悄然,固忆去年今夕,与秋芙探梅巢居阁下。斜月暧空,远水渺弥,上下千里,一碧无际。相与登补梅亭,瀹茗夜谈,意兴弥逸。秋芙方戴梅花鬓翘,虬枝在檐,遽为攫去,余为摘枝上花补之。今亭且倾圮,花木荒落,惟姮娥有情,尚往来孤山林麓间耳。”
今年
“今年撩草度芳春,一卷《南华》悟未真。
燕子归来微有雨,夕阳明白半无人。
回阑不断空余字,故簟长抛渐满尘。
我是悼亡荀奉倩,可怜何处不伤神。”
“病起
/
半分明处半空蒙,梦在重帘隐约中。
五夜自歌还自泣,一灯听雨更听风。
最柔池柳摇波绿,未死秋棠忍泣红。
我是深闺憔悴质,年来心事易成空。”
《秋灯琐忆》读后感(七):学习
过惯城市生活,喧嚣热闹,围绕着功名利禄,带着自私自利为己不为人的处世状态心力憔悴,读罢《秋灯琐忆》,犹如一股暖流在心间窜动,人间最美是真情,在浮躁的现实中如能遇到此人有如此的相处模式,便感觉一生足以。
“数年而后,当与秋芙结庐华坞河渚间,夕梵晨钟,忏除慧业。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明日为如来潘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 ---蒋坦巜秋灯琐忆》
《秋灯琐忆》除了让人羡慕的爱情外,其实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对生活的思考,更准确的说可以带来人相处之道,人是群居动物,每天的都需要与人相处。《秋灯琐忆》讲述的更多是夫妻相处中的生活点点滴滴,这种幸福与美好可以给当代人树立一种标杆,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当代的相处模式,快速、自我,根据每年的数据显示离婚率逐年增加,而且各个年龄段都有,婚龄也越来越短,所以当看到《秋灯琐忆》的爱情异常显得弥足珍贵。1、爱学习,情商高。人的成功在于不断地进步不断学习,秋芙的《洞仙歌》就可以看出人都是不断努力与学习,这样才能共同成长,让对方有着新鲜佩服之意。其二,秋芙学佛二十年,对《楞严经》、《法华经》烂熟于心。佛经是有着大智慧的,倡导人们包容求善之心,每天诵读这样的智慧,学习其中的道理,看待人与物的境界都与别人有所不同,也不会斤斤计较,可以包罗万象,包容一切。2、颜值高。不管当代还是古代,人们追求颜值是不变的步伐,不论男人与女人对于美人是无法抗拒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眉目潋滟,乌云如发。”更何况情人眼里更能出西施,所以颜值非常重要。3、共同爱好、共同成长,有着相同的生活乐趣。秋芙和蒋坦常常一起研习琴棋书画,一起赏花品茗,一起读佛问禅,一起游山玩水。他们一起谈风月,论红尘。吟诗作对,抚琴赏月,夜月对酌,幽窗对弈。两人相互作伴,过着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的生活,既是生活伴侣又是人生知己,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甚好,多少让人羡慕嫉妒没有恨。
无论如何,无论何种情感,都是需要精心灌溉才能茁壮成长的,所以我们在羡慕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人的相处之道,用我们的智慧去追求我们向往的生活,简单而又美好。
《秋灯琐忆》读后感(八):同生一誓
清朝,西子湖畔,一对平凡但又不普通的夫妇,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最美的生活,就在你侬我侬的日常里。第一次读到《秋灯琐忆》,就被这对夫妻的琐碎小故事给吸引了。这本书是钱塘秀才蒋坦回忆与爱妻关瑛(字:秋芙)生活琐事集。这书中除了有蒋坦的回忆散文44篇,还精选了蒋坦写的诗词和关瑛的诗词若干。
书中文辞婉约,从男性的视角来描写爱妻,其语言是极温柔的。真的是极少读到这么简约又细腻的文字,清代文言文简短,当代青年诗人朱隐山对蒋坦的文字予以了译注,译为现代文,让读者读得更明白。
蒋坦和关瑛,蒋坦在文中习惯唤爱妻的字,即秋芙,那我们也跟着他同称“秋芙”吧,这个字叫起来更亲切,也更有意境,似乎与书名也更切合些。“秋灯琐忆”,是在秋夜灯下回忆,亦是暗含了“秋芙”里的“秋”字,不知道她是不出生于秋天?这对夫妻才情清绝、意趣高雅,夫妻间情深意笃,志趣相投,虽然日子清贫些,但是过着吟风赏月、琴瑟和鸣的生活,真真是叫人羡慕的。有的人以为的幸福是物质富足阔绰,有人伺候,生活奢靡,那实在是太俗了,而蒋关二人品茗赏花、泛舟吟月、写字弹琴、寻幽访胜的诗意日常才是我眼中的美满的生活。
蒋坦的文字里流淌着对爱妻的尊重与疼惜,就连两人生活里的极小的细节,蒋坦也都记着,并能写成一篇篇文字来。有一篇关于秋芙种的芭蕉,蒋坦听着雨落芭蕉,滴沥沥,感觉心都碎了,一日,他在芭蕉叶上戏题几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第二天他看到芭蕉叶上续了几行:“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才子佳人真的是不一样,发个牢骚斗个嘴都这般儒雅,不用开口,题上几句诗便可。而这般的“对话”既避免了面红耳赤的纷争,又还解开了心结,用蒋坦的话说,“悟入正复不浅”,提供了开悟的契机。
通篇读来,真的是没有什么大事,都是些非常细微的琐事。偏偏这就是夫妻相处之道,细微处见真章,人间烟火尽是琐碎事,能在日常琐事里用心去体会去珍惜的,那是真爱。因为爱得真诚、真挚,当然也更能读懂对方的智慧。在蒋坦看来秋芙对被偷了颔下珠的龙的见解是真知灼见,智慧得很。
于别人而言,文中这些事真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了,却能被蒋坦写出别样美感来,此书堪称是中国人生活美学典范。
《秋灯琐忆》读后感(九):凄美、柔情、意味深远
我的美只有你懂得,你的好我也会倍加珍惜。《秋灯琐忆》是男女情爱家国天下的美好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读着充满凄美、柔情、意味深远的《秋灯琐忆》世俗之下浮躁的心灵也会变得通适与玲珑。
三五知已友人、抚琴、围炉、吟诗、作画、闲聊之余,对生命的个中滋味尽在其中。无论是一颦一笑一语一行,默默无声的相视一笑,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一唱一和间,优雅娴静。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秋灯琐忆》的作者蒋坦生于清朝,正逢乱世,仅仅在世三十九年余,才子逢乱世冻饿而死不能不说是悲剧,幸而与表妹关秋芙(关瑛)的美好婚姻生活成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亮色,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蒋坦的生命虽短暂但其深厚度不逊于任何青史留名者。
魂虽迷,神已灭,《秋灯琐忆》留心间,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世间事,正如绵长情丝幽幽绕,看似繁杂,实则至简。蒋坦和妻子关瑛(关秋芙)的生活正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浪漫写照。同是才情过人,正合郎情妻意,共同的爱好,同样优秀的二人,虽然是短暂的美好,却成生命里的熠熠闪光,耀眼明亮。 《秋灯琐忆》的诸多笔墨着重在怀念亡妻的点滴,这些点滴的回忆,蒋坦用生花的妙笔著成如经典隽永的古典画作——观之心痛思之神伤。
《秋灯琐忆》原文四十四篇,篇篇忆亡妻关秋芙,忆妻情之深可见,更有蒋坦与关秋芙夫妻二人诗词百首鉴读,夫妻二人的诗作相映成辉,唱和之间,日月绵长。倘不是身逢乱世,想必这对人人皆美的神仙着侣会白首不相离。 蒋坦和妻子关秋芙的英年殒命,不仅是个人、家庭的伤悲,更是时代的残酷写照,战乱之下民不聊生,美好的生灵无一能幸免。
《秋灯琐忆》不仅是文学上的孤傲寒梅,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刻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心壮志也只有文明完备的社会制度方能实现。 从二十二岁至三十五岁,蒋坦与妻子关瑛相伴十四年余,也许这是蒋坦生命最丰富的十四余年,自妻亡故后五年蒋坦亡于战乱,悲。
《秋灯琐忆》不仅选取蒋坦的原作,更有蒋坦与妻子夫妻二人的诗词以及蒋坦生平年表,这些都加深了读者对《秋灯琐忆》的领悟。
叹,掌上珊瑚怜不得,愿将移作上阳花。人生若浮萍,著作留传世。妻子关瑛是丈夫蒋坦生命里的明灯,灯灭,蒋坦此生无所牵挂,只有漫漫回忆扑面来。
珍惜眼前人,何苦徒留恨。
《秋灯琐忆》读后感(十):秋日的私语
蒋坦《秋灯琐忆》与沈复《浮生六记》并称中国人生活美学的典范,然而蒋坦之作比沈复要晚,虽同为“忆语体”,但仍有很多迥异之处。天津人民出版社曾在四年前出版了张佳玮译本的《浮生六记》,如今又出版了另一位八零后诗人、批评家朱隐山译本的《秋灯琐忆》,给广大读者提供了重温经典与比较阅读的机会。
《秋灯琐忆》与《浮生六记》同样,采用了统一的模式,分别按照:前言、译文、原文、初版序、附录的顺序,分五部分来编排。所以,读者可以首先通过译者的前言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成书原因,对书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然后通过译文,和作者一同回忆生活中最美的那些瞬间,缅怀逝去的人与物。希望更深入阅读的,可以再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诗意日常”。最后通过对初版序和作者生平年表介绍、诗词精选来加深印象,完善认知。
《秋灯琐忆》的作者蒋坦,是杭州人,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的秋天,二十周岁迎娶比自己年长一岁的关瑛(关秋芙),两人婚后长居西子湖畔的巣园。按照现代人的眼光,蒋坦和关瑛的婚姻年龄并不算太早,而且关瑛还比他大一岁,虽然是旧式“亲上加亲”的婚姻,但由于两人青梅竹马、志趣相投,婚后却也过得和谐美满。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蒋坦与关瑛之所以感情深厚,是源于精神上存在的诸多共鸣。正如译者所言,《秋灯琐忆》刻意隐去了那些柴米油盐的日常,把品茗赏花、泛舟吟月、写字弹琴、下期对诗、寻幽访圣上升为“帝制时代一般人——尤其是闺中女子——想都不敢想的日常”,也就获得了令劳碌于尘寰、挣扎于信息之海的现代都市人求而不得、倍感羡慕的浮生闲适。
《秋灯琐忆》本是两人结婚十年的纪念之作,但由于五年后关瑛的病故,蒋坦增补了悼亡内容,而成为今日我们所见的回忆之作。全文共四十四篇,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篇幅长则一至两页,短则数句而止,内容则主要围绕夫妻二人的相识、相知、日常、情趣展开,间涉诗歌创作、评论、文人交友、亲朋旧事等等。尽管有时空相隔,但如今读来依旧鲜活生动、宛如亲见。
而关瑛,作为《秋灯琐忆》的女主人公,不仅仅以蒋坦之妻闻名,更是清代江浙女诗人中的佼佼者,是名副其实的才女。她心灵手巧,虽不擅长书法,但却想出把蜀葵叶子捣烂成汁,掺进云母矿石粉拖染笺纸的方法,让蒋坦倍感精致与特别;她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能在丈夫慷慨待客的时候“泥他沽酒拔金钗”;她诙谐幽默、能言善辩,常与丈夫谈诗论道,留下了“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的神句。
在蒋坦的笔下,秋芙是可爱的、温柔的、娴静的,也是灵动、活泼、多有锋机的。而短短的忆语之间,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奇才女诗人的形象渐渐在读者眼前鲜活起来。那是在西溪荷花丛中泛舟弹琴的秋芙;是身着绘满绿萼梅衣,鬓戴蝴蝶饰,依靠栏杆翘望暮春的秋芙;是捡起掉落的小燕子送回巣里,又加固燕巢的秋芙;是故意让小狗跳入棋盘搅乱棋局的秋芙;也是感叹花命如春短的秋芙……
如此才思敏捷、知书达理、诙谐健谈、温婉可人的奇女子,任凭放在哪个时代,都会令人视为“珍宝”。蒋坦有幸与之相伴十五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成就了日后的《秋灯琐忆》。过滤掉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和谐,回忆中留下的尽是充满风雅、才情、闲趣的诗意日常,也恰恰因为它的短暂才尤为令人怀念与向往。
一个文人才子对亡妻与旧日时光的思恋,就像那秋日的私语,尽是美丽的音符,却也掩藏着深深的悲凉。人生苦短,生命与情缘就如同手上的梧桐花,放下确实不易,但谁又能逃得过命运的安排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