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66》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2-21 10:55: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北京胡同66》是一本由刘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019-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北京胡同66》读后感(一):小胡同大文化北京胡同绝对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去北京,没有去逛北京的胡同,那你

《北京胡同66》的读后感大全

  《北京胡同66》是一本由刘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019-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胡同66》读后感(一):小胡同 大文化

  北京胡同绝对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去北京,没有去逛北京的胡同,那你对北京的了解绝对是不完整的。

  那什么是“胡同”?一般认为,“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根据元熊梦祥《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至于“胡同”一词早在《三国志》就出现了,原本是胡汉同居一巷之意。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据统计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胡同都有一段掌故传说。北京胡同这么多,要想去全面了解那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如果不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也没有这个必要。对于想对北京胡同有所了解,但不想遗漏重要的胡同文化的信息,这本《北京胡同66》倒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这本书本书精选了北京南锣鼓巷周边,什刹海周边,朝内南小街周边,东四周边,王府井周边,雍和宫、护国寺周边,西四北周边,张自忠路周边,前门周边及宣南地区等9个区域的66条著名胡同,并对这些胡同的来历、发展、演变及其体现出来的浓厚文化内涵做了引人入胜的讲述,通俗易懂的精彩阐释。每一条胡同,作者都精心配上了相应的图片。这本书阅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如亲身在胡同中游玩。

  在书中,作者首先就推荐了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以保存完好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而闻名。她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在这里,你不仅能融入老北京的历史风情,而且还可以享受时尚现代的文化服务。徜徉于这片具有浓郁北京“原生态”气息的古老街巷中,你能切身感受到近八百年历史的波澜壮阔;穿越在胡同中,你仿佛触摸到元明以来的悠悠历史。

  从南锣鼓巷出来,就近就可以到菊儿胡同。菊儿胡同的名气也很大。菊儿胡同3号、5号和7号原来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从1978年开始,由吴良镛先生领导的清华城市规划教研组对北京市旧城整治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1987年选定了菊儿胡同41号院作为试点。吴良镛教授主持设计的“类四合院”模式居民小楼的改造博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1992年,联合国授予菊儿胡同危旧房改造工程 “世界人居奖”。

  小胡同,大文化。北京胡同值得你去逛一逛。

  《北京胡同66》读后感(二):有朝一日,再访老北京

  很多年前去过一趟北京,三天时间游览了大部分著名景点,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走马观花。即便是时间紧张,我们还是用了2个多小时时间爬了趟长城,到达了北八楼,至于,感慨啊,欣赏啊,心境啊什么不到长城非好汉啊啥的,一律不存在,拍了个照然后就火急火燎的往下赶车去了。第二天去参观天安门的时候也是,我们本来就住在前门,早早的到达天安门前,可惜,直到快中午了,我们还在长长的队伍中间,人山人海,接踵比肩,消磨的时间太长,等真正到了天安门前,那种神圣的期盼和向往早已荡然无存。什刹海周边到处都是商业,走在后海的酒吧街,跟逛在郑州晚上的街道没啥区别,所以,最初北京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好。骗子多,人山人海,商业化。

  但是,看了《北京胡同66》这本书有一种类似于好东西都不拿出来给大家看一样,所有去北京旅游跟我有同样经历的人估计都被老北京“忽悠”了。

  “胡同”这两个字是蒙古语的译音,是元代流传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一词出现在《三国志》中,胡汉同居一巷之意。

  看百度,北京大小的胡同有7000多条,可见书中罗列的66条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啊,很遗憾之前去北京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胡同”,从书中了解到,大多胡同看上去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每个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它记录了北京人民生活的历史变迁,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像一个个小小的舞台,演绎着老北京的酸甜苦辣,一砖一瓦都有上百年的传说,流传至今简直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博物馆。

  书中告诉了我们怎么逛“胡同”,一看规制,二看建筑,三逛四合院,四看胡同摆设,五访名人故居,六感胡同变化,七吃胡同小吃。对于那些规制,建筑,摆设,如果我们不懂,可能还真看不出个啥,即便你抱着《北京胡同66》照着逛,估计最后还是跟走马观花差不多,过目就忘了。但是名人故居就不一样了。文天祥,郑和,和珅,刘墉,慈溪,孙中山,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矛盾,冰心,小凤仙,辅仁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一个四合院涵盖了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看到北平沦陷,看到汪精卫,看到有志之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在胡同里做出的奋斗和抗争,感谢有了他们,才有了今日的和平美好。国家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有朝一日,得空儿了,一准抱着这本书,重逛北京城,专访北京胡同,过一把和历史对接的瘾。感谢作者让我对北京又有了新的希冀。

  《北京胡同66》读后感(三):藏龙卧虎之地

  曾经在天津不期然偶遇袁克文故居时最有感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年风光一时的民国贵公子的府邸,一位大爷坐在门前,房前的竹竿上晾晒着大裤衩子。

  我在北京生活了些许年,刚到北京的时候,感觉新鲜,没事干就去转悠,有时候会走到七拐八拐曲径通幽的小胡同,总是很害怕迷路,在胡同的深处,好像又回到了90年代。逼仄的空间,穿着背心裤衩的街坊邻居,大树的树荫下是一个老汉纳凉、下象棋,老太太们唠闲嗑。四合院的门洞打开,能看到蜂窝煤的痕迹,破旧的自行车横七竖八倒在院子里,不远处是一栋还算规整的灰色建筑,居民们把脏水倒在附近的下水道里,从外观来看,这厕所的建筑还挺新,但是我从来没有勇气进去过。

  叮铃铃一声响,紧接着京片子就入耳。自行车夫载着中外游客,介绍着胡同的历史。别看这条件差,但是皇城根下,藏龙卧虎、风水宝地,这样的地方,寸土寸金,你我都知道。我自然也知道,这些赚游客钱的车夫半导游们,大多数是胡扯。这个城市风云变幻,的确出过好多大人物,但是他们的故居,真的早已被风吹雨打去,尽管找到当年的地方,也早就不复从前,比如,这本书里提到的鲁迅故居和冰心故居,它们的门牌上甚至都没有标示。

  闭上眼睛,是时间和土地的故事。人只是过客。

  但是人在北京,在胡同里转悠,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甚至有的时候会转悠出历史的厚重感。早前读书和看电视剧,经常有提到“八大胡同”,没想到自己也曾经逛过八大胡同,还去勾栏里。只是时间的不同,却意外地和历史人物不期而会了。

  感谢作者的有心,讲了那么多胡同的故事,还算考究。轶事、八卦,任何时候都是人们爱看的。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其实不长,也就无怪乎,这些故事总是围绕着明清、,民国开展了,虽然元朝这里也曾经是首都,但是年代太久远了,不如民国来得接近。

  唯一不喜欢的是作者太多主观的评判。比如数次将袁世凯定为“窃国大盗”,近些年来历史研究已经很少为他冠这个名儿了,老北京人那种主观偏见字里行间坚挺得很。还有,“对食”这个解释不服啊,太监和宫女一起吃饭?别逗了,这纯真的解释实在是接受无力啊。

  除了这些瑕疵,大体值得看,当然比这更值得的是,你要去走一走,这66胡同。

  不知道现在胡同的居住条件是不是会好一些,太金贵的地方,保留着更多的原貌,发展也就更缓慢,对于老街坊来说,不变是最好的,虽然一墙之隔的世界,已经发展成国际大都市。北京的胡同,真的藏着很多故事。

  《北京胡同66》读后感(四):走!去北京逛胡同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是北京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大家都知道胡同,但说起胡同的历史和由来可能就不甚了解,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想逛胡同还是得先了解胡同,这也是翻开《北京胡同66》的初衷。

  作者刘岳对自己的介绍不多,但写起胡同来却头头是道,至少让胡同小白们觉得可信、可亲、可近。代序里简单介绍了胡同的规制、建筑、四合院、摆设儿、名人故居、胡同的变化和胡同的小吃。然后告诉大家书中选取的是北京城上千条胡同中的9个地区的66条胡同。这些胡同个个有特点,个个有理由。66其实也是溜溜的意思,逛北京不溜胡同怎么能算完整呢。

  书中的胡同从南锣鼓巷周边地区的胡同写起,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也是胡同文化创意特色街;东棉花胡同有北京独一份儿的单个砖雕拱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什刹海周边的胡同有烤肉季、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曹雪芹故居等;还有北京最古老的一条斜街——烟袋斜街。

  朝内南小街周边的胡同多和政治、文化有关。比如北总布胡同的24、26号,是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住所,是北平文化界名人聚会的地方;外交部街名如其言,是新中国外交部所在地;内务部街生活过散文大师梁实秋、台湾作家李敖,有着数百年的风骨底蕴,数不清的掌故趣闻。

  东四周边地区的胡同、王府井周边地区的胡同、雍和宫、护国寺周边地区、西四北周边地区、张自忠路周边地区、前门周边及宣南地区,数不清的胡同,数不清的历史故事,数不清的名人逸事,还有数不清的历史与文化知识。作者不仅能够详细地讲述每条胡同的历史渊源,还能理清其中的年代变迁,以及今日的况貌。辅以新老照片、各色物件、小吃,还有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各大文豪的文章段落等等,讲解的丰富与细腻程度绝对胜过了导览介绍与导游口述。

  但是,北京实在太大了,即便只是选了66条,也逛得人头晕眼花,绝非一次能够全部看完的。所以不管是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看官们只需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边逛一边听,看着书中的文字、赏着一张张照片,端旧貌、品新颜;叹沧桑、慨现代;感宽阔、探逼仄……走走停停之中,把胡同的样貌千姿百态逛个淋漓尽致,把北京城的历史深厚与市井生活看个清清澈澈。

  当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揣着这半截砖似的“胡同宝典”挨街挨路的去寻、去找、去探,亲身感受一番北京胡同的魅力。没有到过北京的人不会知晓其中的乐趣,到过了北京的人一定会想着再去一次这样的地方,因为在这弯弯曲曲、纵横交错的历史建筑群落中,写满了一整个国家、历史和民族的风雨和兴衰,过往与未来。

  《北京胡同66》读后感(五):北京的胡同很“6”

  说起北京的胡同,海内外人士都会竖起大拇指,说“6”,北京的胡同真的很6,就是很厉害,虽然它们不像北京的故宫和长城那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响亮的名号,但是北京的老胡同是接地气的,是具有很浓的北京生活气息的地方,如果要去北京,选择去北京的老胡同里穿一穿,看一看,是很好的选择。

  老北京人常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北京的胡同历经岁月洗礼,每一条胡同背后都有一段段的历史故事。跟着刘岳的这本《北京胡同66》我们一起逛逛北京最具代表性的66条胡同,看看这些代表北京古都文化的老胡同里都曾经住过哪些人,发生过什么事,来瞧瞧这些胡同的门道。

  刘岳在该书的序中支了逛胡同的招,逛胡同,看什么,他说一逛胡同的规制、二逛胡同的建筑、三逛胡同的四合院、四逛胡同的摆设儿、五逛胡同的名人故居、六逛胡同的变化、七逛胡同的小吃。胡同里的门道都涵盖在其中了,至于怎么逛胡同,他的建议是最好骑自行车逛,可以随到随停,胡同细窄,自行车相对也好停。

  刘岳将北京的胡同按照胡同集中区片分为九大块,包括南锣鼓巷周边地区、什刹海周边地区、朝内南小街周边地区、东四周边地区、王府井周边地区、雍和宫护国寺周边地区、西四北周边地区、张自忠路周边地区、前门周边及宣南地区等。在这些地区里,有如雷贯耳的南锣鼓巷、国子监街,有走出巩俐、章子怡等大明星的东棉花胡同,因为那里藏着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有北京最古老的一条斜街烟袋子斜街,有新中国外交部所在的外交部街,有北京内城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有北京城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北京是卧虎藏龙的地方,而那些龙虎多数正是栖居在北京的这些老胡同里,北京是古都,在这里发生的历史故事不计其数,而那些闻名遐尔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

  看北京的胡同,看的不仅是胡同建筑,还有历史、人文、民俗,以及不胜枚举的故事和文化。书中就这66条胡同,每一条都简述了他们的历史源起,发生在这些胡同里的故事以及居住或来过这些胡同里的名人,还以大量清晰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胡同的风华面貌。从书里我们看到了北京胡同的过去和现在,展望着北京胡同的未来。很欣慰的一点是,北京的胡同没有都像很多城市建设的牺牲品那样踪消影失,北京老城区心造时,留下了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形态、保留了胡同的肌理,让现在到北京旅游的人还能看到北京胡同的面貌,也保留住了老北京人的乡愁,让我们通过老胡同看到了北京原有的生活方式体会北京的历史文脉。

  北京的胡同真的很6,66条胡同更是溜北京胡同的首选,在这些胡同里,我们能找到老北京的味道,怀想起过往的历史,又感受到新时代给老北京注入的新活力。

  《北京胡同66》读后感(六):北京胡同66

  将一本书的名字直接用作一篇文章的名字,是头一遭。话说,懒人有懒着。事实上是思来想去,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名字。把66个胡同的前世今生集合在一起,厚厚实实的诚意就放在这儿,这么些个胡同,隐在皇城根里,等待着有心人去遛遛(66)!

  《北京胡同66》囊括了老北京的九个片区,南锣鼓巷周边、什刹海周边、朝内南小街周边、东四周边、王府井周边、雍和宫护国寺周边、西四北周边、张自忠路周边、前门周边及宣南地区,从编排上讲,每个胡同附上精美的彩图,还有地铁交通提示和胡同小贴士,四百多页的厚度,纸张考究,装订齐楚,透着老北京的漂亮体面。内外皆美的一本书。

  第一次到北京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家里人出公差带去的,满大街自行车乌泱泱的。我们坐在汽车里,感觉街道好宽阔。去圆明园赶上滂沱大雨,抱着被八国联军烧毁的断壁残垣(没有围挡的)瑟瑟发抖,说来也奇怪,我们被浇得透心凉,可是那些残骸居然是热的,这个印象到现在也忘不掉。在大栅栏,一不留神把同行的小妹妹丢了,没给生生吓死。晚上的胡同里,净是大爷大妈坐在门边,拿把蒲扇一边啪嗒啪嗒拍蚊子,一边高声唠家常。

  之后到北京,海淀、东城和丰台待得比较多,常去的是北京火车站对面的苏州胡同,胡同里人来人往,坐在街边的人少了,穿梭而过的人多了。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北京胡同和之前的感觉不大一样了。闲着的人少了,忙着的人多了。再后来去北京,南锣鼓巷就变得门面漂亮,人群熙熙攘攘,是商业街的味道了。

  现在看起来,当时逛胡同是蒙着眼溜的,如入宝山空手回。胡同就像一个个老人,揣着一肚子故事,又无从说起。在《北京胡同66》里,许多缘由一一剖说明白了。

  北京胡同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从蒙语“水井”演化而来。书中从典籍入手,印证了元大都胡同的规制。南锣鼓巷就是元大都胡同的遗存,从明清以来,一直就是富人区。一条胡同的历史,印下了明朝的将军清朝的王爷、北洋政府总统国民党总裁、文学大师画坛巨匠等等的痕迹,怎是一条商业街所能定义。

  很多胡同看的是历史,而板厂胡同,瞧的不光是历史,更是大宅门。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就是九宫格的布局,从本质上属于古代的景观建筑学或叫环境建筑学。横跨板厂胡同和炒豆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气派宏大,中东西路各有四进。如今僧家祠堂成了侣松园宾馆,所谓沧海桑田。

  东棉花胡同放着的是名声赫赫的中戏,15号是清朝将军凤山的府邸,单个砖雕拱门就被列为市级文保。小小的胡同里不仅走出了凤山将军、北洋军阀靳云鹏,更有中国一代代的话剧影视明星,可谓是星光熠熠的胡同。

  数不清的名人,逛不完的胡同。北京胡同藏龙卧虎,人文荟萃,既有高门大宅的演变,又有百姓众生的悲喜。好好做做功课,去《北京胡同66》吧。

  《北京胡同66》读后感(七):北京老胡同

  “有名的胡同三天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此言琅琅上口,雅俗共赏,由此也可见北京城文化积累、历史沉淀、人文情观之厚、之韵、之味,名色感触,确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亿人亿思,无一而论。刘岳先生用这部《北京胡同66》将自己对北京这座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名城之爱倾诉其间。

  这部《北京胡同66》是刘岳先生通过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地理堪舆,实地走访众多老人(仍生活在老建筑下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纯粹的老北京人),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著成。这样的书,能广受读者欢迎,并走向国际,绝非偶然。再阳春白雪的高屋建瓴,也需要下里巴人式的辛勤耕耘。刘岳先生将北京的胡同分九个地区细细选取其间有代表性说服力且具浓厚人文历史的胡同,六十六个胡同,各显其彩,各有特色,奢华与朴实并存,张扬与低调共生,高度与色彩统一,建筑虽已老去,生活在共间的鲜活生命却让这些老建筑处处显露出生机。

  南锣鼓巷的繁华对上什刹海的幽深,雍和宫的华贵与大栅栏的尘俗,所有一切在刘岳先生的《北京胡同66》里完美结合。这部书里的历史沿革、过街惊心动魄的风云际会,今时的勃勃生机,一切都是让读者尽情阅览的因素所在。

  时代飞带变迁,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慢慢都褪去旧时的光彩,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老破小”,新中国的大拆大建,全民基地,中国也化身“基建狂魔”。当年新中国成立时,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者曾强烈反对过拆建老北京,可惜民声挡不住当政者“一往无前”的现代化决心,拆,拆,拆的节奏下,还剩下什么摸得着,感触得到的岁月情怀值得回念?既便是后来又重新修建,造成复古的模样,可惜已不是当年样。这些饱含时光洗礼,见证一代代人成长的老物什终是慢慢消逝于人们的视野,只有如今依稀从这些图书、照片和文字里看得到一二。

  一幅幅照片,一段段的文字,刘岳先生将自己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政治的独特感触,尽融于这部《北京胡同66》。言为心声,醇厚的《北京胡同66》是完全了解老北京底蕴的最直观的著作。作为读者,身虽不能实地探访,心却已随本书弛骋这丰厚的老北京。

  《北京胡同66》读后感(八):怎样逛北京胡同才能更加“66”

  有一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干什么都是这个道理,逛北京胡同当然也是这样。不要以为胡同哪儿都有就不觉得有什么稀罕的,老北京的胡同就有一些肯定值得稀罕。学者刘岳的《北京胡同66》,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看看北京胡同到底都有哪些“门道”。

  还有一句俗话叫“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千万不要拿起《北京胡同66》这本书,就要急着开始“逛”北京胡同,还是要静下心来,先好好看看作者在题为《逛胡同到底逛个啥》的“代序”中到底都说了些什么,也好在逛胡同的时候逛个明明白白。

  逛北京胡同到底都逛个什么呢?刘岳给支了七招外加一个提醒,说得都非常好。这“七招”就是:一逛胡同的规制,二逛胡同的建筑,三逛胡同的四合院,四逛胡同的摆设儿,五逛胡同的名人故居,六逛胡同的变化,七逛胡同的小吃;一“提醒”就是,逛胡同的时候,最好是骑个自行车,或者共享单车也行。既然是逛,就不要着急,匆匆忙忙“到此一游”也是逛胡同,却顶多算是走路散步,和白逛没有什么两样。

  北京胡同很多,虽然是《北京胡同66》这么厚的一本书,也不过选了66条胡同——这个66,也就是书名中“66”的来历之一。另一来历,按照刘岳的说法,音同“溜溜”,即是指逛的意思;不过呢,未尝不是指逛得愉快的意思呢!

  66条胡同,刘岳把它们按照七大区域来分,也就是南锣鼓巷周边地区的南锣鼓巷等4条胡同、什刹海周边地区的前海江沿等17条胡同、朝内南小街地区的西总布胡同等8条胡同、东四周边地区的东四头条等10条胡同、王府井周边地区的东厂胡同等4条胡同、雍和宫、护国寺周边地区的国子监街等6条胡同、西四北周边地区的西四北头条等4条胡同、张自忠路周边地区的府学胡同等4条胡同、前门周边及宣南地区的东交民巷等9条胡同。这些胡同的来历、发展、演变及其体现出来的浓厚文化内涵都是很引人入胜的。看文字赏照片,实地游览一番,这才是逛北京胡同的“最佳”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的确都是“胡同”,却并非都冠之以“胡同”的名号,比如南锣鼓巷就是“巷”、前海江沿就是“沿”、东四头条就是“条”……所以也不必纠结,反正知道胡同就是不宽的街道就足够了。

  大概是缘于南锣鼓巷的“网红”胡同地位,《北京胡同66》开篇的第一条胡同就是南锣鼓巷。实话实说,原来去逛的时候,总是感觉这里没什么可逛的,两边都成了店铺、咖啡馆、酒吧等各种各样的店,拍几张照片就可以走人,总感觉实在是乏善可陈;不过在刘岳这里,听了他的介绍才知道,南锣鼓巷还真是胡同爱好者的“胡同情人”,里面有意思的东西可不止那些店铺,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足以为之增添无限风景。南锣鼓巷如此,其他的胡同,既然能够入选“66”之列,可见都是有几把刷子的,千万不要想当然……

  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人去逛的话,最好是带上《北京胡同66》这本书,才有助于逛个“不虚此行”,这才算得上是没有白来!

  《北京胡同66》读后感(九):丰富胡同的丰富故事,感受北京的历史深度和人情温度

北京胡同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景观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艺术等各个领域,但要说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一条条的胡同。胡同所展现的不仅是老北京的风貌,更多的也是根植于市井民俗中的文化传承,要想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走进胡同转一转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每条胡同都有各自传奇般的故事,想一一了解这些故事还真得花一些时间,建议你可以看一看《北京胡同66》一书,此书是《逛胡同访名人》的姊妹篇,内容丰富,涉及景点、名人故事和文化知识也更多,比如以正房、南倒卒、东西厢房围起来的院子就是四合院,取“天人合一”的意思,其核心是一个“礼”字。

  书中提到的胡同有几处在之前我已经去过,现在再读这本书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其中就包括丰富胡同。

  丰富胡同位于东城区王府井附近。虽然王府繁华,这条胡同却很安静。

  最早这条胡同可不叫“丰富”,明朝时这一片叫“奶子府”,是宫廷进门供养奶妈的地方,属于锦衣卫直管。

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氏曾住在这里,而当时大名鼎鼎的魏忠贤能掌权,也跟这位老太太脱不了关系。

  客氏18岁进宫,被指派给当时的皇子朱由校做奶妈,负责其日常起居。朱由校称帝后,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按例,太子即位乳母必须出宫,可明熹宗没让客氏出宫,每天出入乾清宫照顾皇帝的饮食起居。从此客氏出门家奴开道、八抬大轿,家奴称她为“九千岁老太太”,她之前住的奶子俯也改名“奉圣胡同”。

  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由其弟朱由检继位,这位就是崇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后者把客氏赶出内宫,押送到浣衣房乱鞭打死。之后,“奉圣胡同”更名“奉盛胡同”算是谐音,再之后就叫“丰富胡同”。

  1950年4月,丰富胡同10号迎来了老舍先生。买房时老舍还在国外,寄回500美元版税,请老友卢松庵、张良辰具体操办。

  因为院子里种了老舍和夫人胡洁青亲手栽的柿子树,所以这里又叫“丹柿小院”。正方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门,东西厢房各三间。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老舍先生在这里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作品。1966年8月24日,老舍从这里走向了太平湖……

  我去老舍故居参观过两次,第二次发现这里离北京人艺很近,老舍的《茶馆》首演好像就是在这里。北京人艺里有个“话剧博物馆”其中一张照片就是老舍与演员讨论问题。

  参观完这两处,会使人生出很多岁月蹉跎的感慨,斯人已逝、景点犹存,供后人参观凭吊。

  《北京胡同66》书中还提到很多王侯将相和达官显贵在北京的居所,他们死后多半不会留下太多痕迹,只剩下曾经住过的地方,相对而言,作家的生命反而要常许多,作品会在创作者死后存世很久。此书有66处景点,很适合准备开展北京胡同游的朋友入手。

  无论想要做什么,在未开始之前,丰富基础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标题: 《北京胡同66》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6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向上管理读后感锦集《是枝裕和》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