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散文》是一本由丰子恺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4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丰子恺散文》精选点评:●49后没法看了●喜欢他写的散文●古雅幽默的老爷子●精致而深刻。●“缘缘堂”●太平淡
《丰子恺散文》是一本由丰子恺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4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丰子恺散文》精选点评:
●49后没法看了
●喜欢他写的散文
●古雅幽默的老爷子
●精致而深刻。
●“缘缘堂”
●太平淡了
●意境散文。
●清淡!
●平生最爱的仍旧是散文
●淡淡无味,口味越来越重了。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一):读先生散文有感
杭州写生
在茶楼写生画画自然是舒服,从第三者观察旁人不必接触他们的目光,甚至可以联想他们脑中的活动,有趣的很。其中有个趣事就是先生要画老爷子的侧颜,便躲一处写生他船头吸烟的姿态。居然没想到老爷子居然注意到自己被模特啦,不顾孙女叫喊只管摆姿态,以后孙女想起来也是件趣事。我若是想写故事,就需跑到大街上,找个阴凉地儿,观察后书写。
上天都
先生上黄山爬山居然详详细细地记叙了自己如何征服天都窄路,谈了老年人如何爬山,这个我要告诉我麻麻。先生拍照片都能悟出中国水墨画的传神一说。
黄山印象
此篇居然有些惊讶,先生说 国际饭店 青蛙跳东海 的名字竟然要比那些文绉绉的咬文嚼字的古文要恰当得多。我以为想先生这样的人一般都要亮亮自己的古墨水,起名字必起那种古雅意味深长的名字以显示景色的韵味,而不认可这种大白话,下里巴人用语。反过来说这也是我这为赋新诗强说愁的臭毛病的自以为是而已。
怀梅兰芳先生
此篇是先生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比较不是一人在书屋肆意书写的,倒是打了些官腔不太喜欢。然而开头的话却说到了心坎儿里,先生之前喜欢西洋音乐,转而因梅兰芳转为梅派的戏剧,与西洋音乐绝交。我想我正是因为日文专业这么长的学习后,才认识到中文的美丽,口中的绵长和耳边的韵音真是日文无法比拟的。
待续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二):《丰子恺散文集》读后感
在还没拜读丰子恺的作品时,他最令我着迷的点是他的漫画:简单明了。通过简单的色彩和线条,勾勒出那时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当封面上丰子恺漫画映入我的眼帘的那一刻起,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丰老先生一生身兼数职:漫画家、文学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丰子恺的漫画功底非常了得,但阅读过后才领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纯朴的文笔中透出的是丰子恺的文学基础和生活积淀,而简洁的漫画点缀恰到好处,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丰子恺运用回忆甚至略带忏悔的语调写了自己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真实反映了一个父亲在对待孩子问题上的态度。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那么无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的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对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丰子恺用自己真诚的一颗心,期望去弥补过去的错事,也对自己的鲁莽后悔莫及,多么负责人的父亲啊!也许软儿已不记得这件早在十几年前的事了,可他还是向我们描述出来,如同对待一件大事一样,郑重地进行道歉,丰老先生这样的个性让我反思。
有的话又让我在读的时候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瞻瞻,你最纯真可爱,我每次剃了头,你都疑心我变成了和尚,好几时都不让我抱。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发现我的腋上长满了毛,又以为我是黄鼠狼,忽然挣脱了我的怀抱,好久都不理我。”多么可爱啊!都说,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莫多的问号,大人们却非常死板,总是不能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而且还拿我们说的话不当回事,或者应付两句就完事。不想像们小孩,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好奇,我们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美丽、纯真,怪不得丰子恺会这么羡慕我们的童真。
我认为童年就应该自然地过,要真实,要快乐,因为它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回忆。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三):江南才子的苦乐生活:《丰子恺散文》
第一次听说丰子恺好像是从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中,而且《上学记》的封面据说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感觉很有意思,寥寥几笔,将孩子在课堂上课被窗外的风筝吸引的小事描摹的栩栩如生。
不记得什么时候买的这样一本书了,这一段比较忙,也无心看比较深邃的书,想想散文应该比较轻松,就顺手拿了看,终于看完了,颇多感慨。
这是我读过的丰子恺先生的第一本书。里面集成了作者从27年到72年的散文、随笔大约90篇,整本书大约33万字,读完基本上对丰子恺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我的苦学经验》是比较适合年轻人读一读的,里面比较详细的阐述了作者学习成长经历,其中对于知识类的书籍的读法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知识学科的书,其目的主要在于事实的报告;我们读史地理化等书,亦无非欲知道事实。凡一种事实,必有一个系统。分门别类,源源本本,然后成为一册知识学科的书。读这种书的第一要点,是把握其事实的系统。即读者也须源源本本地谙记其事实的系统,却不可从局部着手。。。头脑清楚而记忆力强大的人,凡读一书,能处处注意其系统,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分门别类,作成井然的条理;虽未看到书中详叙细事的地方,亦能知道这详叙位在全系统中哪一门哪一类哪一条之下,及其在全部中重要程度如何。这仿佛在读者的头脑中画出全书的一览表,我认为这是知识书籍的最良的读法。”
读一种书,尤其是知识类的书要系统,对一门知识要系统的把握大的方向,这是我应该深入学习和体会的!
书中点滴的透露着作者对于家庭、孩子的无限关爱,另外还有心得和体会:
1、丰子恺先生也是食素之人。我读的书好几个作者都是食素的,可能也是比较巧。比如梁漱溟、比如明洁、比如丰子恺,很有趣的事情。
2、丰子恺先生是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学生,曾经跟随李叔同先生学习美术和音乐,并且在16、7岁的时候,在李叔同先生出家前跟随李先生拜访过马一浮先生,也造就了作者与马一浮先生的多年相交的因缘,不过看来以后要找一些李叔同先生和马一浮先生的书来看看。
3、丰子恺先生一生喜欢豪饮,这一点颇合我意。很多篇章中都谈到作者率性豪饮、舒心达意的乐趣。比如在《湖畔夜饮》中作者独自豪饮一斤酒,之后郑振铎来访,二人边忆旧边畅饮,每人又饮一斤,读起来就觉得痛快!“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心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就是作者下酒之菜啊。
4、经历特殊10年的时候,作者的文章就充满了当时特有的味道,也是环境和形势要求吧。
5、晚年的作者文风又有所转变,从江南才子转变成有点鲁迅的风格,比如作者在我出生那一年所写的一篇忆旧的小文《王囡囡》里面,就有作者不着痕迹的趣味调侃(猪之尚的风格是这种风格的极致):
每次读到鲁迅《故乡》中的闰土,便想起我的王囡囡。王囡囡是我家贴邻豆腐店里的小老板,是我童年时代的游钓伴侣。他名字叫复生,比我大一二岁,我叫他“复生哥哥”。那时他家里有一祖母,很能干,是当家人;一母亲,终年在家烧饭,足不出户;还有一“大伯”,是他们的豆腐店里的老司务,姓钟,人们称他为钟司务或钟老七。
祖母的丈夫名王殿英,行四,人们称这祖母为“殿英四娘娘”,叫得口顺,变成“定四娘娘”。母亲名庆珍,大家叫她“庆珍姑娘”。她的丈夫叫王三三,早年病死了。庆珍姑娘在丈夫死后十四个月生一个遗腹子,便是王囡囡。请邻近的绅士沈四相公取名字,取了“复生”。复生的相貌和钟司务非常相象。人都说:“王囡囡口上加些小胡子,就是一个钟司务。”
一本散文读完了,读完之后留给我的很多很多。从一个殷实家庭的少爷慢慢的经历人生的风雨、战争的洗礼和生活的煎熬而慢慢的成为老于途的一位艺术家,作者的心灵经历了多少的苦痛呢?
这里有丰子恺先生文集的电子版,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www.tianyabook.com/fengzikai/index.htm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四):丰子恺的文、画和真性情
原先和别人谈起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时候,总是一本一本的列举书名,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比如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等等。近来偶然遇到了丰子恺的作品,心中大喜,不仅仅单纯地因为他的某一本书或某一幅漫画,还因为他的性情,让自己完完全全地喜欢上这个人。
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吉川幸次郎曾称丰子恺是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并说这“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直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 而在我看来,丰子恺是真正的大师。他用隽永、流畅的文字和简洁、明快的线条,写出了和画出了日常生活的情趣,让自己从他的作品中能真切地体会到发自内心的闲适和向往大同世界的憧憬,并且一边感慨一边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找寻自己的影子。
比如《缘缘堂随笔》中的《渐》,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一个我们一直以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结果是令人读后大声叫好,并且感慨“这个我也知晓的,怎么就写不出来呢?”再比如《大账簿》,作者写他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又抛弃后,“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把所抛弃的东西重新拾起来,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弃它,再向前走。”读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做过的类似的事,比如随意地拣起一片树叶后,总是无端由地思索它未来的命运。待到非要抛弃不可时,定要为它找一个觉得合适的地方,比如堆满落叶的草丛上,以免它自己一片叶子孤独。要是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心头也会充塞着丰子恺所说的“悲哀与疑惑”,久久不能释然。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和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同被司马长风列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铮铮有声”的散文名著,在我看来,如果用相声大师作比的话,我觉得钱锺书像侯宝林,作品文雅华丽,擅长文人学者式的挥洒;而丰子恺像马三立,作品则通俗质朴,注重平民心态和生活风情的刻画。
丰子恺的漫画,比他的散文更有名气,至少之前的我一直有这样的印象。看过丰子恺的漫画后,我感到以前对漫画似乎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觉得漫画就应该辛辣的讽刺,而不能用另外的表现方式。丰子恺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一幅幅展现山水间生活和儿童情趣的漫画,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或许,对画中所表现的天下和睦相亲的社会的憧憬,正是作者对现实最绝妙的讽刺,也未可知。
人民网的“名品赏析”曾对丰子恺的漫画做过这样的介绍:“兼具文人和佛教居士等数重身份的丰子恺之创作是20世纪的中国留给世界的最精彩篇章之一。漫画家的敏感、尖刻和佛教徒的宽容、慈悲在他的身上竟融成了如此的和谐。由于敏感,子恺先生看到了许多素来不为人们所留心的生活场景;由于宽容,子恺先生以他惯有的同情心取代了对尖锐的讽刺。”比如一只蜻蜓绕着墙缝中钻出的一株嫩芽飞舞,构成一幅《生机》,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就透出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之情。又如一老一少两人、几只鸭、两只狗和一只猫构成的简单图画,配上“冬日可爱”的文字,就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冬日乡间生活的缩写。
如果认为丰子恺不食人间烟火,只是拘囿于个人喜怒哀乐的感受而不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还我缘缘堂》一文中,作者写道“于是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结论:缘缘堂已被毁了。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怨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抗战中,他积极参加抗日文化活动,创作抗日漫画,编辑抗日歌曲,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
在丰子恺的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对“天下如一家,人们如亲族,陌路就变成家庭”的大同社会的憧憬,而他的漫画的线条和景致之间透露出的也是对这种愿望的渴求。文如此,画如此,人亦如此,这就是他的真性情。可惜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它的实现,哪怕觅到一点儿向那个目标前进的迹象。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