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是一部由李炳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超级工程》观后感(一):心中酸酸的!有人想起三峡工程吗?不谈这些工程所涉及的腐败问题,作为中国人还是感到由衷的自豪!最关心的是这些工程,会不会也象哈尔滨的
《超级工程》是一部由李炳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工程》观后感(一):心中酸酸的!有人想起三峡工程吗?
不谈这些工程所涉及的腐败问题,作为中国人还是感到由衷的自豪!
最关心的是这些工程,会不会也象哈尔滨的大桥那样。
大家只关心进度,没有严谨的理论,担心啊!
还有没有人记得 三峡工程带来的影响,到现在还理不清呀!
《超级工程》观后感(二):第三集北京地铁网络中的一个技术问题
在第三集北京地铁网络中,片中提到了高锐轩所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即如何利用盾构机打穿卵石层(北京特殊的地质构造,西北卵石东南沙土)。由于卵石的存在,盾构机开挖的效率奇低并且损耗极大。但后来片中就再也没提如何解决的了,而片尾更是直接呈现了该隧道贯通的一幕。
本人弱弱地问一下诸君,高锐轩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超级工程》观后感(三):观感很差
昨晚看了半集北京地铁 看睡着了 感觉情节拖沓 无重点 没有让观众感受到超级工程的伟大和震撼的感受 讲诉北京的拥堵和盾构机操作员的辛苦 一个设计部门的人在玻璃板上用签字笔翻来覆去画地铁的线路图 这都什么跟什么
当初看国外纪录片迪拜人工岛和帆船酒店的时候 感觉的确震撼 我不是说中国的工程不够伟大 我想说这纪录片的表述方式太不给力
近期看到唯一有水平的国产纪录片是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不是拍不出好的纪录片 中国有很多独立制作人拍摄的纪录片都很赞 可惜找不到发行渠道 好像NHK的纪录片有一部分都是国人拍的
《超级工程》观后感(四):我觉得不错啊!
今晚看了第一集:港珠澳大桥,风格和国家地理《伟大工程巡礼》(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138807/)很相似,基本处于同一水准,所以值得一看,甚至比很多大片都壮观。
一个有趣的情节是,工程师们使用了许多个巨大的钢筒(40米高,你说大不大?!),砸入到柔软的淤泥上,之后围成一圈,中间填上沙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修建了人工岛。
更多的,就不剧透了,还是看片子吧!
《超级工程》观后感(五):超级工程的背后,值得人们反思
超级工程确实挺了不起的,不过不知道看过的朋友们有没有想过,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些超级工程?还不是因为地域的贫富差距?如果中国的二线城市发展较好,也没有这么多人会背井离乡前去北上广,也不会有什么北京地铁网,港珠澳大桥,LNG船。现在做了这些超级工程,看似很厉害,其实呢?有没有想过会有更多的人涌入北上广?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所谓的超级工程也会不堪重负吧。如果政府把超级工程投入的钱去发展二线城市,应该会更好一些吧。背井离乡的人们会返回故乡,一线城市也不会超负荷运转。说心里话,中国做出这些超级工程,我并没有感到多骄傲,反而觉得这有点自欺欺人。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去扶持二线城市,效果应该不会比这些超级工程差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超级工程》观后感(六):差强人意
看了第一集港珠澳大桥,感觉很惊艳。工程技术,相关设计,不管是理念还是技术细节,都让人耳目一新。上海中心也不错,喜欢看这种对细节上的执着和探索,让人了解工程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之道。后面的北京地铁,还有风能发电机,包括最后的LNG液化天然气船,感觉上有点逐渐走下坡路,没有刚开始的惊喜了。特别是风能里面有一个细节,两部吊车吊起叶片的时候,居然差点就撞击到地面。当时就在想,一个如此耗资巨大的项目,如果在人工环节有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怎么能保证批量工程的效果,偶然性因素居然可以这么重要。
也许是第一集让人的期待太深,导致后面的失望。不过从总体上来说,片子的质量还可以,文字内容,相关解说都还到位。后来看了下,这套片子还有第二部,有时间也看一下。
《超级工程》观后感(七):科技让国家自信
这部片子记录的是科技的突破,是中国制造的突破,也算是中国纪录片本身的突破。科技让国家自信,让国民自豪,更让全人类骄傲。
第三集《北京地铁网络》中,参与一号线工程设计的老设计师说到“为了中国地铁的建设,中国地铁的第一代人是自豪的”时,热泪盈眶,叫人动容。而当他登上1号线地铁远去时,镜头切到他脚下正在施工的九号线,这是一个更为庞大更加艰巨的工程,而所有的技术难题正等待着新一代建设者们去一一攻克,就像当年老一辈的地铁人成功建成第一座地下宫殿一样。作为这些超级工程的万千受益者之一,我们享受着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工程身后的缔造者,这些本身冰冷的建筑也因此有了温度。借用第五集的解说词:“它们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但是它们的建造却是一段不平凡的故事”。致敬国家和城市的建设者!
从纪录片制作本身来看,第一二集故事最为饱满,第三集情怀卖的也的确不错,到第四五集就有拖时长之嫌了,故事相较单薄,节奏拖沓,镜头量较前面几集也大大减少,不过这依旧不影响这套片子成为良心之作。
《超级工程》观后感(八):大国崛起与民族自豪感
《超级工程》和《人生第一次》一样,在我看来也是略显“狭隘”的纪录片。但《超级工程》相比较之下,因为兼具科普的目的,看起来更具有意义。
从这部片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工程师如何假设全世界最长的钢铁桥梁,如何铺设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可以了解到一个伟大工程的成功需要解决无数棘手问题,比如风、洋流、环境保护、航道改造,甚至是高度;也可以了解到北京最早的地铁是战备用,而之后修建中心线地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地上的文物保护和巨额的拆迁费用。
这是一部看了之后词穷到只会称赞“牛逼”的纪录片,“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永远能给人最强大的自豪感。
不过比较具有黑色幽默的是,因为很多工程预计在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于是有网友在评论区感叹道——
“2020年会发生什么我不敢想象。”
答案是——
《超级工程》观后感(九):建筑,经济与地位的物化
——浅析《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
建筑本身是一种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综合物化的表现,不仅是对经济能力与科技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对综合国力的侧面反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将中国实力谦逊的介绍给世界,在纪录片《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中找到了答案。 社会意识需要物质载体反映。片头巧妙将图纸进行折叠变形,快速展演具有中国智力体现的新时代高科技产物。全片借用连续性叙事结构,用具体翔实的案例,具有说服力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论证中国智慧将意识中的虚无变成了现实中的繁华。 主观中的客观是该片也是纪录片的美学风格之一。紧凑利索的剪辑正如快节凑生活的上海一般,运动镜头的迅速切换给受众造成紧张急迫的直接视觉冲击,动感潮流的音乐不仅带有时代气息,同时与剪辑相互作用推动受众直达情绪高潮,三者有效和谐统一共同体现上海中心大厦建筑的时间紧迫。经济实力是社会意识进行物质转变的基础,快节奏运动的经济团体如同飞速旋转的齿轮带动上海的经济前进,这是上海中心大厦能够如期落成的重要基础。 画面的直接刺激与讲解员的语言描述在总体框架上予以受众了解,但人物对话与具体数字以及科学实验的罗列扩大了影片信息量,弥补了画面和叙述语言无法传递给受众的信息。轻松的表达方式和科学的论证张弛有度的交代上海中心大厦建筑之困难,破艰之不易,多方式诱导受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全方位了解该建筑诞生过程。科学技术是不断解决新挑战的智力支持,是上海中心大厦能够如期落成的又一重要基础。 《超级工程》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谦逊的向世界展示中国综合国力的雄厚,同时也离不开节目组的用心良苦,数字设计、专家采访、数字动画、特殊拍摄角度的运用为影片增添靓丽风采,
《超级工程》观后感(十):纪录片超级工程给我带来的不小的冲击和思考
昨天,我趁休息时间,花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出品的4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心潮澎湃自不必说,不得不感叹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钦佩奋战在建设一线的那些工程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造就了中国立足于世界的“大国重器”。动辄千万吨的桥墩,几千米跨度的桥梁,这些以极大数量词形容的物件,让我振奋。给我带来的不小的冲击和思考。
‘超级工程’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4个小的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来展现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跃居或正在跃居世界第一,当今世界年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有7个在中国,其中,上海港更是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数以百万记座桥梁,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在缩短时空间隔的同时,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所有这些成就取得的背后,正是几代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艰辛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很多技术方面领先全世界的自豪感。
这让我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也是一项信息的超级工程。购物、金融、媒体,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诞生了许多巨头。他们的产品其实也是一项超级工程。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国互联网有几项已经领先世界,以前是国内的产品山寨国外,现在国外也开心学习中国产品的创新,有一些也直接山寨中国产品的功能。
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现在是正能量满满,最近加入一个名叫【有肉】的app,里面是把你不需要的东西送给需要的朋友。比如书籍等可以重复利用的物品,得到东西后可以继续分享出来,形成友爱传递。等我这段时间工作完毕,我也要分享不需要的东西为这个社区添砖加瓦。为世界做到物尽其用尽一份微薄之力。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