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忽焉》是一本由张茂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兴亡忽焉》读后感(一):一段北齐的历史从公元519年受到洛阳军人暴动影响立志澄清天下到公元546年玉璧大战失利一病不起,高欢
《兴亡忽焉》是一本由张茂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兴亡忽焉》读后感(一):一段北齐的历史
从公元519年受到洛阳军人暴动影响立志澄清天下到公元546年玉璧大战失利一病不起,高欢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大魏边防军普通战士到魏帝国实际控制人,总共度过了28年的时光,然后从公元550年高洋称帝建立北齐到公元577年邺城陷落北齐灭亡, 也是28年的时间,所谓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北齐这个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兴亡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兴亡忽焉—从霸府政治到无愁天子》这本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读。
这是一本励志书,一个普通底层士兵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国家政权的掌控者,高欢为同样属于草根的我们上了一课,首先要有志向并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去奋斗。其次要学会团结同道,善于交朋友是高欢的强项,无论是在怀朔镇的少年至交,还是陷身葛荣时的新朋友,都为他事业的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三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高欢从大魏边防军起家,六镇大乱后先后加入杜洛周、转投葛荣、归附尔朱荣、信都建义背叛尔朱氏独立发展,在不断的背叛中一步步登上人生的巅峰,合则来不合则去,当断则断,虽有轻于去就之嫌,但回头看他每一步都走对了。
这又是一本警示书。父辈亲亲苦苦打下的天下,到了儿孙手里没过多久就消亡了。不作不死,真是作死,从文宣帝高洋发狂开始,北齐诸帝就没有几个正常的,高洋沉湎酒色无所不用其极,杀人从来不需要理由,逼得宰相杨愔把死囚犯放在他身边以供他随时兴起杀人,他在宫里开晚会,不论公主贵妇还是他的至亲子女,都惨遭武士们的奸淫,这一派令人发指的恶行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武成帝高湛冷漠薄凉,毫无人性,他霸占兄嫂,残害子侄,母亲去世连孝服都不愿意穿,他的坏是一种骨子里的坏,坏到甚至不愿意装一装。后主高纬从小长在宫里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不知道创业的艰难和守业的不易,就知道一味变着花样玩乐,生生把一个后三国时代最富有的国家弄到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取祸之道,无过于此。
在后三国中,北齐的各种制度和文化传承是最完备的,但也仅仅是文字版的制度而已。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唐太宗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都是如此,规矩是用来守的而不是打破的,权力是做事的基础,但同时权力又是欲望的毒药,一旦打开贪欲的大门,一切必将变得不可收拾。细读《兴亡忽焉—从霸府政治到无愁天子》,不由人不警觉。
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叙事结构过于庞大,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有些史料的筛选上可更细些,有些与主题无关的则可删去,希望作者再版时能够注意。
《兴亡忽焉》读后感(二):权臣狂欢的时代
少时读柏杨中国人史纲,印象最深的是以现代官职代入古代场景,比如总司令、国务总理之类,不禁诧异:历史也可以这样写?但不可否认,古今类比读起来容易多了,你不用反复思考司徒是干什么的,都督中外是什么官职,这个人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什么级别。《兴亡忽焉》这本书的写法借鉴了柏杨讲史的精髓,以现代通俗语言把古人的事讲明白讲透彻,在新讲史类书中可谓上乘之作。 全书围绕霸府政治和无愁天子两个极端的政治生态,讲述了从高欢建立晋阳霸府遥控邺城朝廷到北齐后主集权专制堕落为无愁天子的历史,所谓霸府,就是权臣另起的小朝廷,霸府管天下事,朝廷只是霸府的傀儡,东魏大丞相高欢让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而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高欢坐镇晋阳,而天下大事无不出自霸府,时人成为霸朝,而无愁天子是天下人送给北齐后主高纬的外号,因为这位后主政治上独断专行说一不二,宠信重用奸佞小人,残杀国之栋梁如斛律光、高长恭等,从霸府政治到无愁天子正是北齐从起步到灭亡的历程。 从公元528年到581年,中国历史可以用鲁迅先生的诗“城头变幻大王旗”来形容,期间仅北朝就更换了23个皇帝,北魏6帝,东魏1帝,西魏3帝,北齐8帝,北周5帝,皇帝更迭速度之快为历史所罕见,仔细推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段历史是权臣的舞台,从尔朱荣、尔朱兆、高欢、高澄、宇文泰、宇文护直到杨坚,他们才是帝国的实控人,皇帝只是他们的玩偶,这是一段被权臣玩坏了的历史。在这里,皇帝只是权臣的一枚棋子,有用的时候供起来,没用的时候则弃之如敝履。尔朱荣拥立元子攸、高欢拥立元朗、尔朱兆拥立元晔都是临时起意,树立起一块金字招牌,为自己出兵取得名正言顺的理由,也就是他们自认为的合法正义。一旦时过境迁,这些傀儡皇帝只能退位丢命。权臣的命运也各自不同,尔朱荣死于皇帝发起的谋杀,高欢在混一东西的理想未酬中病故,宇文泰诛杀两个皇帝竟得善终,宇文护诛杀三帝最终被周武帝偷袭身死,高澄被自己的厨师刺死、高洋通过禅代建立了大齐,陈顼取代侄子做了皇帝,杨坚终结了南北朝将天下再次大一统。皇帝和权臣的斗争结局并非一边倒,要说皇帝是危险的职业,权臣又何尝不是?在权力的游戏中,并没有必然的胜利者。 写史话容易也难,易在大框架是已经发生过的,作者做的主要是解读和演绎,难的是稍不留神就弄成了流水账和古文翻译。《兴亡忽焉》作者的文笔算不上高手,但史料信手拈来却显示了作者的史学功底,所谓深入浅出,删繁就简,既要体现历史的厚重,又要符合当下读者的口味,以流行语入书,好处是代入感强烈,坏处是一旦时过境迁,失去了语言流行的环境,会导致不知所云。可能本书作者注意到了这些,因此在使用流行语上非常谨慎。 《兴亡忽焉—从霸府政治到无愁天子》是一部有流行特质的严肃史话类著作,读来轻松自如,却又能让人掩卷长叹。
《兴亡忽焉》读后感(三):这是一本有意思的历史书
历史是枯燥的,一套二十四史大块头,仅仅苦涩难懂的文字都足以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如何让历史鲜活起来,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不懈的追求。《兴亡忽焉》的出版,无疑在众多历史类作品中独树一帜,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细节的深度挖掘,使用当下的流行语言古为今用,让一个个历史人物活了起来,读来让人兴趣盎然,不忍释卷。
北齐是中华文明史中很短的一段,甚至不被历代学人定为正统。与晋朝一脉相承的是宋齐梁陈四个江南小朝廷,但是,北齐继承了北魏孝文帝南迁的衣冠,隋唐两朝虽然发端于西魏北周,但其典章制度也可以说文化更多受了北齐的影响,唐律源自隋律,隋律源自北齐,十恶不赦就出自北齐律。因此,北齐这个王朝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解读北齐对历史爱好者有着特别的意义。
北齐又是个矛盾的王朝,帝国缔造者是中原大族渤海高氏,表面上看这是个汉人政权,但在帝国内部却是胡风盛行,汉官遭受打压,文宣帝高洋死后,汉化程度很深的高殷上位,但不久在太皇太后娄昭君的支持下,常山王高演设鸿门宴,高殷被废、执政杨愔被杀,鲜卑勋臣武将占了上风,北齐开始了一轮更猛烈的胡化。这段历史相比刘邦项羽的鸿门宴一点也不逊色,读来惊心动魄,时时为废帝揪心叹息。至于北齐统治者披着汉化外衣实质上却倒退胡化的原因,从高氏长期生活在代北,俗同鲜卑中可以找到答案。
《兴亡忽焉》以北齐书为蓝本,大框架上没有脱离正史,细节上又补充了单一史书记载的不足,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历史事件变得流畅可读。如该书对东西魏五次大战的描述,《北齐书》《周书》《北史》《隋书》《资治通鉴》等单一史书都论述不全,作者实际上参考了多本史书及墓志、笔记等,既站在主人公高欢的视角展开,又对各方史料进行甄别,把史书记载相矛盾的地方通过比对选择最合理的故事路径。沙苑大战详细描写了大战前、大战中、大战后双方主要人物的心理动态,如西魏主帅如何想、西魏督将是什么看法、东魏主帅的作战方略、东魏督将的观点,战争中双方将领的典型表现,让读者对战争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北齐的历史又是残酷的,有时候读来不像真实发生过的,更像是小说家言,但《北齐书》作为亲历者的纪实文学,还原历史的价值不容置疑。本书参考《北齐书》,毫不避讳地着墨书写了文宣帝高洋的兽行,武成帝高湛的无行,后主高纬的荒行,又通过分析这些荒诞故事背后隐藏的线索,揭示了推动这个王朝走向灭亡的幕后推手,即强权制度下绝对权力对人性的扭曲。即使在今天,对现代世界政治依然有借鉴意义。
总之,这是一本读起来不费力觉得有意思,读罢合卷又能引起读者深度思考的书。
《兴亡忽焉》读后感(四):北齐:生于折腾,死于空虚
前两天在当当网上挑书,发现了《兴亡忽焉》这本书,作者张茂明,不甚了解。没有看太详细的介绍,以为写的是南北朝史,买来读后才发现写的是南北朝中的北齐史。作者笔法颇有些当年明月的感觉,以时间为轴,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话语,拨开混乱的南北朝史,直点北齐这一极具代表性的短命王朝,一幕幕精彩大戏跃然纸上,一个个风云人物闪耀其间,将北齐从“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到“眼看他楼塌了”的历史进程和兴亡道理展示给读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读罢掩卷,回味悠长。 北齐从高欢的“霸府政治”一直到“无愁天子”高纬的国灭身死,历爷孙三代六帝,国祚二十八年,确是“兴亡忽焉”。之前对于北齐的印象,大多的是荒淫残暴的宣帝高洋和充满传奇的兰陵王高长恭,未曾仔细思考过北齐王朝的兴亡。对于北齐的速亡,本书作者总结为一个字“作”,解释为“不作就不会死”,扩展为“老子辛辛苦苦打天下,儿子坐享其成勉强守基业,孙子吃喝玩乐坐吃山空”。我在深表赞同之余,更觉得,一个“作”字不仅体现在北齐的速亡中,北齐的勃兴,也是“作”的结果,没有高欢、高澄折腾的“作”,就没有“霸府”,更没有后来的北齐王朝;而如果没有高湛、高纬空虚的“作”,北齐也不会仅二十八年就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故以我看来,北齐,生于折腾,死于空虚。 “生命在于折腾”,北齐也兴于折腾。高欢如果不折腾,安守本分,不参加起义,不跟随尔朱荣,不反了尔朱氏,可能一辈子只是北魏军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头兵,并在某次战斗中战死,成为助“一将功成”的“衰枯万骨”之一,不会成为北魏第一权臣,更不会开启“霸府政治”。高澄如果不折腾,“萧规曹随”,怎能驱逐侯景,碾压萧粱,软禁天子,唯我独尊。而高洋前期的一顿折腾,“革旧弊、察风俗、定赋税、复俸禄、尊文化、定礼义、兴学校、求贤才、修吏治、勤农事、立刑律”,才能最终大齐代魏,终成一代开国之君。 高洋把一代明君该做的事都做了,虽然拿南边的陈霸先没辙,拿西边的宇文泰也没辙,但北齐已是魏、齐、梁三国中最强之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天下一统也未为不可。但可惜的是没有人提醒高洋做到“两个务必”,高洋志得意满,开始空虚。空虚毁了他,也毁了北齐。高洋空虚了,把快乐付诸酒池肉林、付诸淫乱宫闱、付诸随意滥杀。在高演短暂的正常后,高湛躺在兄长打下的美好河山里,也空虚了,把一切都寄托于宠臣加基友和士开。高纬抚着得来不易的皇位,更空虚了,把灵魂给了玉体横陈的冯小怜,把死亡给了忠诚勇毅的兰陵王,把江山拱手给了邻居北周,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21岁。 几个创世雄主一顿折腾,打下大好江山;一群空虚公子连续胡作,葬送祖宗伟业。北齐的兴亡令人唏嘘,更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历史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不断循环上演。君可见,几十年后的隋王朝可是连北齐还不如呢。都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当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在挥霍权力的福利和享受权力的快感之余,又有几人愿意去照照历史的镜子呢。所以才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吧。 再者,人啊,还是要找个正确的精神寄托,或有个好的信仰,或有个正经的爱好,或有个长远的目标,别让自己太空虚,空虚大了容易肾虚,肾虚大了容易死人,可是多少汇仁肾宝都救不活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