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集(全二册)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1-01-10 09:43: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二程集(全二册)》是一本由[宋]程颢程颐王孝鱼点校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二程集(全二册)》精选点评:●程颢的《识仁篇》《定性书》,程颐的性即理、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二程集(全二册)读后感摘抄

  《二程集(全二册)》是一本由[宋] 程颢 程颐 / 王孝鱼 点校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程集(全二册)》精选点评:

  ●程颢的《识仁篇》《定性书》,程颐的性即理、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大程亲切可喜,小程尚未深读。

  ●2019年12月31号拼了命的看,结果还差一条没看完就到2019年了……真的,还差一条。于是原本计划的2019年最后一本书变成了2019年第一本书。我离格物穷理尽性知命又近了一步,这才最重要!

  ●吾道所仰

  ●只能读懂一些语录,后悔没在学生时代好好学文言文

  ●只看诗

  ●二程之深,深不见底,二程之妙,妙不可言

  ●:B244.61/2969-3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

  ●读不懂文言文

  《二程集(全二册)》读后感(一):书很好

  我的版本是定价68的,买的也不早,就是上次印刷吧,本人就是做这方面的研究的,二程的书自然没少读。

  中华书局汇出的《二程集》相当不错,据我所知,港台和海外相关研究者也有用这个版本的,这就很不错了。

  《二程集(全二册)》读后感(二):点校错误重印执迷不改,书局现在越来越不负责了……

  我拿到的是2008年7月第5次印刷,今天对照:

  郭齐: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2期 (此文指出其错误甚多,我是在看郭齐《朱子学新探》时发现此文的)

  王秀玲: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校勘商榷6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4期

  改了将近2个多小时,1994年的文章呀,《二程集》2004年还出了第二版,错误竟一字未改,书局真让人寒心……

  《二程集(全二册)》读后感(三):老师瞑目静坐

  据《河南程氏外书》记载,学者游酢和杨时,二人一同拜在程颐的门下做学生。有一天,两人一齐去拜见老师,和他们谈话后,老师偶然瞑目静坐。游酢和杨时不敢告辞,就静立在旁,恭敬地等候。过了很久,老师从静中醒来,发现他们还在,吃惊地说:“你们两位还在这里吗?天晚了,回去吧。”两人这才向先生告辞。等到出门时,外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深了。而两人的脸上,则毫无一点的倦容,对老师更是愈加恭敬。

  当时游酢和杨时都人过中年,学问和做官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他们能如此虚心求教,真诚恭敬,真可谓后辈学人的表率。后来两人都得到老师学问的真传,将程颢和程颐二位先生的学问弘扬于天下。

  程颢(明道先生)性情宽和,接人待物浑然一团和气,有学生跟随在他身边三十年,从来没看到他发过怒。学者朱光庭前来求学,回去后对人说:“我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明道先生认为,圣人之道已经很久不昌明了,一般人受社会习俗的影响很深,如果一定要严厉地要求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势必会疏远师生的关系,道德就更没有昌明的希望了。所以他对学生的教导循循善诱,唯恐不至,所以即使是桀骜不恭的人,见到明道先生也都心悦诚服。

  而程颐(伊川先生)教学以严格著称,没有明道先生那样随和。他不苟言笑,自律非常严,从来不开玩笑。和他同坐的人,无论尊卑长幼,都会受到气氛感染,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讲学中如果遇到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明道先生就会对学生说:“还可以再研究研究。”伊川先生则直截了当地说:“不对。”所以,有一次明道先生对他说:“将来能使师道得到尊崇的是你;至于教育诱导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都能有所成就的,恐怕还是我吧!”

  《二程集(全二册)》读后感(四):“天理”学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宋代进士。程颐(1033—1107年) ,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人,世称伊川先生, 为程颢之胞弟。“二程”都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颐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 。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二程集》是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把“理”作为宇宙本体,阐述天地万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问题,奠定了以“理”为中心的哲学体系。

  程颢的主要成就是他的理学主张。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他们强调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格物致知明本末”,其途径为致知、格物、穷理。“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致知乃在穷理,即尽天理。致知的办法是“格物”。“格者,至也”,“格”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求其意,“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另外,主张读书要思考,“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或曰:“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究其内涵:

  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二、“天理”又是道德原则的总称。“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

  三、“天理”也有自然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派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如河南嵩阳书院、伊川书院等。另外,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

  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的“天”,此时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一大贡献。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程颢、程颐经学思想以“经所以载道”和以义理解经为基本纲领,并在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理论哲学,完成了伦理型儒学向哲理型儒学的转化,亦是经学史上的宋学发展为思想史上的理学的重要标志。程颢和程颐世称二程,他们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主要骨干人物。可谓宋学泰斗。二程创立的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中、正、诚、敬、恕”立身处世原则,“公、德、仁、顺、和”治国理政之道和义利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一些经典格言(如天理良心、诚心诚意、天理难容等)已融入人们的思想,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程主张“理”即是“道”,程颢说:”理便是天道也”(《遗书》),又说:“理无形也”、“无形为道”(《粹言》),“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 。

  程颢作为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思想家,还是精通治道的地方官员、实干家,心怀天下,政绩卓然。程颐则提出了君子应重视“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注重道德修养。 二程兄弟自幼熟读圣贤之书 。后来,兄弟二人终于成一代儒学大师,受到各地士人的尊崇,纷纷拜师于其门下。二人不仅竭尽全力为之传道受业,并开创了自己的学派——洛学。程颐年轻时在太学一举成名,20余岁就开始接纳门生,教授儒学。程颢自诩于“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 《宋史》本传称程颢:“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堂,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调教育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程颢一生著述不少,又长期讲学,有后人效《论语》等将其言论辑录成册。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程颐的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评价程颢:“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

  “二程”祖籍位于徽州篁墩,即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村,其先祖为古徽州新安郡首任太守程元谭。篁墩人文气息极其厚重,是最先定居徽州的中原士族聚集地,不仅为“二程”祖籍所在,亦是朱熹祖居之地。因此学界素有“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福建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之说,其在国际学术界也备受重视,被誉为“徽州文化第一村”。清代,篁墩建程朱三夫子祠,祠前有获赐建的“程朱阙里坊”,乾隆御赐“洛闽溯本”四字镌刻于牌坊之上。因程颢、程颢是河南洛阳人,朱熹出生于福建,“洛闽溯本”即指程朱理学的本源来自篁墩。历代以来,篁墩程朱阙里和曲阜孔圣阙里,婺源朱文公阙里并称为中国三大阙里。

本文标题: 二程集(全二册)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7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偶人馆之谜经典读后感有感《金子轻松出来吧》经典影评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