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的浮木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1-06 18:06: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布魯塞爾的浮木》是一本由陳昇著作,圓神出版的175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299元,页数:20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布魯塞爾的浮木》精选点评:●字如其人●当文艺男中年遇上了更年期。。●这是我在包罗万象的诚品书市买的唯一一本书,充满了

布魯塞爾的浮木读后感1000字

  《布魯塞爾的浮木》是一本由陳昇著作,圓神出版的175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299元,页数:20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魯塞爾的浮木》精选点评:

  ●字如其人

  ●当文艺男中年遇上了更年期。。

  ●这是我在包罗万象的诚品书市买的唯一一本书,充满了对欧洲衰微的憧憬,还有对人生所未完成之路的弥留。

  ●喜欢随书附赠的cd,书还行吧。。。

  ●只是因为在一个地方失去了感觉,就得要不住地漂移?

  ●音乐比文字要好一些

  ●唉,矫情的艺术家,搞不定。

  ●真的,他的歌写得比随笔好太多。带着真切期待去读扑了个空,心底里失落。

  ●他还是去唱歌吧

  ●在失眠一个晚上之后都这个 简直就是个折磨 没有悲伤的基调 却在字里行间把你压得透不过气来 i need sunshine

  《布魯塞爾的浮木》读后感(一):布鲁塞尔的浮木

  《布鲁塞尔的浮木》 音乐人陈升的旅行游记,没有分支结构的随笔,正如四散洒落的情绪,仿佛聚焦的某一个场景,时间的某一个节点,人物的某一个情结,内心的某一种沉沦与喜乐,但人终究是孤独的,无根飘零的人,在异国他乡,如题:布鲁塞尔的浮木。本书,则是这些碎片的结集,拾碎而无垠撒落,从文字的角度来说,这不是本优秀的文集,从内容来讲,望文生义,也绝无拿出与众不同的故事,甚至,故事亦真亦幻,故事杂乱无章,陈升没有用真正的“我”,这个第一人称,有可能是另一个审视他的人,在路上,他与人交集,在欧洲大陆,他视为“粗鄙的旅程”,从巴黎,伦敦,到巴塞罗那,马洛卡,马德里,到科隆,米兰,布鲁塞尔,几乎游遍了欧洲大陆,在那些城市漂流的黄种人,像一块块漂浮于异地上空的浮木。而他则与这些黄种人连接,相互愁思,在路上,更像是流浪的自我探索,与生命有关,与生活无关。本书某些片断,则似电影片断,小资产阶段的咖啡露天,夜色酒吧的一杯马丁尼,西班牙小镇的200年风情,望着时间不动的老人,陈升用摄影的方式,还留下了相片,文字与影相,尽管协调,可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制作成音乐与影像的旅游记录片,更有意思。陈升写出非常好的歌词,但写不出非常好的成篇文章,因为性格里的因子在流淌,只能捕捉这个瞬间。音乐创作不就是如此,他所热爱的摄影,也不正是如此,但结集成书的文字,则需好好整理,理出一个所以然,让文字练达,字字如玑,让跳跃出来的文字,打动人心。看来,非领域的所有尝试,都有冒险,作者只提供了意境的概述,却忽略了本质的追寻。

  《布魯塞爾的浮木》读后感(二):谢谢你,让我走进我自己

  “在黄昏里,我迷路了。我盯着相机里的麦田景致看,错乱的以为循着前去的村庄小道就可以回我乡下的老家去,我在几万里外,回到了我乡下的老家。”看到这一句,我居然有想哭的冲动。情绪里涨着满满的怅惘,沉默太久的怅惘,随着这句子的叙说便止不住的满溢了出来。

  第一次看见陈升这个人是在一个访谈节目,他唱《风筝》,唱《纯情青春梦》,看完整场才反应过来:哦,原来这就是陈升,他长这样。

  在那个访谈节目之前,隐约的也听说过他,一些似是而非的绯闻,一些特立独行的事儿,还有一场煽情又文艺的演唱会——据说是提前一年半价售卖仅情侣购买的套票,这试探爱情的小把戏,那场演唱会好多座位都空了出来。他面对着那一个个空座位,唱了最后一首歌:把悲伤留给自己。那时纯粹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觉得这人挺好玩的。之后也并没有更多的留意这个人,甚至不知道这人长什么样。(喜欢一个人身上的某种东西,跟这个人是男是女,是美是丑没什么关系。有两年的时间我都以为唱着小情歌的青峰是个女人)

  跑偏了,不好意思。不过话题至少还是围绕着本书作者的。回到<<布鲁塞尔的浮木>>,我想这是一份关于他音乐的最好的“行”书,也是最好的自荐书,这自荐很特别,像漫无目的的东拉西扯,又像一场自由自在的旅行;像苦涩的挣扎,又像平和的旁观;像渴望被理解,又像纯粹的诉说,诉说旅途上的那些故事。

  对我而言,它让人有行走的冲动。

  不得不说这自荐很有意思,这个狡猾有趣的男人既过了一把述说者的瘾,又当了一回冷眼旁观的记叙者。在这些漫不经心的叙述里,他敞开了自己,让你走进他的世界,他的内心。但一不小心,你却因此迷失。

  他说常常觉得并没有人懂得一个作者埋藏在心里的那些情愫。

  我想,其实不需要懂得,你看的你共鸣的只是你经历的,只要共鸣就好了。

  而懂得,太难。

  你笑,哟~这原来是一本音乐的原文书呀。不对,是音乐的心事。

  去听听布鲁塞尔的浮木吧~~~

  《布魯塞爾的浮木》读后感(三):布鲁塞尔的浮木

  到书名以为是一本欧洲游记,简洁的一句话散发出强有力的吸引:我们就像一块块漂浮在欧洲大陆里的黄色人种浮木。彼此看得见,却无法在激流中紧紧相拥。只有在偶尔的碰触时,磨砺出闪亮的泪光和欢笑。

  原来这是关于漂浮和思念的书。

  就好像留着胡渣的小青年,身上背着吉他,手上点着一支未泯灭的烟就那样坐在异国的街道。旅行本来就是一种状态,只是每个人姿态各异。书里面的陈升飘着寂寞的气息突然让人想起他的《把悲伤留给自己》,拉长的音调夹杂的沧桑感让人情绪走到下一个黑洞。

  并不是手把手叫你如何行走,记录下旅行小TIPS的导航书;更像一个人在充满了流浪与宿命的味道中,不断地在梦呓中唠叨和倾诉。看着他的文字,自己的语言也会飘出一股不知道什么样的味道,也在自言自语。

  他说:{我迷上了葛雷哥莱毕克导的一部叫[白鸽]的电影,戏里说一个中学生独自开着一条小帆船环航世界的故事。戏其实烂得要死,可就是那股流浪的感觉,都过了那么些年,也没能从我脑门里挥去……}那种流浪,那种挣脱的感在我看来很是迷人。譬如说我喜欢那样的一幅画,天空中升起的气球,那里装载的也是我流浪的梦想(PHOTO BY FU)。很多人也都想挣脱,不为去哪里,只是想竭尽全力地往上一跳,探头看看上方的风景究竟如何。

  FU说,很多年轻人看起来很迷茫,忧愁和文艺小青年的样子,并不是他们无病呻吟,只是有太多的未知横加在前面。陈升问世芸为什么千里迢迢从台湾来到巴黎这个烂城市读烂学校,世芸说:

  [我不清楚前方有些什么,但是我肯定留着就什么都没有……]

  这是不是道出了很多外出闯荡人的心声?又或者,很多人的逃避的借口?

  一直在寻找旅行的意义,总觉得它不应该那么纯粹的存在着,背后总会有什么。于是尝试将旅行和诗人、作家、歌手、银行家、保险销售员、学生、贵妇,各式各样的人以各式各样的形式连接起来。看着每个人的旅行日志,倾听每个人的心情,发现充其量旅行也不过是一种状态而已。有的人将其命名为享受、逃逸、行走、发现、崇拜,有的人将其命名为文化、精神、风景、景观、遗产,有的人将其命名为自然、生命、状态、漂泊、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漂浮的行迹,虽然不清楚前方有些什麽,但就是决定向前走,不留在原地等待。或许“寻找旅行的意义”根本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但是你怎么晓得有一天它就为你开启了通往内心的通道?

  明天是好的,还有一些等着去发生的事。

  明天是好的,因为有人爱,有事做,有期待。

  笑一笑吧,

  这个世界已经够凄苦了。

  《布魯塞爾的浮木》读后感(四):Lilo_布魯塞爾的浮木

我来跟你说一个故事

1999年的秋天

我离开了我自己 我离开了台北

我来到了布鲁塞尔

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些朋友 我听到了一些故事

故事是这么说的

他们说

我们大家熟悉的梵谷

他的最后一张画

其实并不是大家熟悉的 麦田上的乌鸦

而是他在濒死之前 凭着记忆所画作的

一个叫做Lilo的女孩子的画像

一直到隔年的春天

我到了伦敦

去做我音乐的后期的工作

我就约了我的朋友

我们决定到布鲁塞尔

去寻找我心中的那个答案

结束了伦敦的工作之后

有那么几天

真的有一点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的感觉

……

我说 你好不好陪我到阿姆斯特丹走一走

然后呢我们去找布鲁塞尔的朋友们

我们来问问他们

是不是真的有最后一幅画

叫 Lilo的

其实

我是满心希望真的有梵谷的最后遗作

叫Lilo

我自私的想

在梵谷这样子坎坷的一生中

是真的应该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恋情的

艺术的经济价值

我们都常常提到一句话就是说

艺术家应该要很穷困

艺术才会美好

你对这话有什么观感

……

所以我觉得很多艺术家讲的都是屁话

我写歌的时候脑袋里想的都是钱

……

那个变成是我的乐趣

对我来讲的话

我去看它是有某些因素

就是想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吃什么

他们怎么样拥抱

他们怎么样亲嘴

他们怎么样子始乱终弃

当我站在那幅画的前面的时候

然后我伸手可及的地方

那个位置可能就是那个画家的位置

你也不必说你化身才能变成是他

或者是说

不管是超越了多少时空 或者是场地

你站在那幅画的面前的时候

你站在那个位置上

就是那个画家梵谷站的位置

到了布鲁塞尔

朋友们见面。很自然的又聊到了梵谷的最后一幅画

……

人死之前为什么要画乌鸦

他不是要死之前 他是已经有那个企图心

他很快就画好了

不过他要自杀之前

要想想看他这一生

可能他就没想清楚

又想到他想要追求 又爱不到的那个无缘的人

……

也因为不想让这个答案隐隐约约的搁在心中

于是我们在讨论的时候

决定要去找教授问清楚

是不是真的有一幅画

叫做 Li lo

于是就在那天夜里

我们来到了教授的家里

慈祥的老婆婆好意的招待着我们

我们怎么想也没想到

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

竟然有这么一栋中国风味的房子

我觉得时间仿佛冻结住

因为时间仿佛冻结住了

于是搁在心里的那个

究竟有没有梵谷的最后一幅画叫Lilo的这个问题跟答案

好像也都冻结住了

……

她说那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就要把它当作轻纱

飘啊飘的这样

是很模糊的

随着夜色一直沉淀下去

变成没有结束

就这样一直下去没有结束

所以

她叫我们不用去找那些答案了

也许

有些答案不需要去寻找

就让它放着这样子

说不定更有美感

虽然

老婆婆说有些答案不需要去寻找

但是呢

我们觉得 我们还是决定聚在一起

然后往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术馆

去追寻大师的脚步

要看看他最后的一幅画

天真的人

不管他多老

他永远都是天真的

四个野孩子

也许是因为玩疯了

那个有没有最后一幅叫Lilo的画

这样的答案呢

好像也就慢慢的遗忘了

也许

也许

也许那一夜

时间真的是冻结了

也许美丽浪漫的故事

其实都不需要有答案

也许

布鲁塞尔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城市

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起点

我害怕的是

我再也不能感动

或者是麻木

这是我要跟你说的故事

这是我在布鲁塞尔听来的故事

我们都像是一块一块的浮木

漂浮在人海之中

很高兴与你相逢

生命因为有你而喜悦

本文标题: 布魯塞爾的浮木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5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马斯洛人本哲学读后感精选《法国缉毒风云》观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