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2-15 15:46: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亚细亚的孤儿》是一本由吴浊流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亚细亚的孤儿》精选点评:●很有时代感的作品集,可以体会到民族主义情绪。背景设定在台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台湾人对自己身份的怀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精选

  《亚细亚的孤儿》是一本由吴浊流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细亚的孤儿》精选点评:

  ●很有时代感的作品集,可以体会到民族主义情绪。背景设定在台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台湾人对自己身份的怀疑与动摇。

  ●格局小到让人吃惊。浪费好题材。

  ●飘啊飘 摇啊摇 无根的野草

  ●大时代裹挟着的平凡众生,尴尬的身份,想求而求之不得,淡淡的哀伤。

  ●好悲天悯人好人文关怀。。-________-''

  ●爲了海外華文文學課看的,週一了,還沒看完,加油!

  ●名字取得好,内容也不错。

  ●日本皇民化50年,为台湾后世带来多大影响

  ●台湾是否在追寻或者创造一种身份认同,也是独不独的分歧点吧。。反服贸可见一部分台湾年轻人的想法了。。或许更多的是弃子心态

  ●技法上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叙述描写都太平淡,但这一难得的视角带来的震动依旧是深刻的。对于台湾,老大哥向来是想划入版图了就拿过来,没本事了就扔一边,小粉红们实在需要这样一部小说来帮他们认清台湾和大陆的关系。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一):你为什么要在风中哭泣

  《亚细亚的孤儿》就文字本身算不得精彩,大概是因为最初是用日本写就的缘故,又间插着闽南语,破坏了本身的语境。

  但如果单从结构上来讲,这个故事也不出彩。这个故事赢就赢在了时代与名字——像吴浊流这一系列的故事在这一段文学史中几乎是一个空白,于是它就成了一片绿洲——时代本身的意义要大于文学的意义。

  抛开大陆人、台湾人、日本人不讲,只讲大时代。如果这故事换作雨果来写,一定会完全不一样,雨果当然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叙事结构与语言掌握是不容置疑的。

  实际上,不论是《亚细亚的孤儿》还是《波茨坦科长》这样稍长的故事,都显不太到位,就连短篇的《泥沼中的金鲤鱼》也是同样,看起来很像是地道的台湾那种上百集的本土剧——冗长、哩哩啦啦、人物主旨看起来飘忽不定,这大概是逻辑上的不相同而已。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台湾成了“亚细亚的孤儿”——没主心骨,淳朴的狡猾,却又想要八面玲珑。

  相较之下我觉得《先生妈》和《陈大人》却特别出彩。这其中的道理就像是台湾电视剧与台湾电影的区别:台湾电视剧正如前所述,是靠拍观众马屁成长起来的,于是谁也不敢得罪;而早前的台湾电影很多时候却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便有了人情味儿。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二):路迢迢

  华夏出版社的这本吴浊流代表作选集,基本上可以说说日据时代的台湾人物小传集了。描写的人物大多是日据时代的底层人物,疲于生计的农场雇工家庭,公立学校的代教员,还有依附日本势力,利欲熏心的巡查补等等。

  这些小说的反殖民色彩是很浓厚的,也可以看出善恶有报的古典文学色彩,譬如仗势欺人、贪污腐败的巡查补陈大人,还有后殖民时代,光复后发生的故事主人公沈国大,欺诈敛财的陈国大,都落得了悲剧下场,不是入狱后凄凄惨惨,就是死不得其所。他笔下的小人物也都或穷苦一生,或在皇明化下因失根而苦痛,包括《亚细亚的孤儿》一篇,胡太明最终也疯了。

  而且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如蝼蚁一般,是没有历史的自觉的,也基本上没有抗争意识,基本上都是依附于或不得不听命于殖民势力,即便是后面开始有一些觉醒的知识分子胡太明,也不过以疯癫收场,他终究是软弱的,好像笔下的主人公就没有一个奋起抗争的,除了《泥沼中的金鲤鱼》里的月桂生,从家里逃脱了为聘金嫁作小妾的命运,在遇到社长性侵时也能勇敢反抗。

  其实还挺希望收录的最后一篇《路迢迢》当年能够写成三篇的中篇小说的,可惜作者因病体而在写完第一篇就辍笔了。小说从日据写到刚刚光复后,主人公也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自由了,结尾写,“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再也没法拉回来。悔恨、痛苦,都是多余的。要紧的是为了将来的光明与自由,再次站起来。我确乎是爱君子的,并且也有爱她的自由。爱她,便应该和她结婚。不管有怎样的阻碍,纵使还有阻止我自由的事物,纵使再筑成一条万里长城,也不能拦阻我的自由意志。对,我要越过民族,为爱而活下去……”

  而且这篇写台湾人(而其实也是马关条约之后祖父因抗日才来台的,所以也交织着几重身份认同的困境)和在台日本人之间的爱情,也写出了在台日本人的无奈与不能主宰命运的心酸,日本人不再是模糊的殖民者的形象了。且台湾光复后,又有二二八事件,紧接着的戒严,说要追寻自由,又当真能追得到吗?所以对于后面的故事是很期待的,不过也只能留有这一遗憾了。

  最后,华夏出版社也太偷懒了吧,既然是引到大陆来,闽南话和日语真的不注解一下吗?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三):亚细亚的孤儿 | 浅谈光复前台湾文学“孤儿意识”

  生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家,承受了被迫殖民的命运。他们被大陆所抛弃放逐,又被日本人所奴役欺侮,心中精神家园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中,以胡太明为蓝本,道出了民族意识模糊与家国剥离的失落情感。书中所反映的”孤儿意识“是对日据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与大陆猜忌心态最沉痛的控诉。

  孤儿意识滋养出种种社会现状,其中以三类人物心理状况最具代表性。产生与当局政治环境、社会心理、家国意识丧失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素。

  1.政治矛盾

  这种孤儿意识滋生与祖国与台湾割裂的土壤之上。台湾自古不受大陆所重视,处于大陆边缘地带鞭长莫及。台湾人的立场非常复杂,他们走到哪里都不会被信用,他们是大陆人眼中的“番薯仔”,是日本人眼中“二等公民”。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中日两国政治局势不稳定,让台湾同胞产生一种不调和、不镇静的焦躁心态,逐渐演化为孤儿心态。同时日本加剧对台湾殖民统治,以血腥残暴方式加重苛捐杂税。

  2.社会心理

  文中有一点社会背景很有意思:“例如据张看来中国自从东北三省(满州)被夺后,人民倍感压力增加,也就是必然的预感到要站在最后关头之日。这种趋势引起一股学习日语热。”中国人骨子里有着神经质得害怕时局,还未亡国却已经开始学习日语,血脉相连,台湾人自是神经质得害怕自身利益受到危害,愈发渴望得到母体的保护,或是得到殖民国的认可。在这种普遍害怕意识下的社会心理加剧孤儿意识,加剧无根意识。

  3.动摇派随风走

  社会中还存在着一群中间性格的皇民派,这是因为他们由肉体的感觉而动的缘故,那是无根的浮萍,看来其浮力虽大,其实不然,稍微有一点风就会被流走。中国人骨子就有一种神经质得患得患失,达雄参加志愿军又被太明顺利劝服,思想意识决定行为意识,孤儿意识导致他们愈发害怕受到伤害,既渴望得到母体的保护又迫切得到日本当局的认可。

  4.家国意识丧失

  中国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才建立家国意识,可是摧毁这意识却很容易。人都会回避自己的痛处,都不愿提起自己的痛点。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很好解释了这一点,一方的失势会造成另一方的增势,他们也曾呼喊自己的声音当局统治者,表达自己热于建设祖国,可却不愿听、不想听、也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孤寂,回环往复造成他们的势力一点点瓦解,家国意识终分崩离析,支撑他们继续奋斗的家国意识丧失导致他们摇摆不定的心理及无所依靠孤寂心理,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皇民化大潮之中,以为那样便可以为子孙谋幸福,皇民分子如雨后春笋般增加,甚至去做志愿军,渴望得到日本当局认可。

  5.民族魂终不灭

  民族魂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血脉相连是不可切断的事实。台湾仍旧还有一群像太明一样的有志之士,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复旧山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太明最后疯了,不是疯了,而是真正的觉醒,意识到民族复兴才是每一个留着中华血统人应该做的事,才逐渐摆脱了胆怯懦弱、摇摆不定。

  四、结语

  吴浊流以胡太明这一形象描绘刻画了千千万万在矛盾环境挣扎下的台湾人,让更多人看到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着这么一群被遗忘、被抛弃、等待救赎的客观存在人群。胡太明的孤儿意识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一面社会镜子折射出台湾众生,在“孤儿意识”心态下反映了社会人群各类心理。通过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人物个性塑造出客观意义上的台湾心理。台湾与大陆分割太久太久,他们的心正等着被救赎、被温暖。

  .学生时代作业 禁转载抄袭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四):亲爱的母亲,这世界可有真理?——我读《亚细亚的孤儿》(吴浊流)

  “啊!胡太明终于发疯了!果真是个有心人,又怎么能不发疯呢?”这是作者吴先生在为本书写的故事概要中为故事的结局所写的一句话。

  作为有心人的胡太明终于发疯了,我们最初难以预料会是这样令人惋惜的结果。然而这结果终究是毫不突兀的,反而恰恰合乎于情理,因为太明终归是个有心人(有心之人,极其敏感,能够深刻体味世情,亦难以向人一吐心中郁结,故而憋于胸中,心则难免受伤。太明发疯却是40多年胸中郁结的爆发,故而合情合理,因为我本身便是一个有心之人,着实能够体会他的心情!)。我们期待着一个完满的结果,期待着太明最终能够度过那段恐怖的日子(但我们应该想想我们是否给过他们获得美好生活的机会?其实我们才是真正的罪人!),而作者却给了我们一个模糊不清的结局,想让我们真的能够通过想象力的奇特赐予太明一个完满,想象着太明真的如传说中那样回到了大陆,找到妻女,回到温暖的母亲的怀抱,而终究不会再做着被世界遗弃的孤儿。但这终归是我们这些“现代人”的愿望,当时的冷漠的世人却是不会为太明提供这样的归宿。

  我们虽有着完美的幻想,也希望这幻想能够实现。但幻想终究是幻想,作者却在残忍的现实中有着清醒的念头,正如我们不清楚太明的结局一样,作者同样不清楚台湾最终的结局。在这里作者与我们一样,试图抱有着那一丝幻想(这幻想带有着极大的怀疑),期盼着一个完美的结局。然而现实就是现实,直到作者30年之后他仍没有看到台湾这个失去了几十年母爱的孤儿找到自己的温暖的家。

  作者说,他通过叙述太明的一生,将日据台湾时台湾岛内外不同人的形象完整地描绘出来——这些人有教员、官吏、医师、商人、老百姓、保正、模范青年、走狗、大陆留学生、大陆的各色人等——以控诉这些将台湾推向孤独的深渊的凶手。我不想去试图去进一步批判那些寡廉鲜耻的“人”,他们也只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反而是值得同情,而想着去体会在这个会扭曲人性的时代中始终保有自己思想的人们,他们是值得任何人尊重的。

  第一个值得纪念的应属太明的爷爷。爷爷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深受中华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十分开明,但他仍就在最初坚持让太明入碰秀才的旧式书院学习四书五经。他们这群人,在所谓文明的冲击下,也只能独自一人在自己的旮旯里享受着古典文化的乐趣,这对他们不可谓不是一种悲哀。一直到最后,也只是在彭秀才走后,爷爷才无奈地赞成了太明进入国民学校。

  第二个值得纪念当属曾导师,这个在太明起到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如此崇高。他有着太明一样的性格,本就与世无争,能隐忍,却一直拥有自己的见解与坚守。在其他台湾籍教师在私下里诋毁日本籍教师时,他没有掺和,而在其他台湾籍教师在生活的压力下屈服于现实,屈服于那一口得来不易的饭碗时,曾导师却又显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毅然反抗日籍教师的诋毁,愤而辞去教师的职位背负着振兴台湾的梦想远赴大陆。在留给太明的信中,他说:“象牙塔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应该研究更高深的学问,以及研究作为学习手段的教育方法。说起来教育,如今台湾的青年都认为它‘发迹手段’的代名词......可是二十世纪是科学时代,台湾人尤其应该奋起直追去研究已落后的科学......新社会虽已建立,但台湾还没有技术人才......今后我已决心研究科学,你有你的个性,希望你能发展你那伟大的爱的教育,勿使我有后顾之忧。”可以说这段话对于太明一生的影响尤其重要。

  当然,值得纪念还有佐藤,身为日本人却能坚守自己的信仰,拥有自己的理智,知道在整个社会都变得疯狂之时,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以理性的方式为改变社会的畸形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还有达雄,不得不说这个孩子很可怜,在日本人的教唆下,硬是要主动作为日本参与对华的侵略,那时他还不懂得自己要去面对的是自己“曾经的”祖国。还有蓝同学,虽然有些匹夫之勇,然而终究是有着一腔报国情怀,虽然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隐瞒自己台湾人的身份,但是我们不应埋怨他,因为他是无奈的,给他带来无奈的只能是大陆人对的冷漠的歧视与排斥。

  最后我想说大陆永远都欠着台湾人的债,因为我们的先辈曾经抛弃过这个我们的一奶同胞,而现在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斥责台湾的背叛呢?或许真的只能让时间慢慢弥补我们之间的裂痕。

  从快递手中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花了一个晚上读完了。读完之时,耳边还听着罗大佑的同名曲,悲伤的旋律,,仿佛无言的控诉,令人不能不有所感伤,不能不有所内疚,我们欠台湾的太多,太多~~~~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五):几处联想广阔的书摘

  1.他(彭秀才)跟胡老人谈话时喜欢用文言文的“斯文坠地”、“吾道衰微”等之词嗟叹汉学的不振,又连对胡太明说话也 用:“贵公子几岁?”之类郑重其事的 措辞。这是他对于失落的事物的依依难 舍,也是傲气。

  2.但是,在村子里志达的“人缘”欠佳。志达的亲戚对他有点疏远,村人对他则“面从背反”。当面点头哈腰,他的影子一不见了,不,甚至连他的影子还在看得见之中,便背后议论他。这不仅是对权力的反感而已,也是由于某种感情所致。

  3.老人的回答总是这样说。老人对西洋文化感到一种惊奇,但并不心服。何况是对日本文化呢,认为只不过其亚流罢了。老人的脑袋里,充满了对春秋的历史、孔孟的教化、汉唐的文章、宋明的理学等,光耀的中国古代的憧憬。他认为好歹要把这些还给子孙。

  4.尽管胡文卿关心应吸收新知识,才能够 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他却仍然让自己的儿子太明由祖父施予汉学教育,这是因为他很明白老人头脑的顽固。太明就像飘流于两个时代潮流之间的,无意识的一叶小舟。

  5.变化不仅是在太明一个人身上而已。隔了一段日子他放假回家看见,据说那有关胡家盛衰的松林备受重视地保存着,却已完全被砍伐了,变成无树的光秀秃惨状。因为谣传山林将会被全部收归国有,所以赶快把林木采伐下来。但是后来才知道那并非将归于官有,而是由官方保管。

  6.时代虽然变化了,但其反面社会依然如此不断重复。

  7.台湾人到哪里都因为是台湾人,而处于受歧视的立场,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因为排日风气的扇动,台湾人也不被愉快地接纳。

  8.太明了解台湾青年被政治吸引住的心 情,但太明觉得自己来日本留学目的便 是求学问。 若青年都投向政治,不勤勉求学问,则台湾的学问土壤将会荒枯。就像曾训导说过的,不只是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实业等所有的领域都等待着青年献身投入。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事。那么,太明觉得自己不受政治杂音影响,自己有自己的目的,做为科学上的一个学生应在那条路上勇往直前,这是太明的看法。然而他也并非就在那境地安心立命。就像蓝激烈的反对他这种看法时说的,不论要做什么事,若台湾青年首先要排除政治上的限制是先决条件,那么太明也觉得政治是青年应走之路。

  9.太明安心了,又闭入自己一个人的思考 中。如今他对于祖父私淑陶渊明,醉心 老庄的境涯感到羡慕。若是能够他希望 春、夏、秋、冬都过去了,一下子成为 老人。否则年轻的肉体里燃烧着希望和 理想,使他对于现在的失业感到如深刻 的刑罚似的。他为了要理清这种心情, 以求得一处安住之地,那么他应往何处 去呢?而老子的幽玄哲理、孔子的教谊 都没有指示他一条路。他只有在荆棘的 路上挣扎着独自寂寞地行走着。

  10.“我们无论到哪里都不会被信用,如宿 命的畸型儿似的。我们本身没有全何的罪,却要接受这种待遇是不公平的。但这是无可奈何的。我们不要有成为受排斥的继子根性,我们不是要用语言,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为建设中国而牺牲的热情,我们不落人后。”

  11.“中国澡堂也像鸦片烟一样会上瘾吗?”他想着在不知不觉之间使外来者的 敢觉或神经麻痹的,中国社会所具有的 奇异的同化作用。

  12.江水缓缓冲洗着舷侧流去,从船下 去的前方顺着上潮冲来什么奇妙之物, 它几乎接触到舷侧漂来时,太明仔细 看,是一具俯身浮着的男尸。无常而死 于无情的大陆,一具浮尸都没有被人捞 起。在这悠久的历史之流中,一具浮尸不过像少许的垃吸罢了。太明望着那缓慢地向上浮渐渐远去的无名男浮尸,太明再度说:“再见吧!大陆!

  13太明不管在家里或上街,都感觉空虚, 不论置身于多么狂热的群众中,他的心 情都不会受到那热烈气氛的感染。而他 的这种情绪,不久使他从无可奈何的格 格不入中,再沉沦到孤独感的深渊里。

  14.达雄就跟那些高唱军歌,神气十足 的迈着大步,那种粗犷的,连人性都忘 了似的青年完全一样。太明每当看到那 些被巧妙地画一化、傀儡化的青年们, 他总是会感到皮肤有些冷,而他却无能 为力。但达雄是他的侄儿,有血缘关 系,不,即使不是亲人,对一个即将误 入歧途的青年,他也必须设法挽救他才 对。太明这样想着,心里便涌起一股形 容不出的热情。 他首先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 谓伦理国家的理想,经常在霸道之前崩 溃的过去历史说起,他说明这是因为国 家的根本理念有矛盾。到了近代国家更 形堕落,资本主义把其成立的基础的一方求诸于殖民地,经常压迫弱小民族的 发展,纳粹德国更站在狭隘的世界观 上,错觉自以为是最优秀的民族,梦想 称霸世界。在台湾呢,不但是榨取台湾 的物资,而且还加以精神上的破坏。 “达雄!你看看在我们眼前的现实 吧!”太明说到这里口气终于激烈起来: “他们要台湾人成为日本人,一方 面却采取强硬统制,把台湾人控制得无 法动弹。现在你想抛出生命去作战,究 竟你是为谁?为什么要抛出生命呢?你 子好想一想吧! 太明自然而然的口气热烈起来,一向保守的他,很少在人前滔滔说出自己向保守的他,很少在人前滔滔说出自己的信念,但现在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以自己的劝说,挽救出一个濒临在还妄深渊的青年…… 太明又说,战争中的大量杀人,以国家的名目而被合理化、英雄行为化了。一切的矛盾,从国家中怀胎而生,历史以国家的前提而歪曲,教科书把国家的存在正当化,不过是为了拥护其权利的宣传文罢了。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过程,总之,是其一贯的宣传过程而已,由于这种教育,人人习惯于国家生适,这又成为因袭再成为制度,制度把人纳入一全模型。不愿被纳入其铸型者,被称为异端者。 太明把其间的事情,引用中国的缠 足为例子来说明。缠足以前在中国是一 种美的标准,因为缠足而违背道德的一 面则不被问及。全体社会都以为这是善 的、美的,对它不生疑问。但是,因为 接触了西洋的近代文化,以为缠足是美 的看法便崩溃了。新的美的标准,新的 道德标准登场。而中国女性的解放史, 由于缠足的废止,而写下其第一页。制 度有使人盲目的一个要因。太明再以国 家与国家的对立问题而言,若社会进步 了则其对立便会消失,战争的必要消失 了,到了那时,战争将只是以过去曾经 存在的残虐习惯记录于历史罢了,太明 这样做结论。他所说的这种放弃战争的 立场,不过是观念性的抽象论,但这里 至少有更高的理想。虽然形式不同,达 雄陶醉于一种观念,以它做为行动的基 础,因此太明的这一番说法,对于达雄 所抱的观念便有了说服的效果。

本文标题: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5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龙骑侠》的影评大全《新网球王子OVA vs Genius10》经典影评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