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2-13 09:42: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儿女英雄传》是一本由文康著作,齐鲁书社出版的405图书,本书定价:41.00元,页数:200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儿女英雄传》精选点评:●这个回数真是,四十回竟然有九百多页……一部致力于描写“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之后怎样更加幸福地生活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摘抄

  《儿女英雄传》是一本由文康著作,齐鲁书社出版的405图书,本书定价:41.00元,页数:200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女英雄传》精选点评:

  ●这个回数真是,四十回竟然有九百多页……一部致力于描写“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之后怎样更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小说。语言还是挺好看的,口角尖新,其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叙事有点特殊,在口头与书面两端建立了两个叙事者。对女侠十三妹的描写,也不过是一个近于躁狂的女李逵,但作者竟然毫无痕迹地把这个人格完全消解在固有的社会秩序里,真是吃人。

  ●也许应该再看一遍

  ●文康以《儿女英雄传》翻《红楼梦》,这一跟头翻过去,反堕入《野叟曝言》才有的那种恶趣。安公子用张金凤、何玉凤的小便洗脸洗手,就中滋味不知不觉,就中温度是有的,可谓道在尿溺。是书人物大多都很分裂,虽语言活泼,而书中人物十三妹,前后乖张,亦被人称为“化神奇为腐朽”的经典案例。

  ●没读完

  ●优点很多。语言漂亮生动诙谐,结构严密曲折,居然还常打破第四面墙!清初至中期的旗人语言、习俗考证价值极高,作者学养广博深厚——但内容实在浅薄、迂腐、罗嗦、肉麻。拿尿盆洗脸孕妇奶孩子肉麻作有趣,满口忠义孝悌假公济私还自鸣得意,尤其拿本作贬红楼梦的样子,实在臭气熏天。主角安少爷是个娘泡傻小子,动辄下跪痛哭,是作者心中的标准儿子,后期成了杰克苏官迷色鬼;十三妹前期杀人如麻强配鸳鸯,像个女李逵也不失快意恩仇吧,后被半蒙半骗道德绑架就范嫁人就迅速转性,催教夫婿觅封侯,极无趣。后廿回主角改成(作者自己的化身)多智近妖的安老爷,讲他如何寻十三妹、狂掉书袋拐作儿媳妇的故事,大抵中国中老年讨小老婆倒不如儿子娶俩一模一样媳妇加一妾高兴。最后儿子杰克苏、自己诸葛亮还不够,俨然还想做八旗再世活孔子了,确实厚颜无耻。

  ●十三经脑残粉要拍一部名为“幸福一家人”的情景剧。。。大概就是这么一部作品。|||而且每次的“上集回顾”实在太长了。

  ●悦来店、能仁寺,那时多欢乐。

  ●前10回写小侠女与书呆子的文字故事极好,后面变成世情小说就无聊了。

  ●好是有些好,但又有些怪异,令人侧目或鄙视

  ●乱书一本~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一):嘿嘿

  嘿嘿,我就看里边一个吃,

  说着,趁着月色,老两口儿连忙到厨房里去整顿。到了厨房,见那灯也待暗了,火也待乏了,便去剔亮了灯,通开了火。果见那连二灶上靠着一个锅子,那头煮着一蹄肘子,又是两只肥鸡;大砂锅里的饭,因坐住汤罐口上,还是热腾腾的;笼屉里又盖着一屉馒头。那桌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二人正在那里打点,只见安公子也跑来帮着抓挠。

  说话间,那位姨奶奶,早巳带了人,把饭摆齐。安老爷坐下看了看,那厨下就打发的整桌鸡鱼菜蔬,合煮的白鸭子白煮肉,又有褚大娘子里边弄的家卧垂钓瓜莱,自己腌的肉腥,并现拉的过水面,现蒸的大包子。老爷在任上,吃了半年来的南席,又吃了一道儿的顿饭,乍吃着这些家常东西,转觉得十分香甜可口。只见一邓一 九公,他并不吃那些菜,一个小小子儿,给他捧过一个小缸盆大的霁盐海碗来,盛着满满的一碗老米饭;那个又端着一大碗肉,一大碗汤。他接来,把肉也倒在饭碗里,又舀了半碗白汤,拿筷子拌了岗尖的一碗,就着辣咸菜,忽噜噜,噶吱吱,不上半刻,吃了个罄净。

  只见两个车夫,三个脚夫,每人要了一斤半面的薄饼,有的抹上点子生酱,卷上根葱;有的就蘸着那黄沙碗里的盐水烂葱,吃了个满口香甜,还在那里让着老爷说:" 你老也得一张罢,好齐整白面哪!"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二):这作者文笔很好

  我读书读一个气韵, 很喜欢这作者的描写, 干净,正直, 不邪气,不脏。

  读书这个事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了自己的脾性就好。我个人喜欢干净,明白的文字, 厌恶“脏”的文字。

  从开篇的安老爷赶考,描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难得的好书。

  ----------------------------

  说着,看看到了三月初间,太太把老爷的衣帽、铺盖、吃食等件打点清楚,公子也忙着拣笔墨,洗砚台,包草稿纸。诸事停当,这安老爷便坐车进城,也不租小寓,就在自己家里住下。这房子虽说有几家本家住着,正所儿没占,原备安老爷、太太、公子有事进城住的,平日自有留下的家人看守。这家人们知道老爷回家,前几天就收拾铺设,扫地焚香的预备停妥。

  到了三月初六日,太太打发公子带了随使家丁,跟随老爷进城。进场出场,又按着日子打发家人接送,预备酒饭,打点吃食。公子也来请安问候,都不必细说。

  三场已毕,这老爷出了场也不回家,从场门口坐上车,便一直的回庄园来。太太、公子接着,问好请安,预备酒饭,问了一番场里光景。一时饭罢,公子收捡笔砚,便在卷袋里找那三场的文章草稿。寻了半日,只寻不着,便来问安老爷说:“文章稿子放在那里了?等我把头场的诗文抄出来,好预备着亲友们要看。”安老爷说:“我三场都没存稿子,这些事情也实在作腻了。便有人要看,也不过加上几个密圈,写上几句通套批语,赞扬一番说:‘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还是个依然故我,也无味的很,所以我今年没存稿子。不但不必抄给人看,连你也不必看。这一出场,我就算中了。”说毕,拈须而笑。公子听了无法,只得罢了。

  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到了放榜的头一天晚上,这太太弄了几样果子酒菜,预备老爷候榜,好听那高中的喜信。

  安老爷坐下,就笑着说道:“这大概是等榜的意思了。听我告诉你们:外头只知道是明日出榜,其实场里今日早半天就拆弥封,填起榜来了。规矩是拆一名,唱一名,填一名。就有那班会想钱的人,从门缝儿里传出信来,外头报喜的接着分头去报。如今到了这时候不见动静,大约早报完了,不必再等。你们既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睡觉。”说完,吃了几杯闷酒,又说了会闲话,真个就倒头酣呼大睡。

  ------------

  这么清楚又具体的描写,好文笔!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三):白玷污了好名好姓儿

  两年前在图书馆借了这本小说,硬着头皮读了二十五回,眼看着就要落入才子佳人的俗套,决定弃坑。 根据编者的说法,“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语言的运用。 ……那些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俏皮话常常令读者忘却了其创作思想的迂庸肤浅,而陶醉于精彩语言所带来的愉悦之中了。”我承认,本书文笔甚好,语言活泛,完整地再现了晚清时代的科举、礼法和市井民俗,但小说以故事立意最高,此书犯了大忌。故事落入俗套,思想又极迂腐,那么文笔再好又有何用?细节方面的考究令人惊喜,整体的掌控却是一塌糊涂,满篇都是忠孝节义,三观出奇的正,合上书本却只剩“吃人”二字,让人扼腕叹息。 豆瓣用户“Asita”对此书的评价可谓精准毒辣: “官对匪,文对武,男对女,砚台对弹弓的刺裸裸的收服。当武侠读吧,大部分时间在打嘴皮子仗;当爱情小说,忠信孝悌占了八成篇幅;说是孝女传,主角半道换了个老头儿。虽然没有散一地,但是也够零碎拖沓的,直把各地风土人情和作者半生诗文考据都扯一道得了。最不可忍,临末了还硬塞来第三个老婆。一边无聊,一边无耻。” 想起陈老曾因为《红楼梦》里孤标傲世的林妹妹作颂圣诗而诘难曹雪芹,可十三妹呢,三寸金莲居然可以行走江湖并立下赫赫威名,单手提起二百四五十斤的大石头,而不费吹灰之力,这不也是人物行为与实际相矛盾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十三妹未详,当纯出作者意造,缘欲使英雄儿女之概,备于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动绝异,矫揉之态,触目皆是矣。)当然,我最不忿的还是快意恩仇,爱憎分明的侠女何玉凤摇身一变,成了贤惠持家的贤妻。这是我的新时代思想在作祟。 当然,此书也有较多的伏笔,也算得上是环环相扣。 举一例,第二十八回,新婚夜,安公子因十三妹迟迟不与他行周公之礼,急中生智,令十三妹提碌碡来顶门: 他因被这位新娘磨得没法儿了,心想,这要不作一篇偏锋文章,大约断入不了这位大宗师的眼。便站在当地向姑娘说道:“你只把身子赖在这两扇门上,大约今日是不放心这两扇门。果然如此,我倒给你出个主意,你索兴开开门出去。”不想这句话才把新姑娘的话逼出来。他把头一抬,眉一挑,眼一睁,说:“啊?你叫我出了这门到那里去?” 公子道:“你出这屋门,便出房门,出了房门,便出院门,出了院门,便出大门。”姑娘益发着恼。说道;“你嗯待轰我出大门去?我是公婆娶来的,我妹子请来的,只怕你轰我不动!”公子道:“非轰也。你出了大门,便向正东青龙方,奔东南巽地,那里有我家一个大大的场院,场院里有高高的一座土台儿,土台儿上有深深的一眼井……” 姑娘不觉大怒,说道:“唗!安龙媒,我平日何等侍你,亏了你那些儿?今日才得进门,坏了你家那桩事?你叫我去跳井?”公子道:“少安无躁,往下再听。那口井边也埋着一个碌碡,那碌碡上也有个关眼儿。你还用你那两个小指头儿扣住那关眼儿,把他提了来,顶上这两扇门,管保你就可以放心睡觉了。”姑娘听了这话,追想前情,回思旧景,眉头儿一逗,腮颊儿一红,不觉变嗔为喜,嫣焉一笑。只就这一笑里,二人便同入罗帏,成就了百年大礼。 与第四回玉凤初见安公子便帮他搬运巨石的情节遥相呼应: ……那女子又说道,“弄这块石头,何至于闹的这等马仰人翻的呀?”张三手里拿着镢头,看了一眼,接口说,“怎么‘马仰人翻’呢?瞧这家伙,不这么弄,问得动他吗?打谅顽儿呢。”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斤重,原是一个碾粮食的碌碡;上面靠边,却有个凿通了的关眼儿。……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往上只一悠,就把那二百多斤的石头碌碡,单撒手儿提了起来。向着张三李四说道,“你们两个也别闲着,把这石头上的土给我拂落净了。”两个屁滚尿流,答应了一声,连忙用手拂落了一阵,说,“得了。”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那里?”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说,“有劳,就放在屋里罢。”那女子听了,便一手提着石头,款动一双小脚儿,上了台阶儿,那只手撩起了布帘,跨进门去,轻轻的把那块石头放在屋里南墙根儿底下;回转头来,气不喘,面不红,心不跳。众人伸头探脑的向屋里看了,无不咤异。 这个细节我比较喜欢,感觉男女主人公萌萌哒。 此外,小说作者暗搓搓叫板《红楼梦》,也是很萌了。第二十三回: 及至第二日见着十三妹,费尽三毛七孔,万语千言,更不是容易。一桩桩一件件,都把他说答应了,他这才说出他那回京葬亲之后便要身入空门的“约法三章”来,彼时老爷生怕打搅了事,便顺着他的性儿,合他滴水为誓。话虽如此说,假如果然始终顺着他的性儿,说到那里应到那里,那就只好由着他当姑子去罢!岂不成了整本的《孽海记》、《玉簪记》?是算叫他合赵色空凑对儿去,还是合陈妙常比个上下高低呢?那怎么是安水心先生作出来的勾当!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励志如冰,便说身入空门,又那里给他找荣国府送进栊翠庵,让他作“槛外人”去呢?还是从此就撒手不管,由他作个山上的姑子背土坯去罢?因此安老爷早打定了一个主意,无论拚着自己淘干心血,讲破唇皮,总要把这姑娘成全到安富尊荣,称心如意,才算这桩事作得不落虎头蛇尾。 无奈想了想,这相女配夫也不算件容易事。就自己眼底下见过的这班时派人里头,不是纨袴公子,便是轻薄少年,更加姑娘那等天生的一冲性儿,万一到个不知根底的人家,不是公婆不容,便是夫妻不睦,谁又能照我老夫妻这等体谅他?岂不误了他的终身大事!左思右想,倒莫如依了褚大娘子的主意,竟照着何玉凤给张金凤牵丝的那幅“人间没两”的新奇画本,就借张金凤给何玉凤作稿子,合成一段“鼎足而三”的美满姻缘,叫他姐妹二人学个娥皇、女英的故事,倒也于事两全,于理无碍,于情亦合。 呵呵,来自家道中落的书香家庭的意淫,和我去年看的《上品寒士》有的一拼。 作者吐槽《红楼梦》的同时,显然不知道自己的小说已经落入了曹公吐槽过八百遍的才子佳人俗套里面了。。。 “今古穷酸皆会替女妇心中取中自己”,作者白玷污了“儿女英雄”这个好名好姓儿。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四):白玷污了儿女英雄的好名好姓儿

  看《儿女英雄传》,纯粹是因为荞麦君在某篇文章里提到陈寅恪先生评此书“精密有系统”……亦步亦趋怪我咯╮(╯▽╰)╭ 两周前在图书馆借了这本小说,硬着头皮读了二十五回,眼看着就要落入才子佳人的俗套,决定弃坑。 根据编者的说法,“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语言的运用。 ……那些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俏皮话常常令读者忘却了其创作思想的迂庸肤浅,而陶醉于精彩语言所带来的愉悦之中了。”我承认,本书文笔甚好,语言活泛,完整地再现了晚清时代的科举、礼法和市井民俗,但小说以故事立意最高,此书犯了大忌。故事落入俗套,思想又极迂腐,那么文笔再好又有何用?细节方面的考究令人惊喜,整体的掌控却是一塌糊涂,满篇都是忠孝节义,三观出奇的正,合上书本却只剩“吃人”二字,让人扼腕叹息。 豆瓣用户“Asita”对此书的评价可谓精准毒辣: “官对匪,文对武,男对女,砚台对弹弓的刺裸裸的收服。当武侠读吧,大部分时间在打嘴皮子仗;当爱情小说,忠信孝悌占了八成篇幅;说是孝女传,主角半道换了个老头儿。虽然没有散一地,但是也够零碎拖沓的,直把各地风土人情和作者半生诗文考据都扯一道得了。最不可忍,临末了还硬塞来第三个老婆。一边无聊,一边无耻。” 想起陈老曾因为《红楼梦》里孤标傲世的林妹妹作颂圣诗而诘难曹雪芹,可十三妹呢,三寸金莲居然可以行走江湖并立下赫赫威名,单手提起二百四五十斤的大石头,而不费吹灰之力,这不也是人物行为与实际相矛盾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十三妹未详,当纯出作者意造,缘欲使英雄儿女之概,备于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动绝异,矫揉之态,触目皆是矣。)当然,我最不忿的还是快意恩仇,爱憎分明的侠女何玉凤摇身一变,成了贤惠持家的贤妻。这是我的新时代思想在作祟。 当然,此书也有较多的伏笔,也算得上是环环相扣。 举一例,第二十八回,新婚夜,安公子因十三妹迟迟不与他行周公之礼,急中生智,令十三妹提碌碡来顶门: 他因被这位新娘磨得没法儿了,心想,这要不作一篇偏锋文章,大约断入不了这位大宗师的眼。便站在当地向姑娘说道:“你只把身子赖在这两扇门上,大约今日是不放心这两扇门。果然如此,我倒给你出个主意,你索兴开开门出去。”不想这句话才把新姑娘的话逼出来。他把头一抬,眉一挑,眼一睁,说:“啊?你叫我出了这门到那里去?” 公子道:“你出这屋门,便出房门,出了房门,便出院门,出了院门,便出大门。”姑娘益发着恼。说道;“你嗯待轰我出大门去?我是公婆娶来的,我妹子请来的,只怕你轰我不动!”公子道:“非轰也。你出了大门,便向正东青龙方,奔东南巽地,那里有我家一个大大的场院,场院里有高高的一座土台儿,土台儿上有深深的一眼井……” 姑娘不觉大怒,说道:“唗!安龙媒,我平日何等侍你,亏了你那些儿?今日才得进门,坏了你家那桩事?你叫我去跳井?”公子道:“少安无躁,往下再听。那口井边也埋着一个碌碡,那碌碡上也有个关眼儿。你还用你那两个小指头儿扣住那关眼儿,把他提了来,顶上这两扇门,管保你就可以放心睡觉了。”姑娘听了这话,追想前情,回思旧景,眉头儿一逗,腮颊儿一红,不觉变嗔为喜,嫣焉一笑。只就这一笑里,二人便同入罗帏,成就了百年大礼。 与第四回玉凤初见安公子便帮他搬运巨石的情节遥相呼应: ……那女子又说道,“弄这块石头,何至于闹的这等马仰人翻的呀?”张三手里拿着镢头,看了一眼,接口说,“怎么‘马仰人翻’呢?瞧这家伙,不这么弄,问得动他吗?打谅顽儿呢。”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斤重,原是一个碾粮食的碌碡;上面靠边,却有个凿通了的关眼儿。……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往上只一悠,就把那二百多斤的石头碌碡,单撒手儿提了起来。向着张三李四说道,“你们两个也别闲着,把这石头上的土给我拂落净了。”两个屁滚尿流,答应了一声,连忙用手拂落了一阵,说,“得了。”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那里?”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说,“有劳,就放在屋里罢。”那女子听了,便一手提着石头,款动一双小脚儿,上了台阶儿,那只手撩起了布帘,跨进门去,轻轻的把那块石头放在屋里南墙根儿底下;回转头来,气不喘,面不红,心不跳。众人伸头探脑的向屋里看了,无不咤异。 这个细节我比较喜欢,感觉男女主人公萌萌哒。 此外,小说作者暗搓搓叫板《红楼梦》,也是很萌了。第二十三回: 及至第二日见着十三妹,费尽三毛七孔,万语千言,更不是容易。一桩桩一件件,都把他说答应了,他这才说出他那回京葬亲之后便要身入空门的“约法三章”来,彼时老爷生怕打搅了事,便顺着他的性儿,合他滴水为誓。话虽如此说,假如果然始终顺着他的性儿,说到那里应到那里,那就只好由着他当姑子去罢!岂不成了整本的《孽海记》、《玉簪记》?是算叫他合赵色空凑对儿去,还是合陈妙常比个上下高低呢?那怎么是安水心先生作出来的勾当!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励志如冰,便说身入空门,又那里给他找荣国府送进栊翠庵,让他作“槛外人”去呢?还是从此就撒手不管,由他作个山上的姑子背土坯去罢?因此安老爷早打定了一个主意,无论拚着自己淘干心血,讲破唇皮,总要把这姑娘成全到安富尊荣,称心如意,才算这桩事作得不落虎头蛇尾。 无奈想了想,这相女配夫也不算件容易事。就自己眼底下见过的这班时派人里头,不是纨袴公子,便是轻薄少年,更加姑娘那等天生的一冲性儿,万一到个不知根底的人家,不是公婆不容,便是夫妻不睦,谁又能照我老夫妻这等体谅他?岂不误了他的终身大事!左思右想,倒莫如依了褚大娘子的主意,竟照着何玉凤给张金凤牵丝的那幅“人间没两”的新奇画本,就借张金凤给何玉凤作稿子,合成一段“鼎足而三”的美满姻缘,叫他姐妹二人学个娥皇、女英的故事,倒也于事两全,于理无碍,于情亦合。 呵呵,来自家道中落的书香家庭的意淫,和我去年看的《上品寒士》有的一拼。 作者吐槽《红楼梦》的同时,显然不知道自己的小说已经落入了曹公吐槽过八百遍的才子佳人俗套里面了。。。 “今古穷酸皆会替女妇心中取中自己”,作者白玷污了“儿女英雄”这个好名好姓儿。 编辑于 13:0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五):侠烈英雄本色,温柔儿女家风

  现当代写作者大概会对古典白话小说无焦虑的写作状态羡慕不已,《儿女英雄传》开头便不加掩饰地写道:“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种小说”,平静的自我定位之下,小说处处流露出一种纯粹的创作冲动,渗透了真实的情感。作者本人不仅隐身在笔名背后,还因为不受有形无形的创作规范约束,自由化身为说书人同故事里的人物其乐融融地互动。这一“叙事僭越”的手法引发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叙述者不断进行超出权限的叙事,而书中人物也绝不老老实实地服从作者的安排来规划行动,如果与当今讲求零度写作的新现实主义作品进行对比,那真是大相径庭。令人瞩目的还有它大胆活泼的语言,吸纳方言土语、浑话官腔,时而文绉绉,时而俗不可耐,真是随心所欲,兴之所至,让今天见惯了大众传媒式干涩贫乏语言的读者感慨万分,像莎士比亚之于早期现代英语,但丁之于意大利方言,长篇古典小说也许代表着白话文最具活力的时代。 如小说题目和故事数次点题所示,小说的主题是一种完美而健全的人格,即英雄和儿女两位一体,作者为了宣扬自己的观点,在小说中屡次借说书人、安老爷等人之口说理论证,与此同时却又三番五次打趣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的酸儒父子,通过一出出插科打诨完成了对道学气的自我消解。比如安公子三拒何玉凤说亲,以“非也”“更非也”“尤其非也”开头,一会儿引用历史掌故,一会儿引用四书五经,显得格外迂腐滑稽,难怪何玉凤打趣道:“你这也‘飞也’,那也‘飞也’,尽着飞来飞去,可把我飞晕了。倒是你自己说说罢!”此外,小说新奇有趣的叙事手段也冲淡了不少说教意味,比如为了保密起见,邓九公和安老爷采用笔谈的手法揭开十三妹的身世,从而制定劝解十三妹的计划。作者解释道:如果写“附耳过来,如此如此”,那就落入俗套了。然而“笔谈”岂是为了防止隔墙有耳,分明是作者不愿意让读者听到两人的商谈,试图进一步设置悬念,因而跟我们开的一个小小玩笑。写作者还时不时对自己的创作意图作一番解释,数百年后,犹能感受到作者在与读者真诚的对话,这是《儿女英雄传》极为特别的地方。 作者文康出身显赫,却绝非居庙堂之高的肉食者,反而对世态民情有极为深入的体察,对官场众生相亦了然于心,在阅读之中我曾产生过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安老爷也乐得逃离官场,那么为什么在小说后半部分众人却又合力劝勉安公子求取功名,并且给了安公子一个政声载道,位极人臣的理想化结局呢?从前文几个情节对官场批判的力度之深可以看出,作者绝非“万事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比如故事里胡县官为了在能仁寺结案立功,听从书办的建议,伪造案情,瓜分赃物,反倒升了官。乌克斋到县衙拜访安老爷时,典史听说钦差到访,吓得随手抓了件衣服就跑出门长跪不起,被众人嘲笑才发现自己穿成了太太的衣裳。而其他官员听说河台大人拜访了安老爷,也整匣燕窝,整桶鱼翅,什么贵送什么,可谓欺上瞒下,沆瀣一气。作者也明明白白写道:“宦海无边,孽海同源,作官作孽,君自择焉”。最令人心有戚戚焉的地方,是安老爷在东庄巧遇华忠时,华忠爱主心切,不断磕头礼拜,口里连连“老爷”“奴才”,一旁闲坐喝茶的人以为是知县下乡私访,一个个都吓跑了,小茶馆也顿时没了生意,真可谓畏官如虎,难怪安老爷迟迟不肯销假,再不愿淌这滩浑水。当他踏入一褚一官简朴的民居时,不由得和公子说:“你看,倒是他们这等人家真个逍遥快乐。”小说中最快乐的人不是左右逢源的官场名利客,而是混沌未凿的姨奶奶,是江湖退隐的邓九公,是解职后悠游闲居的安老爷,那么作者这样设置情节,是如第三十四回所说,有意逆写《红楼梦》,用积极的天理人情一扫其感伤悲戚、郁郁难平?还是不自觉地陷于才子佳人的俗套?又或者虽知世态炎凉,却仍向往着经世济民、立言立行的儒家理想? 小说对英雄至性,儿女心肠的强调,似乎表明情节设置的动机更贴近第三种,即极尽所能描绘一种理想的人格和生活形态,但是最后真正令读者心驰神往的,反而更可能是十三妹在替亡母守头七时的感受,她收拾轻装,散尽家财,”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来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痛快”。当安老爷、张金凤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用忠、孝、情、义说服了何玉凤不去复仇出家,而是嫁为人妇、夫荣子贵,却再没有如此自然快活的场景了,甚至构成了对全书英雄儿女框架设置的一种自我解构,这也许是在中国的文明框架中道家与儒家长期张力的一种体现。 小说中塑造最为精彩,最当的上英雄二字的人物,无疑在很多人心目中应该是邓九公。未见其人的时候,生动的侧面描写早就勾画出一个江湖豪杰的形象。华忠口中邓九公是个又拙又横的疯老头子,连镖客褚一官都对他怕得神出鬼入,褚大娘子口中,他又性子如烈火轰雷,混合着顽童心性。待到众人远远听见邓九公回来了,家里人就都拔腿往外跑,仆人吓得踪影全无,然后银须飘飘,紫红面膛,一边手上搓着铁球一边大声嚷嚷的邓九公就健步而至。华忠只说了句“主儿”,邓九公就马上炸毛,“把眉毛一拧,眼睛一窄巴”,说道:“甚么行子主儿?谁是主儿啊?我邓九仗的是天地的养活,受得是父母的骨血,吃的是皇王的水土,我就是主儿!谁是主儿呀?那‘主儿’卖几个钱儿一个?” 邓九公吃起饭来更有意思,书中写道:“只见邓九公他并不吃那些菜,一个小小子儿给他捧过一个小缸盆大的霁蓝海碗来,盛着满满的一碗老米饭,那个又端着一大碗肉、一大碗汤。他接来,把肉也倒在饭碗里,又泖了半碗白汤,拿筷子拌了岗尖的一碗,就着辣咸菜,唿噜噜、噶吱吱,不上半刻,吃了个罄净。老爷这里才吃了一碗面,添了半碗饭。”“邓九公却不用漱盂,只使一个大锡漱口碗,自己端着出了屋子,大漱大喀的闹了一阵,把那水都喷在院子里。回手又见那姨奶奶给他端过一个扬州千层板儿的木盆来,装着凉水,说:‘老爷子,使水呀。’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胡子放在凉水里湃了又湃,汕了又汕。闹了半日,又用烤热了的干布手巾沍一回,擦一回,然后用个大木梳梳了半日,收拾得十分洁净光彩,根根顺理飘扬。自己低头看了,觉得得意之至!”在饭量上,何玉凤倒是和自己的师父很像,大抵天下英雄都是这般生龙活虎的性情中人。在婚礼前,何玉凤“姑娘这才不言语了,低着头吃了三个馒头,六块栗粉糕,两碗馄饨,还要添一碗饭。张太太道:‘今儿个可不兴吃饭哪!’姑娘道:‘怎么索兴连饭也不叫吃了呢?那么还吃饽饽。’说着,又吃了一个馒头,两块栗粉糕,找补了两半碗枣粥,连前带后,算吃了个成对成双,四平八稳”,以致张姑娘回答安太太时,只得善解人意地帮玉凤瞒了八成昧心食。在婚礼上,按照习俗新娘要咬一口代表平安的苹果,何玉凤大大地咬了一口,吃了好要再吃,实在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在讲述安公子和何玉凤的婚礼时,小说故意挑选了一个最为陌生化的视角——新娘何玉凤的视角,这种陌生感和今天的读者们从几百年后回望当时风俗礼仪是一样的,我们仿佛同何玉凤一样被蒙在帐子里,又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好奇又狐疑地感受着周遭的一切,这种的效果无论从其他任何人的视角来描述婚礼,都不可能达到。我们跟随她,在门前纳闷地等待着,轿子进屋了吗?鼓乐为什么都停住了?弓弦响了几次,姑娘快要施展出接镖的手段来,轿旁却又开始唱词了。待要拜堂时,姑娘竟然想起了《聊斋志异》,说道:“怪不得蒲柳泉作《青梅传》,说那个王阿喜,道是他‘遂不觉盈盈而亦拜也。’这句文章真算得留人的身分,知人的甘苦。敢是这桩事挤住了,竟自叫人没法儿!”这当真是温柔儿女才有的细腻心思。 现当代的武侠小说在思路上是对儿女英雄双重主题的延续,并且按照现代人地位审美,淡化了其中的价值说教,放大了英雄冒险和儿女奇情,尤其在经过后现代洗刷后,小说更是对道学气退避三舍,将忠君化为爱国,将孝亲化为痴情,人们不再理解缘起首回中,天尊对人伦秩序的一番推演,从君亲推到兄弟、夫妇、朋友的相处,同此一心,理无二致,“一团至性”说得好,它们的浑然一体或许真是价值断裂的我们所难以领会的。因此,何玉凤在二十九回明心定志,“早把从前作女儿时节的行径全副丢开,却事事克己步步虚心的作起人家”,这种风格的突转让人觉得堪称人格分裂,但分裂(尽管未必是贬义词)的其实是我们,在江湖行侠仗义者,其在人家必克己复礼,看似是反抗意识和奴性之间的矛盾,实则是一片性情,一团忠恕。如今,我们很难再心悦诚服于任何一种价值的约制,但传统的文化性格依然影响着我们潜藏的审美倾向,人们未必认同这种完美人格的图式,却仍然悄悄爱着义薄云天、情深似海的英雄,无法欣赏脱离忠孝节义的匹夫之勇。

本文标题: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4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晨間日記的奇蹟读后感锦集《德吉德》影评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