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写对联》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2-05 14:32: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闲谈写对联》是一本由白化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闲谈写对联》精选点评:●很系统很专业,但普通人也能读懂。●赘言略多,私货略多,缺乏精炼和条理。●对联入门●好联还是以内

《闲谈写对联》经典读后感有感

  《闲谈写对联》是一本由白化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谈写对联》精选点评:

  ●很系统很专业,但普通人也能读懂。

  ●赘言略多,私货略多,缺乏精炼和条理。

  ●对联入门

  ●好联还是以内容切题为上,格律满足最后一字平仄相对是最基本要求,此中对称美感,音律协调,非其他语言所有。

  ●今年第一本书,就是把去年未读完的这本拿来扫尾。

  ●娓娓道来

  ●学习写对联的入门书。第一章讲对联的特点和源流,第二章讲对联的格律,第三章讲学习与练习,后面几章都是分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室内装饰联、名胜园林联等类型来介绍和举例。

  ●白化文是学者,行文非常通俗。大致看了一下结构,安排得很合理。回头慢慢看。篇首有吴小如先生的序言。

  ●#赶明儿有心情的话补补笔记#在书柜里存了许久,前日兴起取来读,初觉老爷子颇有脾气,后又觉这也是那一代人的特色,落于笔端倒也颇有几分趣味,不像现在的一些书,死板说教好没劲。看了一半多,翻了下扉页,原来已过去十年了。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若十年前就读了这书,该有怎样的启悟呢?像这样买来压了十余年的书绝不仅仅几本,倘若当时都细读了,现在又会是怎样呢?哎,幸好已有些醒悟了……

  ●可以作为对联的入门书籍.

  《闲谈写对联》读后感(一):《闲谈写对联》摘要(二) 实用性对联

  一、喜联作法

  1.切年月日和时令,特别是切月份和时令(切年太宽泛,切日又太狭窄)。

  2.切新婚夫妇的姓氏,最好是姓名。①例如,女方姓林,男方姓赵:

  修到梅花成眷属,

  本来松雪是神仙。

  ②又如吴小如贺谢蔚明续弦(其夫人名从美):

  晚花蔚作秋明色,

  新燕从归奂美家。

  3.从新郎新娘的某种特点、关系入手。

  绿华偏重词人笔,

  红烛初修学士书。

  切女方学文学,男方学历史。(绿华,陶弘景《真诰·运象》载,仙女萼绿华夜降羊权家,赠诗一篇,后常来往。下联用南宋吕祖谦故事,传他在新婚一个月内乘兴完成研究左传的论文集《东莱博议》。案此事不实。)

  ☆注意之处:

  ①如与新婚夫妇关系较好,有时结合其恋爱史等稍作雅谑则可,但玩笑不能开太大,更不可流为“黄”“粉”。

  ②不可在无意中将引发忌讳的字词带入联中。

  ③旧时喜联往往从“多男子”方面祝愿,今不足取。

  二、撰写寿联应注意之处

  1.注意避讳问题。

  2.注意用典不及其年。如不可用只活了66岁的欧阳修的典故来为70岁寿星写寿联。

  3.以善颂善祷为主,尽量不要独出心裁,大发感慨。

  三、挽联的作法

  写挽联要“瞻前顾后、左右顾盼”。

  瞻前,是说要对逝者一生的优点、特点、突出贡献有深刻、全面的了解,然后作概括性的表述。

  顾后,是说对逝者家属的态度应有所了解。

  左右顾盼,是说对逝者所在单位的态度、亲友的观点了解越多越好。

  切记:挽联是写给活人看的,而非给逝者。

  举例:

  ①邵循正挽陈垣:

  稽古到高年,终随革命崇今用;

  校雠捐故技,不为乾嘉作殿军。

  (评价得当,合乎彼此身份。)

  ②纪昀挽刘统勋:

  岱色苍茫众山小,

  天容惨淡大星沉。

  (以形象性很强的手法,把逝者的身份充分表现出来。)

  ③纪昀挽朱筠: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把双方公私两方面关系交代得很清楚,又颇具哀悼之情。)

  ④金岳霖挽林徽因:

  一生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逝世于1955.4.1。关合逝者去世的时间,又关合其著名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⑤易顺鼎代小凤仙挽蔡锷:

  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壮千秋。

  《闲谈写对联》读后感(二):闲谈《闲谈写对联》

  之前,我理解的对联是这个样子:

  最早的对联是后蜀孟昶作“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要对仗,要平仄相对;

  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

  读过《闲谈写对联》之后,发现我认识有偏差。

  书中引谭蝉雪女史的研究成果,根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遗书,如“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等联句,分析认为对联产生于晚唐以前,较孟昶早240年。

  对仗自无须多言,对联对联,就是要“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平仄呢,该书强调“一定要把握住二至三个音节必须换平仄的原则”,并以书名为例作了解释。比如《三国演义》、《七侠五义》,四声调谐,这是好的;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旧译《瞬息京华》,发音是“去阴阴阳”,这也是好的;而新译《京华烟云》,全部平声,这就不好。另外,多年前一部讲对联故事的电视剧《联林珍奇》,也全是平声,相当讽刺。平仄的事,还可以再啰嗦几句,该书坚持“用古代四声来调平仄”,以《佩文诗韵》为准绳。当时想,单是《平水韵》已经够让人头痛,怎么又来个《佩文诗韵》?后来一查,才知道两者一脉相承。“佩文”是康熙书房的名字,觉得这个名字很好,以后如果我有儿子,可以考虑叫“佩文”;如果是女儿,就叫“珮玟”。

  扯远了,回来说尾字的平仄。该书的意见是,上下联尾字必须一平一仄,否则就是“一顺边”,比如北京红螺寺山门旧联“以红螺净土聚八面来风,启旅游大门迎四海嘉宾”,两只脚都是右脚。但也并非我所理解的一定是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比如“海山仙馆”一联:海上神山,仙人旧馆。又如“三光日月星,四始风雅颂”。(下联常作“四诗风雅颂”,不过第二字“光”与“诗”都是平声,似不妥,见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03/10/content_12095548.htm。但第四字“月”与“雅”都是仄声,似无法调和)。而春联作为春节时张贴的对联,“尾字总是上联为仄声,下联为平声”。民间都是以红纸书写,除非旧年家有丧事,就以白纸书写。而清宫内习用白纸书写春联,书中也有提到。

  当然,对联主流还是“仄上平下”,偶尔换个姿势,大家难免就要奇怪。金大侠也就此发表过意见,当年曾流传金庸、古龙、倪匡三大侠煮酒论剑,古大侠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倪不能对。后来金大侠辟谣说,尾字“冰”为平声,怎可作上联?顺便提一下,另一位大侠梁羽生,编著有《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见《闲谈写对联》第59页)。

  书中也介绍了一些很赞的集句,最典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杨振宁高中时在他的国文课本上着意抄录(http://www.shuku.net/novels/zhuanji/gnpheceanmpkd/003.html),颇为推崇。一晃六十余年,现在他该抄录“千寻铁锁沉江底,一树梨花压海棠”了。光光如我者,就只好抄录“静女其姝,此恨无绝;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闲谈写对联》作者白化文(这个名字让我想起“白话文”),老先生北大中文系毕业,北大信息管理系退休教授,夫人是同班同学。贤伉俪琴瑟合鸣,珠联璧合,合作了不少佳联。老先生行文谦虚,自称“下走”,称女学者“女史”,挺有意思。偶尔也幽默一下,他推荐龚联寿教授主编《联话丛编》,说“此书除定价略高,没有别的缺点”。

  最后,推荐一下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电脑对联(http://duilian.msra.cn/),这个好玩,可以试试。基本上是“无情对”,比如出“孙行者”,他会对“祖冲之”,就不会对“胡适之”了。

  《闲谈写对联》读后感(三):《学习写对联》摘要(三) 装饰性对联

  一、装饰联的共同特点:

  1.悬挂时间久。有的能挂几百年,损坏后重修再挂。

  2.因悬挂时间久而对载体的要求高。

  有以下几类:

  1.门联和行业联

  2.室内外装饰联。还可再往下分为供私人应用和公共性质的两类。其中公共性质的装饰联包括宗教用联在内。

  三、个人、家庭用的室内装饰联

  要和全室的环境相协调,力求融入整个大环境之中,与经常活动于室内的人物的风格高度一致。

  举例:

  ①石蕴玉作: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②葛庆曾书斋联:

  书似青山常乱叠(葛庆曾)

  灯如红豆最相思(许乃普)

  ③沈廷芳赠董诰联:

  著书台迥名繁露,

  入画山多学富春。

  (一切姓,一切地,又切其人善画。)

  四、亭联、桥联、戏台联

  1.亭联

  ①半山亭联: 大观在上(语出易经) 小住为佳 ②长沙岳麓山望湘亭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上联仰观天文,下联俯察地理。有想象的性质,却更增恢宏气势。)

  2.桥联:

  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卷六有云: 金陵淮清桥桥门,有集刘梦得、韦端己句云:“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桥门之联,当以此为最工。 按:此联全用本地风光,集句相当浑成,故梁氏叹为最工。 又,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二有云: ……杭州城外之半山,桃花最盛。花时游船麇集。秋后红叶亦极可观。旁有小桥,桥门一联云:“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皆桥门联之极超脱者。

  3.戏台联的作法:

  ①突出戏剧行当特点。

  ②突出本地区甚至此戏台所在地的特点。

  ③针对戏剧观众多且各层次、年龄段都有的特点着笔,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通。

  ④形式上须量体裁衣,相度好抱柱联的长短宽窄,再决定字数和书写格式。因戏台常为层楼,故挂台联通贯下来,狭长,字数不宜过少。有的抱柱颇宽,应书写两行,成“门字联”(上联由右往左写,下联从左往右写)。

  五、名胜园林联

  ①成都草堂集杜诗联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②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滕王阁联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夷夏台隍,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某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觑过路才人。 又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④邵武诗话楼(为纪念严羽而建): 隐钓风分七里濑, 品诗意到六朝人。 (七里濑在浙江桐庐县南。两山夹峙, 东阳江奔泻其间,水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名。北岸富春山传为东汉严光耕作垂钓处。上联扣严羽姓氏。下联推崇其《沧浪诗话》可与钟嵘《诗品》比肩。全联淡雅恬和,与严羽其人相称。) ⑤安徽马鞍山太白楼联(王有才) 我辈此中堪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又(吴山尊) 谢宣城何许人,只江上五言诗,令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放阶前盈尺地,让国士扬眉。 又(胡书农)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⑥江苏南通市狼山联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扬眉四顾,海阔天空。 六、祠堂、纪念堂联

  ①汤阴岳飞庙 千秋冤狱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②江苏宜兴周处祠(齐梅) 朝有奸党,岂能成将帅之功,若教仗钺专征,蛟虎犹非敌手; 世无圣人,不当在弟子之列,谁信读书折节,机云曾作抗颜师。 ③左宗棠赴考途经洞庭湖柳毅祠作联 迢遥云路三千,我原过客;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④汤阴漂母祠 姓氏隐同黄石远, 英雄识在酂侯先。(萧何封酂侯) ⑤淮阴韩信祠 气盖世,力拔山,因君束手; 歌大风,思猛士,为子伤神。 ⑥杭州西湖苏东坡祠联集东坡诗句: 泥上偶然留指爪(《和子由渑池怀旧》), 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⑦济南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⑧蒲松龄故居(郭沫若) 写贵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七、行业联

  ①理发店联 虽然毫末技艺, 却系顶上功夫。 又 到来应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②纺织厂、绸布店联 经纶天下, 衣被苍生。 ③制笔业: 囊中脱颖, 梦里生花。 ④眼镜店 好句不妨灯下草, 高龄可辨雾中花。 ⑤酒家集句联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⑥杭州藕香居茶室集苏东坡诗句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⑦鞋店联 登堂入室, 步月凌云。

  八、宗教联

  以汉化佛教(即大乘佛教、北传佛教)利用楹联最为积极。应属于“庄严”物,且后来居上,以其为大众喜闻乐见宣传效果佳而成为“庄严”的主力军。

  另,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也有用对联的。

  《闲谈写对联》读后感(四):《闲谈写对联》摘要(一)

  一、对联的特点:

  1.人际关系性质极强。绝大部分对联是在公开的交际场合使用的。

  如,喜联、贺联、寿联,都具有特定的突出的交际和人际关系性质。就是机关行业联、名胜古迹联,甚至书房厅堂联等,也具有广泛的人际交流性质。以上是仅仅从对联的内容看。

  2.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品。

  它集汉民族创造的书法、装裱(包括制纸、绢等)或小木作等多种工艺(如漆工、金属工艺等)于一身,最后悬挂出来的成品又成为室内外装饰艺术中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

  二、对联的历史

  敦煌遗书中载有可被断定为对联的内容。

  后蜀孟昶写过“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桃符。

  1.对联始于写春联。

  2.对联最迟在晚唐已经产生。

  3.对联起源于民间。

  三、讲授“对对子”的书籍

  蒙书: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声律发蒙》、《对属发蒙》、《对类》。

  韵书:

  《佩文韵府》、《诗韵合璧》、《诗韵全璧》。

  联话:

  梁章钜父子《楹联丛话》及续编。有白化文、李鼎霞点校《楹联丛话全编》本,附录《巧对录》,北京出版社1996。

  梁羽生《名联趣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联话丛编》,龚联寿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收录《楹联丛话》至二十世纪中期联话近40种。并为所有联作做了索引。

  辞典:

  《中国对联大辞典》,顾平旦、常江 等编,1991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中国对联大典》,谷向阳主编,1998学苑出版社。

  《中国对联大典》,龚联寿编,1998复旦大学出版社。

  四、集句联

  《中国唐诗联集成》,谷向阳、何慧琴 编。

  《纳词楹联》,邵锐 编。

  1.集诗句联

  此种是集句之大宗。

  有集某一名家者:

  ①甘从千日醉,杜甫《白首》

  耻与万人同。杜甫《敬简王明府》

  ②白雪任教春事晚,元好问《寄答飞卿》

  贞松惟有岁寒知。元好问《谢常惠卿》

  适合赠与饱经事艰又坚持理想的老年女性,特别是老年比丘尼。

  ③冰心集龚自珍诗句:

  世事沧桑心事定,《己亥杂诗》之149

  胸中海岳梦中飞。《己亥杂诗》之33

  ④更有集楚辞为联者,所见以鲁迅从《离骚》中所集者为最佳: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有集两家或多家诗句为联者:

  ①柳深陶令宅,李白《留别龚处士》

  月静庾公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②读书破万卷,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落笔超群英。李白《望鹦鹉洲悲祢衡》

  2.集词曲联

  词:

  ①双桨来时,有人似桃根桃叶;姜夔《琵琶仙》

  画船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俞国宝《风入松》

  ②梁启超集宋词

  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王晋卿《忆故人》、稼轩《摸鱼儿》

  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张文潜《风流子》、白石《八归》

  又:

  春已堪怜(玉田《高阳台》),更能消几番风雨(稼轩《摸鱼儿》);

  树犹如此(稼轩《水龙吟》),最可惜一片江山(白石《八归》)。

  曲:

  ①杭州西湖月下老人祠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王实甫《西厢记》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高明《琵琶记》

  ②千种相思向谁说,《西厢记》

  一生还好是天然。《牡丹亭》

  3.集文辞联

  明月雪时,金尊酒满;

  风日水滨,碧山人来。司空图《诗品》

  4.集碑帖联

  ①上海豫园一笠亭联(陶澍集《兰亭集序》)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②集《圣教序》字联

  松涛在耳声弥静;

  山月照人清不寒。

  五、诗钟

  出题后燃香横放,香上系线,线下悬钱,以盘承之。香燃线断,钱堕盘鸣,则须交卷。

  由一副七言对偶句组成。有要求嵌字的,有不嵌字的。

  1.不嵌字的又可分为合咏格和分咏格。

  ①合咏,又称专咏格,用一副对偶句咏一种事物,如以“傀儡”为题:

  一线机关何太巧,

  两般面目总非真。

  ②分咏,又称单咏格,上下句各咏一事物,最好两事物毫不相干。如以“夕阳”“蜻蜓”为题:

  杨柳楼西红一抹,

  藕花风外立多时。

  2.嵌字格,又称“嵌珠”。所嵌的字称为“眼字”,简称为眼。眼字一般是随便翻字典之类书籍找到的。

  ①以嵌二字为常。分嵌于上下句的首字的,成为一唱,余类推。一唱别称凤顶、鹤顶、虎头、冠顶。例如“相”“减”一唱,佳作有:

  相思旧句吟红豆;

  减字新词谱木兰。

  二唱别称燕颔、凫颈。三唱别称鸢肩、鸳肩。四唱别称蜂腰。五唱别称鶴膝盖。六唱别称凫胫。七唱别称雁足、坐脚、鱼尾。

  ②嵌三字以上者称为碎锦格,又称碎联格。四字称“四碎”,五字称“五碎”,余类推。

  变化繁多,在此只举数例。

  如以“何草不黄”为题:

  黄花何日堪留醉,

  碧草如烟不解愁。

  双钩格,即将四个字(常为固定词组、术语、成语之类)分别嵌入两句的首尾。如以“木天清品”为题:

  木难火齐千金品,

  清簟疏帘六月天。

  又有分咏加嵌字者,如分咏管仲、嫦娥,限“不,长”三唱:

  射钩不死仇偏相,

  窃药长生盗亦仙。

  又有限集古人诗句,如分咏“新科翰林,聋子”:

  一朝选在君王侧,

  终岁不闻丝竹声。

  更有集句再加嵌字者,如“女,花”二唱:

  青女素娥俱耐冷(李商隐),

  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

  又如“漠,班”七唱,集杜甫句:

  一去紫台连朔漠,

  几回青琐点朝班。

  六、春联作法

  1.镶嵌法

  ①嵌干支。例:

  乙杖燃藜勤夜读,酉秋省敛乐丰年。

  ②嵌数字(如西元年份)

  ③嵌数字与干支

  ④嵌生肖。例:

  闻鸡起舞,跃马争春。(童璞,1981《羊城晚报》迎春征联一等奖)

  ⑤嵌字。

  2.即景称颂法。

  3.结合时事法。

本文标题: 《闲谈写对联》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0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万物简史读后感摘抄《人类理解研究》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