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成都》是一本由田飞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寻城记·成都》精选点评:●排版花里胡哨●那个午后兜着一座城走过一个斜斜方形,发现了藏在一个小区内部的残垣,攀上爬下。●
《寻城记·成都》是一本由田飞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城记·成都》精选点评:
●排版花里胡哨
●那个午后兜着一座城走过一个斜斜方形,发现了藏在一个小区内部的残垣,攀上爬下。
●有些惊喜的小插图,不过排版还是很乱
●是喜欢这个城市。
●了解你所在城市的前世今生。
●12月 成都出差 的预习
●入门扫街佳品
●去成都前翻出来的,没看完,今天算补完了,主要介绍成都的老建筑老街道,现在很多已经不存在或者大变样了。有很多作者的手绘,适合学建筑和设计的童鞋了解。
●读来很痛心,连政府对待古老建筑都是这种态度,败家子啊败家子/
●很不错的一本书,能这样的去追访一个城市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和努力,向两位作者致敬。
《寻城记·成都》读后感(一):为了纪念的忘却
十七年前去过一次成都,当时过于年少,还不懂得如何去理解一个城市。
看了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惋惜,因为书中所记录的老宅,大部分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寻城记,竟然成了“拆城记”。
趁一切还没有拆完,去看看吧……
《寻城记·成都》读后感(二):这座城
因为这本书的启发,想拍摄一个关于成都的专辑。无论它曾经怎样,未来怎样,我只想留下它现在的样子,还在构思如何拍摄。
因为没有生在成都,所以对曾经的成都只是作为历史来读,很能理解那些成都本地人对于成都味道的消逝的伤怀。因为我也有故乡,故乡存在在记忆中,每一条路每一片原野都有着我深深的回忆。
时代的车轮必然会碾压过去让它成为历史的,有新的文化新的故事融入到这个城市,它才会有新的生命力。而我想记录下它成长的过程。
《寻城记·成都》读后感(三):少不入川
我很喜欢成都。
有一次打车,远远看到一辆空车开过来,我招了下手。突然不知道从哪窜出一人,冲到我前面跟我抢车。我心想算了,也许人家有急事呢。结果出租在他前面绕了个很大的弯,开到了我的面前。上车后,司机说,格老子的,我最看不惯这种抢车的人,明明是你先招的手嘛,我偏不载他。这番话让我大为动容,成都人的形象瞬间高大。
我一直想,同样是城市,怎么就觉得成都舒服安逸,上海浮躁不堪呢。后来发现,成都很少有高架路,而且地铁要到一零年通车,这是一座完全没有急躁的城市,生活在这里是很放松的感觉。
成都的女孩子打扮时尚,看得我眼花缭乱,人们说到了成都才恨结婚太早,所言非虚。
这本书应该算是本配图的游记,作者走了些地方,拍了些照片。只是信息量太少,所讲的典故也大多只是民国时期的佚事,实在没写出这座城市的底蕴来。通篇都在怀旧,沉浸在一片昨是而今非的感慨中。
装帧很精致,图片漂亮,但读过之后,却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回味。
《寻城记·成都》读后感(四):过誉的成都
十年前拿着一本《寻城记》来找老成都,结果寻城记变成了拆城记,大慈寺老街正在拆(就是现在的太古里),水井坊正在拆,锦官驿正在拆.......但还是庆幸看到诗词里的锦官城最后的样子,黑瓦青砖朱漆川斗式构架的老房子,老街是深红色和黑色的,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说的“翳”在我看来用成都的老房子做注解最为合适,而这样的房子,现在的成都几乎找不到了。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并不喜欢成都,我觉得她的过誉来自于他的伪装:宽窄巷子,锦里,文殊院,琴台路,大慈寺远离了本地文脉变成了外地人眼里的成都,本地人在千城一面的新城通过川菜的味道寻找老城的记忆,要不然就去远一点的洛带,街子,平乐找,但那毕竟不是真正的少城记忆。一个城市没了老城就像老树没了根。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个城市是被过誉的,唯一不被过誉的就是这里的人和美食,和成都的好友每年以美食为借口相聚是人生的幸事,越来越多美好的记忆与故事在这个城市上空叠加起来。而这些东西只在这里才有,这就是我搞不清楚的这个城市的魔力。然而我这段黑成都的话也并不因为我是重庆人。
《寻城记·成都》读后感(五):离开一座城,怀念一座城
《寻城记•成都》这本书被闲置了一年多,离开成都后,我才开始读这本关于寻访成都的书。总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心情过多的去了解她。直到失去她后,才开始珍惜回忆。每每翻过一页,心中便会遗憾,述说的再详细,无法亲眼看到,总不能切身感受。
记得在书店里,第一眼就被它个性鲜明的装帧设计所吸引。拿起来翻了翻,书籍设计整体营造出了一种随性、四处走访以及怀旧的气息。整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图文书来阅读,让我们通过图片来感受成都曾经的历史。文字能表达的内容并不多,显得浮光掠影。
这几天仔细把整本书通看了一遍,《寻城记》勾勒出了一幅百年前的老成都画卷。曾经的三国历史,曾经的城墙,曾经的战火纷飞,曾经历史夹缝中生存着的老百姓,曾经历次更迭的军阀官绅们,曾经西方传教士遗留下的尖顶上的十字架,曾经的老街拾瓦……这一切对于我都是陌生的。
生活在这里四年,我本以为成都的城市地标大致我都去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宽窄巷子、文殊院、华西坝、熊猫基地、成都老酒馆、水井坊、安顺廊桥、合江亭……觉得这些已无新意。这也印证了扉页上的那句话:在找寻的日子里,发现这座再熟悉不过的城市,原来如此的陌生和新奇。每个城市都是不简单的,它总有那么多待开发的惊喜等待着你。不要轻视任何一座城,毕竟它再年轻也比你年长。
然而,阅读起来,会发现这本书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通篇沉浸在怀旧追忆往昔的氛围里,一味追求古老的东西,排斥新鲜事物。字里行间的描述里给人凡是老旧的都是好的,新鲜的东西都是坏的感觉。一部寻城记俨然写成了一部拆墙记。
文字的描述与图片不匹配。既然是图文书,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自然会想看看文字描述的图片对照。但感觉图片和文字自成一体,没有遥相呼应。同时,配图选择的都是一些遗迹的局部细节,没有遗迹的整体观感。不能给读者一个整体全面的印象。
部分建筑的描述中,没有点出该处建筑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建筑外行人来说,就会泛起前面提到的对作者有“凡是老旧的都是好的”的观点的怀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