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港之夢》是一本由劉細良著作,上書局出版的20087图书,本书定价:HKD$59.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紐倫港之夢》精选点评:●泛泛而谈。不过香港市区能用于休憩的公共空间真是少得可怜。香港书展五元港币购入。●真诚无二全本扫描
《紐倫港之夢》是一本由劉細良著作,上書局出版的2008/7图书,本书定价:HKD$59.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紐倫港之夢》精选点评:
●泛泛而谈。不过香港市区能用于休憩的公共空间真是少得可怜。香港书展五元港币购入。
●真诚无二/全本扫描/香港手信
●对香港的城市精神和美学定位有自己的主见
●大香港的舊夢
●紐倫港之夢是和陳冠中的下一個十年接着看的,看着兩代知識份子說成就香港的過去,展望未來的願景。當中,genertic city把兩者聯在一起,同時,亦表現了兩代知識份子的微妙的分歧,當陳冠中否定genertic city時,並應考慮在發展中保留歷史,劉細良無不諱言香港便是一個genertic city的典範,並應以此發揚光大,歷史文化從來不是香港的強項,當香港再不是流行文化唯一泉源,陳冠中會考慮香港失去華文流行文化中心位置,劉細良會說香港可蛻變成華文流行文化的溫布頓,建設一個展現流行文化的平台,但成功不必在
●细味纽约伦敦香港的不同,好看
《紐倫港之夢》读后感(一):夢還有多遠
美國 時代雜誌編輯 MICHAEL ELLIOT 某天忽發其想 創作了一個名詞 叫做 NY.LON.KON 把NEW YORK LONDON HONG KONG 放在一起可是香港真的能夠比得上NEW YORK 和LONDON嗎?
香港在經濟金融上無疑是可以跟NEW YORK和LONDON平起平坐.可是當談論到文化藝術時,香港無疑給比下去了.很多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言而香港是文化沙漠嗎.書中說道香港人會自認文化沙漠,可是在一些文化人的訪問中,都不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實香港是有很多的文化藝術活動.可惜的是文化藝術人認為普遍市民不懂藝術,搞文化藝術的人有些又固步自封,形成一個不是太好的關系.
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變了一個充滿不滿的城市,回想70,80,90年代那個火紅火熱的年代,看回書中所提出的觀點,其實也蠻對的,可是單是這些還不是問題的重點,香港欠缺的是一顆團結的心,回想那個年代,香港人的特質,在這一代已經慢慢找不到了,香港人的包容性也低了,還有視野也短了,政府說要搞創意經濟,想法很好,可是政府只是說,而香港人的結構性問題也是一部份,香港的未來會是怎樣,我開始有一點點看不清楚了.
要做到文化與經濟成為世界一流的城市,這個夢還有多遠
《紐倫港之夢》读后感(二):香港能和紐約、倫敦平起平坐嗎?
單計金融業,香港可以和紐約、倫敦平起平坐。之所以美國《時代雜誌》創造了「Ny.Lon.Kong 紐倫港」這個名詞。香港因中國背景令金融起飛,不單做到亞洲第一,更能與紐約、倫敦在三個不同時區,廿四小時接力進行金融活動。
但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不單是金融發達便可,城市設計、市民素質、文化建設、環境保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經濟發達做就中產階層,但為何他們不像紐約和倫敦的中產階層,起著影響政府、社會的多數?「中產收入,草根取向」,只關心消費娛樂,不關心社會發展。
作者可能因為身份關係,只點出雙重矮化,沒有點出和政治有關的條件。因為政治上被一小撮人把持(回歸前後也一樣,只是人物可能有所不同),大部份人都有種無力感,不能影響政府施政,所以轉而追求消費娛樂。
香港自有一種風格,平常被人漠視,連香港人自己也不重視。如果要擔當起「Ny.Lon.Kong 紐倫港」之名,除了繼續做好金融業,更重要的是要正視自己的風格,加強文化藝術上的發展。
http://www.kansir.com/wordpress/?p=644
《紐倫港之夢》读后感(三):做著紐倫港之夢
最後的學期剛展開,我卻有這種閒情享受咖啡館時光。坐在葵芳鈴木咖啡館內,幾乎只剩我一個顧客,那裡的午餐份量很少,但能給我閒坐的時間卻很長。
看《紐倫港之夢》,內裡是有點啟發吧?雖然我不能完全同意劉細良的看法,但有助於增加香港所身處位置及扮演角色的認知(那份煙三文魚崑布意粉,芝士味完全蓋過了三文魚的味道)。香港所不及紐約與倫敦的,恐怕不只是文化上的問題,單從金融業論,三地剛好扮演著接力角色,而三地上的文化自然是有策劃出入,不過當談到政策,政策的靈活性是三者在角色上的重要分野,香港人有其魄力建立金融中心,搵錢至上乃重要動力,但涉及文化上的不足,亦是政策上的弱點,政府一直難以作出平衡。本身政治環境的不同,釀成今日的局面,要逐步改善的是政治意識,有了進步意識再去改革制度,才能使文化等其他公共政策有所改善。
另外是關於文化全球化問題,到底全球化是真的在全球化,還是全球西化?這是有待討論,但這個問題實在影響香港條件的關鍵。香港以邊緣地區發展起來,成為今天非常後現代的都市,這種環境毀譽參半,香港到底有沒有文化,很在乎世界到底要怎樣的文化,香港人要怎樣的文化?而香港人的拼貼文化,被稱為一個大熔爐,所產生的一種「香港文化」,彷彿一種融合,又似偏離,在此與全球西化及保持中國文化的關係上,出現一種有人視之為特色,有人曰謂怪胎,次文化或矮化,是國際間帶來的反應,這是一種迎合與不迎合的討論。本土要怎去處埋全球化,影響作怎去作出文化定位。
我霸佔著咖啡館內唯一有電源的位置,做著我的夢。隨著下午茶時間逐漸到來,店裡的空座椅也由不同客人填充著。那杯凍飲,我還未喝畢。
《紐倫港之夢》读后感(四):兩代文化人看香港
紐倫港之夢是和陳冠中的下一個十年接着看的,看着兩代知識份子說成就香港的過去,展望未來的願景,而對genertic city不同態度,顯示了兩代知識份子的微妙分歧。當陳冠中否定genertic city時,並應考慮在發展中保留歷史,劉細良亳不諱言歷史文化從來不是香港的強項,香港是一個genertic city的典範,並應以此發揚光大;當香港再不是華文流行文化唯一泉源,陳冠中會考慮香港失去華文流行文化中心位置,劉細良會說香港可蛻變成華文流行文化的溫布頓,建設一個展現流行文化的平台,但成功不必在我。日前,讀到梁文道的文章,談到劉細良的紐倫港之夢,說「他的分析很到位,他對香港官管文化體制和商業運作邏輯的批評更是入木三分。可是我和他的最大分別,在於他數盡了一切香港的問題之後,還是能夠得出如此樂觀的結論。而我,卻已經有點心灰意冷了。也許這就是身在廟堂與民間草莽的分別,劉細良要為特區發展大計出謀獻策,沒有一點希望一點樂觀是不行的。」梁文道的評語我會微調如下:「劉細良更多的是對香港官管文化體制和商業運作原則作出辯解,這種分析是很到位的,但批評並不多見。」如果問陳冠中和劉細良喜不喜歡周星馳的電影,我相信前者頗有保留,起碼對部分周的賣座片有保留,而劉細良則大為欣賞,我想,這就是兩位文化人說香港文化過往未來的分別。
其實,梁文道的廟堂論對陳冠中同樣適用,陳只是生活在另一個廟堂,並且是更大、更埋身、更政治的廟堂--北京而己。我不知這和陳對基本法積極樂觀態度有沒有關連。當然,這些文字若來自曾經滄海的劉細良,我的驚訝將會陪增。1993年3月18日,《人民日報》表當時港澳辦主任魯平的談話,稱2007年後香立法機會關如何組,完全由香港自行決定;1994年2月28,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2007年後立法會是否全面普選,是一個由特區自己決定的問題,但04年人大常委會可以就香港的民主進程作出解釋,否決香港的普選訴求,並加入任何直選議席的增加,功能界別必須按同比例的增加的條文。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對基本法的可塑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對自身的民主前途無法樂觀。對嗎,細良?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