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底层的10亿人》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17 16:58: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最底层的10亿人》是一本由保罗•科利尔(PaulCollier)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最底层的10亿人》精选点评:●看不懂●资源匮乏的内陆国家完全看不到希望●四大陷阱

《最底层的10亿人》读后感1000字

  《最底层的10亿人》是一本由保罗•科利尔 (Paul Collier)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底层的10亿人》精选点评:

  ●看不懂

  ●资源匮乏的内陆国家完全看不到希望

  ●四大陷阱:战乱、资源诅咒及其背后的独裁统治、身处内陆、小国劣政。

  ●为什么中译那么薄?

  ●首次接触结构性贫困的论述,当时“怵目惊心”。

  ●弱四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E2MTM1NzAw.html 有一个事实就是,一切理解都要滞后于实际生活。

  ●明白了致理,但又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前半截还凑合

  ●如何解决穷的问题,作者方案非常牵强。民主,教育,资金,勤奋都是不可或缺因素

  《最底层的10亿人》读后感(一):简介

  虽然全球经济空前繁荣,但仍有10亿人口被甩在了发展的行列之外,沦为全球经济社会中最底层的10亿人,本书剖析了制约这些国家发展的各种陷阱——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提出了帮助这些国家摆脱困境的建议。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将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全球减贫事业当中,本书对于国人了解全球贫困状况、贫困的优抚机制以及当前国际上有关减贫的各种建议和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底层的10亿人》读后感(二):旧书新读:通向富强的道路

  走出贫困的道路,异常艰辛,因为这样的道路不仅布满荆棘和陷阱,而且迷雾重重。

  主要的障碍有四点: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而且,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又错综复杂,哪里是源头,哪里是突破口,莫衷一是。作者举了大量的实例,从正反两方面,深入阐述了the bottom billion 身陷当前处境的原因,以及走出困境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在深切同情这最底层的10亿人的同时,不免反思:当走出了极端贫困,进而向富强迈进之时,我们又会遇到怎样的困局和挑战?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因素很多。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一书中将其核心归纳为采用比较优势战略和实施渐进式改革,颇有说服力。不过,参照本书的观点,中国经济的崛起,还要归功于避免战乱(包括了内乱)、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邻居们无大的敌意以及制度上改革释放的红利。这些有利条件都是宏观的,似乎并不引人注目,但是,的确不可或缺。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规模的持续扩张和世界局势的改变,原有发展模式的局限日益显现,原有的优势,可能逐渐失去,甚至有可能走向反面。

  首先,当前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既要发展增量,也会涉及存量,继续推进必然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这场斗争没有硝烟,但绝对不轻松。

  其次,依赖大量廉价劳动力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人口红利即将消退;而本来就不丰富的其他资源的无限制的开采、浪费和滥用也已走到尽头,十面霾伏为其唱响了挽歌。

  第三,地区局势趋于紧张,中国威胁论尘嚣日上,敌意渐浓。在太平洋时代,东海和南海邻国的各种举措可能仍然不会消停。

  第四,时代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扬弃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破除各种垄断利益、推进要素合理流动、构建大国外交框架、坚持民主文明方向。

  除了少数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大致算3亿),其余的10亿人,可称之为the Chinese billion,同样面临着如何摆脱低收入,走向中等收入的问题。可以说,这10亿人能够步入中等收入行列之日,就是中国的真正实现富强之时。

  通向富强的道路上,有梦相伴,有汗挥洒。

  《最底层的10亿人》读后感(三):你为什么这样穷?

  关于导致贫穷的原因,左派的人一直认为是富人对穷人的剥削与压迫,而右派的人则认为是由于穷人自身的愚昧和懒惰。而在我看来,正所谓“致富的原因各各相似,贫穷的原因各各不同”, 刚开始的时候,穷人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被剥削,可能是因为懒惰,可能是运气差,但如果持续贫穷,那么这几项原因就会相互交错,形成压在穷人头上的几座大山,不通过革命或战争,穷人就无法获得翻身的机会。如果富人希望自己的财富得以保存、生活能够安宁,那么,改变穷人的生存状况,使之走上发展和富裕的道路,就是其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最底层的10亿人》中,牛津大学非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保罗•科利尔描述了生活在非洲内陆的最为贫穷的10亿人的生活现状,也就是我们在电影《血钻》中所看到的那些生活在内战、劣政中的人们——他们随时会被叛军屠杀,或被拉去开采钻石;他们的孩子被训练成童子军,杀人或被人杀;他们永远生活瘟疫、疾病和饥饿中,随时都处在生与死的边缘。幸运的,能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难民营中逃过一劫,但他们的房子、田园却已在战火中成为废墟,他们的亲人往往已经横尸大街。

  萨克斯教授在《贫穷的终结》中写到,经济全球化是贫穷国家加入全球生产环节的重要契机,他们能通过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业的外包业务,获过得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能,早期的亚洲四小龙、今日的中国和印度都属此列。同时,对一些赤贫地区的无偿的持续的援助,也是帮助他们走向世界的关键步骤。然而,非洲的内陆国家却在这一轮全球化的浪潮中毫无发展,并且被彻底边缘化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使得在这些国家开设工厂商店、发展旅游交通、普及教育文化成为一个梦想。而给人以希望的——他们丰富的自然资源,象牙、橡胶、黄金、钻石或石油,却不仅没有让他们获得财富和健康,反倒成了灾难的源泉——叛军逼使人们开采,用它来换取武器,并进一步扩充地盘,而联合国给政府的援助,也被政府当局用来购买武器,用以平定叛乱。

  更为不幸的是,在这一轮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亚洲的崛起,资源消耗的增加使其价格暴涨,非洲的内陆国家更丧失了发展民族工业农业的兴趣——因为工业农业利润太低而且辛苦,远不及贩卖资源那样一夜暴富。由于没有跟上工业信息化的步伐,他们的经济单纯依靠出口,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陷入了停滞的困境。同时,由于贩卖资源需要的是武力而非知识技能,在这些国家里,战争成了日常生活的常态,掠夺和仇杀代替了宽容和奉献,教育和文化更是变得无足轻重。由此,愚昧和专制便成为了贫穷得以持续的最主要的原因——即使联合国持续给以无偿的援助,也不能使他们自力更生,走上和平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非洲内陆国家来说,文化的落后、制度的欠缺恐怕是贫穷的最主要原因。丁学良教授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近代中国160年来最伟大的维新运动。我想,他的意思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改变贫穷、快速发展的道路,主动地融入世界,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这其中,有中国一贯重视教育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洋为中用、善于学习、海纳百川的气魄,也有对制度不断修订、尽量实现公平的诸多努力。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中国人的视野、学习精神、奋斗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这,则是中国后期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

  立国先在立人。格林斯潘曾反复思考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宪法和教育。前者保障了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平等的发展机遇,后者则保障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而唯有大多数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财富和社会的尊重,社会才能稳定和发展。对于今日之中国,唯有在以后的改革中使制度更加完善,教育进一步普及并提高,才能使中国还处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免予落入非洲内陆国家般的困境。

本文标题: 《最底层的10亿人》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1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夭色读后感锦集《紐倫港之夢》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