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人物》读后感(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物》—人是万物的尺度结构合理,节奏得当,图片精美,设计精巧。字数不够50。字数不够50。字数不够50。字
《人物》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物》读后感(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物》—人是万物的尺度
结构合理,节奏得当,图片精美,设计精巧。
字数不够50。
字数不够50。
字数不够50。
字数不够50。
《人物》读后感(二):你知道《人物》是一本怎么样的杂志吗?
《人物》杂志是一本有着时尚杂志、艺术杂志的品相,也有着新闻杂志的内核的人物杂志。报道对象锁定对当下中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强调文本的优美和深度,不简单的对报道对象做是非对错的价值评价,而是触及人物的内心、悲喜、情感。《人物》的核心竞争力和定位是在中文世界领先的非虚构故事的提供者。
杂志目录:
人物资讯:评论、特写、一场饭局、美图控
边栏小栏目:细语、争与议、跨界者、圈子、常识、段子、漫画
主体报道:热点人物、重要人物、新闻事件当事人,常设栏目:寻路中国、内行
生活方式:劲舞团、场面专家、极客生活、旅行、阅读、电影、音乐、诞生记、专栏
订阅渠道:杂志云(www.zazhi.com)
《人物》读后感(三):原来刘瑜是这样的啊
评价————
一家杂志这样评价:刘瑜“几乎是下意识地,超越了学术著作和通俗读物的界限、精英和群众的界限,做到了真正地深入浅出。她无意启蒙,她的书却无疑是近年最好的启蒙读物。”
刘瑜的好朋友、媒体人刘晋锋说:“我不能完全说自己关于民主的启蒙是来自刘瑜,但她的文章的确帮助我扩张了思考的维度,力度远超国内其他任何作家。”
查建英评价她的文字,“有书卷气息,无学究气味,有敏锐见解,无陈腐啰嗦”。
《民主的细节》要处理的明明是“什么样的公共生活更接近合理与正义”的重大命题,但刘瑜写得“很家常”,试图从具体的政治事件,甚至柴米油盐的角度来观察,而“没有带上术语的墨镜、穿上晦涩理论的马靴出来讲话”。
她的题为《今天您施密特了吗》,即讽刺“用生硬的翻译体语言、灰色的西方文本掉西方书袋的方式翻山越岭来说教中国人中国人”,“对施密特迷,我想说的是,其实,从朝阳区到海淀区,是可以不绕道阿尔卑斯山的,坐地铁10号线就行”。
她谈韩剧:“女主角在第8集打了一个喷嚏,到第80集才抽出纸巾来”。
说卡夫卡:“太师他太太太罗嗦了,一句话扯成两句话,两句扯成四句,卡老师要是去做兰州拉面,肯定是一把好手。”
采访———
:好多人反对民主化,因为民主化以后好像就意味着动荡、动乱、骚乱、街头冲突、议会打架。
L:……出现骚乱和动荡的国家,往往会成为新闻的兴奋点。报道无形中放大那些问题或动荡的局面,让你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所有的民主转型国家都会那样或者都是那样。……如果你认为民主化这个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帆风顺白玉无瑕,那我觉得就太幼稚了。
:在你尝试过的小说、专栏文章和论文写作中,你自己最享受哪一种文体的写作?
L:我觉得每一种文体都有他自己的没干。比如说论文,很多文艺青年可能都不会喜欢。但你在学术界久了,如果你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学者,你会发现学者说话喜欢把“一定”改成“也许”,把“站不住脚的”改成“可疑的”,把“绝对不可能”改成“可能性存在问题”,诸如此类。我觉得克制里面本身有一种优雅和美。
不愿意上微博:我觉得微博里面的那种火药味特别重,每个人都把话说得特别绝对,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但是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一个措辞问题,这里面还有一种知识上的傲慢。……在微博上待了太久以后,会有一点坐井观天,觉得微博上那点事就是世界的中心了,这个本身可能对你思考的议题和议程是一个限。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离开微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设置议题的自由。
:一元化教育对你有没有大的影响?
L:……后来我们稍微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你会发现你所做的很多事情,是unlearn的过程,你要把你之前学的很多东西先抛掉。有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种教育体制对人的时间经理照成的浪费,还有对人的思维方式造成的伤害,甚至是对人的尊严造成的羞辱,我觉得都是挺难以克服的。由于这种教育方式,会使你觉得到最后,你后半辈子就是在跟前半辈子打架而已。
《人物》读后感(四):2019年02月-北京零点后(实在太爱这篇文章)
【北京零点后】作者:王天挺
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识到,眼前这片被辉煌灯火照亮的夜幕,既收获着生命,也迎接着死亡;它有着与生俱来的混乱,也有着与之抗衡的秩序;它成批量地生产繁华与梦想,也制造同等规模的欲望与颓丧;它冷眼旁观失败者的挣扎,也不吝于分享实现梦想者的喜悦。
在北京的深夜,大多数即将临盆的孕妇都要拨打急救电话,然后搭乘呼啸而来的急救车前往医院,接受助产士们的帮助。急救车上的标准人员配置是一名医生、一名司机、一个担架工。比如在北京市前门大街的急救中心里——这座中心拥有23辆救护车,2辆急救摩托和一架停在大厅里没有螺旋桨的直升机,32岁的值班医生陆毅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陆毅的团队大多数时候开一辆奔驰或雪佛兰的救护车,每公里收费5元和40元出诊费,有的时候则开一辆丰田,每公里只收2.5元和20元的出诊费——当患者病重到需要使用呼吸机时,每小时要增加20元。他们的车队在2019年总共发生刮蹭事故23次。
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平均每晚有155人出生,99人死亡,这些生命大多开始或结束于全市医院的共94735个床位上,但也有一些例外。
北京的深夜默许着诞生与死亡的交替出现、秩序与混乱的共同存在,全城超过40万个的摄像头是相当可靠的见证者。除此之外,分布在这座城市9164万平方米面积和6258公里道路上的夜班巡警、公路交警和小区片警,也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
有时,他们要去追捕一个危险的杀人者,他刚刚在火车站售票厅用割喉的方式残忍杀死了一男一女两名乘客;有时他们会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女毒贩,并从她的文胸里搜出1斤重的冰毒;他们也会告诉你,在朝阳区香河路上,曾有一个专偷出租车计价器和发票的小偷,而一名叫做杨海龙的中年人,正偷偷溜进一处新开的工地,用小铁锹、改锥、手电筒挖掘古瓷片,然后用鸡蛋清把碎瓷粘起来,白天拿去潘家园售卖。
深夜里,还有一些你意识不到的重要部门在默默运作。在东直门附近的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包括周晓莹在内的60名夜班天然气调度员,正在指挥1000多个天然气管道,为这座城市输送它赖以生存的血液(每小时平均输送200万立方米)。而当夜间的修路工把一卡车沥青卸到地面时,北京冬夜的地面温度瞬间能达到130摄氏度,如果不小心踩上去,2厘米厚的胶靴底也会被融化。
在夜间的灯光卫星图上,北京城会呈现出一个类似于神龟的图案。组成这幅图案的是存在于公共建筑里的约1000万个灯泡,和分布在全市区的18万余盏路灯,这些路灯由一个叫做北京市路灯管理处的部门负责。从1906年北京第一次出现电路灯开始,北京的路灯维修人员已经在深夜里穿梭了一百多年。
平均每年,北京的深夜会发生2022起火灾,其中40.5起是由于自燃而导致,而有55人会在半夜放火。大部分的火灾都会在一小时之内被北京市消防局的108个消防中队、622辆消防车扑灭。他们最新型的水泵能够覆盖两座国贸三期(北京现在最高的建筑,330米)的高度,在6553个消防员中,至少有10人以上拥有六块腹肌。
北京几家都市报的热线部门,通常是这座城市里最先知道深夜发生的盗窃、命案与火灾的一批人。比如位于朝阳区建国路71号的法制晚报热线部,这个团队包括一个接热线电话的实习生、一个摄影记者和三个文字记者,他们的工作内容除了记者的本行外,有时会在凌晨两点救助一只受伤的猴子,或是在内河中帮助警察打捞刚刚发现的无名尸体。
在很多警察与记者没有注意到的豪华场所里,欲望正在不受约束地滋长。北京拥有63家五星级酒店和127家四星级酒店,每间房每晚的平均消费分别是792元和473元——这只是官方数字。很少有人知道豪华酒店一个房间的单日成本只有100元,其中毛巾和床单的清洁费用30元,供暖、照明、磨损折旧费15元,房间服务员的工资每打扫一间房大约是12元,而她使用的清洁用品只要3元钱。但这样一个房间每晚的价格大多在千元以上。在一些酒店,一张床在5年间要承受300吨以上的睡眠重量,和2000对以上的情侣。
北京每晚都有不同的盛大派对。在西北郊的一座高尔夫球场,150个高尔夫球被塞入了发光的材料,30多个穿着亮片材料的女高尔夫球手同时击球,夜空中就像有流星划过;在位于万寿寺路甲1号的一栋豪宅里,两位没仔细看邀请函上标注是white Russian party(白色俄罗斯风)的女士,涂着黑指甲穿着黑丝来到现场。不过也不要紧,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场地中,正在进行更适合她们打扮的哥特风格派对。
没有人统计过北京有多少家酒吧。但在广渠门内大街16号,一名叫做周飞的调酒师能够用花椒打成泡沫,再以姜和薄荷搭配在一起,调出一款名为“川朝”的鸡尾酒;而在工体北路的一家酒吧里,一位姓张的网络通信工程师可以将15只骰子同时摇出最大点数。北京有上千个酒吧驻唱歌手,其中约有10多个能够唱出高难度的海豚音。
零点之后,北京上空有60条调频电波和101条中波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调频103.9兆赫属于一位叫做杨晨的电台主持人。在建国门外大街甲14号广播大厦一间门外有警卫站岗的直播间里,他主持一档名叫《有我陪着你》的两个小时的夜间聊天栏目,在6年时间中,他总共说了3000多次“发送短信HD+内容至10621039”,触摸电台仪器的放电棒600多次,上下推拉操控板上的18个键位无数次。
大多数普通人在深夜的故事是不为人所知的。一个叫林欣的新婚男子在凌晨两点排队过户买房,夜里太冷,他身边的排队者被冻哭了;朝阳区东三环中路的一家星级酒店的大堂经理,曾目瞪口呆地看着一位赤身裸体的女士跑出了门,他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毫无疑问,出租车司机是北京深夜最活跃的人群之一。一个喜欢在深夜用车载对讲机聊天的出租车司机会竖起食指跟你说,世纪坛其实是海军的长波雷达,那根针是长波天线,目的是为了和我们的核潜艇联络用的,所以那根针会不规则摆动;而一个家住房山的慈眉善目的的哥,会和蔼可亲地讲述那些发生在本市的出租车司机杀害乘客或是乘客杀害出租车司机的案子。在北京,至少有20个以上的司机以前是股神,还有10多个破产的前商业大亨和数不清数目的退伍军人。他们的故事通常以“想当年”开始,以“要不是,我才不干出租车这一行”结束。
每天零点后,降落在北京的航班有100多个,旅客超过 15000人,乘坐火车、长途大巴抵达的旅客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当中有无数来此寻梦者,但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识到,眼前这片被辉煌灯火照亮的夜幕,既收获着生命,也迎接着死亡;它有着与生俱来的混乱,也有着与之抗衡的秩序;它成批量地生产繁华与梦想,也制造同等规模的欲望与颓丧;它冷眼旁观失败者的挣扎,也不吝于分享实现梦想者的喜悦。
当太阳升起,地铁开动,人们出门上班,深夜的一切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