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12 10:55: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2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是一本由[日]鹈饲正树[日]永井良和[日]藤本宪一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精选点评:●作为辅助了解读物,尚可。参考价值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1000字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是一本由[日] 鹈饲正树 / [日] 永井良和 / [日] 藤本宪一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精选点评:

  ●作为辅助了解读物,尚可。参考价值,不大。适合略读。

  ●大众文化的范围很大,肯定不是原来的狭小范畴。居住空间、饮食文化、游戏等都是大众文化。

  ●就这种破烂还出本书?

  ●选读几篇,多为社会调查,背景分析较简略,也不甚有趣。

  ●在别人的过去看见自己的将来

  ●大众文化的变迁折射出了全球文化的变迁,同时也表现出美国文化的强大同化力。

  ●真是那种在别人的过去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之感啊。当作了解日本战后社会某些侧面的文化史进行趣味阅读就好,学术性不是很强。

  ●引用数据精准,行文不枯燥,蛮好。

  ●或許大眾文化的側面是生活,所以此書內容重於描述與分類,很少分析文化現象的成因與網狀般的結構,無出其右地提到經濟轉變與美國外來文化的滲入等等,加上少部分日本傳統文化的調劑,就完成了論述。作為參考,省卻了由零開始的時間,但卻與由零開始差別不大。譯文,草率欠精準。

  ●好玩~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一):战后日本生活的一角

  战后日本生活的一角

  看完这本书,脑海里留的便是一串串数字、一段段历史和一张张的用于说明历史和现实的图片,自我感觉收获不是很大。详细的数据和文化背景分析,也许更适用于学习和研究,而不适用于浅尝辄止的阅读;也许更适用于日本国内人士和潜心于日本民间文化的研究人员,而不适合我这样的中国普通读者。

  开卷有益,自然要谈点感想。开始就用很有学究味道的解释来为书名划定界限:“战后”指的是亚洲•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时代。“大众文化”已不再是“精英与大众”中的那个大众的文化,而是渗透到了每个角落的一个立体的表现形式,带着经济高速增长、美国化和媒体环境三个因素去看战后日本的大众文化,也许我们会得到更好的理解:人民生活的变迁、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

  带着这三个因素去看日本的大众文化,也许就可以更好地得到答案:学校供餐还有美国农业与日本学校的深度关联;冰箱的衍变透射出日本社会环境、社会观念的改变;家庭餐馆的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美国化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婚礼与婚宴从民主式到豪华,最后又到了个性化和务实型,整一个返璞归真的哲理;儿童间的发展,反映了孩子的地位得到逐步地提高;黄金周的概念原来还是从日本来的,享乐和痛苦都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宠物?人类的朋友还可以成为人类精神的寄托。

  在健康方面,日本已经走过了中国现在面临的“保健泛滥”的阶段,健康的理念、食品、运动方法等等都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化妆的重点部位、低龄化和向男性同志渗透的特点,也许在别的国家也经历过吧。

  棒球的运动,应该是从美国传过来的吧,在日本一样有声有色的,日本的吸收和创造力就是可以;出国旅行,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对,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不是官员们的特有;街头卖艺在古代很多国家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在日本被禁止后重新得到新生了,可喜;日本的相机还是比较有名的,相机的发展历程也看出了日本人的精明,感谢他们的“傻瓜相机”,连傻瓜都能照相了。我们竟关注儿童的游戏了,殊不知这里也体现出大众的文化理解方式。

  相信大家都不会喜欢有特点、没特色的东西。我们可能对日本的历史会有感兴趣的地方,可是谁会特意注意日本宠物、餐厅等的历史?对于我来说,我更感兴趣的是日本的商业帝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等等。

  2019-6-25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二):战后的日本过什么样的生活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以大众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生活习惯来说日本“战后”的国民生活状态,我小学期间很喜欢看TVB一档叫“日本风情画”的电视节目,顾名思义,这是介绍日本生活片段的专题片,我每次都会被高铁餐盒,传统手工艺,学校供餐,主妇的一天,茶艺等等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节目是我比较早接触日本战后文化的渠道。紧接着,一系列的日本美食竞赛,橱窗设计竞赛,蜡艺术竞赛等等主题不同的竞赛类节目深深吸引着我,那是物质丰盛同时美态尽现的日本生活场景的展现。当然,那个时候并没有看松本清张的小说。再接下来就是日本生产的“Game BOY"手持游戏机,我感觉比IPAD的游戏更好玩,以及大量的日本动漫,还有就是动漫衍生品,比如四驱兄弟的赛车,我很喜欢摆弄摆满小零件的箱子,很快“电子宠物”就出现了,我也拥有过一只小鸡,不断地要喂食跟清理粪便。这些都是来自日本好玩的东西,如果去了香港之后,就可以看到更多好玩的日本卡通形象的文具,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些具有令心情愉悦的因素在,这就是那个时候关于日本的最初印象,然则,当看到《黑太阳,七三一》的时候(当时餐厅吃饭包间里很时兴放电影)差点没恶心坏了。紧接下来就是更多的抗日题材影视剧的熏陶,我同时也还看着《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小时候,还真没意识到日本这个国度精神层面那么分裂,大学之后才看《菊与刀》,为什么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我觉得两个文化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东方的美学来说,两个国家都做出巨大的贡献。然则,我现在更愿意发觉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所谓美学的呈现方式,也许,这才是鲜活的美的存在。

  今年尤其爱收藏日本文化的书籍,有《一日江户人》等等,图文并茂,尤其喜欢日本工业设计对于书籍装帧的严谨精致,美感十足,书里的字里行间也透出了一股传达意境的意图。而在《战后日本大众文化》里,还是以宣扬日本民众丰富有趣的休闲生活为主 ,包括饲养宠物,职棒,超小户型(蜗居)公寓(卖约12万日元),化妆,街头卖艺到大型主题公元,儿童房的出现……纷纷展示了日本战后大众文化变化的一个过程,当然书里更多地是介绍情况,而非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总体上有种直观的感觉,就是日本文化慢慢缺失,趋向西方的生活方式慢慢进入主流,需要在工业水准方面突飞猛进的诉求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三):从日本反观自己

  此本《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的书名可说大致界定了全书的研究涉及范围。首先“战后”标志本书的时间分野和时代背景是二战结束之后的日本社会。在这一时期中,日本社会所呈现的特色正如本书序言所概括的,首先是经历了战争破坏后的经济高速成长,带来了文化受众层面的深刻丕变;其次是败给美国后受日本国民性中强者崇拜情结的影响,美国文化观念在日本的大行其道;再次是新媒体的出现令得文化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播内容,此麦克杜汉所谓“媒介即内容”的表现。本书正是基于这三条脉络来考察“大众文化”的变迁。

  不过,虽说题为“大众文化”,但读完本书,发现其所涉及的文化,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文化还是有所区别:书里并没有太多文学艺术、文艺等“雅文化”内容,连影视之类的“俗文化”也很少提。虽是以日本为背景,但也没有什么“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介绍。全书“生活”、“家庭”、“身体”、“休闲”四个篇幅,涉及的内容多为生活和饮食习惯、娱乐休闲方式、大众商品消费趋势等等。所谓“大众文化”,更确切说,应该称为“大众消费文化”或“大众生活文化”吧。倒是符合所谓“生活方式本身即是文化”的说法。

  抛开对“文化”含义的商榷,本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还是很有看点。每个部分由不同学者执笔,皆列出各类文化发展的时间年表,论述中大量借助表格、图表等数据和统计资料,使读者对全局有较清晰把握。同时又不乏代表性个人的意见表达和媒体报道摘录,将社会史与个人史有机结合。日本人的认真劲儿,在本书中表露无遗。读过本书,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经济地位的提升给大众文化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商品时代的到来,新的消费观念的确立,媒介的改变,强势文化观的导入,无一不深刻塑造身在社会之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从这方面来看,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的变迁发展,其实也是全球工业文化发展和普及的一个缩影。加上并不枯燥的叙述方式,令本书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上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本书的不足也是明显的。由于牵涉方面较广,所以每个论述到的问题就难免篇幅有限。可以说,书中的很多章节,比如摄影、游戏史、营养观等等,如果展开深入讨论,几乎都能单独成书。如今只做一章,自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何况,本书所涉及的“文化”,大多仍停留在“物质文化”“媒介传播”的表象之中,没有深入文化的内核。谈电视的普及,却不曾谈到电视节目;谈摄影的变化,却只是对相机技术发展的小结。对于想要了解日本文化特色的读者,本书不免令人有所失望。

  其实,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虽然看的是日本,但是却时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涉及的许多日本社会的变化,比如家用电器的普及、餐馆的火爆、宠物热、健康热、婚礼仪式发展、化妆低龄化、黄金周、儿童房等等,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极其雷同地出现过。从中可轻易窥见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步伐的相似,所不同只在于日本是在战后,而中国则为改革开放后,两者存在一个几十年的“时滞”。从日本大众文化的发展史中,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些借鉴呢?时至今日,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否差异化越来越小,同步化越来越高?在商品消费文化的大潮之下,两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异同,是否也可作为国民性对比的一个体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读过本书后不免有所思考的。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过很系统的对国内大众文化近年来发展的详细阐述,对改革开放后社会变化的考察也往往还停留在经济层面。对此,本书大概犹有借鉴意义吧。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四):认真的日本人

  裳裳五月 2019-7-13

  拿到书费了好大的劲才读完,必须承认,一旦阅读到有数据、表格、大量引用资料的书本时,很容易头皮发麻。对于数字,我有种天生的畏惧感。但是,这部花了数天时间才仔细阅读完的社会文献,还是让我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思中。《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到底,需要我们从中理解到什么?

  所谓的战后日本大众文化,是指二战后至今,日本的大众群体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此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而其中,又分为生产文化和精神文化。

  很少读过类似这本书所谈及的,大众所感兴趣的、所需要的事物的发展,且数据又是如此详尽的参考文献。更多的,像我们国内的众多文献,就是非常笼统的提及政府所提出的方针政策的变化,某某领导人的丰功伟绩,某地的农田达到多少斤每亩,国民生产总值的曲线图……都是一些大而化之,歌功颂德的东西,但从来不会有人细致的参考了数量极多的书籍,然后通过生活、家庭、身体、休闲四大方面,从生产文化和精神文化来使人生动形象的了解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真实的变化。

  日本的文化追根溯底自然从中国的唐朝寻找到根源,但是,因着两个国家本质上人性、方向的差异,便慢慢的发展出不同的道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解放后至文革期间,遭到腰斩,导致了如今某一代人,乃至某两代人的文化断层,这是令人遗憾的。而也是这样一段时间中,日本从战败国的废墟里站起身来,一步一步的发展的到如今的地步,成为世界的强国。对于我们的邻国日本,国人所持的态度是多面性的。无法原谅抗日战争所带来的巨大伤害的民众,依然怀着无法磨灭的愤怒和仇恨;生长在沿海地区的,深受日本文化所影响的民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则有一种哈日的情结……但是无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所使用的东西,尤其是电器、汽车,甚至食物等,基本都离不开日货。而到底,日本是怎样才走到今日的呢?论才能,中国人并不比日本人差,但是,为何中国始终生产不出像日本那样先进的机械设备呢?

  当看完这样一本书后,心里终于渐渐有了一个答案。

  认真。两个字。

  一个人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认真。而千千万万这样认真的人聚在一起,组成一个认真的国家,就是一个可怕的国家。

  中国人喜爱的是讲究中庸之道,所以在“认真”这一点,是远远比不上这样执着的日本人的。

  翻开正文的第二页,就看到这样一段话:“1945年大阪的某学校有1/6的儿童营养失调。另外,在大阪的其他学校,由于这种健康状况,儿童在学校态度方面,‘明显欠缺耐久力,记忆能力衰退,判断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仅仅停滞在汉字的听写程度’上。”

  不甚唏嘘。

  那一年,二战还处于即将结束之际吧?在国家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却已经能将目光注视到饥饿缺乏营养的下一代,那是多么有眼光的一件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底一个国家是不是以民众的需求为最重视的要点呢?不需太多华丽的语言,只需看看这个国家,体现在行动上,最重视的是什么。战后的日本,最华丽、设备最齐全的建筑是学校——冲着这一点,就知道日本在培养下一代上,是怎样的不着余力。所以,当翻开书,看到关于战后的孩子们开始喝牛奶和吃学校的营养餐时,有种说不出的羡慕。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政府便能将这些珍贵的美国赠品用于孩子们身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物质是基础,当一个民族被喂饱后,一切就慢慢在发生变化。冰箱成了一种被极度重视而发展起来的物品,接着随之发展起来的是连锁餐厅,两者都成为一个家庭联系的重要钮扣。

  家庭的关系密切后,便重视起婚姻和婚礼仪式起来。并渐渐的,建立了以孩子为最重要环节的儿童间,以及家庭共同庆祝的黄金周,慢慢的又养起慰藉心灵的宠物;

  人在生活优越后,自然希望活得更加健康,便重视起养生之术;女性的爱美之心也得到了充分的膨胀,不断的追求优雅和美丽;

  最后,则是运动、旅游、电动游戏成了人们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也更加促进了相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日新月异的更替。

  事实上,这些内容,同样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众生活发展的历程。只是,我们的脚步终究是落后了许多,对教育重视的程度的改变,也是近年来的事。而在认真程度上,我们依然是无法赶上这样的日本人的——在这样一本内容如此细微的书中,都能认真的编制年表加以对比。这,是怎样一种可怕的精神?

  别急着哈日或者恨日,“师夷长技”,学习我们邻居如此认真执着的精神,建立比他们更强大的国度,是否更加合适?

本文标题: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9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焦虑症和恐惧症》读后感精选钩针狗狗的每一天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