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与乔治》是一本由[美]朱利安·巴恩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4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亚瑟与乔治》精选点评:●跨年读完,对巴恩斯的爱又多了一度。喜欢乔治的克制隐忍,生活给我什么我都接着;喜欢亚瑟的洒
《亚瑟与乔治》是一本由[美]朱利安·巴恩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4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瑟与乔治》精选点评:
●跨年读完,对巴恩斯的爱又多了一度。喜欢乔治的克制隐忍,生活给我什么我都接着;喜欢亚瑟的洒脱率性,两个女人为他倾心不无道理。安森一帮人一步步陷乔治于囹圄的过程,让人无奈;亚瑟身后降神会上琼的作派显示她不改初衷。人生有太多面向,我们又在执着什么呢?晚上准备开读《海》,看看击败朱利安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一本完全读不下去的书,是翻译的问题吗,可是我是多么热爱巴恩斯啊。。。
●==没有简介写得那么吸引人
●“亚瑟爵士葬在曾一直作为他的书房的花园小屋旁。电报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一辆专列被用来运输所有的鲜花。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堆在墓地上的鲜花就像一座花卉高及头顶的荷兰花园。琼订做了一块英国橡木质地的匾,上面刻着剑一般正直,钢铁一般真实。至死仍是一位运动家和充满骑士精神的爵士。”
●越到后面越坚挺
●已经无法忍受人社出的书了……
●2019-133
●翻译的是什么玩意儿
●爵士萌裂了QAQ
●蛮不错的……叙事结构很喜欢
《亚瑟与乔治》读后感(一):打酱油版书评
英国的纯文学作家们大都有一个特点,低产。
不能笼统的说低产。而是说,写下一本书,往往需要五六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无论是厚积薄发还是连载式的撰写,我觉得这都是值得尊敬的。
其实我对于这点很是好奇,五年的时间,足够任何人去成长,无论是五十岁,还是五岁。而如果用这么漫长的时间,去写一本书,怎么保证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的时候,撰写者的心态甚至是出发点是呼应的呢?
但是看完了书之后,我突然觉得,五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never mind.
quot;where the life worth all life long to decode."
我不剧透,但是不得不说,巴恩斯的书,都是很奇妙的。他的书大多与历史有关。
但是又不尽然。
历史在他的笔下只是个参照,他写的是不同于我们所见的历史,但是他又不是在还原历史。
唯有怀疑过去,我们才能看清未来。
《亚瑟与乔治》读后感(二):印象
2005年布克奖入围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总感觉翻译不流畅。
据说,barnes小说的惯有元素:love, death, art, history, truth, religion,and memory
没想到,arther就是大名鼎鼎的柯南道尔爵士,母亲苏格兰贵族血统,家道中落,父亲系落魄爱尔兰艺术家,生下一堆孩子后后酗酒发癫,在疯人院孤独终老,arther从小立下誓言,为母亲挣回荣誉和财富,他做到了,40岁时,名声远扬。荣获爵位。成为传奇。某种程度上的传记。
1、依然是典型的当代英国文学题材,19世纪,著名作家生平,似乎脱离了故纸堆,当代的英国人就不知道怎么讲故事了,又似乎没有19世纪,就无法为一个故事提供合理的完整的像样的背景。学者型作家。
2、结构,将arther与george的故事穿插,似乎没什么新意,安全按时间叙述,似乎没有刻意制造悬念,但淡淡的疑问至始至终存在。似乎为了避免与福尔摩斯的故事雷同。
3、相当多的人物心理描写和性格刻画,作者的苦心,在george身上,这一点似乎做得更好,更令人信服,或者说,性格的发展和一贯性表现得更自然更符合逻辑,对于arther,就显得捉襟见肘,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大众的成型印象,读者的阅读期待,作者的主观倾向,都使得要还原这个人物有大难度,还有一点我想,传奇性与当代小说似乎有着不能融合之处,一个真正的hero现身于当代小说语言中,总给人穿越剧写砸了的感觉。arther的一生似乎过于顺利、成功和有名,没有挫折,没有苦难,没有脆弱,没有困惑,起码看似如此,作者只好将争取奖学金的失利与婚外情的不顺大书特书,著名人物的婚外情,似乎总能夺人眼球,却又写成了不忍伤害结发病妻的柏拉图式精神恋爱,大概道儿爵士的伟大形象在英国是不容亵渎的,作者只能将他塑造成一个骑士,倾其所有,只为守护母亲,妻子,情人。
同样,反面人物似乎过于面具化。 是否,这个故事,不写成传记体,会好些,可以更自由地,更深入,更真实地设想和建构人物的内在冲突,对于原型,仅保留淡淡的隐射。当然这个思路会让人成为阴谋论者,也许一切不过是为了销量。客观地想,作者面对着,已经深入人心的文雅美好的19世纪绅士的虚伪面目,也许真的是没有办法。
4、道尔爵士很厉害,他也许真的会还魂,影响为他写传的人。情节扣人心弦,彻夜读完的过程中,直觉鬼影幢幢,忆起十几岁读福尔摩斯的紧张与幸福。时光就这样的飞逝。
5、于是,故事就变得更浅薄一些了,像那个虐杀牲畜的坏人,浅浅地仅仅割到肌肉层,造成缓慢而致命的流血,我不确定这里作者有没有映射,想来因为原型的限制,大概只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巧合罢了,故事的浅薄可以带来愉悦流畅的阅读,却不能带来致命的感触,你会觉得它似乎总在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兴趣爱好,诸如为什么george有着如此沉稳的气质,为什么arther对于通灵术如此着迷之类的.....更深的思考和探索j就这样被放弃了,某种程度上,george和arther的故事更像是一个福尔摩斯故事的扩张,试想那位被砍掉大拇指的漂亮的年轻工程师,苍白,无辜,平凡,却横遭惨祸,年少的我曾经不止一次幻想过他和他的生活。
6、不过,george身上还是有比一般的福尔摩斯委托人更多的典型意义,他是印度与英国的混血儿,父亲来自孟买,却成为英国国家的牧师,管理着一个教区,george生长在英格兰,受着纯正的英式教育,却长了一副典型的印度人模样,比父亲还黑,还生着异教徒式的的鼓鼓的眼睛。这种矛盾,就是故事的真正根源。于是,福尔摩斯故事中的淡淡存在的的某种背景,被放大突出了。
7、这样,你就可以在故事中,看到19世纪的某种真实面貌,还是作者的苦心:宗教、种族、进化论、唯物论、铁路法,南非,警察,灵媒、爵位、律师楼,议会选举......最后,一场闹剧在道尔爵士的伟大的降神大会中隆重结束,这其中的混杂和矛盾才是最有意思的。
8、时代面貌真实可见,人物却淡然远去,这就是某些作品最终所呈现的,原因种种,“结局决定开始”,早已被定型的人物和故事需要极大的巧思和决心才能重获新生命,arther & george所呈现的文学性的想象和灵活,似乎要逊于学术性的全面和拘谨,它没有像一本伟大小说应作的那般推翻阿瑟的神像,缺乏震撼性效果,也许不过在多如牛毛的道尔爵士传中又添一笔。但它还是有相当吸引力和可读性,相当具备畅销书的水准。
《亚瑟与乔治》读后感(三):《亚瑟与乔治》小律师拯救大侦探福尔摩斯
1859年5月22日,亚瑟·柯南·道尔出生在爱丁堡,是查尔斯·道尔和玛丽·福利的第二个孩子。
大名鼎鼎《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诞生了。
他的一生顺风顺水,除了有个酒瘾父亲送去了医院,读书、学医、工作、结婚、写作都颇为顺利。然而当他与乔治碰面时,他的人生正处在绝境,面临崩塌。
一、亚瑟的绝境
亚瑟成长在一个类似单亲的家庭环境中。父亲因为酗酒被收治,从小他在母亲的骑士故事和纹章学中长大,比起教义,更信奉“对强者无所畏惧,对弱者保持谦卑”、“对待任何阶层的女性都要有骑士精神”等。
然而,他在卧病的妻子生前,就和情人相爱多年,当妻子去世后,惶恐于妻子和女儿可能早就获悉其中隐情,亚瑟陷入了双重崩溃。(P321)
妻子告诉女儿他会再婚的话,揭示了亚瑟长久以来不敢面对的真实——他虚伪、撒谎、欺骗,是一名伪君子和骗子,他背叛了自己一直信仰的骑士精神。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要注意的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其中,自我尊重与通过知道他人了解和重视自己的才能或品德等而发展起来的自我价值感有关。通俗一点讲,尊重既是别人看得起你,同样也要你自己看得起你自己。亚瑟的问题很简单——自我评价的毁灭、他看不起自己,真实让他窥探到的一角犹如一把刀直接插在了他心上。
从生理上,妻子卧病将近十年没有夫妻生活,四十来岁的亚瑟一直控制着生理欲望;而情人的不能公开,更加剧了这种心理失衡,书中说:“他明明因此很生气,却明白自己不能因此责怪她。让他内疚的是,他把愤怒发泄给了他的孩子们、仆人们、球童们,甚至铁路公司的职员和荒唐的记者。”(P233)
从心理上,他从小就不齿与母亲有暧昧关系的房客,而现在,他走上了和母亲一样的路,于是他陷入低落,厌恶和蔑视自己。他对母亲剖白,“我如果不发疯,估计也要窒息而死吧。我感觉自己就像汽船的锅炉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然后沉到海浪下面去。”(P242)
而妻子的死亡所引发的悲痛和愧疚,成了最终的导火索。从那以后,他越发崩溃,无精打采,没有力气,吃得很少,悲伤无时无刻萦绕着他,整日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眠。绝望、无尽的自卑充斥着他的头脑,他病得不轻。
亚瑟·柯南·道尔,抑郁了。
二、乔治的世界
乔治·欧内斯特·汤普森·埃德尔吉是个单纯的孩子。父亲是牧师,母亲执教主日学校。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成为一名律师,并成功修立了《铁路法》。
然而阴影一直在那里,乔治12岁后,平静的生活不再。不断有人写恐吓信件给他们、制造事端、意味不明的警察频频上门。数年后,乔治被陷害入狱,辗转两个监狱,日子粗粝艰难他却默默承受。三年后,乔治被莫名赦免。
但是,乔治的世界没有崩塌,甚至坚固。因为信仰“真实就是我的生命”,乔治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他清楚,谬误的是英格兰的法律漏洞,而他,并没有犯罪。
因此,他写了一封信,求助于“福尔摩斯”本人——亚瑟·柯南·道尔先生。
三、乔治与亚瑟
亚瑟的骑士之心复活了,虽然乔治并不是故事中亟待拯救的“公主”。他用作家的敏锐,在第一次与乔治碰面的时候就表示:“我不是认为你是无辜的,也不是相信你是无辜的。我知道你是无辜的。“这一次,亚瑟有一种逻辑上的优越感,仿佛站在上帝的视角,把整个案件定了性。
他用自己的方式侦查,寻找线索、推理案情,在和顽固不化的警察局长不欢而散后,他在媒体连续发布了报告并公开诘问英格兰内政部,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虽然官方给了一个似是而非、既有罪又没罪的定论,却促成了刑事上诉法院的诞生,以及乔治想要得回的律师工作。
乔治很幸运,亚瑟帮助了他。
亚瑟更幸运,乔治救赎了他。
在亚瑟陷入抑郁后,是乔治的遭遇激起了他的同情心,同时成功地将他对自我毁灭式的关注转移,整个事件提升了亚瑟的自我价值感,令他感到灵魂得到了“高尚、伟大”的净化。
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发挥出自身最大潜能的一种状态。自我实现是个体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亚瑟自我实现是依托在自己是“真正具有骑士精神”的,他的婚外情令他的信仰崩塌,而乔治让他重新拾回信心,通过帮助弱者,亚瑟得回了他心中那枚隐形的“骑士勋章”。他在后来自己的书中写到:“他(乔治)前来参加了我的结婚典礼,而且是我在现场最想见到的人。”
乔治,是亚瑟在命运转折点的挑战,挑战的激励恢复了亚瑟的生命动力,他开始为自我实现而行动,从而走出了抑郁的绝境,他的生活回归了荣光。
毫无疑问,乔治救赎了亚瑟。
四、真实的力量
为什么乔治能够救赎亚瑟?
毕竟他是一个被歧视的、棕色皮肤、双眼鼓胀的帕西人(实则印英混血),锒铛入狱而无反抗之力,弱小无助的律师而已。
无他,真实的力量。真实,是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一切回归的本源就是——真实。
乔治相信努力的力量,也坚信诚信、节俭、慷慨、热爱家庭,并相信善有善报。他历经牢狱之灾不改初心,身心强大、头脑清晰、性格坚韧、个性单纯。
亚瑟高大、健谈,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缺失父亲的婚内丧偶式婚姻和母亲的婚外情,导致了亚瑟在情感错误的认知,言行背道,差点信仰崩塌。
真正坚强的是乔治,信念坚定、知行合一、无愧于心、牢不可破。
他们互相改变了对方的人生轨迹,犹如两条交叉的直线,交会之后分离,终不再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