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是一本由周海滨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我们的父亲》精选点评:●视角很独特,很真实●淮海战役和徐蚌会战。●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不辞长作岭南人!●有
《我们的父亲》是一本由周海滨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父亲》精选点评:
●视角很独特,很真实
●淮海战役和徐蚌会战。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国民党二代的采访,史料很足。其中采访黄维之女的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张自忠: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多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民国那一代的军人都很有特色的,每一个都很有故事性.
●https://view.news.qq.com/original/legacyintouch/d281.html 还有一些被遗忘了 傅作义 潜程 李宗仁 黄绍竑 陈绍宽 唐生智 龙云 杜聿明 宋希濂 陶峙岳 陈明仁 卢汉 文强
●还有一本类似的书也不错,忘记名字了 囧
●人物传记
●多少有为尊者讳的成分,相比《家国光影》,这些国民党将领更加鲜活,两相对比看,很有意思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父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父亲,有父亲在身边陪伴成长是幸福的,可是革命时代不是每个人的父亲都时刻陪伴,从书中我们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借将领之后翻看尘封的历史。序作者张素我先生的离逝更让我们看到历史在一点一点的离开。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二):我们的父亲
《我们的父亲》:还原被妖魔化的国民党将领
在过去的六十多年中,“国民党将领”可以说是被妖魔化最严重的词之一,但是在各种光环之下,这些“牛鬼蛇神”也是有着平凡的一面以及朴素的人性。近日,伴随着口述历史作家周海滨的新作《我们的父亲》出版,人们得以从亲历者口中还原这些“父亲们”的形象。
父辈最大的遗产是坚强
《我们的父亲》是周海滨历经多年采访杨虎城、张自忠、李济深、黄维等近十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大陆的子女后凝结成的一本佳作,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孩子们对于自己父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他们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敬意,作者感言这些名门之后尽管历经坎坷但依旧建功立业,就是因为拥有“坚强”这一精神遗产。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三):看完书想起了一首歌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 永远给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啦……啦…… 永远给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独唱版 演唱:廖昌永 专辑:凝聚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 和我诉说 (Music)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漩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我亲爱的祖国 你像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最亲爱的祖国 你像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四):子女眼中的将军们,值得一看的好书
相比所谓正史,我更喜欢个人口述史,虽然因年代久远可能会产生记忆上的偏差,因为个人情感原因可能会美化或丑化一些人,但个人口述历史却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立体丰满,因为口述人是本人或家人,人们可以知道许多本不为人知的事情,许多历史的真相或许可以重新被发现。 这么一本民国将领后人的回忆录,弥足珍贵,意外的是还有许多历史照片。讲述者自己都已是古稀老者,或许晚几年,一些事就随他们而消失了。书中记录的九位将领,分别是黄维、李济深、张治中、张自忠、杨虎城、蒋光鼐、蔡廷锴、郝梦龄和覃异之。书的焦点都集中在八年抗战,次要写国共内战和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黄维的铮铮铁骨、张自忠满腔的抗日杀敌热血、张学良与杨虎城性格差异。 将军们抗日的时候都以“军人负有守土之责”而奋勇杀敌,有的因此壮烈殉国,另人扼腕叹息。后来内战时因政见与派系问题有的战败被俘有的早早投向共产党。而在文革时将军们自己及家人全都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多亏有周总理的保护,才算安然度过那个荒唐的年代。而书中的照片,可看出当年将军们的风采,张治中温文儒雅,张自忠浓眉大眼威严勇毅,与那时的周恩来很像,蒋光鼐瘦削但目光炯炯有神,也算的上是儒将,蔡廷锴则长的是典型的老广。 当然,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可以避免的问题,校对不好,有许多错字;虽然书中大部分的照片都很好,但一些照片明显与将军们无关也与文无关;最不好的地方是,不是说什么就能写什么,一些东西是不能写的,书的后记中写道“统战部的相关专家也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可见书中只能出现正面的东西。这也是当今历史政治类出版物的通病,无法避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