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魂灵》是一本由[英]伊恩·兰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死魂灵》精选点评:●有点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赶脚●勉强两星吧,一本消遣小说写了这么厚,●这书连一点大快人心的机会都不给
《死魂灵》是一本由[英]伊恩·兰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魂灵》精选点评:
●有点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赶脚
●勉强两星吧,一本消遣小说写了这么厚,
●这书连一点大快人心的机会都不给人啊…不管是“声名狼藉者”的正义还是“身家清白者”的正义都跟着不能见光的罪孽被掩盖。死去的不只是肉身。“人们都知道,只是不在乎。”
●超级喜欢作者的文风
●這是我看的第三本歐美冷硬派推理小說,案子不複雜,文筆很細膩,還不錯!
●相当不错了,情节没毛病,结尾有波澜。这么长这么多字,读着也不累。评论里都和斯卡德比,其实比斯卡德的故事讲得更合理,斯卡德和柯南是一派的,都是靠运气破案。但是我们都爱斯卡德,他比他的破案过程吸引人多了。这本压了好久的书终于读完,可以放心送到多抓鱼那了。
●几宗案子交错的剧情 主线的杀人犯嚣张的惊人 最后的结尾结合书名意味深远
●算来算去兰金的书也读了好几本了,这本真的是我读过的最精彩最流畅的一本,厚厚的一本书并不是在从头到尾叙述一个案件,而是主线和支线交叉,着实把雷布思累成狗了,谁让他姓累不死呢。。故事很流畅,结尾也挺精彩,就是穿插太多插曲,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否则绝对五星
●3+或4-吧,应该三部曲中相对好一些的,前面故事的铺垫和展开都不错,最后收尾快了一些,否则应该会更精彩。
●第一次读伊恩·兰金的书,写得挺好。
《死魂灵》读后感(一):来自地狱的警告
年轻的伊恩.兰金创造了一个中年离婚又酗酒的雷布思警督,在复杂的警察世界里,他既要面对上司和同仁又要面对罪犯及杀手,自身的生活充满了惊悚以及怀疑。在兰金创作生涯的二十多个年头中,这个不断被官场排斥又不能被对手和业界忽视的男人终于在《死魂灵》中,再度与我们赤诚相见。
读《死魂灵》的过程,是一个游走在四分五裂的线索中的迷茫疑惑,是将看似不关联的故事最终朝向一个结局的恍然大悟!夸张点说,兰金的《死魂灵》说不定可以改编成好几本惊险小说。
不过,这正是兰金编故事的高超之处,因为发生在爱丁堡那些黑暗残暴的事件之中其实暗藏着无数的前因后果……
前途光明的警察自杀了;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奥克斯被遣送回不是他故土的爱丁堡;恋童癖拉夫被憎恨他的雷布思误抓;又是一个少年失踪案困扰着当地人的神经。这些发生在爱丁堡底层生活中的黑暗故事层出不穷,但幕后黑手却不是那么另人一目了然的。雷布思凭借他的职业敏感和另人恼怒的执拗,像一条猎犬死死抓住线索不放,并隐隐觉察到了不同案件之间的模糊联系。
《死魂灵》中着重探讨了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不齿和憎恶,犯下这样罪行的人“更野蛮、、残暴、没有道德”。可怕的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极富隐藏性。当欲望仅存在于个体行为时,他们会稍加收敛,但在合适的条件下,同类人更容易激发其联手犯罪,手段也是越发卑劣。在这些人中,尤以那些看似道貌岸然者另人恐怖,他们享有手中的特权,为已所用,又利用特权掩盖事实、杀人灭口……
那些死去的魂灵飘荡在这个城市的上空,围绕在雷布思周围,默默地守候着。雷布思听明白他们的召唤了吗?
他屡次正面与杀人为乐的奥克斯交锋,却一直没找到奥克斯回到爱丁堡的终极目的,奥克斯和其他案件又有什么瓜葛呢?
抓住凶手后却苦于没有证据,雷布思会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将他(们)仍进监狱中?
关于对错,关于善恶,世俗的标准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我们生存的诸多问题,更多的问题似乎还在发生,而它们是真实的爱丁堡生活!
“血已经渗入石头里面,散落的白骨在永恒中静默……”关于这座古城的秘密,有一天真的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吗?听着杀手放生大笑,我的心脏再度感到惊厥。
《死魂灵》读后感(二):难以粉饰的罪
虽说故事情节是主线与支线交织还用了多角度叙述,但近500页的内容,也不免让人觉得太长了,伊恩·兰金那唠唠叨叨的琐碎笔法真心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一本犯罪小说愣是给他写成了巨拖节奏的长篇叙事文,可能兰金也考虑故事比较长,加了些笑点,然而作品中大部分笑点都来自于英格兰本土文化,你觉得我能笑得出来?简而言之,作者旨在表达的东西是不错的,可是过长的篇幅、拖沓的笔法等,都不免成了这部作品的“致命伤”,不过,雷布思(累不死)这位警探的形象塑造地依旧不错,作者借此作品以批判的东西,也挺戳人心的,平心而论,一般。
一名“恋童癖”被释放出来,参与到一起大规模虐童案的审讯中;雷布斯一名前途无量警察同事跳崖自杀(此案涉及兰金此系列上一部作品);一个老朋友的孩子离家出走,没有再回去过,后来还被杀掉了;一个连环杀人犯被引渡回到爱丁堡,打算解决几起旧时恩怨……这些人与事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雷布斯警探全力以赴,围绕这些人与事展开调查,任劳任怨,雷布斯,你还真是“累不死”啊!作者兰金更牛!此一部分写了400多页,看得我是头昏脑涨(缩一半估计我都嫌多),真推荐睡前捧此书来读,安眠效果很好哒。
说真的,“累不死”的调查以分角度叙述那些人与事的部分,我看得是真心累,几次差点睡着,数度掐大腿告诫自己“坚持”,上次有这种阅读经历,还是在读一本“高大上”的“诺奖”获奖作呢,兰金,我服了你了!
其实作者就是想批判“恋童癖”罢了,那位“恋童癖”的案子才是主轴,其他几个案子只是交织在其中,“累不死”一路调查,撞墙、跌倒、反思、爬起,再向前,还有时间与某女警探小暧昧暧昧,佩服,佩服!
也不难看出,每个人(“累不死”与警察们除外)都有难以粉饰的罪,兰金自己的黑暗世界的塑造还是认真的,作者对“恋童癖”的探讨与思索也还是值得一看的,可中间调查部分,真心觉得即使跳着看,也没什么,反正读来味如嚼蜡。
最后来泄个底(一句话):一切皆与一位叫尼基的“女装大佬”有关,他小时候曾被某“恋童癖”搞过。
反正,解答就这样,我忍了那么久,然后就看到了这个?若不是作者批判的东西尚可,“累不死”这个形象不错,我直接一星敬上,估计以后,我也不会碰伊恩·兰金的书了。
《死魂灵》读后感(三):这是一个充满失踪者的世界
这本书实际上可以算作连续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从写作时间和小说中的“虚拟时间”来看,《黑与蓝》《空中花园》《死魂灵》是连续发生的三个故事。《空中花园》出版的时候我本来想写一篇书评,因为很忙想拖到《死魂灵》出版之后,结果现在更忙了。orz
所以这篇评论有一点凑数的意味,我简单地把发书讯用的500字介绍贴在下面,然后再加一些零星的感受好了。
————我是内容简介的分割线————
在《黑与蓝》中,雷布思警督再次面对曾经的老朋友杰克·莫顿。
在《空中花园》里,雷布思不得不面对杰克·莫顿的离开。
翻开《死魂灵》时,或许你会以为,这次雷布思要面对的,只是最好的朋友徘徊不去的魂灵。
不,远远不止于此。
又有一位年轻的同事跳崖自杀,留下娇妻稚女和光辉灿烂的职业前景,而他生前调查过的恋童癖案件再次浮出水面;一名连环杀人犯被引渡回爱丁堡,他狡猾地周旋于新闻记者与警察中间,打算为年少时的恩怨做个了断;刑满释放的恋童癖犯人试着重新在社会中立足,遭遇的只有无情的羞辱、排斥,以及命运沉重的最后一击;来自雷布思故乡的昔日女友带回了他埋藏已久的过往,然而她要做的却是求他帮忙找到失踪的儿子。所有似乎毫无关联的事件组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紧紧缠住了雷布思,一起留在网里的除了回忆,还有那些走失和死去的魂灵,以及对警察责任与价值的深深拷问。
在与魂灵的对峙中,雷布思几乎想要放弃自己人生的唯一意义:他的工作。然而最终,他还是找到了执行正义的方式。
血已经渗入石头里面,散落的白骨在永恒之中静默。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阴暗的一面,每一座城市都是一面引人坠落的悬崖,而在山脚下,无头车夫驾着黑色的马车,等待收获你的灵魂。
————我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也许有剧透的分割线————
1.先说一点题外话,是和《空中花园》有关的。《空中花园》最大的感动点是雷布思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雷布思精神上真正的女儿是希欧涵。每看一本书,这种感觉就更加深一次。她一点一点学会他的愤世嫉俗和孤独,虽然大多数时候她女性的柔和多少缓解了一些这种处事方式的激进面。她应该是一个进化后的雷布思。而雷布思的亲生女儿萨米,虽然非常有个性,但血缘关系反而会产生微妙的心理隔阂,所以她永远都不会成为雷布思那样的人。
2.《死魂灵》和兰金的几乎所有书一样,都有N条线同时并进,而且初看起来,这次这几条线几乎是纠缠得最紧的。原文在进展过半的时候有一段小总结避免剧透人名马赛克。
【A】否认点火烧了【B】的公寓;他在【C】那里上班,给盖西尔看门。【D】是从那里离开的,跟一个金发女郎上了一辆出租车。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在“快船”附近。也就是那天夜里,【E】举行了一次聚会。她父亲负责谢里昂的案子。在这个案子当中,【B】将出庭指证被告,而雷布思却在这个法庭上被被告的律师理查德·科尔多弗尔击垮了。【E】又跟【F】是亲戚。
这一段大概总结了一小半的情节网,A-F都是被害人、证人、嫌疑人之一。反正我看到这儿的时候虽然是一路仔细看过来的但还是晕了一下。尽管事后证明,其实有几条线是独立成文的,之前的关联有障眼法。
3.《死魂灵》的前身是一部中篇小说《死亡不是结局》,那一篇大概要少一半的支线,而且最后结局不同。那篇的重点在寻找那个失踪的年轻人身上,但《死魂灵》的重点更为宽泛。它把“失踪者”这个概念扩大化了,扩大到所有迷失的灵魂,所以我们可以在书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失踪者”,而小说也相应地被分为“失去”和“找到”两个篇章。无论是曾被侵犯又变身为侵犯者的恋童癖,精神世界偏执异常的杀人犯,生活在混乱社区和家庭里的迷茫孩子,卷入意外事件决定告别故乡的少年,拼死争抢独家新闻的落魄记者,沉溺于旧案件无法自拔的退休警官,夜夜笙歌前途无忧却有着特殊性取向的富二代……他们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迷失了自己的人。包括雷布思,在法庭上他质疑正义的真面目,面对死者的魂灵他质疑警察工作的意义,见到昔日的女友,他质疑自己的人生是否会有另一条路。
所以另一个主题就是“出走”。这本书里正式揭开了雷布思离开家乡、从军、当警察的原因和经过。不得不说,那是一个非常……能给人以触动的故事,简单,但绝不落入俗套。即使当做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我也非常推荐大家去认真读一下。
4.我很赞赏这本书接近结尾处,雷布思“伸张正义”的方式。你可以说它软弱无力,也可以说它极为有效而狠毒。“我想让你在你的余生当中知道我了解这件事。”——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另外他黑掉那个虐待了那么多儿童的老混账的手段实在太赞了XD
5.吐个槽,这本书里雷布思和杰克·莫顿的“魂灵”的互动实在是……让人很难不想歪啊orz
quot;他戴上耳机,听着创世纪乐团的《为了缺席的朋友》。当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失踪者名单时,杰克·莫顿就坐在沙发扶手上。……在“创世纪”之后,他转到家族乐队演唱的歌曲《沉没的爱人之歌》。“
【沉没的……爱……爱人之歌?!】
好像已经开始偏题了那么我就此打住吧。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厚度和《黑与蓝》差不多,但和《空中花园》一样应该属于比较好读的那一类。虽然还是推荐三本一起读啦……
《死魂灵》读后感(四):当正义缺席
从书名就可以知道,《死魂灵》是一本充满野心的犯罪小说,它试图探讨的东西绝不仅仅是几个刑事案件。和果戈理的同名著作一样,这同样是一本失踪者之书,果戈理笔下近乎无名的农奴在此被替换为一群有血有肉、突然消失的普通人,年轻有为的警察、青春叛逆的少年、躲避追捕的恋童癖……他们的出走并未随着死亡而终止,而是化为魂灵盘旋在主人公约翰·雷布思身边,近乎一个残酷的玩笑——总是在他独处时突然发出耳语,就像亚马逊雨林恼人的蚊子,也像高悬头顶的一团星云。
这当然不是一本恐怖小说,“耳语”不过是雷布思重压之下的幻觉。他生活在此刻,却无法逃脱记忆的纠缠。作者伊恩·兰金不同于沉迷于密室杀人、还原现场、拆解机关的侦探小说家,能把一桩桩看似无解的命案破得让读者拍案叫绝。这个领域从不缺乏天马行空的作者,对他们而言,写作就意味着挑战并取悦读者——介绍场景——人物死亡——侦探破案,那根吊着读者胃口的线索始终围绕着死者打转,在一次次错认凶手的过程中逼近事实真相。
这是侦探小说最常见的套路,故事随凶手最终被指认而水落石出,他们或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惨笑,喃喃道出杀人的隐情——正如我们小时候常在《名侦探柯南》里看到的,或是选择自杀,其结果都是将故事的圆画完——谜题破了,读者的冒险也到此为止。
兰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规避了这条将写作视为解谜的道路,选择了另一条更平实、厚重的写作路径,这条道路足以令其小说获得某种可贵的深度,因而显得不那么“通俗”。就像《死魂灵》这个名字一样,既是对严肃文学的致敬,也是对它的努力趋近。
和同行相比,他在解谜上的想象力显然是贫乏的,上锁的密室、精巧的机关、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这些统统不是兰金写作的重心,《死魂灵》的主线谜题,在书的前几十页就已大白,一个自杀的警察、一个连环杀人犯,而结果也确实如此。在这条主线里,我们不需要猜测“凶手是谁”,因为凶手加里·奥克斯始终都在准备舔舐新的鲜血。
兰金的野心在于,他动用了如此之大的篇幅,在主线之外又埋伏了多条支线:一个失踪的少年、一桩尘封的娈童案,将支线与主线编成一张网。为此,他介绍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大量人物,勾勒出了一幅爱丁堡生活的全景图,从这一点上讲,他无疑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苏格兰之子。苏格兰的灰色现实与金色梦想、苏格兰的音乐、啤酒与足球,连自嘲都如此的“苏格兰”——“苏格兰注定不能拥有一切,我们只配拥有光荣的失败”。
这让人想起《Yes, Prime Minister》里的那个笑话,当英国首相忿忿地问道“我们就没有哪次胜过法国么”,汉弗莱耸耸肩说“Sometimes”。首相惊喜追问,“上次战胜法国是什么时候”,汉弗莱答——“滑铁卢战役”。
这样的自嘲已经成了大不列颠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完美,甚至很糟糕,就像《猜火车》里伊万·麦克格雷格愤怒骂出的那句粗口:“It's SHITE being Scottish! We're the lowest of the low!”在兰金这里同样如此,他的主人公雷布思,一个离婚、酗酒的中年警察,论睿智不及大侦探波洛,论优雅不及马普尔小姐,破案不靠灵感迸发的火花,只靠猎犬一般的执拗,一旦咬住目标,就死不松口。
雷布思绝非一个读者期待的完美主人公,好友离奇自杀、上司怀疑他的能力、他和女友总是无法有效沟通、和初恋情人暗生情愫、他无法忘记学校和军队里可怕的往事……这一切都与破案本身无关,却让这个人物形象无比丰满,远比那些神乎其神的侦探丰满。你甚至会觉得,这本书改名为《雷布思,一个警察的中年危机》更为恰当。
在其他作者恨不得将死者的每一根毛发、案发现场的每块石头都凑到读者眼皮底下,让其他背景统统虚化时,兰金选择了全景扫描,没有镜头的推拉摇移,他把纷繁复杂的主支线细节压缩在爱丁堡这座他最熟悉的城市里,并不着急解谜,而是先把一团团线拆开,让它们彼此缠绕滚动,最后再不厌其烦地梳理。
《死魂灵》的透视法没有大特写,没有虚化,漫长而枯燥的对话与心理描写,是对希望尽快找到真相的读者的巨大挑战,兰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理真实,宣告沟通的失效——比如雷布思和女友佩兴斯总是无话可说、理解的不可能——想洗掉过去的恋童癖达伦·拉夫和揪住他黑历史不放的底层民众,名门望族与贫困街区走出的少年,生活与想法永远是天壤之别,这多少让这本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染上了现代主义的颜料,尽管并不多。
而撑起这本厚达近500页的小说的核心动因——“出走”与“回归”,则是西方文学的经典母题。出走的魂灵游荡在爱丁堡荒凉的街道——爱丁堡,一座不甘于荣光褪去却又不得不吞咽苦涩现实的城市,注定会孕育这样一场场出走。兰金对爱丁堡的刻画极其用力,成功塑造了一层愁云惨雾,笼罩在整个故事之上。二三十年前的爱丁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今天的中国东北。雷布思中学毕业时,男生们渴望参军的关键原因,正是逃离故乡令人窒息的生活,拒绝子承父业,挑战一眼看得到头的庸碌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对这本书保有敬意,因为它提供了同类作品中罕见的对现实的密切关注,作者没有拿犯罪当引诱读者的噱头,他的文字——即使隔着一层翻译——冷静、近乎冷漠,像主人公一样,执着,不迁就,想要快刀斩乱麻,却又时时陷入愤怒与迷惘的泥沼。他思考的东西远比破案要多,凶手落网绝非问题的终结,连死亡都无法终结一切。对真相的探求既是对死者的交待,也是对记忆的交待,因为记忆本身拒绝和解,而从出走到回归之间的巨大沟壑,只有用无尽的追踪去填补。
一种强烈的介入精神,这是《死魂灵》的意义所在,也是兰金真正试图抵达的高度。阅读这样一本严肃而厚重的书并不那么爽快,它提供的愉悦感绝对没有那些纯粹的解谜小说多,因为它并非快餐。富家少爷尼基·皮特里生活优渥却有异装癖,只能偷偷参加见不得人的聚会,贫困街区的卡尔·布雷迪性格粗粝,混杂着朴素的正义感与原始的犯罪冲动,记者史蒂文斯为了采到独家新闻与杀手为伍,连生命都弃之不顾,而道貌岸然的老医生约瑟夫·马戈利斯则把工作当成了满足欲望的庇护所……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比精巧的谜题更能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故事结尾,“出走”与“回归”的命题未能完满解决:失踪的少年没有回来,雷布思本人的爱情和事业依然荆棘丛生;旧案真相大白,但真相只有雷布思等几个人知道。加里·奥克斯,这个背负好几条人命的杀手,笑容满面地坐在律师对面,准备用三寸不烂之舌再次逃避法律制裁。达伦·拉夫,儿童性侵案的受害者与施害者,到死也没有揭掉“变态”的耻辱标签,被邻居谩骂、驱赶,最终丢了性命,无人负责。
生活没有各归原位,法律的阳光并非总能照亮黑暗角落,甚至正义本身都是可疑的——民众对娈童者的愤怒是不是正义?当然是,但他们狂热的“猎巫行动”逼死了试图洗心革面的“坏人”,这还是正义么?这样的结局就一部犯罪小说而言,确实算不上完美,甚至是令人沮丧的,但无比真实。
黄昏过去,夜幕降临,钟声响起,阴影上升。血渗入了石头里面,白骨在永恒中静默。亚瑟王座山雄踞爱丁堡市区东部,从险峻的索尔兹伯里峭壁上,游客能将这座城市的景致一览无余,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苏格兰人,兰金看到的却是历史传说中的魂灵。索尔兹伯里峭壁,故事开篇之地,优秀的警察吉姆·马戈利斯呼啸着坠落,一辆黑色马车和它无头的马车夫正准备将他的魂灵载回黑暗的地心……
和拉夫一样,吉姆的死也无人负责。一个白璧无瑕的人,受困于家族的阴暗往事与父辈的罪孽,宁愿自杀也不向原始欲望低头。《死魂灵》是一本失落之书,沉思之书,但又不至于让人绝望,因为勇气、良知与对子女的爱,这些美好的东西还在,即便正义缺席。
谜底揭晓时,约翰·雷布思这样告诉老人:“我想让你在你的余生当中知道我了解这件事”。是的,哪怕凶手无法站上审判席,哪怕战胜他的是时间而非正义,哪怕死者已无法开口为自己申辩,至少真相没有被掩埋,而且永远有人愿意探寻那个幽暗的真相。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