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的仪式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05 10:58: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末日的仪式》是一本由[美]道格拉斯·普莱斯顿林肯·查尔德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末日的仪式》精选点评:●潘德格斯特塑造得很有魅力,果然,在西方世界要成为名侦探,家底必须厚。这部小

末日的仪式读后感1000字

  《末日的仪式》是一本由[美]道格拉斯·普莱斯顿 林肯·查尔德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末日的仪式》精选点评:

  ●潘德格斯特塑造得很有魅力,果然,在西方世界要成为名侦探,家底必须厚。这部小说让我想起了老片《红色小提琴》,岁月流转,但人类的恋物癖是永远治不好的。期待新星早日发行系列另一作《亡灵之书》。

  ●“他是一个迷失的灵魂,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为了一把小提琴不惜以残忍的方式杀害多人,罪恶的界限远超我们的想象。

  ●把主角过分神化,我不是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人。结尾也有些勉强。

  ●我在美国高中室友他爸爸 那时候他问我想当什么?我说成为作家

  ●剧情流畅,最后的结局高潮戏一般

  ●还是喜欢《硫磺密杀》的翻译。话说回来,把近几年才出版过的书重新翻译出版一遍,有意思吗?

  ●运用了很多元素,骄傲的杀手、秘密潜入……还有2004末日预言,2004已过,作品的代入感下降了很多,也注定成为不了经典。P34,从事批评家这个职业就像获得了某种执照,可以合理合法地超越正常的文明行为界限,对他人施以恶毒的攻击。P34,不会干活的人就去教书,不会教书的人都去当批评家。P287,但有时上帝希望看到一点主观能动性。P327,你曾有一生的时间用来祈祷,可悲的是,你把它挥霍掉了。P461,上帝的爱是强硬的爱。P493,”这世界上有五十亿人,但只有一把‘包暴风云’。“勘误:P578提到本作原名《硫磺》(Brimstone),个人感觉比《末日的仪式》要好,毕竟硫磺是作品中的一条主要线索,另,杀人手法太坑了。

  ●好重的书,手比眼睛先累了! 但实在是好看,宗教、巫术、谋杀、掠夺。。。

  ●一开始很抗拒,因为外国小说人物名字实在难记,经常带不上号,这本书倒不错,因为它塑造了一个很机智、很冷静、很无所不能的帅特工男主角,叫那啥,达啥特啥斯,倒是可以以一个小女孩喜欢型男的心态去看,你会入迷。另外,我喜欢这么书关于动作、细节、环境的描写,画面感确实很不错~

  《末日的仪式》读后感(一):第64页

  谁能告诉我,“六十四频道施图德”和“磁盘条纹硬盘录音系统”分别是什么鬼?

  这两个鬼出自第六十四页的顶头。

  我个人估计,“六十四频道施图德”可能是64轨录音机。“磁盘条纹硬盘录音系统”实在是猜不出是什么。

  《末日的仪式》读后感(二):这也是个系列,有好几部故事?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觉得好多地方没有写完。

  康斯坦丝,觉得她身上的疑云最多,以为故事的发展多少都会跟她有点关系,描写的那么神秘,最后就是个“图书管理员”,人物没有展开。

  最后的那个是潘德格斯特的哥哥,不是说他哥哥要杀他吗?潘德格斯特也是个大家族,旁敲侧击的写了些,但最后跟故事的发展一点没有关系。总觉得结尾不够精彩,有点仓促的感觉,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难道这也是个系列,有好几部!

  《末日的仪式》读后感(三):阅读耗时最长的一本悬疑书

  本人是悬疑爱好者,《末日的仪式》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1个多月才看完(中间还跳脱看了一本其它的),这在我看悬疑书的耗时来讲是创纪录的,虽然书本身篇幅很长,但根本原因还是情节不够精彩吧。

  先扬后抑,那就先从好处说起:

  1、文字漂亮。虽然我看的是译本,但想来原版也差不到哪去,文学色彩浓重,描写简洁生动、叙述张弛有度,画面感强。用词就悬疑小说而言算蛮考究的;

  2、迷人的意大利风情。穿插于情节,书中有大量对意大利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人文、风光的描写,精彩至极。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几乎件件有考据,这是我读其它悬疑未尝有过的强烈享受。意大利我曾去过两次,读这本书好似让我又经历了一次深度游;

  3、欧美文化小览。顺理成章地提到许多欧美关于宗教、贵族、骑士、饮食、音乐等众多文化特色,并且都标有注解,饶有趣味;

  4、细节上的逻辑没有破绽。悬疑是很怕逻辑上出现破绽,所以但凡流传较广的悬疑书这方面都没大毛病。

  几条不足:

  1、情节致命伤。将杀人案牵扯到暴风云上,看了半天原来完全是个巧合,而巧合出现在悬疑案的关键情节上实在不算高级,故弄玄虚、编造之嫌之类的词儿就不由冒出来了。纵观整部书,为平衡情节的其它描写反而成了此书亮点,而重要情节反而显得繁冗拖沓;

  2、FBI特派员太能干了,神一样地出没,好似其他人都是草包。对作为有群像描写,有真实感带入意图的的长篇小说而言不合适,毕竟不是007。

  《末日的仪式》读后感(四):究竟是哥哥还是弟弟?

  三部曲是先看了第二部《死亡之舞》后再看第一部《硫磺秘杀》,也就是这本《末日的仪式》(这译名跟原版书名没丝毫关系,像是出版社根据书中内容整合出来的,勉强可以接受,只是刚看到这书名以为时本科幻类小说)。

  在第二部《死亡之舞》中,多次提及阿洛伊修斯和迭戈斯塔在意大利的惊险经历,包括狄奥基尼斯当时也身处佛罗伦萨,但阅读时对这些段落的描述有些茫然感,待回过头慢慢翻读这一部时前述的段落描述得以详细具体化,并且茫然感渐渐消退。倒过来读也有好处,既能回顾也可以补全。

  却产生了一个疑问,算作吹毛求疵吧——阿洛伊修斯究竟是哥哥还是弟弟?这部的译文里讲他是弟弟,可《死亡之舞》里分明是哥哥,只好很邪恶地怀疑新星版的brimstone译者在翻译此部前有没有看过第二部the dance of dead,第二部里对狄奥基尼斯的童年身世、家庭关系、相貌性格……很多方面做了精彩又饱满的描绘,难道是英文单词“兄弟”不分造成的兄弟关系前后两部不一致?

  瑕不掩瑜,整体的翻译觉得还是很顺畅,不艰涩,读感一气呵成,尤其对译者在书里的脚注要给个赞,很丰富,对阅读很有帮助。

  回到著作上来评论评论。抛开离奇凶杀、寻找凶手、破解凶案这些以几个人同几个人交锋的点对点式的大部分篇章,发现普查合作的诸多小说还有个共性,就是总会出现群体与群体间的交锋或对话,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群警察跟一群民众的对峙。《渠城猎手》里是一群精英跟一群流民打的头破血流,《死亡之舞》是印第安人索讨被白人侵占的祭祀器具,《掠食因子》中也有群体冲突,到这部就是海沃德为首的一帮警察对付巴克为首的末日说杂烩团体。这种共性既让书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开始紧张起来,也把书中构筑出来的虚拟场面一下子铺大了。

  还有一个普查著作中不可缺的,就是那个无处不在、无缝不钻的记者,如果说潘德格斯特身上的阴郁悲情气质会给书也带来这种类似气氛,那这个记者一出现,把这种气氛稀释淡化了不少。

  继续等《亡灵之书》!

本文标题: 末日的仪式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5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法国现代诗抄》经典读后感有感《惟适之安》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