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笔记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1-05 10:53: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爱情笔记》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5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爱情笔记》精选点评:●细读中●里面一句话让我笑了很久‘lovereciprocatedisnotpr

爱情笔记读后感摘抄

  《爱情笔记》是一本由[英] 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5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笔记》精选点评:

  ●细读中

  ●里面一句话让我笑了很久 ‘love reciprocated is not proof of how low the beloved is,but for how lovable they have themselves turned out to be“

  ●还想额外再给一颗星,私人角度来说是能让我很偏爱的一本书。有王尔德的慧黠但没那份刻薄。如果作为小说来看多少有点支离破碎吧,谈不上什么精密的结构与巧妙的布局,但如果只看成是散漫的笔记片段,确实是很好的。另外不得不感叹翻译的局限,原文用词的干净利落,在译文中确实难以完整地再现。不过归根结底,读完还是要长叹:爱情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

  ●几次都没读完,今年一定读完! 用了很久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但很喜欢这样的细腻!很多细节心理都能感受到,有一种作者在陪我经历着这场只有我自己能懂的恋爱一样。我是个只有不停寻找爱情的缺爱者,太固定的生活,让我觉得内心里空洞,什么是爱情,我该怎么去爱,都能在书里找到小确幸的点播!

  ●对爱情的描写让我想到的我的爱豆和我的另一半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无数次放下又无数次拿起来重新看。每当不想活在当下时,就会捡起看一段~

  ●爱情哲学 跳脱着审视爱情

  ●喜欢上了德波顿的书!

  ●德波顿很狡猾。用谈瀛洲序言里的话说就是,他很会取悦读者。不过当你读时,仍然感到快感,因为他擅长用哲学去剖解任何细节,并且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德波顿最有才华的地方。而很多观点也确实是有趣的、令人好好思考一番的。

  ●感叹作者在23岁对爱情已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感性的一面 理性的分析 有趣的爱情解剖 。我也是在23岁才真正意识到有时喜欢一个人不是真的喜欢ta 而是自己的想象而已 换一个对象 只要能给你需要的想象 又能重新开始爱过

  《爱情笔记》读后感(一):接纳更好的自己

  每一段爱情都在教人如何更好的去爱人爱自己。很简单普通的爱情故事,每个情节都带着大段的思考。看到“爱情的经验”甚至以为作者在讽刺心理学。如果每个人的创伤痛苦都可以通过从童年到婚姻的分析进行心理治疗去改变,那世界上就没有这么多的不幸,也不存在包法利夫人…

  世界上所有人都幸福快乐,千篇一律,按部就班。此种状态又是否过于平淡。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感情的失败,工作的挫折,让处于生活之中的我们变的多姿多彩;文学,艺术都源自生活。说到底,我们都是在不断在成长,成熟,做更好的自己。

  《爱情笔记》读后感(二):仅仅只是爱情笔记

  从去年7、8月份起,断断续续的读这本书。

  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一直放在车上的储物盒里,因为我总觉得可以在车上等着约见什么人,消磨时光去读它。但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很少,最后我还是把它从车里拿回来,在家里读完了它。不过很可惜,如果你想从中找到什么爱情答案,这本书显然不能给你,它能给你一些过程,一些感受,至于收获是什么,你得自己去思考体会。

  作为一本在国外很畅销的书,它却是在国外很有名(显然在中国不那么有名)。其实中文名《爱情笔记》要比英文名《eaasys in love》更准确一些。故事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基本是一个男人在思考跟女友相遇、恋爱、分离然后又重新陷入恋爱的一个过程。

  不过,如果你跟我一样,在恋爱的时候开始读它,然后不了了之,直到感情将近结束,才将此书翻出,草草阅读完。你也许也会对主人公的思索有所同感。

  大部分认真投入过的感情,过程都是相似的。

  于是就有个心理理论,总结了一下爱的四个阶段。

  不过,不同的是,结果不一样。

  爱情这件事是绝对小概率事件,真能最后在一起,结婚,生子,携手过日子的是少数。

  大部分的感情,都是以分手告终的。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统计过一个人恋爱的概率?我觉得成功概率一定跟中彩票差不多吧。

  恋爱是否成功,不但跟自己有关,自己是否人格完整?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懂得体谅对方?性格刚好与对方也适合?年龄是否合适?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跟对方的相似?双方父母的态度如何?……太多问题。成功的恋爱,就是至少能解决这其中大部分问题。

  如果仅仅凭个人努力就可完成,那就努力去好了。

  可惜恋爱这件事还需要对方配合。

  所以也就是难之所在了。

  读完这本书,想到了这些。书不算特别有意思,甚至某些时候很枯燥无聊。

  也谈不上什么治愈系。

  不过他在爱情小说中却大概有一些特殊的位置,毕竟作者是个讨巧的才子。

  总知道在某些方面巧妙的抓住人们的心理,促使你还是想读完它吧。

  不过,如果你在这之前,没看过《恋人絮语》,我建议还是有时间先看《恋人絮语》吧。那绝对是谈论恋爱的经典之经典。

  《爱情笔记》读后感(三):讨喜的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被誉为英伦才子作家,智商超群,博览群书。我看了他在TED的演讲,语速很快,是典型的思维敏捷的聪明人。谈瀛洲在这本书的序里批评他“太想取悦读者了”,这似乎说明德波顿已经聪明到了解读者的口味并能做适当的迎合,但不得不说,他的迎合策略在我身上奏效了。

  德波顿是很讨喜的作家。太艰涩的哲学和文学著作一直鲜有人问津,比如纯批和《追忆似水年华》,德波顿利用了这一点,在他的小说夹杂了非常多的哲学评论和文学议论,这让读者们饱饕一顿,大呼过瘾。《爱情笔记》也是这样一本书。

  1、爱情宿命论:

  实际上,人们总是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去爱一个特定的人。

  2、理想化

  每一例一见钟情都有对爱人品质的故意夸张。这种夸张的赞美使我们只会把精力倾注在一张特定的脸上,这张脸承载着我们草率而神奇的信念,不致使理想破灭。

  3、诱惑的潜台词

  对于坠入情网的人们而言,恋人的任何言行举止似乎都有了潜台词。日常生活中可以按其表面意义理解的姿势和话语,现在却要穷尽词典可能有的所有释义。至少对倾慕者而言,所有的疑虑都归结到一个中心问题:她喜欢我吗?

  4、真实:

  尽管保持真实的自我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能够不受他人的影响而获得稳定的个性,但那个夜晚还是让自我不再真实,二是根据克洛艾的喜好来自我定位、自我调整。

  5、灵与肉:

  鲜有事物能如思考一般与性爱对立。性爱是肉体的产物,它无需思索,只求狂欢,直截了当,从理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肉体的欲望得到彻底的满足。与它相比,思考显得病态满面,病态地要求回复秩序,是心灵不能屈从于肉欲洪流的标志。

  6、马克思主义:

  当我们从单恋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爱恋的人,想象和他们厮守在人间天堂的无限幸福时,我们易于忽视一个重大的危险:如果对方回应我们的爱,那么他们的吸引力很快就会褪色。我们之所以去爱,是因为希望借助新上任的完美——美丽、聪明、幽默——来逃避我们自身的弱点(丑陋、愚蠢、呆滞)。但是如果对方也爱我们,我们只会震惊:她品味怎会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们?

  7、不一致的音符:

  爱情的批评家怀疑个性的融合,怀疑人与人的差别能完全消除,从而合二为一。时间将会告诉我们,让人类个体彼此分离独立的身体,代表的不仅是肉体的距离,而且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差异。试图超越两人的差异是愚蠢的。

  8、爱情与自由:

  一段感情里自由和爱情是冲突的,但这种冲突可以被缓解,缓解的法宝就是幽默感。

  9、美丽:

  我不得不反对柏拉图的美丽有客观标准的论点,而同意康德的说法,即:美的判断是一个“决定性的基础只能是主观的。

  10、爱的表白:

  引用他人的语言总会比自己创造更为轻松。所以我对她表白:我软糖你。

  11、她有什么好?

  爱情不愿意承认心上人与生俱来的平庸,从而显出它的不可理喻。因此在局外人看来,恋人们都是乏味无聊的。除了把我们的心上人视作另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局外人还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呢?

  12、怀疑与信念:

  对于恋爱中的人也同样应该慎重,永远不要去文一位坠入爱河的人:“你喜欢的让你是真的存在,还只是你自己的想象?”

  13、亲密:

  两个人越是熟悉,他们在一起使用的语言就越会脱离常用的、词典里的释义。熟悉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语言,不易为他人理解。

  14、自我的确认

  没有爱,我们就没有能力定位一个合适的身份,拥有爱,我们就可以不断确定自我的存在。人是社会性动物,意思就是人们为了界定自己获得自我意识,是彼此需要的。

  15、情感的周期波动:

  爱情的悲剧在于它无法逃脱时间的维度,当我们和眼前人厮守时,回想到对过去的恋人残存的只有冷漠;今天你愿意为一个人献出你的一切,然而几个月以后,你可能为了避开她们而走到马路另一边。我意识到,如果我此刻对克洛艾的爱是我自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有一天我读她的爱的终结,就意味着我自身部分的消亡。

  16、惧怕幸福

  伴随幸福而来的焦虑,源自幸福的稀缺和罕见,使人一旦接受,就会害怕幸福短暂、不能长存。

  17、挛缩:

  18、爱情恐怖主义:

  一旦一方开始失去兴趣,另一方显然无法挽回离去的脚步。如果二者的想法不合,那么不顾一切央求伴侣回到身边的爱情就很容易走向爱情恐怖主义。这种恐怖主义是绝境的产物,是通过在伴侣面前爆发,试图让他回心转意的所有计策。

  19、超越善与恶:

  令人吃惊的是,爱情的拒绝通常是形成在道德的语言中,似乎拒绝和爱是自然而然地属于伦理学的分支

  20、心理宿命论:

  然而我有另外的选择嘛?

  21、自杀:

  人类因缺乏发泄情感的能力而使他们成为唯一能够自杀的动物。

  22、基督情结:自我珍爱,与前述的马克思主义相反。

  23、省略:遗忘

  24、爱情的经验:

  爱情可以给人一些经验,否则我们会无止境地重复错误且乐此不疲。

  曾笑雨

  www.cengxiaoyu.com

  2019.11.26

  《爱情笔记》读后感(四):这样让我怎么遇到爱情嘛。

  阿兰德伯顿是个智者。但如果一个人过于理性就再也遇不到爱情了。

  这个故事,无非就是男主人公如何在机场爱上了女主人公克罗艾,他们约会吃饭,看电影,直到上床。一切看似那么美好地前行着,直到每个人的优点在时间的消耗下变成了无法忍受的缺点。克罗艾背叛了男主人公和他的 在一起了。

  整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是非常俗套又无新意的。但阿兰德伯顿在每一阶段对心理的解析和分解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说伍迪艾伦是将哲学观融入到了他的故事里,潜移默化地表达出自己的哲学观。而阿兰德伯顿则是毫不掩饰,直接开篇点题地探讨着人脑中的思维,从哲学甚至生理学来分析我们的爱情是如何产生又是怎么消耗殆尽的。提到这里难免有些忧伤。每段爱情或许都有这么一段必经之路。

  1、我们是先有了爱的需要,才会去爱一个人。可见每个人是打心底里的自私,只是自己浑然不知。

  2、迷失在爱情中的我们提议说,某些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其不可避免,借此来化解偶然性带来的全部恐惧,从而给我们乱糟糟的生活以持续下去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可以理解的。

  3、“洞悉他人不难,但于己无益"艾莉亚斯卡内蒂说,意指我们挑他人的过错再容易不过,但于己毫无意义。

  每一例的一见钟情中都有对爱人品质的故意夸张。

  4、一旦开始寻找相互吸引的种种迹象,心上人的每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被视为饱含深意。

  事情需要保持不予言说的状态。

  5、要把激情和爱情、迷恋和爱恋或不管什么事物区分开来都是很困难的,因为一切取决于你所处的立场。

  人们只是把浪漫当作抵制自己真实欲望的策略。他们对浪漫有几分信,然而却装作不相信,直到有一天他们必须相信,或被允许相信。我想过可能的话,大多数人都愿意完全丢掉自己的玩世不恭,很多人只是永远没有机会而已。

  6、我们参照别人来定位自己。

  一个人得选择双方平等对待、彼此同等付出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只愿及时行乐,另一个人只想要真正的爱情。没有平衡,认不清自己,或者不明确自己想从生活中获得什么,或什么都搞不清楚,我想这就是痛苦的源泉。

  7、我们尝试着给自己定位,猜测心上人给予我们的定义,我们以最拐弯抹角的方式行事。

  袒露自己的欲望,又目睹它惨遭拒绝。

  8、正是因为羞涩最适于人们来应对自己面对诱惑时的模棱两可,所以经常被援引解释欲望之所以缺少明显表征的原因。

  渴望在心,口难开。

  9、我们自信能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征服我们最不在意的人,但欲望中包含的郑重成分阻止了爱情游戏所需要的漫不经心,而且从心上人身上发现的完美所产生的吸引力,又会引起我们的自卑感,这些真是爱情中令人发笑的事情。

  10、爱情让人瘫痪。为了避免自己的观点会疏远持异见之人,对心上人的回答往往会没有独创性,只是根据对心上人的判断来调整自己的答案。比如说,心上人喜欢的某首歌,你明明是没觉得这首歌哪里动听,但出于自身的仰慕之情,你还是会一起附和。

  11、当我们从单恋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爱恋的人(一个天使),想象和他们厮守在人间的无限幸福时,我们易于忽视一个重大的危险:如果对方开始回应我们的爱,那么他们的吸引力也许很快就会褪色消逝。我们之所以去爱,是因为希望借心上人的完美——美丽,聪慧,诙谐——来逃避我们自身的弱点——丑陋,愚蠢,呆滞。但是如果这样一个完人有一天决定回来爱我们,那么又将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只能有些震惊——品味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们,他们怎么可能如我们希望的那么完美?如果为了爱,我们必须相信心上人某些方面胜过我们,那么他们同样以爱回应我们难道不是一件残酷的背谬之事吗?

  12、没有回应的爱情也许痛苦难耐,但却是一种安全的痛苦,因为只会伤及自身而无害他人。

  渴望爱情,但又不可能接受爱情,因为害怕心上人真实的自我显露出来时,接踵而来的将是失望。

  马克斯曾说"拒绝我,那么我就爱你。不要准时给我打电话,那么我就吻你。不要和我上床,那么我就崇拜你。”这或许在阐述一种神秘感。爱情没有中间地带,只是一种方向,渴望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爱达到目标后,它也随之消蚀,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它也会随之湮灭。

  13、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在第一眼就跌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只有在相互交流了以往的经历,交流了政治、艺术、科学的观点,以及晚餐的喜好之后,两人才能决定是否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在相互理解和肯定得基础之上的决定,而非想象中的共鸣与吸引。对成熟的爱情来说,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对方,才会让爱有孳生的机会,真正的爱情(恰恰总是诞生在我们知道之前)与常情背道而驰,不断增加的了解,既可能是一种吸引力,又可能是一种障碍——因为它可能使乌托邦与现实发生危险的冲突。

  如果你最初爱他们,可能你并不会一直爱到最后,而你如果一开始讨厌他们,那么也总有机会让你最终改变想法。

  14、是美丽引发了爱情?还是爱情创造了美丽?

  15、有时候人们需要爱情,只是源于自我存在感的需求。

  我们像是功利主义者一样去爱。

  阿兰德伯顿告诉我们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解释,给我们各种各样的定义,确实一个纯粹理性的人看到这些会觉得这就是爱情。思想家思索爱情,而恋爱者则单纯去爱。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如果没有一股脑的冲动就很难遇到爱情了。

本文标题: 爱情笔记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5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种香草、玩香草一次搞定》读后感100字《梵事进化札记(上下册)》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