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少年》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1-04 21:44: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白雪少年》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白雪少年》精选点评:●林先生的文章看多了会审美疲劳啊●题目不错,内容还好。2019.04.16●好像是写给少年亮亮的书信

《白雪少年》读后感摘抄

  《白雪少年》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雪少年》精选点评:

  ●林先生的文章看多了会审美疲劳啊

  ●题目不错,内容还好。2019.04.16

  ●好像是写给少年亮亮的书信集,很中肯

  ●初潮之前就喜欢的作家。。。。这么多年,没有变过。。

  ●献给问题青少年的鸡汤

  ●感觉说了好多,又感觉什么也没说,信佛的人看了应该感触很多吧。

  ●从林清玄的文字中可以看他本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充满趣味的内心世界。书中总是从生活的莫一方面展开思索进而到社会关系或者自然环境等方面……思想深邃

  ●高中接触的第一本林清玄的书。

  ●很美

  ●平淡的文字更见力量,你我都曾少年……

  《白雪少年》读后感(一):有感

  读林先生的文章其实不在多,在精,他的一本书值得反复阅读,他说“从自然得来的智慧是超越宗教的,是任何别教的信徒都能体会而感动的。”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觉得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能从自然细微处得到智慧,再用最浅显的说法用他的文字表现出来的先生。他的文章能让人情不自禁地安静下来,然后一页又一页,突然就发现自己看了大半本了,但还是觉得不够。

  《白雪少年》读后感(二):读后感

  这本书是暑假读的,看题目原本以为应该是一些字句华美的散文,细细读来,却有感动之处。林清玄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作家,常常考试考到他的一两篇散文,却因考试没有认真读过。但这本书读来却让人有新体会,不光是语言上的靓丽清新,还有对生活生命命运的深刻感悟。说实话林清玄的书更像是出自女作家之笔,因为细腻和感人。他总是能通过微小的事情产生对世界的无限感悟,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用眼睛去发现,心灵去感悟。

  《白雪少年》读后感(三):愿我们都能永保发芽的心情

  翻开这本书,就被第一篇《发芽的心情》迷住了。

  文字很平淡,很简单,读着很轻松。一开始写到去摘果子时,雾掠过果树,像一条广大的河流一般,这时阳光正巧洒下满地的金线。让人一下子就能感觉到清晨阳光穿透大雾,形成的那一道迷人的光线,画面感特别的强。

  后面作者又写到采摘水果本来不是粗重的工作,可是却让人汗流浃背。对此他的解释是水果容易受伤,采摘时必须得全神贯注,而且全神贯注也是对果实的尊重。作者的这个解释实在是太有趣了,心思特别的细腻,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十分的柔软。读了这段话我才猛然意识到之前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一个事实,一草一木都是生命,我的内心不禁也柔软起来了。

  本以为果子已经采摘完了,文章也差不多该结束了,没想到之后的内容更具深意。采摘已经结束,可是园主人并没有休息,他还在给果树剪枝。这是果树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割舍,必须要有的一种牺牲,否则树枝太过茂盛就不能结果了。果然,春天到了,之前被剪枝的地方抽出了绒毛一样的绿芽,慢慢的长成树叶。但是,遗憾的是有两株果树再也没能长出新芽,它们在冬天就已经干枯了。作者就反复的讯问自己,是不是树也有心情,有的树是不是自己不肯活下去呢。或者说它失去了春天的期待和心情。人世里的波折其实也和树一样,在冬天被剪去树枝,就像是被剪去了依靠。对于我这个毕业不久的学生来说,就相当于剪去了父母的依赖、学校的保护、社会的特殊照顾。刚步入社会就少了这些依靠,步履艰难,战战兢兢。可是再艰难也得走下去啊,要勇敢地过冬。不要也不敢失去发芽的心情,不能自己放弃自己。要做一个内心坚强的人,永远相信未来。

  最近也是过得十分迷茫,感觉林先生的这篇文章又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刚好现在也步入冬天了,希望我在这个冬天里永保发芽的心情,迎接明春的花开。

  《白雪少年》读后感(四):你是春天少年白

  还记得年幼时,总有叔叔阿姨摸摸我的头感慨:“我可是看着你出生,再一点点长大的呢!”。高中三年期间,好几个表弟出生了,由于在家待的时日较少,仿佛上次看见他们还在襁褓里哇哇大哭,现在就已能摸爬滚打,玩闹撒娇了,自己也到了可以故作深沉的年纪:“我可是看着你们长大的!”。

  印象最深的,是高一暑假,我去医院探望舅舅他刚出生的儿子。刚出生的婴儿,总是闭着眼睛不肯睁开,小而柔弱,雪白粉嫩,赢得全家的宠溺,众星捧月似的。那一刻,突然体会到新生命的美好。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不曾染过一点尘埃,生活如一张刚铺开的雪白画布,未来的生命旅途被赋予了无限种可能。而我们,越长大却越囿于成见,生活的方向逐渐明确,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小。

  这种感觉,就如林清玄先生所述的书的主旨:“就像一片白雪,乍看什么都没有,可是有无限的生机在其中蕴藏和萌动,等待着春天。这是作为少年,最可珍惜的地方”。由是点出书名意趣。

  书中收录的,大多是其1982-1984年间的散文和游记,内容平易朴实,文字也简洁淡雅,读来却让人深深感动。现在的作家,大多缺少了这份淡泊明志的文字情怀,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层出不穷,励志他人却略显单薄。真正的好散文,应该是从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片段中汲取最浅显的道理和最深刻的力量。

  有一个思想贯穿全书散文,就是自然法则是最伟大却最易忽略的力量。林清玄32岁入山修行,深研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这本书写于他30岁之际,所以散文中也有少量对佛法、禅宗的见解。我也一直以为,人类只是固步自封为万物之灵,其实大自然的恩赐与惩罚,远远强过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书中,他通过对幼时珍爱松鼠的回忆,道出人与动物之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与忧伤(《我唯一的松鼠》);通过美丽的白露时节引出候鸟保护的紧迫性,体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正义感(《白露以后》);通过鹭鸶和蝙蝠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引申到自然保护、动物的不平等对待及当代价值观的单一(《鹭鸶和蝙蝠》)。

  还有几篇文章令我感动,一篇似乎是他青年时的感情写就的散文(《无声飘落》),在无声飘落的木棉花下,“过马路的时候,他小心牵起她的手”,“这些,她永远不会懂。他眼前突然浮现她最后流泪的样子,这是多年来第一次看她流泪,他最初的爱仿佛随她的泪落在地上。他这才知道,她的泪原是一种结局,像春末萎落的木棉花”。短短的篇幅,极为简单的几个动作,却爱得深沉,忧伤彻骨。难以想到如此细腻的文笔与情感,竟能出于他的笔下。

  另一篇是他参观美国珍珠港历史古迹时写的《滴血之港》,珍珠港战役在二战中是巨大的转折点,美国人与日本人对这场战役的态度,本身就是对比,作者又将其与南京大屠杀联系在一起,历史沧桑,时代风云,腥风血雨也能在时光前化成尘埃落定。“历史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它时常充满了隐喻,有许多历史是那样轻描淡写,每一笔里却充满了人的血肉,有许多历史虽只有一天(珍珠港),却充满了关键性的意味”,“历史走远了,但历史用血肉生命写的那一段,永不沉埋”。林清玄的父亲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也亲眼见证了日军的惨绝人寰,这些故事在林的记忆里深刻,爱国热血在激流在涌动,号召也呐喊。人在历史面前,如此苍白无力。如果没有眼见为实的记录与传承,连黑白都会在蓄意的篡改下颠倒。

  儿时最好的朋友送了我这本书,书本身就有淡雅简洁的美感,那样细心的她又在扉页写了好长一段话送我“因为觉得名字太美,怕自己承受不起。当时就想着,我要向一个人推荐,一个明白的人推荐,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时至今日,便想起你来”心中温暖,她给我的关爱总是太真挚太厚重,也让我看到我需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学期一定要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制力。也希望能以这本书为起点,把林清玄先生的经典作品系列看完。

  你是春天少年白,愿我们永远心如白雪般洁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本文标题: 《白雪少年》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5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花开半季 情暖三生读后感精选《远大前程》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