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吻》经典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0-11 09:45: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裸吻》是一部由塞缪尔·富勒执导,康斯坦丝·陶尔斯安东尼·埃斯列MichaelDante主演的一部剧情犯罪惊悚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裸吻》精选点评:●纸电影起个老虎名字。●马丁西克塞斯说:如果你

《裸吻》经典观后感1000字

  《裸吻》是一部由塞缪尔·富勒执导,康斯坦丝·陶尔斯 / 安东尼·埃斯列 / Michael Dante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裸吻》精选点评:

  ●纸电影起个老虎名字。

  ●马丁西克塞斯说:如果你不喜欢塞缪尔富勒的电影,那就等于你不喜欢电影。当你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妓女从良的爱情片时,富勒却把它拍成了一部黑色电影,幸好结局还算不错,又是富勒的一部让人能记住的好片

  ●对于与外表宁静内里狰狞的城市而言,富勒同凯利一样是个局外人,富勒的B级不是以刻意的色情和暴力出位,而更多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拷问。

  ●很不错的黑白剧情片,女主康斯坦斯硬朗线条的瘦脸再加上狐媚的表情眼神独具特色,不过略显老态,高高瘦肖的迷人身材,感觉现在的艾娃格林从脸型气质上如出一辙。全片还是在塑造一位出淤泥不染的女圣形象,不过又设有憋屈时刻的伎俩,这在片子狩猎中已经表现得很充分了。

  ●拍得漂亮,结构比较紧凑,还首尾呼应。但故事只能算一般,几个人物的转变太突兀,这片拍成悲剧结局会更好。就算人家是变态,女主有什么权利打死他,还免于处罚?不过,她的脸是真精致啊

  ●故事情节安排上比富勒的另一部影片恐怖走廊差一些,但是依然沿袭了他一贯的暗黑风,尤其是劲爆的开场,还有最后杀人的那场戏,干脆震撼,外加那一首惆怅伤感的歌,完全把女主的挣扎给烘托出来了。另外影片开场不久还奉上了富勒另一部影片恐怖走廊的Cameo

  ●女主角明显有暴力倾向。。。但她的愤怒不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的。

  ●结局太唐突了点,只不是过看见小姑娘走出来而已,就果然下杀手,这女主推理能力也太强了

  ●塞缪尔·富勒总是有令人惊异之处,《恐怖走廊》打开了精神病院的潘多拉的盒子,该片则直指“恋童癖”,所谓“裸吻”,是指没有情感投入之吻,掩饰之吻,王顾左右而言他之吻。女主角仍然是Constance Towers,她身上有让娜·莫罗的不羁和好莱坞金发女郎的冷艳。

  ●情节一般,拍的也比较隐晦,我猜也许是有删节。2008.8.23

  《裸吻》观后感(一):伤了你们的心?

  你看到凝视和赞美了吗?看到爱情了吗?

  富勒把电影献给了它们,甚至不惜将关键情节压缩到最后20分钟,而在前100分钟里,是的,特写,中景,特写,中景,镜头围着kelly旋转,让她发光,让她无声的歌唱,让人们看到天使,他的天使,电影的天使。

  把观众需要的剧情、悬念扔到一边去吧,给他们不曾期望的美和爱,哪怕他们不解他们愤怒。这是圣女贞德、随心所欲、劳拉、面孔、红色沙漠、呼喊与细语,以及后来的卡拉克斯阿巴斯王家卫都遵循的电影最高法则之一,不比希区柯克或黑泽明们更低等。

  这不是部完美的电影,但因为人们的看低,而应额外的抬高。

  《裸吻》观后感(二):扯淡

  CC标的电影总有些特殊的气质,像这个电影一样,有些电影是没那么会舒服的接受的,可能可以这么理解,是片子说呈现的对我们观众有观念有冲击,不是说题材那些的冲击,而是表现形式手法画面音乐这些形式化的方面,有的时候过比较长时间再去回顾,会发现只有这样的电影才拓宽了自己的审美,才对自己有烙印,才感觉自己更新了,大概就可以说是艺术电影的魅力吧。 这部电影吧,刚看第一遍的时候整个观影过程肯定有些不顺畅,情节突兀,很多部分的连续片段都是在描写,或者像是在做一个宣传片式的烘托介绍,而且这种烘托是正面派的,现在我们好像都不认为有至纯至真的存在了,所以这些烘托反正是让我自然的有些抗拒,简单来说就是在看的过程中不再相信了,不信这个故事了。 有特色的电影才有评论的价值。 开头:被开头点亮精神,以为选了一部像《白狗》一样的惊喜之作来看,音乐和摇摆的画面的冲突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享受画面里人在被打,而且中途女主假发被掀掉的画面,自然是有冲击力的。

  高潮杀人:杀人的高潮在极隐晦中就结束了,能瞬间领会情节的估计也像电影里一样,不是正常人。

  残疾小孩:电影里残疾小孩的选角和拍摄画面,我相信导演是故意的,给我的感觉是整个电影院里的小孩都并不是那么正常,就像一开始那个被要求伸手摸脚趾的男孩,我是感觉充满了男孩的性欲。

  文艺符号:电影里女主和两个男人聊过艺术,贝多芬,波德莱尔,歌德之类的,但是后来情节体现出来的人格对比自然不用说这里体现了什么。

  《裸吻》观后感(三):女主角

  第一次看Samuel Fuller,不爱做功课的我被开场一系列极富冲击力的镜头迅速带进状态。Fuller从视听语言里挖掘冲量的能力很厉害。

  开场是真有劲,故事是真荒唐。荒唐也要看怎么说,如果编导想拍失足女性回归社会的正能量戏码,那么故事毫无疑问很荒唐,看上去连最基本的连贯都没做到。

  但是Fuller的视听和Constance Towers棱角鲜明的骷髅脸让女主硬朗刚烈的一面特别具有说服力,跟她表现出柔情善良一面时释放的能量不相上下,不知该说她是一个敢于暴烈抗争的温良女性,还是善于假扮温良的暴烈女性。

  女主具有femme fatale的个性,但他又不同于典型的femme fatale或者其他形象负面——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层面——的女性角色,比如《夜以继日》绿茶婊女主角朝子,后者的行为是决定性地负面,编导试图从这些负面作为本身内在为出发点,论证行为的合理性,唤起观众对其积极正面的同情或者敬畏;而《裸吻》女主角Kelly负面和正面的行为势均力敌,不需要对人物性格的其中一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表现,便已获得人物形象多面性的平衡。

  这样一个复杂且值得探索的人物形象,不仅在影片问世的60年代,即便在当代影坛也极其少见,绝非一般编导、演员所能塑造。故事的跳跃感、形式感,甚至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暗线,与人物性格一起成为这部黑色电影令人难忘的形式的一部分。

  因为女性形象具有不光彩的意味,我觉得《裸吻》如果参加今年坎城影展,九成不会得到以Cate Blanchett领衔、左翼女艺术家主导的评审团的青睐,能不被她们唾弃就不错了。很多著名演员对于意识形态和艺术形式分辨能力和评判能力之匮乏和有限都是令人惊讶的。演员跟编导确实从来没有站在同一角度看待电影艺术。意识形态挂帅的艺术价值观是如此容易侵蚀我们的理性思维,他能在顷刻间摧毁我们冷静评判艺术的意愿和能力。

  《裸吻》观后感(四):《赤裸之吻》《裸吻》The Naked Kiss(1964)

  (严重剧透!忌者回避!)

  影片关键词:

  黑色电影;犯罪;反秩序价值;

  社会揭露;女权;隐性西部片。

  主要人物解析:

  凯莉:该片的主角,是这样一个女神,她从身段、面孔、线条都无可挑剔、如同天造,有让人亲近的和蔼的微笑、优雅的气质、迷人的仪态,能够使“上帝都为之动心”;她喜爱古典乐和诗歌,品位高洁,不仅自爱而且爱人,她有强烈而温柔的母爱,她善良、纯真,向往独立、自由、浪漫,又勇敢、泼辣、嫉恶如仇,这是一个“秀外惠中”的“极致的女人”。然而她的污点是曾经依靠出卖肉体为生。

  格兰特:单身贵族,媒体追捧的名人,富N代,他的祖先创建了格兰特维尔小镇;他年轻,英俊,富可敌国,受过最高等的教育,有最高雅的爱好,在世界各地拥有别墅、游艇,能够经常周游世界,家中的豪宅富丽堂皇、豢养仆人,他会举办宴会招待客人,并且慷慨地为每一个人馈赠精选的礼品;他乐善,好施,是彬彬有礼的绅士君子,对每一个朋友都温润如玉、关怀有加,他在战场上拯救好友格里夫的性命为此负伤,他创办了本镇的医院,为残疾儿童举办了慈善事业,他努力工作、上进,他的名字是善良的标志,他在本地人的心目中是让他们自豪的“格兰维尔之光”,他是每个女人心目中完美的白马王子。然而,他却是变态的恋童癖患者,隐藏起来的猥亵儿童的罪犯。

  格里夫:格兰特的好友,本镇的警察,地头蛇,秩序的维护者、鲁莽的猎犬,甜姐酒吧的保护伞、掮客,甜姐的情夫,他一边以抵制罪恶自诩,一边又无法抗拒罪恶的引诱而监守自盗,他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行善或是行恶,根据自己的偏见来判决别人的好坏,他是维系社会表面和谐的白手套,他在某种程度上是《悲惨世界》中沙威式的人物,他所支持和信奉的公平、正义如同掩耳盗铃般虚伪,他的价值观顽固但并不是无懈可击,他被凯莉的人格魅力所击败,在内心的斗争中逐渐转变,最终帮助凯莉摆脱了冤狱之灾。

  法伦:一个真正的小人,黑道的皮条客,组织女人为政界人士(立法议员)提供色情服务以换取利益,同时剥削、凌辱自己所控制的女人,他代表了法律之外的另一种压迫,是社会规则运行的黑手套。

  甜姐:甜姐酒吧的老板,老鸨,引诱涉世未深、爱慕虚荣的女孩在她的酒吧做应召女郎。是光明、友爱的社会规范的另一面。

  热情的房东和护士长:格兰特维尔小镇天真、无知、受蒙蔽的民众的代表

  达丝蒂、芭芙:接受凯莉帮助、拯救的护士,她们爱慕虚荣、软弱,是社会一般女性的集合体。

  值得注意的剧情点析:

  一、

  影片的一开始,就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不断给出凯莉挥舞双手搏击的大写镜头,整个第一幕场景,既没有交代凯莉和醉酒男子的身份,也没有从对白中说明矛盾的源起,只是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放大女人的表情和动作,从凯莉击倒男人,搜出800元钱,只取走了其中的75元,然后在离去之前精心、满足地对镜化妆,证明这一幕的意义全部是在对女主角的人物特征做一个总括性的描写,是完全的对人不对事,也是对影片主题的一次提领式的暗示。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的还击动作,既是勇猛的,也是软弱的,她只能在男人喝醉之后才能取得胜利,她的表情在凶恶和愤怒之间还有那么一丝委屈和不甘,有那么一点背水一战的不得已,然后她的假发掉了下来,露出丑陋的光头(这样的光头,我们在纳粹的毒气室里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形象综合起来,暗示了她是一个饱受压迫的女性,暗示了一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女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自由。那么第一人称的视角就有了另一层的含义,这些对着镜头的挥打,不仅仅是凯莉对法伦的剧情里的挥打,还代表了影片主题对它所即将揭露的社会黑暗的挥打,代表了影片对全部观影者的挥打,因为我们这些观众正是这样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

  接着,从挥打结束到凯莉抢夺钞票,凯莉只取走了应属于自己的75元,然后孤芳自赏地对镜子补妆,短短两分钟的胶片就已经把这个女人的性格和脾气交代清楚了,她是一个非常自爱而且有原则的女性,她不仅敢于抗争,而且在胜利之后并不乘人之危,这样磊落的作派,以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喜欢自审的习惯,就塑造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会在后面的剧情中贯彻至终,并且成为推动剧情的源头之水。

  同样的击打动作,在后面的剧情中还会出现4次。一次是在凯莉进入儿童福利院工作之后,面对警察格里夫的威逼的时候,一次是在她得知女护士芭芙收受了甜姐的引诱之后,一次是她去甜姐酒吧把甜姐给芭芙的钱还给她的时候,这三次都是用的第三人称视角来拍摄,而最后一次,就是影片的高潮,当她发现格兰特正在猥亵一名女童,格兰特跪地向她哀求,这时胶片又切到第一人称描绘她脸部表情的复杂,那种震惊、失望、梦想的破灭、愤怒,然后终于狠狠地用电话筒击倒格兰特。所以,我们总结起来看,会发现这个标志性的动作,每一次都不是无的放矢,导演精打细算地把它放置到影片的几个关节处,形成一组连贯的波浪,这4次打击每一次都是在猛击她所痛恨的不同的人性丑,而最后一次的大写镜头恰好和影片开头的第一次相呼应。

  同样的凯莉自审的镜头,在影片中也有呼应重复。第一次是她在格里夫的房间醒来以后,她看到格里夫的房间里贴着一则剪报,内容报道的是格兰特在战场上拯救格里夫而负伤的英勇行为,她的内心由此受到了触动,然后她揽镜自照,对自己的过去感到悔恨,因为她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对自己的品格有高标准的女性,所以她无法忍受自己放荡的行为,无法原谅自己灵魂的丑陋和美丽外表的不匹配,于是在这次自审之后,她没有依照格里夫的指点去甜姐的俱乐部里继续堕落,而是进入了残疾儿童福利院开始一份神圣的有意义的工作。所以当格里夫发现她留在了小镇,去医院逼迫她离开的时候,她这样告诉格里夫:

  “我在你卧室里醒来那天上午已经洗心革面了.....只是因为你的镜子....我这辈子最长的一次(照镜子)......我仿佛看到一堆废铜烂铁,除了钞票、床和酒瓶,一无所有,这就是我的领悟!”

  接下来第二次自审,发生在她和格兰特相识并一见钟情之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是因为他们不仅在外表气质上互相吸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灵魂上的契合,同样都喜欢贝多芬,同样都喜欢歌德和拜伦的诗歌,同样热爱福利事业,同样对爱情的向往,让彼此互相赞叹和欣赏,但是当格兰特向她求婚的时候,她害怕了,犹豫了,因为格兰特并不知道她曾做过妓女,她艰难地自我拷问,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说服自己向他坦白,接受他的爱。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序言里说: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只有最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做到既自信又谦卑,我们看凯莉不正是这样的人吗,她的形象在影片的推进中逐步变得饱满、高大和完美,这正是导演在塑造人物时想要达到的效果,这真是一次创作人物的成功案例!

  以上分析的要点,是该片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接下来我们通过凯莉的三次掌掴浅析影片的内容价值。

  二、

  格兰特维尔小镇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浓缩模型,这里的人们互相信任,街头放着可爱的婴儿车无人照管,快乐玩耍的孩子,热情好客的主人,即将举办的残疾儿童时装秀,阳光,草地,喷泉,广场,简直是到处一片爱心,一片和谐,连警察格里夫这样冷酷的家伙也慷慨地为没钱的流浪汉掏钱买车票。这样一套封闭的桃花源式的社区,是社会蓝图中的理想状态,也是美国电影中经常反复使用的一种背景模式。

  凯莉在经过两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后来到了这里,她看到的正是这样的一幅图画。当她经过一辆婴儿车的时候,她感动得俯下身为孩子扶好奶瓶,这代表她心中对爱的渴望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但是初来乍到,她仍然不得不暂操旧业。好色的格里夫尾随她过来和她搭讪,最终他们以20美元的价格达成了交易。

  在事毕后,凯莉一边听着月光奏鸣曲一边满足地叹息自己的一头秀发重获新生,也是语带双关地庆幸自己重获自由。然而,格里夫这个虚伪的警察竟立刻翻脸无情要求她最多只能在小镇呆一夜,绝不允许凯莉搞脏他的辖区。凯莉因为被歧视而无比愤怒。格里夫安慰她可以去仅有一河之隔的小镇继续她的生意,因为那边和格兰特维尔小镇并不属于同一个州,格里夫还为她介绍了他的熟人甜姐儿,让凯莉去她的酒吧应聘“蹦蹦糖女郎”。

  第二天,对凯莉依然恋恋不舍的格里夫跑去甜姐儿酒吧找寻凯莉,可他惊讶的发现凯莉并没有在那里工作。从这一幕中他和酒吧老板、兔女郎们的对话,我们才知道他不仅是这个淫窟的常客,更一直以来长期为这个俱乐部诱骗漂亮的女子过来工作,和酒吧老鸨也有一层说不清的暧昧关系。格里夫愤怒又沮丧,这是第一次有女人胆敢违反他的禁令,也是第一次有女人竟然有独立的思维不按照他的安排行事,这让他感到沉重的挫败感。

  他终于在残疾儿童院找到了凯莉的踪迹,又难以置信地发现凯莉赢得了所有同事的交口称赞和尊重,因为她独特的魅力、超强的工作能力、热情专注的爱心,俘获了从护士长到残疾儿童的双重崇拜,格里夫无法忍受自己对妓女的价值观的崩塌,蛮横地怒斥凯莉是为了在医院里继续她罪恶的勾当,并且要求她立刻辞职,凯莉按捺不住对这样无理的偏见的愤懑,一巴掌打向格里夫.....

  这一巴掌的意义和片头凯莉与法伦的搏斗完全一致。都是代表了对男权压迫的强烈反抗!法伦一边利用这些女孩进行肮脏的性交易并且从中牟利,一边再利用这些性交易去敲诈那些好色虚伪的议员,凯莉出于正义感说服了6个女孩离开这个行业,她却因此被法伦剃光头发作为报复(这一段剧情在片尾揭示)。如果说法伦的压迫是身体和金钱上的剥削,而格里夫的压迫就是精神和人格上的羞辱!一种阶级和性别上的歧视!凯莉引用歌德的诗句骂格里夫是轻狂无知的,让我们联系雨果的名言来看吧: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然而这一巴掌还远不止于此。格里夫的虚伪和强暴,直接影射了格兰特维尔这个模范城镇的虚假,河这边的光明是以河另一边的黑暗换取的,这叫什么成功呢?政客们嘴中的漂亮话和图表上的弄虚作假才是真相!在哪个国家没有这种现象呢?社会的问题永远不是被消灭了,而是被驱赶了、被掩盖、被拖延了。一个城市为了应付创卫检查,在检查组来的那几天把街上的乞丐全部抓走,检查组走了再放出来;一届政府班子为了眼前的政绩大搞瞎搞,把后患留给下一届去解决......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在哪里没有这种自私的恶习呢?所以,这个巴掌不仅是影片对人与人之间的倾轧作出的回应,也是对人类自私的恶习作出的回应。

  我们接着看凯莉第二次动手。这一次是打在她的同事护士芭芙的身上。导演和剧本用很简短的几句话和镜头就把要批判的现象表达清楚了——

  在工作中,年轻的护士芭芙突然含着泪对凯莉说:

  “这工作真是太烦心了”

  凯莉:“你这是怎么了?芭芙”

  “我和你不一样,凯莉,我意志薄弱,看着这些可怜的小孩,我就心力交瘁,更别说照顾他们了,我要辞职,不想干了”

  凯莉无言以对,只能转移话题安慰她:“听说那个年轻的实习生今晚要带你去跳舞?”

  芭芙哂道:“他自以为风度翩翩,其实无聊透顶...”

  凯莉理解地笑着说:“你还记得我那件晚礼服吗?”

  芭芙眼睛一下亮了起来:

  “银黑色那件?”

  凯莉高兴地说:“约瑟芬太太会帮你打理好它”

  芭芙的心情立刻开朗了起来。

  到了晚上,凯莉一直担心芭芙而心神不宁,在房间内踱来踱去等到深夜。芭芙终于回来了,穿着凯莉的晚礼服喜孜孜地进门,上楼前还拿一个盒子学着甜姐酒吧里的女招待自得其乐地说道:“要吃蹦蹦糖吗?”

  进了屋,她洋洋得意地数着钱告诉凯莉她今晚挣了25元:“10块,10块,一张5块”

  凯莉严肃地问:“钱从哪儿来的?”

  “一个女人给我的”

  “什么女人?”

  “甜姐儿,她在河对岸开了家俱乐部”

  “给你25元做什么”

  “是预付的工资,我要做蹦蹦女郎”

  凯莉突然喝道:“把我的礼服脱下来!”

  凯莉把芭芙背过身激动地对她说:“蹦蹦女郎可不只是陪酒那么简单,知道吗!”

  芭芙冷静地说:“我知道”

  凯莉把她转过来狠狠地抽了她一耳光。芭芙扑在床上哭了。

  “你自找的!”

  “甜姐说我一周能挣300块...”

  凯莉气得说不出话来,

  她想了想,说道:

  “好吧,去吧!知道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吗?——没有。只是那耻辱会伴随你一辈子,你余生都会噩梦连连。你是个漂亮的菇凉,芭芙,还年轻,客人肯定会抢着要你,你会收获赞美,衣服,现金,你会遇到有钱的男人,或者靠你生活的小白脸,但也只会有这两种男人,在你日复一日把每个男人伺候得舒舒服服以后,你的心终会成为一块坚冰,就算偶尔融化一点儿,也只能偷偷摸摸的背着甜姐儿。男人都当你是情妇,不会娶你为妻。甜姐给你的世界如此扭曲肮脏,你会憎恨所有男人,也会憎恨自己!因为你会受到社会唾弃!而身体受到折磨!心理也会生病!这是身为女性的可耻的失败!”

  第二天,凯莉带着芭芙的25元钱,冷若冰霜地来到甜姐酒吧——这个她走投无路也没有来的地方,她平静地跟着烟行媚笑的甜姐进入她的办公室,突然暴起用她在影片开头痛击法伦的动作狠狠地向甜姐揍去,最后把钱塞进甜姐的嘴里:“你给我离芭芙远点!”

  ......

  我们看,如果说第一个巴掌是影片对一种抽象意义上的社会流弊的批评,那么这第二次动粗就是具体到人、具体到普通女性群体的批评了。这也是为什么导演要煞费苦心地塑造凯莉这样一个自强不息的勇敢的女性形象,影片正在通过对比,大声疾呼女性自身的觉醒和解放!现代女性依然被男性物化,处于不平等的状态,除了生理因素、经济权力、传统观念,难道就完全没有女性天性上的一些原因吗?胆怯、软弱、懒惰、嫉妒、忮刻、轻浮、不耐平凡、爱慕虚荣,这些不是女性普遍容易坠入的陷阱吗?西方的艺术创作更多地把女性的心理、经历作为研究的对象,有许多非常著名的文学形象,例如茶花女、安娜、包法利、郝思嘉、娜拉.....她们有些是女性解放的先锋,有些成为女性悲剧的模板,总结她们个人命运幸与不幸的根源,一定或多或少是和她们的品格、修养、观念有关,如果一个女性不提高自己的品位、不修炼自己的意志、不放宽自己的眼界、不约束自己的德行,而把个人的荣辱寄托在别人的命运之中,为了短暂的轻松享乐,放弃永生的幸福安详,那不是戴盆望天、南辕北辙的愚蠢么?像芭芙这样的女孩,在我们的现实中有多少呢?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医生不爱自己的病人,上班不爱自己的工作,在家不爱自己的亲人,对平凡的生活感到厌烦,总是找借口逃避责任,天天幻想着辞职、离婚,幻想一步登天、投机取巧。自重者人恒重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部电影应该列为女性必看的一部修身良箴。

  然后,是最后一次愤击了。这里进入影片的高潮。凯莉从幸福的最高处跌落到不幸的最深处。当她怀着对人生最美好的梦想进入格兰特的房间的时候,现实如同地狱一般可怕!这怎么可能呢!一个像太阳神一样光彩四射的男子,一个温柔得像诗神一般的男子,一个富有得像天神一样的天之骄子,竟然有那么卑劣的欲望!

  我看到有别的评论里有人说,格兰特是伪善的代表,这里我持不一样的观点。如果说格兰特是伪善,那怎么解释他在战场上的舍己救人呢,怎么解释他慷慨的义行和在凯莉面前显露出的细腻的内心呢。如果说他仅仅是伪善,那么这部影片就太过于黑白分明了,那么影片的结尾一定不是以凯莉的出走来收尾(因为既然恶人已经解决了,凯莉为什么还要离开呢),那样主题就会停止在第二次打斗而没有得到最后的升华。我前面已经分析了,影片通过凯莉的每一次愤斗,在表达影片对社会现象的鞭笞,如果格兰特仅仅是一个恶人,那最后的一击就和对格里夫的那一击的命题重合了,但是我们看,第一次对格里夫的耳光,格里夫轻巧地避开了,而影片结尾对格兰特的一击,格兰特死了。如果说罪恶是有程度的话,是不是导演在说,啊,逼良为娼是可以原谅的,猥亵儿童是不可原谅的呢?当然,这可以是一种解释。但是我认为这对于影片的深度来说太没有意义了。因为我们首先要确定这部影片是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他不应该在片尾用击毙罪犯的方式来印证当世的法律制度,这是和片头凯莉对镜头的挥打不统一的。那么有人也许会讲,最后这一击就是剧情的需要,击毙格兰特以后才可以设置悬念。我也愿意保留这种看法。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在凯莉击毙格兰特入狱之后,凯莉向格里夫描述和格兰特接吻的感觉,她说,她曾经和一个精神病患者接过吻,那感觉就和格兰特的初吻一样,怎么说呢,好像裸吻...变态者的标记....我们看这里点题了:裸吻。裸吻是什么玩意呢,我百思不解,脱光衣服吻和穿衣服吻有什么不一样么?恕我的接吻经验不多,无法做出想象。但总归这里给了一个信号,这里把格兰特和一个精神病患者划了等号!

  因此,我认为这最后的一击绝不简简单单是对犯罪份子的一击,如果仅是击毙犯罪,那凯莉只要报警让法律惩罚他就好了,为什么她要克制不住杀死他呢?我认为,她不仅是在杀死他,也是在杀死自己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俩人从认识到相爱、订婚,都是完全天衣无缝的状态,格兰特本来在她的心目中是她新人生的全部希望,她把格兰特对她的理解和爱当作她从前堕落人生的唯一救赎了,她把格兰特完全幻想成一个完美的健康的形象,这样她才能依靠他治好心里的罪恶感,换句话说,凯莉也是有心理疾病的人!而在格兰特最后跪地求饶的时候,他说了什么呢,他说他之所以没有结婚,是因为他不能娶一个正常的女人,正因为他知道凯莉也是有心理创伤的人,一个不正常的病人,所以他认为凯莉可以理解他的病,凯莉熟悉他这样的人,这样一个疯狂的人。

  我们一层层地剥去导演的意图,可以看见,女主角最后的这一击,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而是对这个扭曲肮脏的社会的一种宣告死亡,是对病人的一次安乐死,她既愤怒,又痛苦,还有绝望,还有对格兰特的怜悯,她是因为怜悯他扭曲的肮脏的病态人生,然后下手终结了他,这也是影片对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最终结局的宣判,不仅如此,凯莉自己重燃的新生也被杀死了,我们看最后的结局,当她洗清冤情出狱的时候,门口迎接她的,给了几个女人的特写,认识的、不认识的,老的、少的,都是挂着泪花,悲伤地为她送行,如果导演仅仅是为了表达一个罪犯的授首,大家应该欢声笑语欢迎凯莉出狱和他们开始新的生活,正因为凯莉已经对人生绝望了,她把自己杀死了,所以她要离开这个让她喜爱的小镇继续漂泊,离开她热爱的孩子们和事业。

  在导演的镜头语言下,这最后一击是一次总结。第一次是对男人的虚荣的一击,第二次是对女人的虚荣的一击,这最后一击是对人类总体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扭曲的人性的一击,在影片的内涵中,没有把人类的欲望定性为一种恶,而是把人类的欲望归为一种让人类痛苦的病。确实,礼崩乐坏怎么能称做是恶呢?人类的发展永不可能会到本初的原始状态,文明是一辆只有油门没有刹车的车,我们不能把人类的进化归为不好的事情,但是人类因为竞争、欲望而不断抛弃的纯真、美德,这会让人类社会充满各种问题和痛苦。

  影片里一头一尾出现两次婴儿车里的婴儿,凯莉来到小镇和离开小镇的时候都停下来抚慰她,影片中不断用镜头强调凯莉被儿童的纯洁所感动,这样的对比是在强调凯莉对成人世界污浊的绝望,儿童只有欢笑和眼泪,他们不会撒谎,他们没有成人世界那样复杂的思维和情感,也没有那么多的欲望。

  三、

  现在再谈一谈本片的结构,我这篇烦言就可以结束了。

  我认为这部影片其实是一部典型的借用西部片套路拍摄的现代片。除了没有黄沙大漠、拔枪、骑马这些显元素以外,它的每个组成部分都隐含了西部片的因子。

  西部类型片最显著和普遍的故事套路,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比如一个小镇),有一套自给自足的游戏规则(恶霸、暴君、强盗),一个(或者N个)侠客突然来到,打破这个规则,消灭反派,拯救被这套规则欺压的弱势群体。这是西部片的典型拍法。

  我们从裸吻最后的一幕看,就会发现这片西部味儿太浓了,一个超长的远镜头,凯莉孤单地走出小镇,这样的镜头处理几乎被西部片玩烂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几乎每个侠客牛仔都会这么干。只不过有意境一点的片子会把侠客的出走拍得非常孤独惆怅。凯莉正巧就是这样一个女骑士。她把格兰特维尔小镇的雕像打破了,自己却不愿意留下做雕像,只留下一群泪眼婆娑的女人怀念她的传奇。

  导演不过是把牛仔换成了妓女,牛仔腰间的枪换成了妓女手中的提箱。牛仔从火车上下来进入小镇第一脚踏上踏板,和凯莉从公交车上第一脚踏上踏板进入小镇的镜头也一模一样。牛仔亦正亦邪,凯莉也亦正亦邪。牛仔有几乎完美的人格魅力,凯莉也一样。牛仔作为英雄打败了小镇的大坏蛋,凯莉也像一颗石子投进小镇激起了几层浪。

  凯莉像牛仔一样是个英雄,她太完美了,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女性呢?我怀疑是没有的。所以很难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本文标题: 《裸吻》经典观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4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恶夜飞魔》观后感摘抄不管夫妻还是情人,感情再好,也怕这一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