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之旅》观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0-07 10:58: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太阳之旅》是一部由YesimUstaoglu执导,NazmiKirikNewrozBazMizginKapaz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太阳之旅》精选点评:●最早看的公路电影●看了一半,算么?●

《太阳之旅》观后感摘抄

  《太阳之旅》是一部由Yesim Ustaoglu执导,Nazmi Kirik / Newroz Baz / Mizgin Kapaz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阳之旅》精选点评:

  ●最早看的公路电影

  ●看了一半,算么?

  ●残阳如血

  ●

  ●看着有种酸酸的痛,声音、画面和故事都如此压抑,让我身临其境般看不到希望

  ●男主角和棺材一同行走。

  ●底层人民~~~的故事

  ●政治和宗教阴影下,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生存与死亡成为这部电影关注的核心,友情和宗教作为载体,呈现了生命向着阳光的旅程这个不变的主题。

  ●底层艰难 政治渺小 友谊长存

  ●土耳其——政治动荡——流血暴动——人性麻木——温情尤在

  《太阳之旅》观后感(一):太阳之旅

  影片以土耳其境内库尔德人与当局之间的政治冲突为现实背景,关注政治阴云下底层民众的生存境遇。牵扯到两个民族的武装冲突,暴力是离不开的,但导演没有过分渲染,反而压制控诉情绪,竟以一种优美柔和,脉脉注视着同时充满悲悯的镜头记录下两个青年的惨淡命运。当镜头轻轻掠过灰蒙蒙的城镇,掠过一片苍茫的荒野,掠过一辆辆整装待发的坦克的时候,发现平常景致中到处隐藏破坏力量,虽触目惊心,但挥之不去,就不如把它当作一种最原始的美,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习惯这种审美,活下去就不会是一件太痛苦的事。

  《太阳之旅》观后感(二):纷繁战火中的单纯情感

  我想,这样一部电影如果在中国,一定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两个男主角的兄弟友谊和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和不公平的政府抗争,当然前提是这一切的一切得放在抗战时期或者内战时期的背景下。希腊著名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也喜欢很直白的将政治冲突元素表现在自己的影片当中,但这部影片更加的突出更加露骨。我们不了解真正的土耳其人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我们只能百分百的去“相信”影像告诉我们的世界。单从影片的拍摄手法来讲,这位导演与很多欧洲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但这部影片胜在朴实和纯粹。这也是一部纪实风格浓厚的片子所需的基本。影片的故事与我们中国的一句成语非常的贴切——“落叶归根”。这句话也成了兄弟之前情感所担负的责任。片子中对政府的“粗暴和无能”的内容讲述的过多,“人”却相对弱了很多。这也就和《中央车站》相比,差了许多。

  《太阳之旅》观后感(三):梦想在日落时终结

  在传统的政治为上,意识形态思维盛行的国家浸淫日久,直接的后果就是政治冷淡,良心和正义感变得麻木,媒体有限度暴光的鲜血淋淋的事件已很难打动我,对政治渐渐有一种从绝望到厌恶的生理反应,即使每天上下班经常碰见上访的农民工人静静地坐在政府门口,被围观,被驱赶,我最多也只是心里暗叹一声,或骂一声娘,然后继续我的路程。我和他们一样,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对身边的事情如此,更遑论关心世界大事,波黑冲突离我隔着整整一个大陆,“9•11”更加隔着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海洋,至今我还不明白惹得美国人远隔重洋出兵的塔利班到底是怎么回事。土耳其电影《太阳之旅》也有这样明显的我不甚明了的政治背景,它的主题就是种族冲突中的个人命运,可是即使有浓浓的阿拉伯风情和伊斯兰文化相隔,这电影却让我看得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因为我分明在电影中看见我自己,看见了一个我无比熟稔的土耳其。

  两个青年,美玛和巴森,分别来自土耳其西部的泰亚和东部的苏特,一个是土耳其人,一个是库尔德人,在伊斯坦堡混生活。一个偶然的场合,美玛帮助巴森逃离了一群狂热的土耳其球迷的追打,两人由此相识,成为朋友。美玛被误会是携枪的恐怖分子,白白入狱几日,出来后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罪犯,巴森的库尔德人身份使他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两个无辜的人,被他们所不解的政治和暴力捉弄与追逐着,从彼此的身上寻找一份可以支持的善良的力量。可巴森最终仍不免一死,重演父亲在家乡的悲剧,在警察与库尔德人的冲突中丧命街头。

  美玛和一同来都市打工的同乡蜇居于阴暗肮脏的简陋房屋,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台时好时坏的黑白电视,每天早出晚归替政府的水务部门走街串巷,修补漏水的管道。巴森在城市的广场上有一个简易的手推车,靠卖磁带为生,时时得当心警察检查,乡下和库尔德人的双重身份使他很难在这个土耳其人的城市里立足。他们周围来来往往的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普通人,沉默无语的钓鱼者,沿街叫卖的小贩,种族狂热分子,打扮入时的城里人。美玛从狱中出来,住处那块肮脏的门板上,有人用红色的颜料画了一个大大的“X”,同乡来的伙伴怕受他连累,一致要求他离开。政府部门不再需要他工作,巴森帮他找了一份看停车场的工作,第一天晚上就有人在门上画了同样一个触目惊心的红色“X”,工作当然也丢了。怕警察找麻烦,巴森也丢了他的手推车,做了长途车服务员,每天奔波于外省城市和伊斯坦堡之间,在伊斯坦堡的时间越少,他才越有安全感。他们混迹于城市的灰暗日子让我想到前一段时间在网上讨论得很热烈的《十七岁的单车》,按我的经验,这部土耳其电影中的生活似乎更接近我,美玛和巴森就是我身边无处不有的进城民工,他们面临的不仅有城乡的差别和歧视,还有某一天会突然像居委会的老大娘一样冒出来的政治上的逼迫,突袭的检查和遣返,因为某种身份的原因卖力无门,无处容身。这样的事,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最让我有种痛切心肺的熟悉感的事情是检查身份证。在我的印象里,土耳其应该是个靠近欧洲的民主国家,所以看见在城市的街道上,荷枪实弹的军人会突然截停公车,用枪指着人们下车接受检查,我无比惊诧。美玛身边的乘客见机先溜走了,他留在座位上的枪让美玛不由分说遭到一顿痛打,被投入狱,甚至巴森送给他的也许是库尔德人音乐的磁带也成了罪证。这还不算完,在这部一百分钟的电影里,检查身份证,我想得起来的就有五次,或者警察或者军人,在城市的公车和广场,在土耳其大地上奔驰的长途车、货车和火车上。这种随时随地被限制被监视的感觉、这种政治性的生活其实我也习已为常了,特别是在我们美丽的首都——我们也许应该庆幸,没有被用枪指着。

  在这样严酷相逼的环境中,能给美玛的生活带来一点慰藉的除了和巴森的友谊外,就是他卑微的爱情了。女导演乌丝达奥古习惯用特写镜头来表达她的悲悯和同情,但镜头中的恋人却是沉默而压抑的,表情矜持木讷,柔情映衬着绝望,如同暗夜中一朵怒放的火红花朵,美丽和脆弱都令人心惊。

  美玛驾着偷来的货车,送朋友的灵柩返乡。这三十分钟的回溯显示了导演的雄心,这是一次横贯土耳其东西的旅行,越来越多的断壁残垣,越来越多醒目的“X”,以及越来越多就停在某家人隔壁的坦克和装甲车。美玛孤注一掷,倾尽所有,把巴森送回无人等待的故乡,在同一条路上,听不懂土耳其语的库尔德老人却携妻带子,离乡弃井,走着相反的方向,前往他们的梦想之地,那个横跨两个大陆的海洋城市——伊斯坦堡。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土耳其电影,DVD封面上写着曾获伊斯坦堡和安卡拉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这说明了它的幸运,土耳其人如果想看不会看不到它。这又是个不同的土耳其,至少,它不会在拍摄时就注定是一部没有观众的电影。

  美玛和巴森相识不久,他们坐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数暮色初降时在海面盘旋的海鸥。美玛问巴森:“你为何到伊斯坦堡来?”

  “我到这来为了看日出。”

  “我问你为什么?”

  “我来数海鸥的。”

  美玛用马车载着巴森的灵柩回到了苏特,苏特已在洪水中成为一片泽国。他将棺木放进水中,默默看着它顺水而去,耳边又响起巴森数海鸥的声音,眼前幻出一群掠水而过的海鸥,水天一色,天际一轮又大又红的夕阳正缓缓下坠,一点一点被吞噬,然后是一地殷红,巴森的日出之旅终结于残阳如血的日落之地。

  《太阳之旅》观后感(四):太阳之旅

  美玛独自地推着装有好友比森的棺木下水,看着它一点点向湖面缓缓飘移,比森的灵魂终得以在他的故乡安息,混合着悠扬又凄美的库尔德民族音乐,美玛的心愿也终于达成。这时,半轮太阳升起。这是由土耳其女导演乌丝达奥古执导的《太阳之旅》(1999)最后场景。

  影片纪实风格强烈,叙事明晰。透过哀伤的表象,直击库尔德人生存的周遭困境,当然,这也包含着无处不在的政治性。作为少数族裔库尔德人主要散居在土、两伊及叙利亚四国交界的狭长地带,广袤而贫瘠。相对于其生存窘迫,其政治地位更加难堪。当下,也就是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相对比较安宁。

  《太阳之旅》中美玛与比森的境遇,远没有片名那么有光彩。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横跨欧亚大陆,集聚了四面八方的人们。其中就有来自泰亚的美玛,黝黑的皮肤,瘦高个,人很憨厚,才来几个月,已找到一份听水工的工作,就是拿着专业工具查找地下自来水管道的渗水点。他还谈了一个正儿八经的伊斯坦布尔的女孩亚苏,她出生在德国,几岁就随父母返回到伊斯坦布尔,家境不错,人也长得漂亮。本分的美玛很知足,可谓睡着都笑醒。

  一天晃荡中,美玛认识了正在广场售卖录音带的比森。比森来自土伊交界锡尔特的偏僻乡村,他高大英俊,为人豪爽,富于正义感。于是,这两个惺惺相惜的小伙子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一起逛博斯普鲁斯海峡,一起谈各自的女朋友。比森说赚了钱就回老家,跟女友结婚。美玛还没想那么远,只想先安定下来,好好对待亚苏。当比森说城市女孩可靠吗。美玛生气地说我可不许你这样说她,要不然我们没法做朋友了。比森大笑,说我误解你女友了。他这才知道,美玛是多么的爱着她。

  美玛的女友亚苏在一家洗衣店工作,老板娘管得很严。每当美玛来约会时,老板娘都要数落几句。这天,美玛与亚苏着实开心地玩了一天。夜色降临,他们不得不告别。她说如果我爸爸知道我约会你,非打死我不可。她只得及早赶回家。送走亚苏后,美玛独自坐在公交车后座,还沉浸在与女友的甜蜜当中。这时上来一个小伙,神色慌张,半途叫停车,却丢下了一个包。果然,前面在查哨。查到美玛时,他百口难辩。

  被抓进后,警察审问一会揪住美玛的头发,质问他的金属长杆作什么用,他说用来听水道渗水,一会又扇他巴掌,问那封信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回答,他不想连累女友。其实那是亚苏临别时让他去兑换的电视奖券。关键是落在身边的手枪。美玛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不是恐怖分子,我只知道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我也不认识他”。但警察根本不听他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受尽苦头的美玛,从此消失了。

  好友比森到处找他。为此他找到美玛的女友亚苏。亚苏紧张起来,请假到警察局打听,才知美玛被拘捕。亚苏问比森没有什么办法。他说没有办法,只有等。蹊跷的是,警察可能查无实据,消失了几周的美玛终于被释放。鼻青脸肿的他还能去哪。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胆怯生涩的美玛,跟之前的那个阳光大男孩完全变了样。偏偏以前一起住的乡友也不愿接受他,怕受连累,好像他真的做了什么坏事。厂里也不要他。只有女友亚苏的爱,但爱也不能解决他的切身问题。他只能偎缩于野外旮旯角落里栖息。

  女友焦急万分,找到比森,请求一起帮助美玛解决生活问题。这时的比森也因为同乡人的游行绝食行动,录像带摊位已转交给乡友,自己则跑长途大巴,很是辛苦与胆战,但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何况美玛是这样的一个老实人。好友见面后,格外高兴。比森好不容易帮他找到一份停车场工作,大家都很开心,晚上一觉醒来,却发现门上被人打上红叉叉,说他是滋事分子。红叉叉,对于栖居在外的库尔德人来说,即意谓着一条生存绝路,不能见光。

  有什么办法呢。一旦被盯上,总难以解套。如同库尔德人这个身份标签,本身就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为了生存背井离乡讨口饭吃,却处处不招人待见,还处处被人防范。何况一个老好人,什么坏事都没做,却总是被冤屈,这样的苦涩滋味真是不好受。但却是这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美玛只得离职,去尘埃飞扬的垃圾站靠捡废品维持生存。晚上就跟好友比森住在一起,二人一起谈心,勾画着美好的未来。

  电视上库尔德人的绝食抗议还在进行,已进行了六十天。无法再忍受的比森跟乡友一同加入其中,焦急万分的美玛前往绝食地点寻找,警方己开始了清场行动,乱作一团。不幸的是比森永远地走了。伤心的美玛跟女友亚苏来到太平间,简直不敢相信,一个鲜活、健康又善良的比森就这么走了,永远离开了他们。

  美玛请求让他带回比森返回其家乡锡尔特。太平间的老头拒绝,说这需要亲属签字认领。美玛说他的亲属都死了。还是亚苏扯下手上的戒指,轻轻放在旁边,才打动了这位还算通情达理的老头。人可以领走,车呢,从土耳其的最西面到最东边,那可是千里迢迢,毕竟土耳其也是有着将近8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一向老实的美玛只有铤而走险,夜里从车场偷了一辆小货车。临行前,已被父母监管的亚苏从家中逃脱,前来跟美玛告别,还从手中摘下手镯给他,说路上用得着。

  就这样,二人依依不舍,美玛告别亚苏,一早就开着车上路了。穿越大陆桥,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遥远的旅程,路途的艰辛,简直无法诉说。还要经受军警的一路盘查。车坏了,只得拦下中巴,司机不愿捎带,好心的老太说哪有穆斯林拒绝这个呢。不言自明,司机只得硬着头皮捎带上。到了锡尔特,抬下车,夜宿又是一个大难题,好在女友的手镯派上了用场,尽管他是多么的不情愿。住下后,第二天早上暴雨倾泻,通过窗户,看到游弋的装甲车,上面的机枪手一直紧张地瞄准什么。但他必须前行,必须带着好友安然返回他的家乡。他继续搭上火车。

  火车上,他一直愣愣地盯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想必好友比森也看过,且看过无数次吧。这时,一位小伙进来,原来是位军官。美玛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从泰亚,真不想被派到这边。其言切切,其意悠远。军官问他是哪里的。他没吱声,只说他有一个好友也是泰亚的,所以我很熟。对于他们来说,家乡等同于故乡意义,这种情感与况味,难以言说。也许库尔德人在哪,家乡就在哪。

  疲惫的美玛下了火车,搭上了马车。犹如来到天尽头,原来这儿已是白茫茫大水一片,比森的家乡完全被水所淹没,仿佛库尔德人所有眼泪的倾泻地。下了马车,他静静观望着这一切。既然天意如此,就把好兄弟交给水国吧,让他与亲人在洁净的水国相会。这是最美好的祈福,也是最后的瞩望。正所谓生命既哀伤亦凄美,犹如天边总会升起的那轮大太阳。

  2019、9、8

本文标题: 《太阳之旅》观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2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最美》影评100字《玛尔塔》观后感摘抄
    Top